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恒基兆业股票价格
扩展阅读
云南大益茶业股票代码 2025-05-14 23:18:04
廖英强使用的股票软件 2025-05-14 23:13:03
股票软件带搜索新闻的 2025-05-14 22:57:43

恒基兆业股票价格

发布时间: 2023-06-07 13:16:07

Ⅰ 香港富豪的排名 !最新的!!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福布斯》亚洲版昨日公布最新大中华地区40名首富排行榜,入围者从事行业皆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包括饮食、房屋、电讯、成衣及运输业。其中不少港人熟悉的名字,如首富长实主席李嘉诚,其资产净值达197亿美元(约1,529亿港元),赌王何鸿燊则排行第4。

“康师傅”靠大陆致富

报道说,这次富豪榜由法国兴业私人银行赞助,根据现时的股票价格及外汇比率计算,榜内1/3富豪靠地产致富,结果亦显示中国大陆的饮食业相当有利可图,例如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主席魏应州,便是靠台式即食面市场成为富商,其资产净值为17亿美元(约132亿港元)。

亚洲首富李嘉诚的公司为消费者提供各方面的生活需要,业务遍及手机以至电力市场,资产净值有197亿美元(约1,529亿港元)。澳门赌王何鸿燊经营大规模赌业,每年吸引几百万人光顾其赌场,使他赚得65亿美元(约504亿港元)的资产净值,进占大中华富豪榜第4位。

40首富身家直逼万亿港元

40名来自港澳台的富豪,他们的财富总值由去年的900亿美元(约7,000亿港元),增至高达1,260亿美元(约9,800亿港元),其中26人财富暴涨,有7人的身家比去年“缩水”。另有7名新人入榜,包括台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主席王永庆的女儿王雪红,她与丈夫合力发展台湾信息科技业,财产净值达22亿美元(约171亿港元)。

Ⅱ 2010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有哪些人上傍

墨西哥电信巨头卡洛斯-斯利姆·赫鲁(Carlos Slim Helu)超越比尔·盖茨成为今年的世界新首富,其财富为535亿美元,这是近三年来世界首富的第三次易主。 斯利姆拥有的财富达535亿美元,相比去年上涨了185亿美元;富豪榜排名第二的是比尔·盖茨,其拥有的财富为530亿美元,相比去年上升了130亿美元;排名第三方的是沃伦·巴菲特,其拥有的财富为470亿美元,相比去年上升了100亿美元。

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斯利姆持有的多项电信业资产,例如运营商America Movil大幅升值,这使他的财富总值超过盖茨和沃伦·巴菲特,成为新的全球首富。斯利姆目前财富约为535亿美元,在过去12个月中增长了185亿美元。America Movil股价过去一年上涨35%,斯利姆持有该公司230亿美元股票。

盖茨在过去15年中有14年均为全球首富。他的身家目前为530亿美元,在全球富豪榜上排名第二。过去一年中,随着微软股价上涨50%,他的财富也增长了130亿美元。盖茨个人投资平台Cascade的价值也在增长。

由于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公司股价的上涨,巴菲特的个人财富在过去一年中增长100亿美元,达到470亿美元。巴菲特目前排名第三。在2008年全球股市的大跌中,巴菲特对高盛投资50亿美元,对通用电气投资30亿美元。他近期又以26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铁路公司Burlington Northern Santa Fe。

在致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的年度邮件中,巴菲特表示:“在过去两年的混乱中,我们投入了大笔资金做准备。现在这些已经开始收益。”

实际上过去一年中,全球许多富豪的资产都大幅升值。今年,进入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的富豪平均身家为35亿美元,较一年前上升5亿美元。全球目前有1011名身家达10位数的富豪,高于1年前的793名,但仍低于2008年的1125名。在去年进榜的所有富豪中,只有12%身家出现下跌。

美国的亿万富豪仍然最多,但所占比例正在下降。去年有45%的亿万富豪是美国人,今年这一比例下降指40%。此外,去年美国富豪占全球富豪财富总值的44%,而今年下降至38%。

在新进榜的97名亿万富豪中,只有16%来自美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亚洲新进榜富豪的人数很多。由于一些大公司的上市,以及亚洲股市的大幅上涨,亚洲新增了104名富豪,目前亿万富豪人数仅比欧洲少14人。

在今年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有27名新进榜亿万富豪来自中国,包括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去年12月,吉利汽车宣布了从福特手中收购瑞典品牌沃尔沃的计划,这笔交易预计将于今年3月完成。包括香港在内,中国已拥有89名亿万富豪,仅次于美国。

俄罗斯目前拥有62名亿万富豪,其中有28人在去年掉出富豪榜后再次上榜,这主要是由于大宗商品市场2008年表现惨淡。今年重新进入富豪榜的富豪共有164人。此外,11个国家的富豪人数较此前一年翻倍,包括中国、印度、土耳其和韩国。

去年榜单上的30人今年掉出富豪榜,其中包括冰岛企业家托尔·比约戈夫森(Thor Bjorgolfsson)、俄罗斯大亨波利斯·别列佐夫斯基(Boris Berezovsky)以及沙特富豪曼恩·阿尔萨尼(Maan Al-Sanea)。

此外,去年富豪榜上的13人在过去一年中去世,其中包括房地产开发商梅尔文·西蒙(Melvin Simon)和玻璃大王威廉·戴维森(William Davidson)。(张楠)

附:《福布斯》富豪榜前十名:

名次 姓名 资产 国籍 年龄 公司

1. 卡洛斯·斯利姆 535亿美元 墨西哥 70 墨西哥电话公司

2. 比尔·盖茨 530亿美元 美国 54 微软

3. 沃伦·巴菲特 470亿美元 美国 79 伯克希尔·哈撒韦

4. 穆克什·安巴尼 290亿美元 印度 52 信实工业集团

5. 拉克希米·米塔尔 287亿美元 印度 59 米塔尔钢铁公司

6. 劳伦斯·埃里森 280亿美元 美国 65 甲骨文

7. 伯纳德·阿诺特 275亿美元 法国 61 路威酩轩集团(LVMH)

8. 埃克·巴蒂斯塔 270亿美元 巴西 53 离岸服务公司(OSX)

9. 阿曼西奥·奥特加 250亿美元 西班牙 74 ZARA

10. 卡尔·阿尔布雷希特 235亿美元 德国 90 Aldi
中国上榜富豪榜: 名次 姓名 居住地 年龄 资产

14 李嘉诚 香港 81岁 210亿美元

22 李兆基 香港 82岁 185亿美元

103 宗庆后 大陆 64岁 70亿美元

106 郑裕彤 香港 84岁 68亿美元

129 刘銮雄 香港 58岁 58亿美元

136 郭台铭 台湾 59岁 55亿美元

176 张近东 大陆 47岁 45亿美元

189 王传福 大陆 44岁 44亿美元

197 蔡衍明 台湾 53岁 43亿美元

197 吴光正及其家族 香港 64岁 43亿美元

212 许家印 大陆 51岁 40亿美元

249 梁文根 大陆 53岁 36亿美元

249 马化腾 大陆 38岁 36亿美元

258 冯国伦 香港 62岁 35亿美元

258 李彦宏 大陆 41岁 35亿美元

297 刘忠田 大陆 46岁 32亿美元

307 吕向阳 大陆 48岁 31亿美元

488 何鸿燊及其家族 香港 88岁 20亿美元

488 林堉璘 台湾 74岁 20亿美元

307 周成建 大陆 44岁 31亿美元

316 王健林 大陆 56岁 30亿美元

342 林百里 台湾 60岁 29亿美元

374 刘永好 大陆 58岁 25亿美元

374 卢志强 大陆 58岁 25亿美元

374 邢李(火原) 香港 60岁 25亿美元

374 张志熔 香港 41岁 25亿美元

400 郭广昌 大陆 43岁 24亿美元

400 鲁冠球 大陆 65岁 24亿美元

400 祝义材 大陆 46岁 24亿美元

421 黄如论 大陆 58岁 23亿美元

421 林荣三 台湾 未知 23亿美元

437 丁磊 大陆 38岁 22亿美元

463 朱林瑶 香港 41岁 21亿美元

488 邓耀及其家族 香港 未知 20亿美元

488 陈文琦和王雪红 台湾 52岁 20亿美元

488 张欣及其家族 大陆 44岁 20亿美元

536 陈义红 大陆 52岁 19亿美元

536 曹德旺及其家族 香港 63岁 19亿美元

536 罗康瑞 香港 61岁 19亿美元

556 李书福 大陆 47岁 18亿美元

556 李思廉 香港 53岁 18亿美元

556 柯为湘 香港 58岁 18亿美元

556 张力 大陆 57岁 18亿美元

582 张茵 大陆 53岁 17亿美元

582 蔡宏图 台湾 57岁 17亿美元

58 蔡政达 台湾 未知 17亿美元

582 蔡振宇 台湾 未知 17亿美元

582 张桂平 大陆 58岁 17亿美元

582 张志祥 大陆 43岁 17亿美元

582 周富仁 大陆 52岁 17亿美元

616 蔡志明 香港 62岁 16亿美元

616 罗结及其家族 台湾 84岁 16亿美元

616 史玉柱 大陆 47岁 16亿美元

616 蔡明介 台湾 未知 16亿美元

655 沈国军 大陆 47岁 15亿美元

655 张志东 大陆 38岁 15亿美元

721 方威 大陆 36岁 14亿美元

721 吕志和 香港 80岁 14亿美元

721 沈文荣 大陆 64岁 14亿美元

721 朱共山 大陆 53岁 14亿美元

773 朱孟依 大陆 50岁 13亿美元

773 黄圩 大陆 50岁 13亿美元

773 李泽楷 香港 43岁 13亿美元

773 林秀成家族 大陆 54岁 13亿美元

773 戚金兴 大陆 48岁 13亿美元

773 孙广信 大陆 47岁 13亿美元

773 童锦泉 大陆 55岁 13亿美元

773 王久芳 大陆 46岁 13亿美元

828 赵藤雄 台湾 66岁 12亿美元

828 陈金霞 大陆 42岁 12亿美元

828 陈天桥 大陆 37岁 12亿美元

828 杜双华 大陆 45岁 12亿美元

828 高德康 大陆 58岁 12亿美元

828 何金明家族 大陆 57岁 12亿美元

828 遴利 大陆 46岁 12亿美元

828 马云 大陆 45岁 12亿美元

828 张成飞 大陆 40岁 12亿美元

880 陈丽华家族 大陆 69岁 11亿美元

880 张荣发 台湾 83岁 11亿美元

880 何著胜 大陆 62岁 11亿美元

880 柯希平 大陆 49岁 11亿美元

880 雷菊芳 大陆 57岁 11亿美元

880 王文京 大陆 45岁 11亿美元

880 黄子欣 香港 未知 11亿美元

880 张宏伟 大陆 55岁 11亿美元

880 姚巨货 大陆 79岁 11亿美元

937 安康家族 大陆 61岁 10亿美元

937 傅光明 大陆 56岁 10亿美元

937 黄文仔 大陆 56岁 10亿美元

937 李兆会 大陆 29岁 10亿美元

937 魏应州 台湾 57岁 10亿美元

937 魏应充 台湾 53岁 10亿美元

937 魏应行 台湾 51岁 10亿美元

937 魏应交 台湾 55岁 10亿美元

937 鲜扬 大陆 36岁 10亿美元

Ⅲ 李兆基的资料

李兆基李兆基(1928年2月20日-),生于广东顺德大良。香港地产发展商,恒基兆业、中华煤气主席、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副主席。他是2008年1月福布斯杂志公布之香港富豪榜第三位,排名次于李嘉诚及郭炳湘等三兄弟。身家为230亿美元,折合1795亿港元。他在家中排行第四,故有“四叔”的称号。李兆基与同为新鸿基创办人的郭得胜及冯景禧,连同胡兆炽、黄少轩、戚宗煌、吕贤藻及郭锦涛,在1958年组成永业,合资经营地产。所获荣誉:佛山市荣誉市民、顺德市荣誉市民、亚洲企业家成就奖、广州市荣誉市民、亚洲股神、亚洲首富等。另有同名香港艺人。

Ⅳ 被香港人称为“股神”的李兆基,在香港股市上有什么影响力

初抵香港,李兆基利用他熟悉货币兑换业务的优势,在几间银铺挂单,从事买卖外汇和黄金的生意。其时正值解放战争之际,不少内地财主跑到香港,外汇兑换业务及黄金买卖生意十分兴隆。李兆基与何贤等人合作,在这场黄金大战中大赚了一笔,为其后来事业的发展奠下基石。李兆基以其独到的眼光和方式来为自己增加土地储备。李兆基以工业化方式经营地产业。他将土地视为原料,楼宇为制成品。源源不断地收买土地和不断生产出成品,使恒基兆业博得港人口中的“楼宇制造工厂”的名声。
一九八一年六月,在香港股市的再一波狂潮中,李兆基成功地将恒基兆业推上市,一举集资十亿港币,充实了自己的实力。成功地渡过了八十年代初、中期香港地位未定时的低潮期。

Ⅳ 李兆基是怎样起家的

李兆基一九二八年一月二十九日出生于广东顺德。双鱼座,当时其父在顺德开了家经营金银业的小铺,李兆基的孩童时代就是在这个小铺子里度过的。从小耳濡目染,使李兆基对做生意产生了特殊的兴趣。三十年代中,李兆基的父亲从顺德来到广州,开了一家银庄。小学刚毕业的李兆基也随父亲来到广州,在父亲的银庄里打杂,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三、四十年代,正是中国内地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之时。李兆基在银庄里每日接触大量钱财,他亲眼看见有的人几天前还拥有几捆钞票,几天后便随钞票剧烈贬值而一文不名。年轻的李兆基从中悟出一个道理:钞票只是浮财,而拥有物业才是真正的恒产。这个道理李兆基认为他终身受用不尽,正是靠着它,李兆基才有今天这番事业。 一九四八年,李兆基怀揣一千元钱,只身来到香港,躲避战乱。当时的香港中环文咸东街,足足有二三十间金铺银店,专营黄金买卖、外币找换、汇兑等生意,业务性质跟李介甫在顺德的永生银号没有分别。初抵香港,李兆基利用他熟悉货币兑换业务的优势,在几间银铺挂单,从事买卖外汇和黄金的生意。当时正值解放战争之时,不少内地财主跑到香港,外汇兑换业务及黄金买卖生意十分兴隆。李兆基与何贤等人合作,在这场黄金大战中大赚了一笔,为其后来事业的发展奠下第一块基石。五十年代初,李兆基又转行做五金生意和进出口贸易,生意十分顺手。然而,尽管钞票源源不断地赚进,李兆基的心里仍不踏实,广州的经历令他终身难忘,他决心另择生意行当。从过去的经验里,他今次选择了一个可靠的行当 —— 从事地产业。 后来李兆基回忆当年生活时曾说:“我七八岁时已常到父亲的铺头吃饭,自小对生意已耳濡目染,后来在银庄工作,令我深深体会到无论法币、伪币、金元券等,都可随着政治的变迁,在一夜之间变成废纸,令我领悟到持有实物才是保值的最佳办法。”于是,已过而立之年的李兆基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毅然选择了地产,走上了一条日后为他带来无量前途的实业之路。 一九五八年,李兆基和冯景禧、郭德胜等八人合股组成永业公司,开始涉足地产生意。公司开办后,他们推出“分层出售、十年分期付款”的方式,面向广大中下层市民,一改过去地产业经营方式,使得生意十分火爆,所建楼宇均销售一空。一九六三年,李兆基与冯、郭两人甩掉其他五位股东,另组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李兆基任董事局副主席兼公司总经理。三人联手,在地产界声名遐迩,博得“三剑客”之名。新鸿基公司看准香港经济起飞和人口急速增长的时机,大力兴建大型屋村和中小型住宅楼宇,发展得十分顺手。一九七二年新鸿基地产股票正式上市,合作了十余年的“三剑客”也于此时分手了。分手后,李兆基分得约值五千万港元的地盘和物业,他又用这些物业于一九七二年底和胡宝星合作,组建了“永泰建业有限公司”。胡宝星任董事局主席,李兆基为副主席。一九七三年初,恰值香港股市牛气冲天之时,李兆基趁机将永泰公司上市,每股一元的股票一下子涨至一元七角,李兆基大捞了一把。也是运数使然,就在李兆基大捞一把之后,香港股市随世界经济衰退而大崩盘,地产业也随之陷入低谷。李兆基此时手里握着巨额现金,他看准机会,大肆压价购进土地和旧楼。 一九七五年,香港股市开始复苏。李兆基也在此时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恒基兆业有限公司。股本1.5亿港元,地盘20个。公司成立之后,李兆基有意将恒基兆业上市。他选择了一个最便利的方法 —— 买壳上市。即收购一家小型上市公司,然后将之改造,以崭新面目上市。李兆基的目光瞄向他与人合股的永泰建业公司。他以物业换取了永泰一千九百万股的新股,成为最大股东,取代胡宝星出任永泰董事局主席。李兆基接手永泰后,他又将面向广大市民的经营方法注入永泰,使永泰发展良好,股价也随之上涨,由原先不足一元涨至一九七六年初的三到四元。在李兆基经营下,永泰生意蒸蒸日上,盈利迅速增长。至一九七九年,由于盈利增加一倍多,李兆基决定派送新股,这样永泰股数逾亿股,市值已达九亿多元,拥有二十余个楼盘。按香港法律规定,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私人不能拥有超过百分之七十五。李兆基在永泰已拥有百分之七十的股票,因此,他无意将永泰再扩大。他的目的,还是要将作为永泰总公司的恒基兆业早日直接上市。恒基兆业成立之初,仅有股本一点五亿元,楼盘二十个。但几年之后,它的地盘激增至逾百个。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要源源不断地取得足够的土地来建房决非易事。李兆基以其独到的眼光和方式来为自己增加土地储备。他采取的方法是收购旧楼,然后拆建出售。这些旧楼由于绝大部分在市区,故发展潜力十分惊人。李兆基长年在欧美的中文报刊上刊登广告,收购香港的旧楼。这一招,不仅方便了那些华侨,也使得李兆基在没有竞争对手下取得最优化的效益。在收购了一层旧楼后,他会想方设法陆续买下全楼,然后再逐渐买下周围楼宇,无声无息地扩充着。在收购后期时,即使价格较高,他也会毫不犹豫地买下。因为即使如此也比官地竞投合算。李兆基以工业化方式经营地产业。他将土地视为原料,楼宇为制成品。源源不断地收买土地和不断生产出成品,使恒基兆业博得港人口中的“楼字制造工厂”的名声。 一九八一年六月,在香港股市的再一波狂潮中,李兆基成功地将恒基兆业推上市,一举集资十亿港币,充实了自己的实力。成功地渡过了八十年代初、中期香港地位未定时的低潮期。渡过了八十年代初中期的低潮,李兆基和他的恒基兆业又上一层楼。一九八八年,恒基兆业地产公司全面收购了永泰建业,将之改名为“恒基兆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此同时,恒基发展又宣布发行十二亿新股。由于该公司拥有百分之二十八点七的香港小轮公司股权和百分之二十六点四的中华煤气股权,更显得实力雄厚。拥有恒基兆业地产和恒基兆业发展这两个实力雄厚公司的李兆基,也一举跃入香港十大富豪榜中。香港地产界权威人士在评判李兆基与李嘉诚、郭德胜、郑裕彤四人时,曾有这样的评语:长江实业雄才大略;新鸿基地产稳健有为;新世界发展勇气逼人;恒基兆业则眼光远大,先声夺人。 至此,李兆基精心设计的收购、吞并战终于实现了完满的结局,李兆基通过完全吞并原来实力比他强的胡宝星,达到了利用别人发展自己的目的。而李兆基的借壳上市、以小博大的收购、吞并战术,至今仍成为股市收购战中的成功范例,成为香港的经济学教授的课堂上经常引用的著名例证

Ⅵ 李兆基的成功秘诀是什么

香港富豪李兆基的名字,经常排在外国财经杂志富豪榜之列。他的成功秘诀在于眼光敏锐,他认为地产建设大有可为,全力以赴,于是创下了今天的巨额财富。

至1990年3月,恒基兆业地产公司的总市值达106.93亿港元,恒基兆业发展公司的总市值也有40.85亿港元,此外,又透过恒基兆业地产持有29.7%总市值为107.61亿港元的中华煤气、持有32.6%总市值933亿港元的香港小轮的股权。四大公司的总市值近265亿港元,与最初的1.5亿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青年时期的李兆基只带着1000元到港闯天下。他处事心细,精于计算。他有一句格言:“小生意怕食不怕息,大生意怕息不怕食。”对李兆基而言,他坚信做小生意最重要的是勤。至于说做大生意,最重要的是计算精确。生意额大,牵涉的本钱和盈利大,一出一人的利息,多一分少一分是很重要的。他最不喜欢把时间及金钱花用在吃吃喝喝的应酬之上。

李兆基的成功,当然希望延至下一代。所以他教儿子有自己一套,他说;“少年得志,狂妄自大;游手好闲,不思勤奋,是失败之源;放纵自己,轻挑浮躁,早晚会闯祸;凡事不可忘本,饮水而不思源,后果堪虞。”

1928年1月29日出生于广东省顺德,自幼在家乡私塾受教育,其父在广州开设银庄。30年代的广东顺德,虽是珠江三角洲的鱼米之乡,但工业生产还相当落后。李兆基的父亲尽管精于生意,那时他也只不过在当地开个“铺头”而已。小小的李兆基,常常去父亲的“铺头”吃饭,似乎自幼对做生意就不陌生。

李兆基在顺德的私塾上学,小学毕业的时候,父亲已在广州开了一家银庄,他便到银庄学做生意了,父亲是老板,儿子拣点清闲活干干就行了。可李兆基偏不,他从养成工干起,干些打杂的活儿。

开初,他被银庄的钞票迷住了。你看,各种各样,大捆小捆,出出进进。他想,什么时候我也能赚上几捆钞票呢?渐渐地,他业务上也人行了,兜里也装进了一些钞票。可不知为什么吃饭没有钞票不行,但这些钞票今天可以买到一斤米,过两天就连一两米也买不到了。就在他开始懂得怎样赚钞票的时候,他又似乎觉得光赚钞票没用。他开始厌恶钞票了,为什么?他说不清楚,可他又离不开钞票。

1948年,银庄开不下去了。李兆基跟随父亲来到香港。又是一个新天地。靠什么生活呢?人说他来香港时,腰间只插了1000元,但也有人说他带了一笔可观的积蓄。可为了生活又得设法赚钱。银庄的经历使他最熟悉兑换业务,于是,他便到文咸东街泗利金号等几间金铺“挂单”,开始买卖外汇和黄金。当时澳门有黄金专营权利,李兆基便与何贤等在澳门有一定势力的人合作,在黄金买卖中“大展拳脚”,终于掘得了第一桶金。

有了资金,他又开始做五金生意,搞进出口贸易。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了。

1958年,香港商界三位能人“誓师结义”,他们是李兆基、郭得胜、冯景禧。他们同另外5位股东,组成“永业企业公司”,首先买入沙田酒店,红红火火地经营起来。

到了1963年,“三剑侠”索性“甩掉”其他股东;三人合作组建了“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新”字是取自冯景禧的新禧公司,“鸿”字是取自郭得胜的鸿昌合记,“基”字是取自李兆基的名字。新鸿基初期的规模很小,只有十多名职员,注册资本港币500万元,实付资本300万元(每人投资100万元)。在当时的香港商界,三人都不过是中等的商人,

“三剑侠”经过5年的合作,积累了地产经验,有了新公司,更是雄心勃勃,誓与其他地产公司一较高低。别人开发地产多集中在商业和工业用地,即使兴建住宅楼宇,也多往大型屋村或豪华住区发展。但新鸿基却看准了中小型住宅楼宇,这正适应了工商业的急剧发展及青年一代组建家庭的特点,因此,新鸿基的地产事业,正可谓一日千里。

1972年李兆基辞去新鸿基总经理一职,只留任副主席。三剑分家,李兆基获得大约价值5000万元的地盘和物业。就在这一年年底,他凭着这些家当又与胡宝星等组建了“永泰建业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之初,正值股票市场炒得天翻地覆,李兆基趁热打铁,以每股1元,升水至1.7元,将永泰建业公司实收股本2532.4万港元,出售股票套现,大赚了一笔。

1973年3月,香港股票大崩溃,地产也陷人低谷,李兆基瞅准行情,立即将赚来的钱抛出,趁旧楼价格和土地价格大跌,迅速进行收购。实物总比钞票令他更放心。

1975年,李兆基终于开创了自己的王国——恒基兆业有限公司。开办之初,还是一家未上市的私人公司,股本1.5亿港元,李兆基任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李兆基视之如子,料理精心。

你看,恒基兆业公司一成立,李兆基即以物业换取永泰建业公司1900万新股方式,掌握了永泰42.9%股权,成为最大股东而人住永泰董事局,使永泰迅速脱胎换骨。至1979年度,永泰市值已跃至9亿港元,扩大了20多倍,成为了一只中型地产股,拥有26个地盘,总楼面积260多万平方英尺。从物色、收购、发展到时机掌握永泰的过程,已足见李兆基的眼光、才智和魄力。

1981年6月,李兆基抓住股市牛市和地产高潮的大好时机,一举将恒基兆业地产公司上市集得资金10亿港元,充实了资金实力,从而在紧接而来的股市、地产低潮中平稳地度过了不景气一关。

1985年11月,恒基兆业地产公司斥资6亿港元,向母公司恒基兆业及李兆基本人购入永泰建业股票1.26亿股,控制永泰股权达70.8%,通过这次收购,使恒基地产增加了永泰的36个地盘,拥有近900万平方英尺楼面面积的发展土地,土地储备扩大了23%。

1988年8月,恒基兆业集团再次改组,恒基地产收购了永泰建业。并将永泰建业改名为“恒基兆业发展有限公司”,而在此之前,永泰曾购入28.7%香港小轮股权和26.4%中华煤气股权,此次改组同时又宣布发行约12亿新股,实力更显雄厚。

按1988年底市值计算,已有36亿港元之多的市价,堪称大型上市公司,与恒基地产并列为恒基兆业集团的两大公司,成为李兆基的左膀右臂。15年前永泰市值只有4千万港元,而今的恒基发展,市值竟达40多亿港元。

李兆基,点石成金,名不虚传。据2004年《福布斯》杂志公布的一项全球富豪排行榜显示,李兆基个人净资产63亿美元,排行第61名,位居最富有的世界华人排名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