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汉灵帝刘宏生平是怎样的
灵帝刘宏
(公元156~公元189年)
在位时间:公元168~公元189年
曾用年号:建宁、熹平、光和、中平
谥号:孝灵皇帝
庙号:无
安葬地:文陵
公元156年,刘宏出生。
公元168年,桓帝病死,刘宏被拥立为帝,是为汉灵帝。
公元168年,以外戚窦武为首的士大夫集团在与以两节为首的宦官集团的争权斗争中失败,宦官集团掌握了朝政。
公元169年,宦官集团继续削弱士大夫集团的势力,发动了东汉历史上的第二次“党锢”。
公元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随后失败。
公元189年,汉灵帝病亡。
灵帝刘宏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败家皇帝之一,也是最能玩乐的皇帝之一。朝政腐败,吃喝玩乐方面,在中国众多封建王朝的皇帝中无人能出其右。作为一个成年皇帝,应该多少都能做出点政绩来,但灵帝刘宏却是个特例。不过,谁叫他生活在宦官擅权的东汉末年呢?刘宏登上皇位以后,士大夫集团和宦官集团之间的权力之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最后宦官集团取得胜利,而刘宏的朝政大权也就被宦官集团所掌握,作为一代君主,刘宏也许曾经想过要做个有所作为的皇帝,但宦官集团像一座大山挡在他的前面,他根本就没有机会能亲临朝政。刘宏自己的帝位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别人给他的。既然能把他捧上台,也有可能把他给弄下去,刘宏当然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所以他才会作为皇帝还要大肆买地,这也许就是他为自己的将来作的一点打算吧。再说了,自己本来就不是名正言顺地继承皇位的,何必又要去拼命维护它呢?干脆,糟蹋完了得了。刘宏抱着这样的态度,把偌大的东汉江山搞得一塌糊涂,在他死后不久,东汉的献帝刘辨,就只有生活在被别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命运中了。
年轻的刘宏即位后,首先面对的,就是士大夫集团和宦官集团之间的党争。这场斗争在年仅12岁的刘宏心中影响甚大,甚至影响了他的一生。自从汉和帝以来,东汉帝国的权柄轮流操持于外戚和宦官手中,到桓帝后期,宦官集团取得暂时的胜利,气焰嚣张。刘宏上台后,士大夫集团仿佛看到了一些希望,这希望来自于桓帝窦皇后之父窦武被任命为大将军,陈蕃为太傅,胡广为司徒,掌管朝政。于是士大夫集团开始了与宦官争权夺利的斗争。
士大夫集团开始动手,先拿一些权位轻微而恶行昭著的宦官祭旗,接着,窦武奏报太后,请诛曹节等大太监。窦太后犹豫不决,事情便拖下来。八月,窦武在一次拷问宦官的时候,找到了宦官曹节等人的证据,于是决定乘此机会,铲除宦官。曹节还算聪明,他听说窦武要杀他们,首先,就跑到灵帝的寝宫,说:“外面闹哄哄的,出事了,请陛下出御德阳前殿。”挟天子以令诸侯,将小皇帝弄到了自己的身边。接着,曹节开始了一切旨在防范士大夫集团的措施,他下令关闭宫门,收缴传令用的印信符节;逼尚书台的官员起草诏令;劫持太后,夺取玉玺,并马上去捉拿窦武。窦武情急之下,跑进兵营,把抓他的宦官杀了。王甫等听说窦武拒捕逃跑,便集合禁卫军守住皇城南门。
窦武见大势已去,纵马而逃,王甫催兵紧追。窦武走投无路,只好自杀。在王甫发兵攻打窦武时,陈蕃才得到事变的消息,但时日已晚,被王甫下令逮捕杀害。
借此机会,宦官集团得寸进尺,公元169年,宦官奏捷“党人”,将李唐、杜密等数百人下狱,并弄死狱中。三年后,窦太后死,宦官们又一次四处搜捕“党人”,抓了一千多人。过了4年,宦官集团又下令:凡是“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及五服以内的亲属,一律免官禁锢。这是继公元166年第一次“党锢”之后的第二次“党锢”。
士大夫集团与宦官集团之间权力的斗争,年少的刘宏并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先是成为士大夫手中的棋子,后来又被宦官控制,看着一个个人头落地,刘宏还是有些害怕,因为他的命运毕竟是掌握在这些把持朝政的宦官手里,所以他才会说得出“张常侍是我爹,赵常侍是我妈”的话来。宦官竟成了皇帝老子的衣食父母!看来,这刘宏还是比较聪明的人,毕竟知道自己所处的是什么环境,上面这番话,也算是他的自嘲吧。
刘宏另一个聪明的地方,是这位荒唐皇帝喜欢的是买田宅。刘宏原是个侯爵,家境不丰。所以尽管他当上了皇帝,还是觉得应当像做解读亭侯时那样,置买点田地房客。于是,他把搜刮来的钱财拿回河间老家去买田宅,起邸观。还剩下一些,就分别寄存在宦官们的家里,一家存上几千万。
刘宏也就这点小聪明了,如果他智商再高些,东汉还能苟延残喘上一阵子也说不定。不过刘宏就只有这样了,对于这个皇位而言,刘宏已经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如何让自己这一生快乐的度过。现在看来,要说所谓的嬉皮士和雅皮士的老祖宗,恐怕还是这位中国封建历史上最有名的败家子皇帝。就来看看他在宫廷中都是怎样度过每一天的。他用4匹白驴驾车,躬自操驾,在御苑驱驰。达官贵人竞相仿效,一时间驴子备受欢迎,身价暴涨,驴价等于码价;他给狗戴上文臣戴的进贤冠,佩上绶带,逗它们玩。这样的日子,能不快哉!
刘宏这个皇帝,不爱江山爱经商。可惜他是当上了皇帝,如果他要是能成为一名商人的话,陶朱公的首富称号都要让位给他了。他的经商生涯是从宫廷内的模拟市场开始的,他在后宫中设置了一个市集,让宫女们贩卖物品,互相盗窃争斗。他脱去龙袍,换上商人的服装,在市肆中饮宴取乐。
锻炼了一段时间以后,刘宏开始买卖起东西来,不过他的货物是“官”。卖官的原因,历史上都说是他的国库挥霍得差不多,但从刘宏的性格方面来讲,这也许是他所认为的除了买房购地以外的另一个生财之道。于是,刘宏便在西园悬出卖官的公开价格:两千石官,交钱2000万文;四百石官,交钱400万文。县令、县长,当面议价。缺有好坏,价有高低。到富庶地方去的,交现款;贫穷地区,先议好价,到任以后加倍交纳。这是公开的。还有“黑市”交易:三公,1000万钱;卿,500万钱。除了皇帝这个位子不卖外,其他官位都可以拿钱买。刘宏在当皇帝的日子里,一共做了多少买卖,恐怕他自己都说不清,不过,他自己认为最不值得的买卖,也许是跟有个名叫崔烈的人。此人是冀州名士,官至九卿,他通过灵帝的傅母交上500万钱,买得个司徒。在授信司徒那天,百官齐全。灵帝回头对他的一个宠臣小声说:“这官卖亏了,当初该要他1000万!”
卖官的结果,就是那些买官的当官后更加盘剥百姓,使原本就已十分尖锐的阶级矛盾达到白热化,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公元184年,由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了。
江山不稳,灵帝也顾不上跑驴玩狗了,慌忙召开御前会议,研究对策。文官武将大都主张武力剿灭,唯有那位曾劝谏灵帝不要搞私产的吕强,建议释放“党人”,笼络人心。灵帝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是灵帝任命皇后同异父母的哥哥何进为大将军,督率大军驻守洛阳周围的8个要塞,保卫京师;任皇甫嵩、朱佑为左、右中郎将,率帝国军队的主力进剿对洛阳威胁最大的颍川黄巾军;遣北中郎将卢植率军进剿冀州黄巾军。几经战斗,颍川、南阳黄巾军先后失利,张角病亡。
听说“黄巾贼”被剿灭,灵帝大为亢奋,改元“中平”。他一面封赏将士,一面对起义群众进行血腥报复,每郡被杀的黎民,都有数千人。
公元189年,年方34岁的灵帝结束了短暂而荒唐的一生。
2. 汉桓帝刘志和汉灵帝刘宏是什么亲属关系
LZ您好
汉灵帝应该称呼汉桓帝"堂伯父”,反过来则是称“堂侄子”
汉桓帝的爷爷是河间王刘开
刘开次子刘翼生汉桓帝
刘开四子刘淑生刘苌,刘苌生汉灵帝
所以汉桓帝比汉灵帝辈分大1,并且是父系这边的,二者是堂伯父/堂侄子的关系。
3. 刘宏是什么人物
1、刘宏:东汉帝第十二位皇帝,汉灵帝刘宏(157,—作156年-189年5月13日),生于冀州河间国(今河北深州),汗章帝刘炟的玄孙。
2、刘宏:北京大学教授“万人计划”首批专家。工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总体专家组成员。国家“万人计划”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深圳市政协委员(科学技术界)。
4. 汉灵帝刘宏有字吗
皇族应该还是有字的,毕竟取字也是成年的标志之一。如果说刘备这个皇叔来得太草根,鲁恭王刘佘之后刘表刘景升总算得上皇亲国戚了吧,还不是有字么。而刘表之子刘琦没有可以考证的字留下来,难道就说 刘琦比他爹厉害么。
古代皇帝应该会有字——尤其那些到了取字的年龄,但是连老爹都还只是皇子而不是皇帝的人——但是由于避讳等原因,没有记录下来吧。
裴注三国志中有“陈留王讳奂,字景明,武帝孙,燕王宇子也”的记载,说的就是曹魏的魏元帝(后被司马家族废为王)曹奂,字景明,这就是有字的。
5. 汉灵帝刘宏是什么人物
汉灵帝
他13岁登基,阅历浅薄,错把奸人当作生父和生母;他嗜好金钱,欲壑难填,鸿都卖官,明码标价;他寻欢作乐,不顾及帝王应有的尊严,把宫廷重地当成喧嚣的市井之地;他身为帝王,很少关心政治是否清明,却是荒淫无度,一心要做人间神仙。这就是汉灵帝刘宏,可以说是汉代帝王中最无知、最爱钱财、最不成体统、最荒淫无度的皇帝。
无知认贼作父
汉灵帝刘宏,建宁元年(168年)继位,东汉帝位传承至此,已有140余年,帝国之锐气渐渐荡尽,又碰上一个荒诞另类的他,气数也快到了尽头。
灵帝年少继位,无知无识,缺乏心计。据《续汉书》记载,每次汉灵帝准备大赦天下前,就让人密封三钱之府。这是因为汉灵帝自认为金钱最为宝贵,担心大赦天下时,有人乘机盗取府中财物。河内人张成自称会观天象,会占卜。他知道汉灵帝将要赦免天下有罪之人,就教唆他儿子杀人。果然,他的儿子被抓7日后,就赶上大赦,被免罪释放。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汉灵帝本人城府不深,略有心计的人就会察觉出汉灵帝的一举一动,知道他将要做什么。
汉灵帝执政期间,国家屡遭兵寇,天下开始显现大乱迹象。官员刘焉认为刺史权力太轻,不能令行禁止,所用之人,又不能尽职,只会增加不安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