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杨开慧的父亲是谁
叫杨昌济杨开慧1901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板仓。其父杨昌济是闻名三湘的学者,他思想先进,开慧虽为女儿身,但父亲也为她取了名、字、号。 1904年,杨昌济怀着救国救民的抱负,远涉重洋去留学,杨开慧在母亲向振熙的抚养下度过了童年。
望采纳O(∩_∩)O谢谢
2. 杨开慧的故事
嫁给毛泽东。
3. 杨开慧的生平
杨开慧(1901年11月6日—1930年11月14日),号霞,字云锦,湖南长沙板仓人(现长沙县开慧镇),杨昌济之女。1920年冬,杨开慧和毛泽东结婚,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毛泽东的助手。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去领导秋收起义,开展井冈山根据地斗争。
杨开慧则独自带着孩子,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等地武装斗争,发展党的组织,坚持革命整整3年。1930年10月,杨开慧被捕,她拒绝退党并坚决反对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随之被害。1957年毛泽东为纪念杨开慧特写了《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一首,赞其为“骄杨”。
(3)杨开慧的父亲扩展阅读:
纪念馆
杨开慧纪念馆位于湖南省长沙县开慧镇,2007年开建,2010年11月16日起正式免费向社会开放。杨开慧纪念馆景区由杨公庙、杨开慧烈士陵园、板仓故居和杨开慧纪念馆四部分组成,故居、陵园、杨公庙三处属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馆是湖南省妇女儿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统一战线教学基地,长沙市党员教育基地,省内外40多所学校德育教育基地。
4. 杨开慧的父亲是谁
1.杨开慧的父亲是杨昌济。
2.杨昌济,又名怀中,字华生,湖南长沙县人,伦理学家,教育家。1871年4月21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清泰都隐储山下的板仓冲,后求学于岳麓书院,拥护康梁变法主张,参加南学会、不缠足会等组织。先后留学日本、英国,主攻教育学、哲学、伦理学。
3.杨昌济其一生以“欲栽大木拄长天”诗句明志。著有《达化斋日记》、《杨昌济文集》、《劝学篇》等,译有《西洋伦理学史》等。因世居板仓,所以杨昌济后来被人称之为“板仓先生”、“板仓杨”。
4.杨昌济的教育思想承接明朝大思想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而来,又接收了西方泡尔生等教育家现代教育思想,提出了:知行统一,注重实践,反对空谈;以道德教育为中心,提出“立志、理想、爱国、殉国、勤勉、存诚、立功、勇敢、坚忍、贵我通今”等10方面内容;教育普及应与提高相结合;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反对赶时髦的留学之风;注重发现、爱护和培养人才,此乃“悠悠万事,惟此为大”;洋为中用,反对全盘西化。
5. 杨开惠父亲
杨 开 慧父亲:杨昌济
杨昌济(1871.4.21——1920.1.17),又名怀中,字华生,湖南长沙县人,伦理学家,教育家。
6. 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为什么被称为板仓先生
因世居板仓,所以杨昌济后来被人称之为“板仓先生”、“板仓杨”。
杨昌济,1871年4月21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清泰都隐储山下的板仓冲,后求学于岳麓书院,拥护康梁变法主张,参加南学会、不缠足会等组织。先后留学日本、英国,主攻教育学、哲学、伦理学。
1913年后回国任教于湖南省第一师范等校。支持新文化运动,宣传《新青年》的主张。先后在《新青年》、《东方杂志》发表论文,介绍西方哲学、伦理学、教育学思想,提倡民主与科学,宣传新道德。
1918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1920年1月17日,杨昌济病逝于北京德国医院,葬于长沙县板仓。
(6)杨开慧的父亲扩展阅读:
1918年6月,应蔡元培先生之聘,任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他为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筹措经费,推荐毛泽东到北大图书馆工作,促成了爱女杨开慧与毛泽东的婚恋关系。
1919年五四运动时,发表《告学生》一文,表达对青年的热切期望,并参与发起北大哲学研究会,著文号召青年敢说敢做。杨昌济关心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陈昌等一批进步青年,鼓励他们并告诫他们自己平身“欲栽大木拄长天”的志愿。支持成立新民学会,筹备创立湖南大学。
1920年1月17日,杨昌济病逝于北京德国医院。临终前曾致信好友章士钊(时任广州军政府秘书长、南北议和代表),推荐毛泽东和蔡和森,信中说:“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后归葬长沙县板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