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他们早已将被国家遗忘,但是听到国家有难后为国家拼尽最后一滴血,郭昕被称为铁血郡王吗
如果说在唐朝衰落之后,藩王割据,为了自己的利益都可以放弃整体利益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孤守边关45年的人存在,保卫摇摇欲坠的唐朝几十年之久,这样的人都不能成为铁血郡王的话,真的没有人可以得到这个称谓了。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郭昕以及这些没有投降的军民们都是伟大的。说真的,这个时候的死守,真的就是离死一线之隔罢了。我觉得这样的人带领的军队,手下的士兵,以及城中的百姓,都是好样的。不愧是大唐的子民。
B. 独守孤城四十载,满城皆白发的唐朝将军有多悲壮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也是中国非常鼎盛的时期,然而这个强大的朝代也没有躲过衰退的命运,经过安禄山发动的叛乱后,曾经兴盛的大唐再也无法维持以前的荣耀,慢慢走上了衰败的命运。
平定战乱就需要大量的军队跟人马,此时朝廷将大批在西域守卫的军队调往长安平乱,这样一来唐朝在西域的防卫能力便大大减弱,然而在西域还留有这么一支军队,他们虽然势单力薄,但一直坚守在守护西域的战场上,从来没有退缩过。
最令人敬佩的是,这支军队的守兵经过多年奋战已不再年轻,却不曾放弃守护唐朝最后的领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誓死与领土共存亡,哪怕最后战死也不放弃,这一战也是唐朝西域戍边史上最为悲壮的战役,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支军队呢?
就在西安都护府对吐蕃进行最后一战的时刻,郭昕率领手下年老的士兵,他们高高举起带有大唐标志的旗帜,拿起手中的武器,跟吐蕃大军进行了最后一次正面交锋。由于双方实力悬殊,郭昕根本没有胜利的希望,但是面对强敌,他们这支老年部队根本没有退缩的意思,他们奋勇杀敌,将生命的最后一刻都留在了守护的阵地上,用自己的生命跟热血书写了大唐最后的荣光。
郭昕的军队战死在沙场上后,从此强大的唐朝再也无法抵御西域的控制,而郭昕却因为自己的英勇事迹让后世永远记住了他,他的精神永远活着。满城尽白发,死不丢陌刀,独抗五十载,怎敢忘大唐?这就是大唐最后的铁血郡王。
C. ”安史之乱“后,唐朝真的有一只孤军坚守边疆五十年吗
是的,郭昕一直担任守护的使命,他带领的这支只剩下几千人的队伍,没有朝廷派来的一似援军,只有年复一年吐蕃人越发疯狂的围攻。安西都护府的疆域在一天天缩小,部队的伤亡一年年殆尽。
D. 男孩属鼠叫郭昕什么好
帮助起名
郭昕俊,郭昕征,郭昕伟
E. 郭昕一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好听吗
名字总分(仅供参考):69
----------------------基本信息--------------------------------
姓名:郭昕一
姓名(繁体):郭昕一
农历日期:0年0月0日
属相:
四柱:年 月 日 时
八字:
五行:
纳音:
喜用神:金木水火土
五格:天格(16) 人格(14) 地格(0) 外格(2) 总格(15)
三才:天才(16)→人才(4)→地才(0)
----------------------五格释义--------------------------------
天格:乃祖先留下来的,其数理对人影响不大。
第16数理(吉)
基业:天官、贵命、豪杰、进田、学士、豪侠、基产。
家庭:春日花开,可望家庭圆满。男子有贤妻,女子不宜早婚。
健康:花草逢春,易溺于色情,戒慎者可望健康长寿。
含义花草逢春,易溺于色情,戒慎者可望健康长寿。
人格:又称主运,是整个姓名的中心点,人一生的命运,均由此人格推断。
地格:由名字全部笔画数构成,称为前运,主管人中年以前的活动力。
()
基业:
家庭:
健康:
含义
总格:主中年至晚年的命运,又称后运。
第15数理(吉)
基业:天官、贵人、福星、官禄、祖基、进田、畜产。
家庭:清净家风,圆满之象,子孙昌盛。
健康:海底明珠,安稳馀庆,健康自在。
含义最大好运,福寿圆满之象。顺和、温良、雅量。集上下之信,令人敬慕,多受福泽,德高望重,自成家业,富贵荣华。为吉祥有德,繁荣兴家的大吉数。
外格:主管命运之灵力。
第2数理(凶)
基业:劫财、破灭、灾危、破家、红艳、变迁、美貌。
家庭:亲情疏远。夫妻应相互理解,则免别离之苦。
健康:凶变、病弱、短命也有之。易患皮肤病、外伤、夭折。
含义混沌未定之象,为最大凶恶的暗示。意志不坚,无独立之气力,进退失自由,内外生波澜,困苦不安。摇动、病患、遭难,甚至残废。若伴有其他好数者可免致短命夭折。其人辛苦一生,志望难达,破灭无常。
----------------------星座解释--------------------------------
0月0日
F. 郭昕的基本概况
郭昕(?—808),郭子仪的侄子。郭昕之父郭子云,是郭子仪的同母弟。唐肃宗末年至唐代宗永泰年间,吐蕃不断侵入大唐西部边疆,郭昕奉命巡抚河西、安西等地,继尔朱某之后,担任安西四镇留后。
安史之乱后﹐安西﹑北庭以及河西﹑陇右驻军大部内调,吐蕃乘虚陆续占领陇右﹑河西诸州,安西四镇与朝廷的通道中断。然而,四镇留守军队仍孤军坚守各镇。郭昕被隔绝在西域长达十五年,直至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始与内地联系上。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吐蕃军攻陷北庭,安西再度与内地失联。
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吐蕃攻陷龟兹,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兼充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使、武威郡王郭昕殉职于任上。后世尊其为“铁血郡王”。
G. 郭昕的人物生平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河西军镇多被吐蕃攻陷。永泰二年(766年),朔方节度大使、中书令郭子仪奏请朝廷遣使巡抚河西、安西等地,并请置瓜、沙、甘、凉、肃诸州长史。郭昕奉命前往巡抚河西、安西等地,后来担任安西四镇留后,李元忠则坚守北庭。安西、北庭二都护府和沙陀、回鹘相依,吐蕃久攻不下。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郭昕与伊西、北庭节度使李元忠一起派使者借道回鹘到朝廷间道奏事。唐德宗对其进行了嘉奖,任命李元忠为北庭大都护兼伊西北庭节度使,郭昕为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观察使,并且诏令四镇将士均按等级破格提拔七级。
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五月,朝廷分别加封郭昕、李元忠为尚书左、右仆射,郭昕由四镇节度观察使升任四镇节度使。此时,安西大都护郭昕、北庭大都护李元忠仍在任上,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仍控制西域五十七国及十姓突厥。李元忠去世之后,杨袭古继任伊西北庭节度使。吐蕃急攻沙陀、回鹘部落,加之事实上唐朝已经放弃了对西域的控制,北庭、安西变得孤立无援。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北庭被吐蕃攻陷,杨袭古率兵奔西州,为回鹘人所害。
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中国高僧悟空回国,途经疏勒镇,见到镇守使鲁阳;到于阗镇,见到镇守使郑据;到龟兹,见到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使、武威郡王郭昕;到焉耆镇,会见镇守使杨日佑,说明这时安西四镇仍为唐军镇守。
安西最后陷落的时间,史料并无确切记载。安西四镇中的于阗陷落于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年)。有学者推论,安西最后的陷落时间是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
H. 安史之乱后,安西北庭的将士都是何种结局
说起这段历史,那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大唐安西的最后一任节度使-郭昕,在河西之地陷落,安西四镇成为一块飞地后,郭昕带着大唐将士苦苦支撑42年,将士们从一个个年轻小伙子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卒,最后全体殉国!
安史之乱后,大唐元气大伤。之后仆固怀恩又造反,起兵对抗朝廷。广德二年(764),仆固怀恩调集回鹘、吐蕃兵十多万,进逼长安。此时长安守军薄弱,无法抵挡仆固怀恩的大军。这时候,河西节度使杨志烈为解长安之危,调集河西敦煌、肃州、甘州、凉州等地精兵5000人,直扑仆固怀恩老家灵武,迫使仆固怀恩撤军。这招“围魏救赵”的计策虽然起了作用,但是也导致河西5000精锐尽失。
安西陷落后,大唐在西域的势力至此全部退出。此后的一千多年,中原王朝再也没有踏足西域一步。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这群白发苍苍的唐军,是大唐帝国最后的荣耀。
I. 唐朝安西节度使历代任职将领是哪些人
开元四年(716)﹐唐玄宗李隆基以陕王嗣升遥领安西大都护﹐充河西道四镇诸蕃部落大使﹐实际经略四镇的为副大使郭虔瓘。
开元六年﹐又任命汤嘉惠为四镇节度经略使﹐从此四镇由专设的节度使统领﹐四镇节度使或称碛西节度使。节度使常驻安西府城龟兹﹐由安西都护兼领﹐又称安西节度使。
开元七年﹐西突厥十姓可汗请居碎叶城﹐四镇节度使汤嘉惠建议以焉耆镇代替碎叶镇﹐故开元七年以後的安西四镇又是龟兹﹑于阗﹑焉耆﹑疏勒。
安史之乱后﹐安西﹑北庭以及河西﹑陇右驻军大部内调﹐吐蕃乘虚陆续占领陇右﹑河西诸州﹐安西四镇与朝廷的通道中断﹐然而﹐四镇留守军队仍坚守各镇。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四镇留守郭昕的表奏到达长安﹐朝廷又任命郭昕为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使﹐并且诏令四镇将士均迁升七资﹐作为奖励他们坚守四镇之功。
贞元五年(789)﹐中国高僧悟空回国﹐途经疏勒镇﹐会见镇守使鲁阳﹔到于阗镇﹐见到镇守使郑据﹔到龟兹﹐见到四镇节度使﹑安西副大都护郭昕﹔到焉耆镇﹐会见镇守使杨日佑﹐说明这时安西四镇仍为唐守。但此後不过二三年﹐北庭及安西四镇相继陷於吐蕃。後经历与回鹘的激烈争夺。9世纪中叶回鹘相继据有天山南北及安西四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