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黄心强
扩展阅读
铁通物流股票代码 2025-05-13 21:20:11
港资买大陆股票 2025-05-13 21:12:08

黄心强

发布时间: 2021-06-06 09:42:46

Ⅰ 黄心强的任免信息

2015年01月23日,茂名市政协召开学习汇报会,学习贯彻市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茂名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政协党组书记黄心强参加会议。
2015年8月18日,茂名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决定免去黄心强的茂名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职务。

Ⅱ 北方地下水位为什么会下降

主要原因就是干旱。干旱导致人们过度开发地下水,开发了没补充就下降了。

徐闻自2003年底以来经受百年一遇大旱,15万村民饮水困难 打井治旱获得大丰收,但逾万眼小机井造成地下水位大下降

自2003年底以来,位于雷州半岛的徐闻县经受着百年一遇的大旱。

目前20多个村子15万人严重缺乏饮用水,一些耕地抛荒;县城居民的生活用水储存量也仅能勉强维持4个月。

令人意外的是,徐闻县大旱之年取得了大丰收,2005年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比1997年增长146.9%。干旱最严重的2004年,徐闻县四项主要经济指标跃居湛江市五县(市)首位。

然而,伴随着大丰收的是地下水位的大下降。为了抗旱,徐闻县打了1.6万多眼机井,99%是抽取浅层地下水的小口径机井。在大旱之年靠打井治旱、种瓜果蔬菜而获得大丰收的博爱村,地下水位下降也最严重,今年2月的地下水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1.3米。

“在雷州半岛大量抽取地下水无异于竭泽而渔”、“打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据调查,现在一些水井已逐渐干涸,沿海一些村庄由于地下淡水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已经出现了地下水变咸的现象,海水倒灌会使土地无法利用。

有关人士希望从南渡河调水缓解徐闻之旱,由省财政为农民补贴水价。

徐闻:十年九旱

雷州半岛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干旱频发的地区,尤其以徐闻县为最,常常是十年九旱。

相关专家认为,雷州半岛干旱主要是因为雨量分布不均,5-10月份受热带季风的影响,雨量充沛,但是冬春季节雨水偏少,容易形成冬春季旱情;另外受地形影响,半岛缺少高山,难以形成锋面,缺少降雨的基本条件。这几年干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台风少,没有台风带来的暴雨,以至于5-10月份也雨量稀少。

据气象部门消息,近年来,降雨带呈北移趋势,造成了广东全省的干旱。

2006年3月7日,水塘边的沼泽地,漫过腰部的水位成了远去的神话,刚刚放学的孩子们在地里玩耍,他们把幼嫩的胳膊轻松地伸进地面裂开的口子中去。谭伯指着自家的一块地说,去年他插上了苗,但是全部干死,今年干脆没有种。

“2003年11月19日”,50多岁的谭伯一直记着这个日子,因为从那一天起,直到现在,木棉村就没有下过一次像样的雨,他的庄稼已经两年没有收成,其中有一块水田两年内就没有播种过。自2003年底以来,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徐闻县经受着百年一遇的大旱。

在有历史的记载中,这是徐闻县最严重的一次干旱。比谭伯更老的祖辈只是听说过发生在1902年的大旱。据《徐闻县县志》记载,1902年的旱灾持续238天,造成徐闻县大部分居民弃家逃荒。

2004年9月21日至2005年5月31日徐闻县连续248天没有下过“透雨”,打破了历史上有记载的最高干旱天数,并且这种干旱至今也没有缓解下来。2006年以来,全县降雨仅仅8.1毫米,比正常年份偏少61%。谭伯90高龄的婶子说:“这里经常干旱,但是从来没有持续这么长时间。”

大旱

徐闻15万人饮水困难

干旱带来的忧愁写在了木棉村村民的脸上。

“清泉是来去,水月无古今。”在木棉村下塘(池塘名称)持续了300多年的丰沛后,这口全村赖以饮用的水塘终于吐尽了它最后一口水,在2004年彻底干涸了。村里的老人为了寻找回忆,在干涸的水塘边立下了这样一块石碑。

“因为干旱,村里弃耕水田400多亩,坡地1000多亩。”村长谭逢业说。他说村子里只有2000多亩的坡地,弃耕达到一半。

对于木棉村,弃耕已经是第二位的事情了,他们现在最重要的是1300多名村民的饮水问题,和谭伯家里一样,下塘干涸以后,每家每户就靠自己家里的水井来供应日常生活用水,但2004年后,水井也逐渐干涸,现在没有一口井有水。谭伯说:“这是因为水井都是20多米深,现在地下水位下降,20多米早就没有水了。”

距离村子2公里左右的村东头有六七口100米左右深的机井,也是村子里现在惟一能抽得上水的水源,本来是小口径、专门用来浇灌那一小片坡地的,现在却成了村民惟一的生活用水来源。

在村口,一名壮年村民正站在农用车上面,用瓢从黑色大塑料桶里往一个水盆里舀水,他一只手扶着倾斜的水桶,另一只手拿着瓢,整个胳膊深入水桶的底部,动作显得夸张。谭伯说:“看,我们用来烧饭的水就是这样来的。”

因为水源远、麻烦费时,谭伯指着身上的衣服说,这件衣服多久没有洗,他记不清楚了。围在村口的一群年轻人笑着对记者说:“总算知道节约了。”

村长谭逢业也没有预料到这次干旱会持续这么长时间,他总是认为干旱会早些过去,一直到年初,他终于等不住了,他给乡政府提交了打井的报告。他说:“我们全村人就等着首先解决饮水!”

饮用水的困难暂时只是表现在“水源远、费时、水质不太好”上面。一位村负责人说,解决饮用水是木棉村最迫切的问题,但是在更深处,村民更加担心的是耕地的灌溉问题。这两年虽然收成基本上没有,因为有积攒下来的老本,还可以坚持,但是老本总是要吃完的。

听说记者是来采访旱情的,谭伯和30多名村民一起领着记者在村子里外介绍,还有一些人骑着摩托车赶来,很多人并没有对记者说什么,只是默默地跟随着,眼神中充满忧郁。

当地人认为徐闻县“旱灾无旱情(意思是说干旱从表面上看不出来)”,但是记者走在乡间地头,在翠绿的庄稼、林带中间,发现像木棉村这样严重缺水的村子并不是少数。县委副书记侯德耀说,大约有20多个这样的村子饮水最为困难。

侯德耀介绍,至今为止全县饮用水困难的村子有280多个,全县约15万人饮水困难;弃耕2万亩;受灾面积58.6万亩田(总耕地240万亩);至今13万亩没水办田播秧,12万多亩坡地缺墒。旱灾带来的损失有多大,没有人能够算清。

更为严重的是水库库容水量仅剩4797.8万立方米,远远低于正常年份的需要量1.8亿立方米。农业生产可放出水量仅有2372.8万立方米。山塘水库蓄水量也仅有300万立方米,比常年偏少80%。111宗小型水库已经干涸或没有出涵的62宗,山塘干涸47宗。六宗大型水库除了北松水库蓄水较多以外,其它水库大都在死库容以下。

丰收

打机井种瓜菜大增收

因为十年九旱,徐闻县是雷州半岛上旱灾最严重的县。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有这样的顺口溜:雷州干赤地,廉江有嘢(意为“东西”)看,吴川靠个体,遂溪甘蔗仔,徐闻穷过鬼。

但是这一次的干旱,结果却出人意料——2005年有的村民收入相比1997年增加了3000多元,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比1997年增长146.9%。就在干旱最严重的2004年,徐闻县四项主要经济指标跃居湛江市五县(市)首位。

根据徐闻县2005年的数据,冬种期间,徐闻北调蔬菜价格普遍看好。菠萝大镇曲界镇全镇居民存款余额3.2亿元,比2004年同期的1.97亿元增长了62%。冬种瓜菜收入数十万元的种植户大有人在;南山镇灵山宫村冬种瓜菜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20多户……全县冬种瓜菜平均每亩收入达6000元。

2005年徐闻预计农业总产值29.24亿元,比1997年的15.64亿元增长86.9%;农民人均纯收入4734元,比1997年的2503元增长89.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64亿元,比1997年的13.22亿元增长146.9%。城乡储蓄存款连续八年以两位数增长。

县委书记黄心强总结农民增收的原因为:改水治旱、调整农业结构、引进良种、发展高效农业。县农业局局长何辉补充说:寻找蔬菜瓜果的季节差(在北方没有产出的季节,种植,销售),发展销售流通市场。在徐闻县蔬菜、瓜果批发市场,县委书记黄心强仅仅没有见到台湾和西藏牌号的车——来拉蔬菜或者瓜果,其它省份的都有。

“如果在1998年前,人们肯定要去逃荒的!”徐闻县水利局局长方良燕说。

据他介绍,徐闻县东部有6个乡镇、中西部有9个,县志中记载,在旱灾之年,每次都是中西部的农民到东部去讨饭,而这一次情况完全不同:在近年的旱灾中,中西部的农民收入增加了3000元以上,东部的农民虽然收入也在迅速增加,但是总体上比不上中西部的村子,受旱灾的影响更大一些。他表示,东部的木棉村是受灾最严重的一个典型村子,而中部的博爱村是农民收入增加的一个典型(博爱村也是实际旱情最严重的一个典型)。

博爱村有耕地6500多亩,属于高台坡地,长年烈日烤炙,俗称“火烧坡”。1998年前,村子里主要种植甘蔗、牛茅等低效农作物,年亩产值只有500到700元。大片“火烧坡”长期丢荒,村民纷纷涌到外面打工、做小生意勉强谋生。

从1998年广东省实施“改水治旱”工程开始,博爱村在政府的资助下打了机井,一些“火烧坡”有水了。2003年开始的大旱,在村子里,即使最好的水田也找不到足够可以灌溉的水。县政府提倡全县村民种植耐旱的经济作物,博爱村种起了大片的青椒和香蕉等,一年下来,原先一亩水稻产值只有2000元,但是现在的青椒、香蕉一亩产值达七八千元,今年更是突破了10000元。

1998年博爱村人均收入还只有1800元,2005年达到4800元,而今年,已经取得了从未有过的丰收。博爱村36岁的村民吴生今年已经从28亩田里收获了20多万元的纯利润。这是他第一次在土地上获得这样的收益。“大红袍辣椒一斤4元钱!”吴生无法掩盖喜悦,不断重复着这个从未有过的天文数字。“大旱的年份,老百姓没有去逃荒,而是富了!”何辉认真地说。

打井

收入提高水位下降

2006年3月8日,应中央某媒体的要求,徐闻县新闻科室的工作人员正在准备新农村建设的有关宣传资料。农业局局长何辉说:“我们的农业效益全省第一。”县农业局被农业部确定为第三批全国农业综合开发试点单位,徐闻县也是省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县。

谈到一开年20余万元的纯收入,博爱村的吴生笑着说自己只算是村里的中等收入者。

他刚刚承包下了另外的20多亩地。“如果我的资金足够,我愿意承包下村子里所有丢荒的土地。”吴生说,“经营农作物至少不会亏本!”

吴生在为新承包的20多亩地的机井忙乱,这也让他焦虑万分。他已经跑了6趟农电所,一直得不到准确的回答。他承包的土地没有电线通过,没有电线就无法打井、抽水,他盘算过,如果用柴油发动机抽水,一天的柴油费用最少也在50元以上,对于风云莫测的农产品市场来说,用柴油不用电力是一个很大的冒险。

“一定要打井!”对于今天的吴生来说,没有什么比打井更重要的了,这些刚刚承包的土地他准备种植香蕉,但是没有井,只有继续让这些地荒置下去——虽然他已经交了每亩400元的承包费用。

“这些年的丰收,完全靠了机井!”博爱村年轻的村支部副书记谈到机井的时候面无表情。博爱村1998年以来,钻打大中小口径机井534眼。这些机井像血吸虫一样附着在这片原本干旱的土地上,努力地吮吸着大地的血液。

这位20多岁的年轻人考虑把全村的所有机井再一次挖深——因为以前的机井全部干涸,已经抽不到地下水,另外还要打一批新井。据徐闻县16个点的地下水观测情况表显示,2006年2月相比2005年2月,博爱村的地下水位下降了11.3米。

博爱村是水位下降最严重的一个村,村民收入提高迅速也是县里的一个典型。随着村民收入的迅速升高,地下水在以同样的速度下降。

2005年一年,徐闻县新打的中小口径机井(含加深)就有4400多眼,这样这个县打钻的机井数量达到16000眼。

“徐闻农业的发展主要靠了机井。”县委书记黄心强说,“没有比打井更能适合徐闻的发展了。”

“打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何辉说,“总不能让老百姓再去讨饭!”徐闻县总人口68万,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

担忧

99%机井抽浅层地下水

“干旱不可怕,彻底治理要打深水井。”黄心强这样认为。

据有关部门调查,沿海一些村庄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下水变咸。

一位部门领导解释,地下淡水和海水本来相互均衡,现在抽取地下水使得淡水水位下降,海水就会倒灌,海水倒灌的结果会使土地无法利用。

“我们现在鼓励打大口径的井,也就是在200米以上的井。”黄心强说,“浅水层的水不能多抽,会对地表生态有影响。”

徐闻县现有的16000多眼机井中,大口径的深井仅有146眼,最深的一口达到416米。

从调查看,村民打井多集中在小口径上。小口径机井大约深70-150米,没有打穿地下岩石层,完全抽取浅层地下水。

前几年的改水治旱工程,省里给小口径机井补贴2000元,大口径补贴6万元。现在改水治旱已经结束,打井几乎靠村民自己。据徐闻县水利局介绍,一口200米深左右的大口径机井大约需要成本20万元,这对农民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村民吴生说自己打不起这样的深井,他还是打100米左右深的小口径机井。

位于徐闻东部的木棉村,饮水、灌溉都十分困难,村民在期待着政府的打井补助。村长谭逢业说报告已经交上去了,还没有得到答复,村民就靠灌溉田地的小口径井来维持生活,他们希望能有两眼大口径的机井来满足全村的饮水。

省地质勘察局水文工程地质大队地质勘察和研究表明,雷州半岛地下水补给量每年达75.7亿立方米;可开采资源量每年49亿立方米,超过全省地下水可开采资源总量的10%。其开采量目前大约每年7亿立方米,仅为可开采资源量的1/7;中深层地下水水质好、不易污染、开采方便、受气候影响小。雷州半岛近岸岛屿地下深部也有较丰富的地下淡水资源。

所以黄心强并不担心地下无水可采。他正在考虑组建一个打井公司(打大口径机井),政府给其相应的财政补贴,让其公司化经营,负责打井、卖水给村民,最快到下半年才能组建。

2005年县财政治理旱情的投入是180万元,今年预计会是300万元。2005年徐闻县的财政收入是1.02亿元左右。

关于开采地下中深层的淡水,也有不同认识。有人担心,如果抽水量大于补充量,中深层地下水水位还是会下降,如果持续下去,就很难说没有害处。

“在雷州半岛大量抽取地下水无异于竭泽而渔。”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总工吴兑认为。

暂时还没有科学依据说明徐闻大量开采地下水必定会影响水循环,使干旱更加恶化,也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地下水就是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这也成为相关人士有关雷州半岛治旱的争论焦点。

但是,抽取浅层地下水肯定是有害的,这已经是共识。现在徐闻县的状况是:抽取浅层地下水的机井占到机井数量的99%。

火箭炮

人工增雨靠天也靠钱

2006年3月中下旬,据卫星分析很可能有降雨的机会。

李富胜需要的是等待。早在2月28日,一场成功的人工降雨让李富胜对自己有了信心,作为徐闻县气象局局长的他第一次因为降雨被“刮目相看”。就在降雨成功的第二天早上6点半,县委副书记就打电话表示祝贺,随后是县委书记。

虽然降雨范围只在包括县城在内的5个乡镇,但“那一天我的手机差点被打爆了!”李富胜回忆起当天的事还是很兴奋。下桥糖厂的厂长对他说:“下的是金子,不是雨”——他们厂子需要的甘蔗正在等待雨水。

“这些天很多人打电话要雨,我说这是天帮忙、人出力的事情,没有厚的云层、水蒸气含量达不到一定程度,谁都没有办法。”

这是今年的第一场透雨,至少使一些村民把种子播种到了地里,接下来需要的是更多的雨水。

“从2003年11月19日起,到现在每个月雨量都偏少。”李富胜说。还有13万亩水田无法插播秧苗,受旱面积58.6万亩。

雨水在哪里?每个人心里都忐忑不安,包括李富胜。去年他们共人工增雨13次,打了80枚炮弹,只有2次成功。很多人讥笑“炮弹把飞机都快打下来了,雨却没有下来”(在徐闻县上空,每天有400多架飞机经过),也有人笑说徐闻县降雨的炮弹打上去,雨水降在了海南岛。

人们对人工增雨的可行性有了质疑,这种质疑一直保持到今天。今年县里给他们的人工增雨经费是2万元,而李富胜的预计是10多万元。

李富胜对此也有自己的解释,去年他们接到市领导的命令是宁可浪费炮弹,也不能错过任何一次可能的机会,在有云的天气,他们往天上扔了80枚炮弹。去年也是徐闻县第一次人工降雨,20万元的炮车和炮弹,15万来自企业支柱,5万元来自政府。

人工增雨条件“苛刻”,虽不能完全解决徐闻县的干旱,却是雪中送炭、对缓解旱情确实有效。

希望

南渡河调水财政补贴

“因为徐闻县的特殊情况,气象局和水利局都是很重要的单位。”一名政府工作人员说。就在李富胜积极准备今年第二次人工增雨的时候,水利局局长方良燕却如履薄冰。

“如果到了今年6月份还不降雨,我这个局长就要辞职了。”方良燕很认真地说。

他这个水利局局长现在为了3件事而担忧。

如果6月份还不下雨,县城居民的生活用水是最大的难题。大水桥水库是唯一的县城供水水库,虽然已经停止了周围农民抽水灌溉、修建了应急渠道、提高了水价,但是现在的储存量仅能勉强维持4个月。

农村居民的饮水困难,像木棉村这样严重缺乏饮水的有20多个村子,解决好他们的问题至少需要资金300万-400万元,水利局没有,上面的资金还没有音讯,似乎在等待雨水的补给。

如果6月不下雨,今年的农业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县农业局长何辉思考了很久,他认为是该考虑提调南渡河河水的时候了:“这可能是解决徐闻县干旱的一个更好的办法。”

他从水利部门那里得到的信息是,南渡河调水到徐闻是近百公里的路程,大约要2级以上的提灌,初步预测资金是10多亿元人民币。

现在更多人担心的是水引来之后的使用问题,由于提灌引起的水价上涨,会使一立方水达到几块钱的高价。“这样的价格谁能用得起?”很多地方领导质问。

“可以考虑省财政补贴,让农民的水价降下来,我们省有这个补贴的能力。”何辉说,“还可以考虑太阳能提灌,据说中大已经研究成功了用太阳能提灌。”

南渡河的水白白流向海里,这让何辉深表遗憾。他还听说河里的水位从来都没有降

Ⅲ 黄心强的人物履历

1975.11-1979.09海康县纪家公社上郎大队支部委员兼团支部书记
1979.09-1981.07海康师范学校读书任班长、校团委副书记
1981.07-1982.09海康县第三中学任教
1982.09-1986.07海康县党史办科员
1986.07-1986.11共青团湛江市委组织部科员
1986.11-1987.12共青团湛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1987.12-1988.06共青团湛江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兼经济开发部部长
1988.06-1990.12共青团湛江市委办公室主任
1990.12-1996.03共青团湛江市委副书记、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其间:1992.09-1994.07暨南大学成人学院财政金融班财政金融专业脱产读书,1995.01-1998.06中山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班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获经济学硕士)
1996.03-1997.09共青团湛江市委副书记(主持全面工作)
1997.09-1999.04挂任廉江市委副书记
1999.04-2000.12廉江市委副书记
2000.12-2001.03徐闻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代县长,2001.02任县人民政府党组书记
2001.03-2002.07徐闻县委副书记、县长、县政府党组书记
2002.07-2002.11徐闻县委书记、县长、县政府党组书记
2002.11-2006.11徐闻县委书记,2003.03当选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其间2003.09-2004.01参加中央党校进修班学习)
2006.11-2011.11茂名市人民政府副市长,2006.12当选九届市委委员,2007.02任市政府党组成员(其间:2009.06-2009.08 参加广东省领导干部经济管理研修班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
2011.11-2012.01 茂名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部长,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2012.01-2014.04 茂名市委常委,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部长,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2012.07兼任市委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2014.04-2015.01 茂名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副书记
2015.01-2015.08 茂名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副书记,市政协党组书记
2015.08—茂名市委常委,市政协党组书记。

Ⅳ 茂名市委领导里有叫陈瑞进

现在茂名的领导班子名录如下!没有陈瑞进的名字!

市委
书记 许光
副书记 李红军
廖锋
常委 肖叶
何成华
黄心强
刘小涛
李玉楷
余夕志
陈小锋

向 欣
陈友清
市人大

主任 许光
副主任 何成华
吴杰斌
梁昌灿
邓永明
马学友
潘 华
市政府

市长 李红军
副市长 黄心强
吴刚强
梁罗跃
陈 克
崔 爽
杨润贵
市政协

主席 黄心强
副主席 林日娣
崔锡明
章宁
陈超然
黄辉
梁育雄
罗 明
市纪委

书记 肖叶
副书记 李志杰
黄宝强
常委 李亚奎
麦俊苗
张海莲
苏 平
吴玲河

Ⅳ 中国的最南端在哪

立地暗沙

为中国南海南沙群岛区域的一座暗沙,是实际上的中国领土的最南端
(非位于其东北约15海里的曾母暗沙)
立地暗沙在曾母暗沙西南约15海里,八仙暗沙西南约12海里。
所以是最南端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立地暗沙属于海南省三沙市管辖。

Ⅵ 中国最南端的县

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徐闻县

2006年4月1日上午,记者跟随国家人事部人才人事研究信息中心主任宋庆兰先生、于若木营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世界华人杰出杂志社副社长魏柔女士以及中国传媒联合出版社社长、中国招商引资杂志社社长彭汝雄先生来到了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徐闻县,在中共徐闻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心强及其夫人、县委办副主任林健的陪同下,我们先后参观考察了徐闻县博物馆、贵生书院、南山北港火车轮渡码头、徐闻教师村、登云塔、海安镇广安村等地方,通过这次实地考察和调研,徐闻县的悠久历史、丰富资源,以及农村建设、城市规划、经济发展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徐闻概况

徐闻地处祖国大陆最南端,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已经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商贾云集。全县土地总面积1779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2005年完成GDP40.04亿元。
近几年来,徐闻经济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投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成为客商投资置业和观光旅游的好地方。徐闻在发展工业、农业、运输和旅游等行业方面有许多良好的条件,主要有自然、地缘、人和三大优势。一是自然优势。徐闻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3摄氏度,气候十分宜人,土地非常肥沃。独特的气候条件孕育了独特的物产资源。徐闻盛产热带亚热带作物,有菠萝、香蕉、芒果、木瓜、火龙果、良姜、蚕桑、茶叶等名优珍稀产品,“愚公楼”牌菠萝和“勇士”牌绿茶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还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热带作物名优基地”。另外,徐闻还是广东省重要海产品基地,盛产对虾、珍珠、鲍鱼、黄花鱼等名贵海产品,矿藏主要有钛砂矿、石英矿、褐铁矿、硅藻土矿等。 二是地缘优势。徐闻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三面环海,距离湛江市150多公里,距离海口市只有18海里,是大陆通往海南的咽喉之地。徐闻交通四通八达,207国道和粤海铁路贯穿南北,南部有中国最大的汽车轮渡港口(海安港)和亚洲第二大火车轮渡码头(粤海铁路轮渡码头)。海安港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各国航线最短的港口,是对越小额贸易试点口岸。海安新港(荔枝湾)码头也即将兴建,2006年广湛高速公路即将动工。徐闻的自然、地缘优势主要体现在拥有七个“中国之最”:中国大陆最南端;中国大陆架浅海域面积最大珊瑚礁群,面积达30多万亩;中国最大菠萝生产基地,面积达25万亩;中国南珠最大生产基地,年产量达14吨;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中国最大汽车轮渡港口(海安港);中国最大火车轮渡码头。 三是人和优势。目前,徐闻县政通人和,充满生机和活力,投资软环境越来越好。省市领导对徐闻经济社会的发展极为关心,多次到徐闻来指导工作,并在徐闻召开多场现场会,这是十分罕见的。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团结实干,人心思上、人心思发展已成为徐闻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徐闻社会治安环境良好,近年来连续被广东省和湛江市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县政府向投资商做出承诺:由于治安问题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政府负责协调赔偿。
黄心强(中山大学经济学硕士研究生,1959年1月出生,广东省雷州市人;2000年12月到徐闻工作,先后担任中共徐闻县委副书记、徐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代县长、县长;2002年7月以后担任中共徐闻县委书记、县人大主任。)他跟我们谈到,徐闻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生态环境优越,全县绿化覆盖率达30%,道路绿化率98%,是中国生态试点县。 2003年来,徐闻进一步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大力建设工业区,工业区规划面积4030亩,第一期1600亩已经进行“三通一平”。凡是进入徐闻工业区的项目,都可享受到“零”地价和“零”收费的优惠政策。县政府还专门成立新项目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公,为客商提供最优服务,并通过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客商投资置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05年签定工业项目23个,合同金额18亿元。先后有海浪食品、农垦橡胶、通达菠萝、冠亚果菜、伟业木板、宇城塑胶和新昶二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全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6.12亿元,比上年增长23.7%。 现在,徐闻正深入实施“兴工、强农、活商、构城、旺旅、促民营”六项措施,县城实施“一年小变化、三年中变化、六年大变化”环境工程,农村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

Ⅶ 茂名市政府领导班子分别是谁

现茂名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如下:

市长:
梁毅民
常务副市长:郭元强
副市长:林日娣
李观来
黄心强
陈海

Ⅷ 湛江二十中

最近这几天,我花了很多时间了解一下关于湛江市目前的普通高中发展情况,包括各所高中基本的情况。总体上来说,湛江市普遍高中发展的情况都不错,特别有些面上中学从过去死沉之中走出来。我这篇文章主要从湛江市各所普通高中发展情况,从一个回顾视角作为一个基点来分析未来5年发展。

2006年,湛江市共有104355名考生,比去年增加2505人,普通高中计划招收54000人,比全年增加了4000多个名额。相对考生而言,上普通高中基本上不怎么激烈了,反而是招生的学校之间竞争激烈了。至今为止,湛江市有14所省一级高中,分别是湛江一中、湛江市二中、市四中、市二十一中(原港一中)、市二十中、湛师附中、吴川一中、吴川二中、廉江中学、廉江二中、遂溪一中、雷州一中、徐闻中学、坡头区一中。其中没有评上省一级高中湛江市实验中学的教学质量,高考成绩以及生源都比很多省一级高中都要好。另外,寸金书院、市七中、市五中、市六中、遂溪二中等学校的综合实力也不错。

2002年,湛江一中大幅度扩招,同时市二中和湛师附中也面向全市招生。2002年,原始总分700分以上的考生有450人左右,湛江一中录取了248人、市二中录取了104人、湛师附中录取了4人、遂溪一中32人、吴川一中39人、廉江中学10人、而雷州一中和徐闻中学连一个总分700分以上的考生都没有招到。当年,新生入学成绩平均分湛江一中666分,市二中665分,仅低于湛江一中1分。廉江中学633分、吴川一中630分、遂溪一中622分、湛师附中615分、雷州一中613分、徐闻中学579分。(资料来自湛江市招生考试中心对2005年高考应届生高一入学成绩统计分析表)。2005年高考,湛江一中以总分平均分618分名列湛江市第一。2005年高考总分800分以上的学校,湛江一中18人、吴川一中3人、廉江中学2人、湛江市实验中学1人、湛江市二中1人。总分700分以上的学校,湛江一中217人,吴川一中94人、廉江中学70人、遂溪一中57人,关于市二中情况不清楚,但是湛江市区总分700分以上总数是315人,其中湛江一中占了217人,而剩下人数全部给市二中也就是108人。2005年湛江市中考总分800分以上的学校,湛江一中最多,第二廉江中学,第三吴川一中。

从以上的资料分析,由于几所直属中学的扩招,造成雷州一中、徐闻中学生源质量直线下降,也给几所中学发展面临不少新的挑战。尽管徐闻中学在02年没有招到一个进入湛江市前450名的考生,但是在2005年高考之中取得12人取得总分700分以上,也实在是不容易。

从1995年到2005年,这10年时间里,有不少普通高中进步,也有不少普通高中退步。其中走下坡路的高中有雷州一中、廉江中学、原麻章中学等学校,在1993年、1994年这两年高考,麻章中学升学率也曾经达到70%左右、然后就走下坡路。雷州一中也曾经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有一段非常辉煌的历史,但是从2000年开始就走向低谷,至今未能走出。尽管廉江中学这几年以来也在退步,但是最近两年却有点好转。湛江一中在2003年走向低谷之后,在04年开始恢复,05年高考却得非常好的成绩,其中进入湛江市前100名的考生达到66人。湛江市被录入北大,清华,浙大,复旦等九所名校共有31人,其中湛江一中就有27人。而学科竞赛方面,湛江一中保持非常好的势头。湛江市二中在2001年高考之中走向低谷,总分800分以上只有一个人,但是能够02年高考之中就取得非常好的成绩,总分800分以上5人,不过在05年却重蹈覆辙。湛师附中由于从2002年开始面向全市招生,所以生源也比以前好了很多,再加上这几年的高考成绩都不断在进步,所以也是看好的一所高中。吴川一中、遂溪一中由于有比较好的传统,所以在以后发展的道路上还是不错的。

要谈到未来5年各所高中发展情况,湛江一中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乐观,估计到2011年,该校在各个方面会提升到新的阶梯,这个与学校本身管理制度有关,同时也与湛江市未来5年经济好转的大环境有关。总体来说,湛江一中的综合实力基本上可以进入广东省10强,不过比起华师附中和省实验中学还是有一定距离,但是基本上可以广州执信中学、广雅中学基本上打成平手。说到生源方面,湛江一中去年生源总体还算非常不错,估计06年会更加好些。如果没有政策干预的话,我想这样势头会继续保持下去的。在02年的时候,市二中高一新生入学平均分仅低于湛江一中1分,但是从05年录取分数线来看,估计会比湛江一中差很多了。按照目前的条件约束下,湛江市二中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矛盾主要体现在扩招、新校区等几个方面,而这几个因素都会影响到生源的问题。如果在06年、07年这两年高考之中,市二中成绩不佳的话,那么以后发展的道路是比较艰难。说到湛江一中也并非不存在问题,例如内部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但是由于湛江一中有着比较好的管理制度,就是出现很大的人事变动,也不会影响学校的发展。不过,我在这里有个问题,想不明白,当时02年湛江市二中是617人入学,到05年高考的时候却只有511人?100多人跑到哪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对于学校的升学率基本上是表示怀疑的。说到这两所学校,湛江一中在管理方面相对松点,而湛江市二中就严格好,当然松也松的好处,严格也有严格的好处,那么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爱好进行选择。不过有些学校严格到不准到外面吃饭,而同时饭堂的菜却是在垄断经营。

吴川一中的综合实力比遂溪一中强,但是和市二中不分上下。不过最近这几年,吴川一中总分800分以上人数或者总分700分以上人数经常超过市二中,例如05年,吴川一中总分800分以上的3人,而市二中只有1人,但是上重点线率,吴川一中输给市二中。在每年高考中,吴川市前100名考生之中,来自吴川一中的考生达到95%以上。吴川一中能够发展这么多,其中有主要原因,吴川一中能够录取吴川地区一流学生,就是湛江一中和市二中也只能录取到二流学生。说起遂溪一中,由于每年都可以截留一些高分生源,所以每年高考成绩都不会差到那里,但是由于这几年,市二中,湛师附中也在遂溪招生,因此面临挑战还是有的。其实在遂溪地区,湛师附中根本无法和遂溪一中竞争的,不过在未来5年里,湛师附中综合实力有可能超过遂溪一中。

廉江中学按照现在发展的情况,感觉有点是在走下坡路,例如2005年报考人数达到2000多人,但是上重点线人数只有300人左右。尽管基数是比较大点,但是比例太低了,另外最近这几年,廉江中学的生源都不怎么好。廉江地区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是基本上向外流的,同时廉江中学也要面临廉江二中的竞争。2002年高考,廉江市有一位考生总分800分以上,但是却落在安铺中学。尽管廉江二中上重点线率上输给廉江中学,但是在上本科线率上,两个学校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的。在未来5年之中,廉江二中综合实力不会超越廉江中学,但是差距会缩小很多,甚至对廉江中学构成严重威胁。

说到雷州地区,雷州一中走向下坡路已经是一个事实,这个原因不是陈顶三造成的,也不是王朝兴,而现任校长郑保书也很难改变现状的。这个是一个大环境的原因,不是某个人可以改变的,不过王朝兴当任雷州一中校长的时候也做了一些积极的改革,估计会对雷州一中有一定帮助作用吧。2001年,雷州师范学校改为湛江市实验中学,面向全市招生,但是事实多数生源来自雷州以及徐闻,所以对雷州一中构成严重挑战。从2003年起,湛江市实验中学录取分数线也比雷州一中高。在2005年,高考之中,湛江市实验中学有一位考生总分800分以上。在雷州市前10名考生中,雷州一中的情况比市实验中学好些。06年,湛江市实验中学招20个班,雷州一中原计划招40个班,但是后来只是招26个班。由于湛江市实验中学最近几年利用非常好的时机到全国招牌比较好的老师,所以师资方面有一定比较优势。估计在未来5年里,湛江市实验中学都会得到比较好的发展空间,学校实力会大大增强。从外部性来看,2004年,湛江市委决定增选麻章区委书记李昌梧为湛江市常委,并且调到雷州当任雷州市委书记,也说明湛江市委、市政府对雷州的重视。只要雷州的环境好转,那么市实验中学就比较有利招到其他地方的优秀考生。

徐闻中学一直处于低谷,但是04年、05年的发展似乎让人看到希望。2004年高考,徐闻中学有一名考生总分800分以上,而在01年只有1人总分700分以上,并且这个考生还不是徐闻中学的应届生。但是最近两年情况改观很多了,例如在05年高考,徐闻中学总分700分以上的考生有12人。同时也这几年,徐闻县政府对于徐闻中学也是特别重视的。例如县委书记黄心强、副县长麦晓明、教育局局长黄发亲自挂点徐闻中学检查、指导备考工作。有一次徐闻中学的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麦晓明副县长对此十分担忧。他亲自前来学校了解情况,分析情况,给师生鼓气。(资料来源徐闻中学2005年教学工作会议材料之二《校长篇》)。徐闻中学初中部的教学质量也保存比较好的势头,湛江一中提前录取2006年高中一年级试验班新生61人,其中徐闻县8人,均为徐闻中学初中部,同时该校考生薛关怀同学在这次考试成绩名列全市第一。相对雷州一中来说,徐闻中学基本上在徐闻县是处于垄断地位,而雷州一中高中部面临湛江市实验中学竞争,初中部要面临雷城中学的竞争。在以后发展的道路上,徐闻中学也要面临一个博弈问题,徐闻县农民收入提高是否有利徐闻中学招到更好的学生。问题是这样的,居民收入提高之后,对于子女教育重视,增加这方面投资,这个徐闻中学来说也是有好处,但是也因为大家有钱了,也有可能导致生源流失到外面更加严重。从师资方面来看,徐闻中学能够招聘比较优秀教师毕竟还是有一定难度,另外琼海大桥的建设也更能对徐闻中学发展是新的机遇,但是这个却是未知数的。

再来分析市区的学校,已经对湛江一中和市二中做过分析了,所以在这里不再提了。说起市四中,一直以来发展的情况都不错。在1998年之前,霞山教育局局长李海一直兼任市四中校长,同时他也是霞山区政协副主席。正因为这个渊源,市四中发展中的外部性都是很不错的。在综合实力方面,在霞山区输给市二中,但是比市二十一中(原港一中)好一些。2006年,湛江市四中招收22个班,其中首次有200名在坡头、麻章、东海招。市四中在这三地考生心目中向往度是非常高的,特别是东海岛、麻章区太平镇、湖光镇的考生更加疯狂。听说在2005年中考,太平中学至少有一名学生考上湛师附中而放弃入学机会到市四中就读,事实可能是几名,但是为了慎重,只能这样表达。东海岛考生对于市四中狂热的因素可能很多,是否和前任校长是东海岛人这个渊源的关系,不过东海岛政界人士子女也有些就读市四中,这其中包括东海岛前任教育局局长的子女等。由于06年市四中可以在坡头、麻章、东海、这三地招生,所以生源会以前好很多。

市二十一中,也就是原港一中。市二十一中综合实力在霞山区排名第三,由于该校招到不少麻章、东海岛的生源,所以学校发展得也不错。市二十一中校长卢惠玲在当任副校长的期间也是一直管教学工作的,而她这个人工作能力也是非常不错。不过学校在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个别老师观念陈旧等。

市二十中一直发展都不错,在05年的时候被评为省一级学校,05年湛江市高考状元也来自该校初中部。“创办于1991年8月的湛江市二十中在艰苦中克服重重困难,在较低的基础上发展自己,以其勤奋扎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和高质量的教学、严谨的管理、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走在教育的前列,成绩年年攀升,年年被评为霞山区中考先进单位,八届学生高考,学校就有七年被评为湛江市高考先进单位。办学只用八年时间就成为市一级学校,在此基础上仅用五年时间,就跃升为省一级学校。”(湛江日报2005年9月13日)市二十中在2005年高考中,总分700分以上的有5人。

这几年之中,市六中、市十中发展比以前进步,但是一直没有什么起色。市五中由于得到市政府的支持,所以发展得比较好。市七中在过去的历史也是很辉煌的,例如1999年高考,张泽林的物理成绩829分,排名全省第一,数学819分,排名全市第二。但是最近这几年已经走下坡路,再加上得不到政策的不利,所以发展起来真的很难。

最近,这几年,湛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发展的情况比较好,前景还是看好的。学校最近几年,本科上线率在50%左右,总分700分以上的人数也不少,同时考上重点中学人数也比以前增加很多了。在师资方面,该校的师资力量还是相当不错的。

坡头区一中创建1985年,2005年被评为省一级学校。最近这几年,招生规模保持在20个班左右。2005年高考,有3到5人总分700分以上,由于资料来由不少相当准确,为了慎重,只能这样表达。本科升学率在40%左右,有四人单科成绩进入湛江市前10名,其中历史、语文、政治单科平均分名列湛江市第四。由于06年起,市四中也在坡头区招生,所以坡头区一中也面临从未有的挑战。坡头区另外一所普通高中就是南油三中,在2004年南油三中参加高考的学生共347人,上本科线94人,本科上线率为27%;专科上线200人,本科和专科共计上线294人,高考综合上线率为85%,比去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但本科上线率比去年下降了5.6个百分点)。不过在2000年高考中,南油三中曾经有考生总分800分以上。

麻章区一中创建1999年,但是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学校规模是大起来,但是没有做强。尽管05年高考,麻章区一中上线也达有90%以上,但是上重点线和本科线人数不多,再加上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2002年,湛江市农垦实验中学落在麻章区,并且在当年招生。2002年,麻章区一中录取分数线是540分,但是由于合并进来的麻章中学录取分数线是480多分,所以麻章镇考生进去麻章区一中基本都是480多分就可以了,而湛江农垦实验中学录取分数线500分。03年,麻章区一中录取分数线520分、湛江农垦实验中学540分。从去年高考来看,湛江农垦实验中学高考成绩不如麻章区一中,估计今年不会超过麻章区一中,但是从长期来说,湛江农垦实验中学有可能超过麻章区一中。在这几年之中,麻章区一中高考还是取得一定成绩,这比起过去的麻章中学来说,进步是非常大的,这个也和麻章区一中副校长梁保国在教学工作抓得比较好有关。可以说,麻章区一中能够取得的高考成绩,很大程度是副校长梁保国努力的结果。不过麻章区一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利益集团之争、权力背后的博弈等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我只能含蓄一点,如果实在看不明白的话,但是也不能说太裸露。从外部性,对于麻章区一中发展是相当不利的。第一是06年,市四中在麻章区招生,估计会把麻章区中考成绩80到150名的考生基本上招走,另外市四中也在东海岛招生,所以麻章区一中能够在东海岛招到优秀学生难度也会增加。第二是,麻章区有一部分成绩相对不错的学生会选择湛江农垦实验中学或者湖光中学。第三是,继续还有学生跑到外面就读高中。综合这几个方面,麻章区一中在招生方面还是存在不少困难,而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要看看梁保国副校长的能力。

说起民办教育,寸金书院做得很不错。2001年:高考上线率86%。2002年:高考上线率75% 2003年: 297人参加高考,上线率73%2004年:286人参加高考,上线率88%。2005年:374人参加高考,上线率73%。其中林国强同学以政治单科844分、刘思思同学高考中以数学单科843分。

到2011年左右,我觉得湛江市各所普通高中的综合实力排名有可能是这样,但是不一定准确,并且仅仅代表个人看法。综合实力排名前五名的中学是湛江一中、吴川一中、市二中、市实验中学、遂溪一中,排在第六到第十名是湛江师范附属中学、廉江中学、市四中、雷州一中、徐闻中学。排在十一名到二十名是市二十一中、寸金书院、湛江农垦实验中学、廉江二中、市二中、坡头区一中、南油三中、吴川二中、遂溪二中、春辉学校。同时麻章区一中、市六中、市十中、市七中、市五中、雷州二中、安铺中学、廉江三中大慨在排二十到三十名之间。

徐闻一中曾经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时候,有不少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但是今日的发展却让人失望。几十年的风雨,历史在变迁,教育的改革也给我们一些反思。总体来说,湛江市民办高中数量不多,发展情况不理想,这也有很多因素。估计到2011年,湛江市普通高中招生会突破7万人,之后就保持着比较稳定数量。我建议一些高中,不要盲目扩招,特别为了扩招而负债的学校,必须慎重这个问题。

好了,对湛江市普通高中未来5年发展的分析就到此。最后,我给教育主管部门一些建议,必须尊重学校之间的竞争,尽量少点干预,就是干预也需要一个原则,否则这套规则就会乱。

2006-6-23

Ⅸ 中国最南端在哪里

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徐闻县

2006年4月1日上午,记者跟随国家人事部人才人事研究信息中心主任宋庆兰先生、于若木营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世界华人杰出杂志社副社长魏柔女士以及中国传媒联合出版社社长、中国招商引资杂志社社长彭汝雄先生来到了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徐闻县,在中共徐闻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心强及其夫人、县委办副主任林健的陪同下,我们先后参观考察了徐闻县博物馆、贵生书院、南山北港火车轮渡码头、徐闻教师村、登云塔、海安镇广安村等地方,通过这次实地考察和调研,徐闻县的悠久历史、丰富资源,以及农村建设、城市规划、经济发展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徐闻概况

徐闻地处祖国大陆最南端,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已经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商贾云集。全县土地总面积1779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2005年完成GDP40.04亿元。
近几年来,徐闻经济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投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成为客商投资置业和观光旅游的好地方。徐闻在发展工业、农业、运输和旅游等行业方面有许多良好的条件,主要有自然、地缘、人和三大优势。一是自然优势。徐闻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3摄氏度,气候十分宜人,土地非常肥沃。独特的气候条件孕育了独特的物产资源。徐闻盛产热带亚热带作物,有菠萝、香蕉、芒果、木瓜、火龙果、良姜、蚕桑、茶叶等名优珍稀产品,“愚公楼”牌菠萝和“勇士”牌绿茶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还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热带作物名优基地”。另外,徐闻还是广东省重要海产品基地,盛产对虾、珍珠、鲍鱼、黄花鱼等名贵海产品,矿藏主要有钛砂矿、石英矿、褐铁矿、硅藻土矿等。 二是地缘优势。徐闻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三面环海,距离湛江市150多公里,距离海口市只有18海里,是大陆通往海南的咽喉之地。徐闻交通四通八达,207国道和粤海铁路贯穿南北,南部有中国最大的汽车轮渡港口(海安港)和亚洲第二大火车轮渡码头(粤海铁路轮渡码头)。海安港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各国航线最短的港口,是对越小额贸易试点口岸。海安新港(荔枝湾)码头也即将兴建,2006年广湛高速公路即将动工。徐闻的自然、地缘优势主要体现在拥有七个“中国之最”:中国大陆最南端;中国大陆架浅海域面积最大珊瑚礁群,面积达30多万亩;中国最大菠萝生产基地,面积达25万亩;中国南珠最大生产基地,年产量达14吨;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中国最大汽车轮渡港口(海安港);中国最大火车轮渡码头。 三是人和优势。目前,徐闻县政通人和,充满生机和活力,投资软环境越来越好。省市领导对徐闻经济社会的发展极为关心,多次到徐闻来指导工作,并在徐闻召开多场现场会,这是十分罕见的。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团结实干,人心思上、人心思发展已成为徐闻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徐闻社会治安环境良好,近年来连续被广东省和湛江市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县政府向投资商做出承诺:由于治安问题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政府负责协调赔偿。
黄心强(中山大学经济学硕士研究生,1959年1月出生,广东省雷州市人;2000年12月到徐闻工作,先后担任中共徐闻县委副书记、徐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代县长、县长;2002年7月以后担任中共徐闻县委书记、县人大主任。)他跟我们谈到,徐闻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生态环境优越,全县绿化覆盖率达30%,道路绿化率98%,是中国生态试点县。 2003年来,徐闻进一步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大力建设工业区,工业区规划面积4030亩,第一期1600亩已经进行“三通一平”。凡是进入徐闻工业区的项目,都可享受到“零”地价和“零”收费的优惠政策。县政府还专门成立新项目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公,为客商提供最优服务,并通过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客商投资置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05年签定工业项目23个,合同金额18亿元。先后有海浪食品、农垦橡胶、通达菠萝、冠亚果菜、伟业木板、宇城塑胶和新昶二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全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6.12亿元,比上年增长23.7%。 现在,徐闻正深入实施“兴工、强农、活商、构城、旺旅、促民营”六项措施,县城实施“一年小变化、三年中变化、六年大变化”环境工程,农村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
曾母暗沙,(James Shoal)是一座位于南中国海的岛礁,为南沙群岛的一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即台湾地区)各自所宣称的国土范围里纬度最低即最南边界,而文莱也主张其主权。目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控制。
1935年,中华民国公布名称为曾姆滩。
1947年和1983年,中华民国公布名称为曾母暗沙。
1983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编队前往南沙巡逻,并于22日8时19分在曾母暗沙抛锚,宣示中国主权。
曾母暗沙,位于南沙群岛南端(北纬3°58',东经112°17'),它是中国领土的最南点。在澄平礁西南约52海里。根据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3号船1985—1986年调查最浅处水深为17.5米,形如纺锤,礁丘脊部呈北北西走向,为水下珊瑚礁,面积2.12平方公里。
曾母暗沙坐落在南海南部大陆架上。在地质构造区划上,位于曾母拗陷带。曾母暗沙的主体是丘状珊瑚暗礁,也可称为礁丘。
曾母暗沙礁丘由礁核和礁翼两部分组成。礁核是暗礁的主体,通过陆翼向陆架海床过渡。在礁丘的近南北剖面图上,可见陆核范围长达1100米,礁顶较窄,礁翼较宽。南部被夷平均礁体间隙里充填了生物碎屑;在偏北部的礁坡凹处地被生物碎屑覆盖。在近东西向的剖面,礁核和礁翼都不宽阔,它是礁体短轴的剖面,礁体东坡显得很陡。
礁丘表面崎岖不平,由以造礁石珊瑚为主体的造礁生物组成,还有很多附礁生物。据水下电视观察,25m以浅,活珊瑚生长较好,滨珊瑚、蜂房珊瑚、厚丛珊瑚和蔷薇珊瑚等较普遍,尤以中华蔷薇珊、成为礁丘上部表面的优势种。据1985年和1986年的两次实地考察,鉴定出21属34种。此外礁栖生物也较丰富。然而在25米以深的礁体表面,活珊瑚很少,礁石屹立,一些附礁生物稀疏地生长在礁石上。在礁石之间的凹坑内,堆积着钙质生物碎屑,其中软体动物壳屑较多,次为苔藓虫和有孔虫,有少量钙藻,棘皮类和八射珊瑚骨针,未见陆源碎屑。但在曾母暗沙礁丘外围陆架沉积物中都有陆源碎屑成分。
曾母暗沙礁体只是附近陆架上的礁丘群中较大的礁体。在该礁体的南方与海里处有一个面积0.31平方公里、最浅点为23.5米的珊瑚暗礁(八仙暗沙礁丘);在它的西南14海里处也存在另一个珊瑚暗礁(立地暗沙礁丘)。这些礁丘与外围陆架沉积物有明显界线。
中国从北极村漠河到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南北跨纬度50度左右。当北国进入千里冰封的隆冬季节的时候,南国的海岛仍然是一片盛夏的景象。这样的纬度位置,使温带、亚热带、热带的各种农作物都能在我国生长发育,也使动植物资源丰富多彩,为我国发展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曾母暗沙,距广东大陆有1900公里,约相当于广州到北京的距离。那里因为邻近赤道,长年都是夏季,属典型的赤道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