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野鸡尾草有什么功效
小野鸡尾
别名:海风丝,草莲,凤尾蕨,线鸡尾草,小金花草,光棍药,黑蕨,野鸡尾,细叶金鸡尾,野黄连,吊金草,火汤蕨,金粉蕨,中华金粉蕨,乌蕨,土黄连,凤凰标,小鸡尾草,小蕨萁,日本乌蕨,水金鸡尾,金鸡尾,地柏枝,虾虾猛,解毒蕨,人头发,乌韭,小叶野鸡尾,凤尾莲,孔雀尾,金花草,串鱼草
中药小野鸡尾为中国蕨科植物野鸡尾金粉蕨的全草或叶。夏,秋季采收全草,或割取叶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陆生蕨类植物,植株高25~6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密被棕色卵状披针形鳞片,叶厚革质,近簇生;叶柄禾秆色,基部棕色,长10~35厘米;叶片长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0~30厘米,宽6~15毫米,三至四回羽状分裂;羽片8~15对,有柄,互生,狭卵形,基部宽楔形,先端长渐尖;第1对羽片最大,长10~15厘米,宽约5厘米;二回羽片8~12对,近卵形;三回羽片3~4对,互生,椭圆形或倒卵形,羽状分裂;四回羽片2~3对,互生,倒披针形或披针形;叶脉分叉,营养叶末回裂片有小脉1条,孢子叶裂片具羽状并有边脉。孢子囊群线形,长2~6毫米;囊群盖长圆形或短线形,膜质,全缘,白色。
药材性状
根茎细长,略弯曲,直径2~4毫米,黄棕色或棕黑色,两侧着生向上弯的叶柄残基和细根。叶柄细长略呈方柱形,表面浅棕黄色,具纵沟。叶片卷缩,展开后呈卵状披针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长10~30厘米,宽6~15厘米,浅黄绿色。或棕褐色,三至四回羽状分裂,营养叶的小裂片有齿;孢子叶末回裂片短线形,下面边缘生有孢子囊群,囊群盖膜质,与中脉平行,向内开口。质脆,较易折断。气微,味苦。
根茎横切面:表皮为1列圆状多角形细胞。基本组织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分体中柱呈弧形或三角形,常3个作圆状环列,内皮层明显。中柱鞘为1~2列薄壁细胞。
性味与归经
苦;寒;归心;肝;肺;胃;小肠;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利湿;止血。主治风热感冒;咳嗽;咽痛;泄泻;毒蛇咬伤;烫火伤;痢疾;小便淋痛;湿热黄疸;吐血;咳血;便血;痔血;尿血;疮毒;跌打损伤。
使用方法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内服:煎汤,15~30克;鲜品用量加倍。
Ⅱ 地柏枝的用法与功效
【别称】江南卷柏、石金花、孔雀毛、岩柏枝、石柏、百叶草、地柏。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高10~18厘米。下部茎不分枝,其上叶疏生,贴伏,钻状卵圆形,具短芒;上部枝着生的叶较密,羽状分枝,全形呈卵状三角形,叶小,排列成4行,两行侧叶的叶片两侧不对称,急尖,叶平滑,上半部的中半卵圆形,基部圆,边缘白色;下半部的叶半矩圆状披针形,边缘有疏齿,基部心脏形;两行中叶的叶片卵圆状椭圆形,渐尖,有芒,中脉明显,边缘白色。孢子囊穗单生于枝顶,4棱;孢子叶圆形至卵状钻形,渐尖,龙骨状,微有毛,上着生孢子囊,内含孢子。地柏的全草可入药,全年均可采收。
【生长环境】湖北、陕西及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生于山涧、林荫等阴湿处石上。
【性味功效】味甘、辛,性平。止血,清热,利湿。
【验方精选】第一方:地柏枝适量,麻油适量。
用法:研细末,麻油调涂。
主治:汤火烫伤(轻度者)。第二方:地柏枝120克,鲜麦芽60克,白酒少许。
用法:水煎,去渣,加白酒少许,分2次,早、晚饭前服;第二剂加大黄60克,水煎加白酒服;第三剂不加大黄;第四剂加大黄(每隔1日加大黄)。连服5剂。服药期间忌酸、辣、芥菜、萝卜、油腻、煎炸食物。
主治:单腹胀便闭。第三方:地柏枝30克,侧柏炭、棕炭、茜草炭各10克,白茅根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5日。
主治:胃、十二指肠出血、鼻衄、咯血。第四方:地柏枝适量。
用法:烘干,研细末,干洒伤口,加压止血。
主治:外伤出血。第五方:地柏枝50克,茵陈30克,栀子10克,丹参30克,败酱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五~七日。
主治:黄疸型肝炎。第六方:地柏枝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小儿惊风。第七方:地柏枝20克,鹅不食草3克,辛夷6克,苍耳子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五~七日。
主治:鼻旁窦炎。
Ⅲ 地柏青鱼汤有什么作用
青鱼肉厚,多脂,味道鲜美,肌间刺少,食用方便,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每100g青鱼肉含蛋白质19.5g、脂0.2g,并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维生素。
青鱼也含有大量Omega-3。Omega -3 脂肪酸虽然能降低血中胆固醇,但过量也会导致血栓。因此,就算是青鱼,吃的时候也要注意营养均衡。
(3)地柏枝的功效与作用扩展阅读:
青鱼属于大宗淡水鱼重要养殖品种之一,在我国淡水鱼类养殖业中具有重要地位。青鱼作为四大家鱼中生长最快,售价最高、深受养殖者和消费者青睐的品种具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
青鱼栖息于大江河和湖泊的下层。主食软体动物。为大型经济鱼类,生长迅速,3年鱼可长至3.5-4kg。最大可达70kg。4-5龄成熟,繁殖期5-7月,在江河中产漂河性卵,膜径5-6mm。生殖季节雄鱼头部具白色颗粒状珠星,胸鳍上有呈带状的密集珠星。
Ⅳ 地柏枝补肾吗
地柏枝归肝、胆、胃经。
功效:止血,清热,利湿。
主治:用于肺热咯血,吐血,衄血,便血,痔疮出血,外伤出血,发热,小儿惊风,湿热黄疸,淋病,水肿,水火烫伤。
Ⅳ 大叶金花草的基本信息
正名:Sphenomeris chinensis (L.) Maxon 乌蕨
别名:野黄连、水黄连(《峨媚药植》),牙齿芒(《广州植物志》),擎天蕨(《广西中兽医药植》),雪仙草、扫雪花(《江西民间草药》),蜢蚱参(《中国植物志》),上树细辛草、青蕨(《广西中药志》),金花草(《广东中药》),大金花草(《广西中草药》),乌韭、石发、地柏枝(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雉鸡尾、小鸡尾草、细叶狼箕、花叶凤尾草、乌竹、墙柏、细叶凤凰尾(《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土黄连(《福建中草药》)。
生态环境:适生范围较广,在海拔200-1900米之间的山坡、田边、路旁、溪沟、林下均有生长。性喜温暖半阴环境,适生富含腐殖质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常与杂草混生,有时单独群栖。
资源分布:广布长江以南各省,北达陕西南部。热带亚洲亦产。
繁殖培育:用孢子繁殖。盆栽苗分株可在换盆时进行,洗净根茎部,选间隙部位切。
采集:秋季采收,洗净泥沙,晒干。
化学成分:叶含牡荆素、丁香酸、原儿茶醛和原儿茶酸。
性味:《广西中药志》:微苦,寒,无毒。
功用主治:大叶金花草的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止血。治风热感冒,中暑发痧,泄泻,痢疾,白浊,白带,咳嗽,吐血,便血,尿血,牙疳,痈肿。
来源:为鳞始蕨科植物乌蕨的全草或根状茎。
主要功效:
①《峨帽药植》:根状茎:消火退热。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全草:止咳。治伤风感冒;外用治九子疡,消肿毒。
③《广西中药志》:叶:治热咳吐血,红白痢疾,解毒;外治跌打出血,水火烫伤,疮疡烂肉等证;根:治亦白痢。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全草:清热,解毒,利湿。治流感,感冒,咳嗽,扁桃体炎,腮腺炎,肠炎,痢疾,皮肤湿疹。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捣汁饮。外用:捣敷或研末撒患处。
Ⅵ 谁知道有一味中药叫做 小叶鸡尾草,
铁杆地柏枝
异名:地柏叶、小凤尾草、地柏枝、小叶鸡尾草、大肥
草、一炷香、臁疮药、风水草、金钱草、山蕨岩。
性味:甘微辛,性温。入脾,肺二经 。
功效:化痰止咳,清热解毒,生肌止血。
主治:感冒咳嗽;肺结核;痢疾;腹泻;热痹;肿毒;疮
痈;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植物名实图考》中记载“山坡多有之,高四五寸,细茎,花叶似侧柏而光,色亦淡绿,四五茎作小丛,盖与卷柏、千年松同类,而生于土,不生于石。”
生于海拔400-3200m的溪边石上或干旱的山谷。分布于华北、西北、华东及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Ⅶ 百叶草是不是什么什么时间都能种植
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有它一定的功效跟作用,比如说香蕉啊就有通肠道的作用,多吃水果可以增加维生素。今天给大家介绍的百叶草,也有它自己特定的功效跟作用,但是这些东西虽然对人体有益,吃多了也会给人体带来一定的伤害,水果容易上火,通肠道的容易轻度腹泻等等。
百叶草的外形
百叶草又俗称为孔雀尾,产于东南亚
一带,台湾亦有,是属于柳叶刀形的水中叶,叶长3-7公分,宽仅0.3-0.5公分,叶形纤细。叶面色泽为绿色至淡褐色,叶背则是红色或绿色。色彩虽不深浓,但其密生的茎枝颇引人注意。
百叶草的种植
种植百叶草的困难度较高,如果要长期栽种百叶草,二氧此碳要供应充足,PH值维持在6.5左右,光源普通即可,一般来说,新水的水草缸种不好百叶草,请特别注意,另百叶草对水草的肥料需要特多,所以一些液肥、铁肥、微量元素等都需要添加,如果百叶草长出至水面时,可进行修剪正作,将底根拔起,将根部剪掉5-10公分左右。
百叶草的功效与作用
1.中药材百叶草又称作“草鞋青”;也有地区称作:鹅仔草;中药草鞋青为金星蕨科植物单叶新月蕨的全草。全年均可采收,晒干或鲜用。百叶草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主治咽喉肿痛;痢疾;毒蛇咬伤。
2.中药材百叶草又称作“黑顶卷柏”;也有地区称作:鸡脚草;马尾草;红骨草;中药黑顶卷柏为卷柏科植物黑顶卷柏的全草。全年均可采收,晒干。百叶草的功效与作用:
凉血解毒;止痛。主治麻疹;痢疾;咳血;吐血;外伤出血;胸痛;胃痛;跌打损伤。
3.中药材百叶草又称作“地柏枝”;也有地区称作:黄疸卷柏;高脚红萝卜;铺地金牛;金花草;软鸡草;细叶狼鸡;红鸡草;石金花;石柏;石松柏;石掌柏;百叶卷柏;烂皮蛇;油面风;曲兰草;拨云草;并草;帅石草;岩花;岩柏草;岩柏枝;山扁柏;孔雀毛;夹韦草;地柏;土黄连;四叶菜;发治草;千步还阳;伤寒草;中药地柏枝为卷柏科植物江南卷柏的全草。7月(大暑前后)拔取全草,抖净根部泥沙,洗净,鲜用或晒干。百叶草的功效与作用:清热利湿;止血。主肺热咯血;吐血;衄血;便血;痔疮出血;外伤出血;发热;小儿惊风;湿热黄疸;淋病;水肿;水火烫伤。
Ⅷ 地柏的栽培技术
地柏一般无直立主干,枝叶茂密,层次分明,叶小翠绿,四季常青,姿态雅致,寿命较长,易于造型。地柏适应性强,在南、北方都能良好生长,是制作盆景的好材料。
1.树形制作
地柏枝条细而长,并且柔软,适宜作悬崖式、曲干式、卧干式以及各种鸟、兽等动物形态。地柏造型时应多蟠扎、少修剪,蟠扎材料可用金属丝,也可用棕丝,大体轮廓蟠扎完成后,根据造型的需要,应对小枝进行剪短或从基部剪除。夏季和早秋是地柏生长的旺盛季节,修剪后树液易外溢,对生长不利,所以造型修剪宜在冬末早春进行。地柏一般蟠扎2年左右才能定型,过早折除蟠扎物,枝条常恢复原状。定型后应及时折除金属丝,因蟠扎时间过长,金属丝勒入枝条内过深,不但对植物生长不利,而且所留痕迹也不美观,需要两年左右时间痕迹才能消除。地柏盆景的枝叶,多加工成云朵状或自然式。
2.栽种与用盆
地柏喜阳光也能耐阴,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中性、微酸、微碱性土壤中均能生长,但最好是肥沃、湿润、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土壤,培养土可用2/3腐殖土和1/3的沙面土配制而成。栽种以3~4月份为好。要根据不同造型选用不同盆钵,悬崖式宜用紫砂签筒盆,并把主根适当留长些,以承担大部枝叶因伸出盆外下垂的拉力;曲干式可用椭圆形紫砂盆或釉陶盆;斜干式、卧干式用长方形紫砂浅盆为好,以显示树干优美的风姿。后两种造型的树根应剪得短些,多留侧根和须根,根部剪口处,为防止细菌侵入,要涂一层红霉素眼药膏。
3.养护管理
(1)场地。地柏上细盆后,盆内盛土较少,有的树根紧贴盆壁,经阳光曝晒,易损伤树根,对植物生长不利。因此上细盆的地柏盆景,在炎热的夏季,应放在可见到一定光照的荫棚下,保持一定湿度,气候干燥时应向地面洒水,增加小气候的湿度,并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春、秋季可放置露天养护。在北方盆栽,秋末或初冬应及时移入室内越冬。
(2)浇水。地柏喜湿润的环境,但怕水涝。夏季要经常浇水,保持盆土湿润,天气炎热时,早、晚要各向叶片喷水一次。冬季应少浇水。
(3)施肥。上细盆的地柏盆景,要施腐熟稀薄的液肥。在其生长季节,每20天左右施一次液肥即可。施肥不可过多过勤,否则会使枝条陡长,影响树形。
(4)整形。地柏在养护过程中,有时会长出过长的枝条,破坏了树形,应及时剪去。为使枝叶短而密,要适当摘心,以利侧枝的生长。
(5)防病虫害。地柏盆景病害、虫害均较少,主要应防治锈病和红蜘蛛的危害。
Ⅸ 小叶草和小叶金花草是一种草吗
【大叶金花草的功效介绍】: 大叶金花草 (《广西中药志》) 【异名】野黄连、水黄连(《峨媚药植》),牙齿芒(《广州植物志》),擎天蕨(《广西中兽医药植》),雪仙草、扫雪花(《江西民间草药》),蜢蚱参(《中国植物志》),上树细辛草、青蕨(《广西中药志》),金花草(《广东中药》),大金花草(《广西中草药》),乌韭、石发、地柏枝(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雉鸡尾、小鸡尾草、细叶狼箕、花叶凤尾草、乌竹、墙柏、细叶凤凰尾(《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土黄连(《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鳞始蕨科植物乌蕨的全草或根状茎。 【植物形态】乌蕨多年生草本,高可达65厘米。 根茎坚硬而短,横走,密被赤褐色钻状鳞片。 叶近生,叶柄长达25厘米,禾秆色,光亮,直立;叶近革质,无毛;3~4回羽状分裂,披针形,长20~40厘米,宽5~12厘米;下部羽片卵状技针形,斜展,长5~10厘米,宽2~5厘米;小羽片矩圆形或披针形;末回裂片楔形,先端截形,有牙齿,基部楔形,下延,叶脉下面明显,2叉状分枝。 孢子囊群顶生,每裂片上1~2枚,囊群盖灰棕色,半杯形,宽与叶缘等长,向外开裂。 生于林下或灌丛中湿地。 广布长江以南各地,北达陕西南部。 【采集】秋季采收,洗净泥沙,晒干。 【化学成分】叶含牡荆素、丁香酸、原儿茶醛和原儿茶酸。 【性味】《广西中药志》:微苦,寒,无毒。 【功用主治-大叶金花草的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止血。 治风热感冒,中暑发痧,泄泻,痢疾,白浊,白带,咳嗽,吐血,便血,尿血,牙疳,痈肿。 ①《峨帽药植》:根状茎:消火退热。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全草:止咳。 治伤风感冒;外用治九子疡,消肿毒。 ③《广西中药志》:叶:治热咳吐血,红白痢疾,解毒;外治跌打出血,水火烫伤,疮疡烂肉等证;根:治亦白痢。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全草:清热,解毒,利湿。 治流感,感冒,咳嗽,扁桃体炎,腮腺炎,肠炎,痢疾,皮肤湿疹。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捣汁饮。 外用:捣敷或研末撒患处。 【选方】①治中暑发痧:鲜乌韭叶四两。 捣烂绞汁服。 (《福建中草药》) ②治痢疾:鲜乌韭全草、鲜水娱蚣全草各一两。 水煎服。 (《福建中草药》) ③治肝炎(急性黄疽型和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乌韭全草三两。 水煎汁分三次服,连服十至十五剂。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④治急性支气管炎:乌韭鲜叶二两。 水煎服。 (《福建中草药》) ⑤治吐血、大便下血、尿血:雪仙草根茎三至五钱(鲜品加倍)。 水煎服。 (《江西民间草药》) ⑥治白浊、湿热带下:乌韭鲜全草一至二两。 捣烂绞汁,调米泔水服。 (《福建中草药》) ⑦治对口疮:乌韭鲜叶,以蜜或盐同捣外敷。 (《福建中草药》) ⑧治乳痈:乌韭根茎一两.水煎,冲黄酒服;鲜叶捣烂敷患处。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⑨治结合膜炎:乌韭全草一两。 水煎服。 (《福建中草药》) ⑩治牙疳:雪仙草根茎烧灰存性三钱,冰片一分。 共研细末,搽患处。 (《江西民间草药》) ⑾治脚癣糜烂:乌韭全草水煎熏洗。 (《福建中草药》) ⑿治跌打损伤:雪仙草根茎三至五钱。 酒煎服。 (《江西民间草药》) ⒀治跌打刀伤出血或肿痛,或伤口溃烂:大全花草叶,石仙桃叶,共捣烂敷患处。 用大金花草干粉撒布伤口,能止血,生肌,收口。 (《广西中草药》) ⒁治汤火伤:大金花草叶捣烂或研末,冷开水调敷患处。 (《广西中草药》) ⒂治毒蛇咬伤:乌蕨根茎捣敷并煎服。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⒃治狂犬咬伤:鲜乌韭根茎五至六两,用铜器水煎,空腹服,连服数日。 服药期间环境必须安静。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⒄治菜虫药(即雷公蘑、黄柴树根)中毒(辅助治疗):乌韭全草五至六两。 水煎服。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临床应用】治疗菌痢、肠炎鲜金花草叶2钱,嚼碎吞服,每天2次;或用50%金花草煎剂10~20毫升,日服3次;亦可晒干研粉,每次6分,日服3次。 治疗103例,98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