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中华语文知识库
扩展阅读
涨停之前怎样买股票 2025-07-11 16:21:03
天神互动股票价格 2025-07-11 16:17:39

中华语文知识库

发布时间: 2021-06-08 09:56:10

① 中华语文知识库的网站内容

“中华语文知识库网站”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展现两岸合作编纂中华语文工具书的成果,即合编的《两岸常用词典》和“两岸科技名词对照表”。二是呈现为两岸合作编纂中华语文工具书服务的语言资源,如大规模现代汉语语料库、汉字属性库等。三是表达中华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和语言资源的丰富多彩。比如国家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各种语言测试和语文知识等。其中“语文博览”栏目中还有诗词经典诵读、名家书法欣赏以及汉语音像资料等。

② 张加偏旁可以怎么组词

可组成“涨”。
和“瘬”,同“胀”
读音:zhǎnɡ
词组:涨潮(zhǎnɡcháo)
释义:海洋水面受太阳与月球引力作用而上升。
造句:涨潮了,海水啃掉了大半沙滩。
词组:涨跌(zhǎnɡdiē)
释义:上涨和下跌。
造句:股市~频繁。
词组:涨幅(zhǎnɡfú )
释义:(价格、产量等)上涨的幅度。
造句:控制物价,抑制~。
参考资料
中华语文知识库:http://www.zhonghuayuwen.org/

③ “便当”这个词的由来是什么

本意是“便利的东西、方便、顺利”。传入日本后,曾以“便道”、“辨道”、“辨当”等当字(当て字)表记。“便当”一词后来反传入中国是源于日语“弁当”(音:bentou)。更多已经简化翻译成Bento了,在大陆大部分地区习惯称为“盒饭”,即盒装餐食。在台湾地区一般称为 便当,通常用于午餐、外卖、工作餐等场合。“便当”与“盒饭”在用法上有细微差异,“盒饭”一词更倾向于简单粗糙的饭食,如“日式便当”一词,就很少被说成“日式盒饭”。

④ 怎么推进海峡两岸民间文化交流

其一,将继续营造有利于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政策环境。支持扩大两岸出版物贸易和版权贸易,改善书刊进出口平台,加强数字出版新型产业合作。落实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共同维护两岸出版市场秩序,切实保障业者和创作人合法权益。拓展两岸广电媒体交流渠道,积极支持两岸合拍电影、电视剧和开展节目合作。
其二,将继续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走向深入。不断拓展交流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提高交流的质量与实效。鼓励和支持两岸文化艺术机构、团体、院校和艺术家开展教学、创作、巡演、展演等更深层次的合作。促进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提升整体竞争力,共同拓展国际文化市场,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其三,将继续打造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精品。积极办好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海峡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海峡两岸文博会、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妈祖之光”大型综艺晚会等重要活动。加强中华语文知识库的建设,支持推广使用两岸合编的中华语文工具书《两岸常用词典》。
其四,将继续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机制化建设。鼓励两岸文化团体建立交流合作机制,推动两岸民间文化团体互设办事机构。鼓励两岸人士研究商签两岸文化交流协议或文化领域的相关协议。

⑤ 鞠党生的论文论著

专著
1.《课文拈珠》 新疆大学出版社 1993.4
2.《考试作文得失谈》 新疆大学出版社 1994.1
注:《如皋市报》1993年7月19日和1994年2月18日分别刊发了以上专著出版的简报。江西《读写月报》93年第7期第27页刊发了《课文拈珠》简介。
参编的教学参考书
《高中生优秀作文选评》 中国劳动出版社 1991.5
《中学作文指导辞典》 海峡文艺出版社 1992.6
《中学语文知识统览》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2.8
《作文训练范文百例》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2.6
《中外中学生作文写作鉴赏辞典》 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3.3
《语文快速解题法》 海南人民出版社 1994.3
《散文精品赏析》 花城出版社 1994.8
《中学语文优秀个案》 苏州大学出版社 1995.12
《自古文章出少年》(江苏卷) 华夏出版社 1997.11
《高中语文课堂指导与训练》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1.9
《海安中学金课堂·高二语文》 上海交大出版社 2003.9
历年来发表的教研论文
《虽不作态 百媚俱生》 《学语文》 1988.2
《教改难过高考关》 《读写月报》 1990.6
《读文与识数》 《读写月报》 1990.10
《山若有灵当断肠》
——丘逢甲《春愁》赏析 《少年文史报》 1991.4.11
《织网与求异》——浅谈语文复习方法 《课堂内外》 1991.5
《鸟翔课文显风采》 《语文月刊》 1991.7
《大节还须咬菜根》
——于谦《题画菜》赏析 《少年文史报》 1991.7.29
《巧用“预习提示”》 《黑河教育》 1991.9
《雄浑悲壮的言志歌》
——张煌言《忆西湖》赏析 《少年文史报》 1991.9.23
《“醉”字巧用引人醉》 《中学语文教学》1991.10
《意在不言中》
——鲁迅小说《药》中的虚笔 《少年文史报》 1991.12.5
《一言九鼎》 《少年文史报》 1991.12.23
《课文中的乐器》 《语文报》 1991.12.30
《孔子如何瞧不起管仲》 《高中生语数外》1992.(1.2)
《语文高三册基本篇目测试》 《读写月报》 1992.(1.2)
《重复的艺术魅力》
——鲁迅小说《祝福》重复技巧 《少年文史报》 1992.2.13
《嗔中含情 骂中见爱》 《少年文史报》 1992.3.15
《初中学生作文评点》(4篇) 《初中学习导报》1992.5
《鲁迅杂文的知识力量》 《中学生阅读》 1992.4
衬托·抒情·说理 —— 课文写鱼片断 《语文月刊》 1992.3
讽刺高手 幽默大师 《中学生阅读》 1992.5
课文中的风雪描写 《语文月刊》 1992.8
习作《谈找乐》评析 《初中生学习指导》1992.11
托物寓志 清丽隽永
——吴师道《莲藕花叶图》赏析 《少年文史报》 1992.7.16
实用生动 别开生面
——读《作文成功之路》 《江苏教育报》 1992.7.15
讥陋·叹简·颂实践
——浅议《石钟山记》中的“三笑” 《少年文史报》1992.7.13
课文中的“水”的多边妙喻 《中学语文教学》1993.1
谈谈课外阅读 《现代中学生》 1992.11
正意反说 突现个性
——鲁迅《范爱农》中的“反说”技法 《少年文史报》1992.8.17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读写月报》 1992.12
博喻、串喻与接喻 《中学文科参考资料》92(11-12)
《恸人肺腑 催人泪下》
——浅说祥林嫂的三次笑 《语文周报》 1992.10.13
《积累知识 广采知识》
——秦牧指导青少年写作 《智能开发报》 1992.10.20
《漫谈菊花诗》 《少年文史报》 1992.10.22
课文写“手”例谈 《中学生读写》 1992.10
淡淡的景 浓浓的愁
——孟浩然《宿建德江》赏析 《少年文史报》 1992.10
《从“看”的同义词说开去》 《写作导报》 1992.11
《“飞白”摭趣》 《少年文史报》 1992.11
《精美的艺术品软木雕》点评 《初中生学习指导》1992.2
《看似平常最奇崛》
——课文中“飞”字的艺术功能 《语文月刊》 1992.12
《运用“例证法”三忌》 《写作导报》 1993.1.25
金子的眼光 贪婪的眼神 《有色普教》 1992.4
《缘事生议》——小议“启示”文的写作 《语文周报》 1993.5.11
《说“长”议“短”》评点 《写作导报》 1993.6.5
《一字千钧》 《教与学》 1993.(2-3)
析“盲从心理” 《语文报》 1993.6
《飞白趣谈》 《中学文科》 1993.8
《从苏步青的建议谈起》 《智能开发报》 1993.6
《处处留心皆学问》 《文化与智慧》 1993.(8-9)
格调清新 意境优美——《巷韵》赏析 《语文月刊》 1993.8
课文中的宗教名词集释 《语文月刊》 1993.9
作文·育人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3.10
读书与联想 《文化与智慧》 1993.11
《“干戈”与“玉帛”》 《语文教学之友》1993.11
《古代交友词汇类释》补 《语文月刊》 1993.11
《“记忆”五法》 《说写月刊》 1993.10
《动植物与作家笔名》 《中学生博览》 1993.2
材料作文题一 《语文周报》 1993.(34期)
材料作文题二 《语文周报》 1993.(36期)
读书须识货 《教与学》 1993.12
鲁迅为何称钱玄同为金心异 《教与学》 1993.10
多义短语的辨析与运用 《语数外学习》 1994.3
多想比多写多说更重要——茅以升谈写作 《现代写作报》 1993(28期)
做读书笔记五法 《初中生世界》 1994.2
抄书与背书 《文化与智慧》 1994.3
怎样区别比喻义与比喻体 《课堂内外》 1994.3
《应试作文一点通》 《写作导报》 1994.(24期)
供料议论文例析① 《现代写作报》 1994.3
——《依依惜别的深情》中的抑扬手法 《中学生知识报》1994.4
模拟考场作文训练 《作文评点报》 1994.4
材料作文指导之三 《语文周报》 1994.4
舍形绘影 情真意淳 《写作》 1994.5
初中第一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之友》1994.8
《“反应”和“反映”》 《文化与智慧》 1994.9
花开两朵 各表一枝 《语文报》 1994.9
《父辈》评点 《写作导报》 1994.10
《说“在”话兼类》 《语文周报》 1994.9
《如何确定朗读重音》 《课堂内外》 1994.10
淡雅朴素 清新真淳 《少年文史报》 1994.10
从《南州六月荔枝丹》谈科学小品 《语文报》 1994.10
《把知识面拓宽些吧》 《中学生导报》 1994.10
《议论文开头八法》 《写作导报》 1994.39期
联想奇特 哲理深刻——《转换频道》导读《语文报》 1994.11
入迷——成才的起点 《文化与智慧》 1994.12
清辉洒大地 幽情满人间 《写作》 1994.11
妙解句序选择题 《课堂内外》 1994.11
通达心灵深处的桥 《读写月报》 1994.11
《父辈》评点 《作文评点报》 1994.11
两桥并蒂 各领风骚
——读《故乡的桥》与《家乡的桥》 《语文月刊》 1994.12
“臣乃敢上璧”应怎样翻译? 《语文报》 1994.12
容易读错的成语 《青年知识报》 1995.1
学成语 练思维 《现代写作报》 1995.1
碧血丹心 慷慨悲壮 《少年文史报》 1995.2
咸亨酒店的笑声与孔乙己的悲剧 《作文评点报》 1995.2
《论“一阵子”与“不明显”》评点 《中学生写作报》1995.2
勿读破成语 《中学生阅读报》1995.33期
作文指导 《语文教学之友》1995.3
涛声依旧 悲愤难平 《少年文史报》 1995.4
没有规距 不成方圆 《语文周报》 1995.3
怎样答含蓄语句题 《语文天地》 1995.4
成语试题撷趣 《课堂内外》 1995.4
《怎样写咏物短文》 《现代写作报》 1995.64期
谈课文中的教师形象 《语文天地》 1995.4
学贵有疑 《文化与智慧》 1995.6
《蓦然回首》评 《写作导报》 1995.5
《蒲公英的启示》 《南通教育报》 1995.5
《语文复习不可忽视课本》 《考试报》 1995.4
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字 《语文周报》 1995.5
材料作文题分析二则 《语文周报》 1995.6
情长意足 深厚绵密
——毛泽东《虞美人.枕上》赏析 《阅读与写作》 1995.7
设疑引思 深挖内涵 《语文周报》 1995.8
《五蓝田性急》评析 《少年文史报》 1995.9
不要误用问号 《语文知识》 1995.11
巧用课文作论据 《作文》 1995.11
说“回合” 《中学生阅读报》1995.12
释“自名” 《语文学习》 1996.2
怎样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生》 1996(1-2)
童心是宝 《南通教育》 1996.2.28
“变调”例说 《中学生导报》 1996.50期
挑挑中央电视台的刺 《咬文嚼字》 1996.3
《故乡的桥》荐评 《写作导报》 1996.3
《考试作文专栏》 《写作导报》 1996.4
《多角度审题例说》 《写作导报》 1996.4
《荧屏误读矫正》 《语文月刊》 1996.9
《记叙文的开头与结尾》 《读写月报》 1996.(7.8)
《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读写月报》 1996.(7.8)
作文指导 《读写训练》 1996.15期
材料作文审题例说 《写作导报》 1997.1
语文教学中的模糊控制 《语文月刊》 1997.3
谈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周口教育报》 1997.2
《我心中的东方之珠》评 《现代写作报》 1997.4
《唐诗与成语》 《语文知识》 1997.5
《材料作文审题示例》 《读写训练》 1997.7
《孝,人间第一情》评点 《写作导报》 1997.15期
《名人与日记》 《青少年日记》 1997.9
《教师素质与语文教学效率》 《中学语文教学》1997.12
《勤劳的孩子更聪明》 《南通教育》 1999.2.11
《速读——不能忽视的阅读技巧》 《初中生学习技巧》1999.2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 《校园与家庭》 1999.3
《课文写“狗”艺术片谈》 《语文天地》 1999.2
《扇子的艺术风采》 《语文知识》 1999.6
《不能忽视词的感情色彩》 《中学生学习报》 1999.6.8
《巧用数字 出神入化》 《语文天地》 1999.11
《“平面人”简析》 《语文报》 1999.12
《模拟试题》(二) 《语文月刊》 2000(1.2)
《预习课文六步法》 《作文导报》 2000.3
《大胆地肯定自己》 《初中生 2000.6
《刍议我国日记的发展》 《青少年日记》 2000.4
《鼓励创新的好题目》 《中学生阅读报》 2000.7.22
《向生活学习》 《初中生》 2000.11
《日记发展的轨迹》 《阅读与写作》 2000.11
《对作文批改的思考》 《语文教学通讯》 2001.3A
《请走出读书的误区》 《初中生学习技巧》2001.3
《现代阅读二题》 《语文月刊》 2001.4
《放飞绿色的希望》 《中国环境报》 2001.4.20
《要学会自建“语文知识库”》 《语文天地》 2001.6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成才导报》 2001.6.13
《自信·刻苦·创新》 《初中生学习技巧》2001.7
《高中课堂训练与高考应试指导》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1.9
《悠悠三春情》评点 《作文评点报》2001.10.21
《你也具备创新才能》 《江海晚报》2001.11.23
《文学常识解题技巧》 《语文月刊》2002.1-2
《勤奋刻苦永远不会过时》 《初中生学习技巧》2002.4
《形近字读音辨析练习》 《中学生学习报》200210.29
《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贵州教育报》2002.10.17
《现代文阅读二题》 《语文月刊》2003.1-2
《如何辨析近义词》 《新高考》2003.10
《优化作文教学 培养创新精神》 《中华创新教育》2004 .7
《一句话和一段对话——〈荷花淀〉教学侧记》 《中国教育研究》2004.7
《模糊控制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名师之路》2004年6期
《返璞归真 多读精练》 《现代快报》2005.10.31
《作文一练 缺憾与追求》 《新高考》2006年1期
《时文导读·流逝的古典》 《成才导报·高考语文周刊》2006.2

⑥ 中华语文知识库的上线发表会

马英九出席词库上线发表会,并且按下启动键,启动、运作“中华语文知识库”网路版。“中华文化总会”长刘兆玄也在发表会上提出专案报告,说明词库的内容与功能。新任“教育部长”蒋伟宁、“行政院政务委员”张善政、黄光男、薛承泰及近100多位中文学者、语文专家及出版业者出席观礼。
马英九2008年提出两岸合编中华大辞典的构想,希望藉此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化解两岸文字与语意的差异,此构想经过2009年长沙举行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得到进一步共识,接着两岸协商,决定台湾由“中华文化总会”负责,大陆由“中国辞书学会”作为对口单位,进一步合作研议。

⑦ 天干的由来

天干的由来是:

明代著名史学家万民英根据我国古文献明文记载确定干支为天皇时发明。在其著作《三命通会》中有详细记载。

天干的发明,正是以天皇兄弟十三人的名称命名,除了中央天皇天灵氏外,还有兄弟十二人,为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阉茂、大渊献。

天皇则以十兄弟为十天干,以阉茂、大洲献配入十二地支,另以十名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合为十二地支。

⑧ “丹”的繁体字怎么写


“丹”字是没有繁体字的,它的繁体字和简体字一样,都写作“丹”。

⑨ “硅”字普通话怎么读粤语又怎么读

1、硅【guī】

2、硅【gw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