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周宏灏
扩展阅读
大话股神下载 2025-07-09 17:29:04
股票代码85 2025-07-09 16:56:35

周宏灏

发布时间: 2021-06-09 21:15:53

❶ 北京三济比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北京三济比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三济生物)其总公司(长沙三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长沙市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麓谷国际工业园内,管理中心(三济比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三济生物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紧密合作,特聘中国药物基因组学奠基人周宏灏院士为顾问,围绕药物基因组学进行伴随诊断(Companiondiagnosis)试剂的研发、生产、学术推广;以推动药物基因组学在中国的发展,并实现以此为基础的转化医学平台
法定代表人:张志扬
成立时间:2012-06-20
注册资本:1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110105015018777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独资)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133号3号楼8层801室

❷ 中国分子诊断技术大会的大会-第一届

“第一届中国分子诊断技术大会”于2010年6月22-24日在北京召开 。
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等2010年6月22日~24日在北京联合主办第一届中国分子诊断技术大会,旨在为学术界、医务界、产业界搭建起分子诊断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桥梁,推动我国分子诊断技术紧跟国际前沿,快步向前发展。
本次大会共邀请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病理及实验室医学系教授、美国皇家病理学院院士Larry Kricka教授等在内的4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作大会报告,其中包括多位在国内外分子诊断领域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学者。他们将在3天的会期中为与会者带来数十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内容涵盖分子诊断技术领域的多个重要领域:分别是生物芯片技术与疾病诊断;核酸扩增技术与疾病诊断;测序、质谱技术与疾病诊断;肿瘤的分子病理分析;临床样品收存、制备和数据分析;分子诊断实验质量和标准化管理等。
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赵明钢在大会开幕式致辞中说,分子诊断技术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鼓励医疗机构采用有效、价廉的新技术,为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服务。
作为我国举办的首个分子诊断领域的技术大会,第一届中国分子诊断技术大会为我国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互动交流平台,这一高层次、高规格的学术交流大会无疑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分子诊断领域研发、产业化及应用推广的进程。
新技术不断涌现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完成,越来越多的基因组和蛋白组信息被人们用来服务于与临床诊断相关的实验工作中,承担这些信息分析的各种生物芯片技术也不断涌现。程京在题为《生物芯片诊断技术》的报告中介绍了生物芯片技术的最新发展情况。在样品制备方面,现已可在芯片上通过各种主动式功能器件,对体液中的各种分子和细胞进行快速有效的分离,为下一步的生化反应作好准备。
另外,在芯片上进行基因扩增反应也已实现,在微阵列芯片方面,目前已有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突变分析芯片、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等多种高密度微阵列芯片,被用来发现与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集成各项功能的芯片实验室也即将步入产业化阶段。
“生物芯片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令人目不暇接,它们的问世为疾病预警和干预、个性化诊断和预后等开辟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程京说。
新成果层出不穷
分子诊断技术正在成为生命科学极具创新活力的研究领域,我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不断取得的创新成果,引领着中国分子诊断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实现赶超和跨越。
Larry Kricka院士介绍了国际分子诊断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院长曾益新强调,肿瘤是一个涉及多个基因、多个信号通路的多系统疾病,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对高危人群的预警,对提高肿瘤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分子诊断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国家重点学科药理学首席教授周宏灏说,基因芯片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越了人类的预期,个体化用药将借助芯片技术实现由候选基因向全基因组研究的飞跃。中南大学已在国内多个地区将药物基因组学和遗传药理学知识推向临床实践,为安全用药和个体化用药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研究员王军志介绍,经过多年努力,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已建立病原微生物类诊断试剂检测用标准品53种,在近几年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陈润生院士、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杨焕明院士、解放军总医院付小兵院士等,分别介绍了丙型肝炎诊断、非编码RNA与分子诊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程京表示:“我们与国际上的差距并不大,在技术原创方面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通过努力,我们一定能快速赶上。”
新产品得到应用
我国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一直以服务临床疾病诊疗为目标。近年来,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相继批准了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基因芯片和结核耐药基因检测芯片等用于临床检验,标志着分子诊断技术正在成为我国临床检验医学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戴朴教授介绍,在全面获得全国大规模聋人群体中耳聋突变类型和频率的基础上,为发展耳聋基因诊断提供系统和平台,博奥生物公司和解放军总医院针对性地选择了9个最常见耳聋基因突变位点,成功研制出基于等位基因特异性PCR通用芯片(ASPUA)平台上的耳聋基因芯片技术和产品,是目前针对中国聋人群体最有效的检测和筛查工具;通过大规模推广致病基因筛查和产前诊断技术,进行遗传咨询和干预,可系统性减少耳聋出生缺陷及药物性耳聋的发生,为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素质作出贡献。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卫生部艾滋病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尚红教授说,目前,在我国HIV-1的核酸检测已经逐步在医院、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相关部门开展和应用,国内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应用HIV-1的核酸检测方法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整体上提高了我国艾滋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检验科主任石玉玲教授在《基因芯片早期发现分枝杆菌感染的病例分析》的报告中介绍,由于治疗原则不同,临床上目前十分需要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对分枝杆菌进行鉴别诊断。博奥生物研制的晶芯分枝杆菌菌种鉴定试剂盒(微阵列芯片法),可以快速方便诊断分枝杆菌感染,为临床正确诊断与合理用药提供了重要依据。
中国检验医师分会会长丛玉隆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分子诊断技术进入临床检验应用,经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特别是与临床共同开展的循证医学工作,分子诊断技术将在一些疑难疾病的早期发现和百姓健康促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❸ 湘雅有哪些厉害的临床药学导师

我认为学医应具备:家里有矿,英语要牛,会写SCI,耐得住寂寞,退休之前你都在学习,情商智商高,能说会道。这些条件。学医的话,首先,起码30岁之前(本硕博连读8年+3年基地培训+3年专科培训)你没有什么收入,所以你也就没有女朋友(有了您也没时间维系,您女朋友是学医的例外,你也不会有时间,包括工作之后,在成为副主任之前你都不会有太多的时间。有可能你一辈子都是主治医生。对病人态度要好。还有自己身体要好

❹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学院领导

梁伯强,1916年-1923年,医学教育家、病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病理学奠基人之一
金问淇,1919年-1920年,医预科国家一级教授,妇产科专家
贝时璋,1919年-1921年,实验生物学家,细胞生物学家,教育家,中国细胞学、胚胎学的创始人之一,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赋京,1920年毕业,国家一级教授,病理学家
谷镜汧,1922年毕业,国家一级教授 病理学家
沈其震,1923年入医学院,医学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吕富华,1925年-1932年,药理学家,医学教育家
陶桓乐,1935年毕业,国家一级教授,呼吸内科专家
谢敏晋,1932年-1936年,微生物学家,生物制品学家
裘法祖,1932年-1936年医预科,中国科学院院士
武忠弼,1936年起求学,执教于同济至今,病理学家 世人称之为同济活化石
邵丙扬,1942年毕业,内科学家,首创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的“酒石酸梯钾三日疗法”
过晋源,内科学家
钱信忠,医学院肄业,原卫生部部长
吴孟超,1949年毕业,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旻,1950年毕业,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应天,1954年毕业,首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
陆道培,1955年毕业,中国工程院院士
侯云德,1955年毕业,中国工程院院士
陆再英,1957年毕业,《内科学》、《诊断学》主编
桂希恩,1960年毕业,传染病专家,贝利·马丁奖章获得者
韦加宁,1961年毕业,白求恩奖章获得者
周宏灏,1962年毕业,中国工程院院士
殷大奎,1964年毕业,原卫生部副部长
戴宗晴,1965年起师从裘法祖,全国劳模,白求恩奖章获得者
何界生,1969年毕业,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总经理 王宝韫,1939年-1958年执教同济,国家一级教授,内科学家
梁之彦,1941年起执教同济,国家一级教授,生理化学家
童第周,1941年-1943年执教同济,实验生物学家、教育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奠基者之一
荣独山,1946年-1949年执教同济,国家一级教授,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放射学奠基人之一
姚永政,1947年创建同济寄生虫学馆,国家一级教授,寄生虫病专家“姚氏钉螺”发现者
杨述祖,1946年起创建同济病理学馆,国家一级教授,病理学家
李宝实,1947年-1955年执教同济,国家一级教授,耳鼻喉专家
于光元,1948年起执教同济,国家一级教授
张涤生,1949年-1955年执教同济,国家一级教授,整形外科专家
屠开元,1947年-1955年执教同济,国家一级教授,医学教育家,骨科学和创伤外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蔡宏道,1949年起执教同济,临床检验学家、环境卫生学家、医学教育学家

❺ 周宏灏的人物经历

1939年5月出生于湖南长沙。
1962年毕业于武汉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前身)。
1983年,周宏灏在香港大学做访问学者时,每周有半天时间看高血压门诊。他发现同样症状的高血压患者,中国人和英国人需要的药物剂量却不同,有的药英国人的剂量甚至是中国人的2到8倍。对这样的情况,传统的解释是中国人的体重比英国人轻,因为“体重论”是当时已被国际医学界广泛认同的“真理”。但周宏灏开始怀疑:“体重差距不可能有2到8倍这么大啊!会不会有一个规律性的因素或者机制引起药物反应的种族差异呢?”他决定以此作为课题,探索其中的奥秘。
1984年周宏灏到美国Vanderbilt大学访问学者,进行关于药物反应种族差异的研究。经过几年攻关,他科学地证实黄种人和白种人对药物代谢和敏感性均有显著差异,并最终系统阐明了药物反应种族差异的机制。这一研究在国际药理学和临床药理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被国际同行誉为“药物反应种族差异的经典研究”,并导致美国等国家相继规定新药临床试验和国外药品注册需要考虑种族因素。
1991年,周宏灏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回到了湖南医科大学,建成国内第一个临床药理研究所,他把研究方向扩大到民族和个体之间的差异研究。在证实了药物反应差异确实存在后,周宏灏便开始研究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差异。为了完成这项研究,他和他的学生们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新疆、内蒙等地,采集了4000多人用药后样品。继而,周宏灏用现代技术对这些样品进行分析和机理研究,得出重要结论:不仅世界各种族用药后的反应有差异,中国各个民族之间的药物反应也不同,个体之间也因基因的变异也会不相同。
1995年3月任湖南医科大学副校长。
2002年2月任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
2005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❻ 周宏灏的人物成就

周宏灏院士于上世纪80年代在国际上率先发现和证实药物反应种族差异,由此促进了世界各国药政管理、新药开发和药物个体化应用等方面的革新。作为中国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近30年研究了遗传因素引起药物反应种族和个体差异的现象和机制及其规律,建立了具有中国国家和民族特色的遗传药理学理论体系,并通过遗传药理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结合,建立了国家级的药物基因组创新技术服务平台和省部级的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中心,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张针对具体疾病的个体化用药基因芯片,启动了中国以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为基础的个体化药物治疗。 周宏灏院士还发现和证实了药物代谢酶活性的基因剂量效应和药物代谢酶基因剂量在药物相互作用中的调控作用,为个体化用药找到了基本规律;率先在中国提出并将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理论和实验室成果应用于临床,启动了以遗传药理学为基础的“量体裁衣” 个体化药物治疗。
周宏灏院士专门为个体化药物治疗在其30年临床科研工作基础上,综合中南大学三所附属医院技术力量创立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为第三方仲裁能力的非营利性检验机构。特色及优势检测项目:个体化医学。个体化医疗已经成为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疾病临床治疗的发展方向,是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预防和治疗最有效的手段。个体化治疗将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提供技术支持,在降低患者医疗成本、改善药物疗效的同时最大限度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推动既往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传统药物治疗模式向“量体裁衣,因人施治”的现代个体化药物治疗模式转化。
周宏灏院士曾连续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完成3项美国中华医学基金项目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五年获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先后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临床药物治疗学杂志》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影响因子>7的30篇),被SCI引用3000余次。 专业著作 周宏灏共出版著作8篇: 专著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药理学(双语版) 周宏灏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药理学 周宏灏 科学出版社 2003年8月 药理学 周宏灏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遗传药理学 周宏灏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 基础医学卷·分子药理学 周宏灏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遗传药理学:基础与临床 周宏灏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 遗传药理学 周宏灏 科学出版社 2001年2月 遗传药理学 周宏灏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期刊论文 周宏灏在先后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临床药物治疗学杂志》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影响因子>7的30篇),主要的论文如下:
● The elimination of diazepam in Chinese subjects is dependent on the mephenytoin oxidation phenotype
● Stereoselective disposition of carvedilol is determined by CYP2D6
● Inction of polymorphic4`-hydroxylation of S-mephenytoin by rifampicin
● Plasma caffeine metabolite ratio (17X/137X) in vivo associated with G-2964A and C734A polymorphisms of human CYP1A2
● Differences in the Incidence of the CYP2C19 Polymorphism Affecting the S-Mephenytoin Phenotype in Chinese Han and Bai Populations and Identification of a New Rare CYP2C19 Mutant Allele
● St John’s wort inces both cytochrome P450 3A4–catalyzed sulfoxidation and 2C19–dependent hydroxylation of omeprazole
● Isozyme-specific inction of low-dose aspirin on cytochrome P450 in healthy subjects
● Assessment of cytochrome P450 activity by a five-drug cocktail approach
● Pharmacokinetics of sertraline in relation to genetic polymorphism of CYP2C19
● Effect of the gene dosage of CYP2C19 on diazepam metabolism in Chinese subjects
● Ethnic differences in response to morphine
● Increased suppression of exercise-inced increase in renin by propranolol in Chinese subjects
● Quinidine reces clearance of (+)-propranolol more than (-)-propranolol through marked rection in 4-hydroxylation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1990年至2005年期间,周宏灏培养的博士后、博士、硕士共42名,最近名单如下: 论文题名 作者 指导老师 学位 青藤碱对细胞色素P450的影响及其代谢机制研究 姚咏梅 周宏灏 博士 CYP3A4、CYP3A5和MDR1遗传变异对环孢素处置的影响 胡永芳 周宏灏 博士 β<,1>肾上腺素受体的遗传药理学研究 刘洁 周宏灏 博士 CYP2C9遗传多态性对氯诺昔康和洛沙坦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刘亚利 周宏灏 博士 CYP3A4、CYP2C9酶和HMG-CoA还原酶遗传多态性及其对Simvastatin降脂疗效的影响 王安 周宏灏 博士 异烟肼对CYP2C19和CYP3A4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NAT2基因型的相关性 张静 周宏灏 硕士 PXR可变剪接的6bp-deletion突变对PXR和CYP3A4表达的影响 段丽芳 周宏灏 硕士 中国人群UGT2B7基因型分布及—38G/T突变对齐多夫定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仇宇 周宏灏 硕士 洛美利嗪的体外代谢研究 周巍 周宏灏 硕士 PPARγ的配体罗格列酮和GW9662对脂肪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刘英姿 周宏灏 硕士

❼ 中国基因领域研究者领军人物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宏灏。
技术服务单位:沈阳华联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李雅绍

❽ 华中科技大学的杰出校友

华中科技大学杰出校友名单

朱九思 杰出教育家

邹寿斌 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周祖德 武汉理工大学校长

许晓鸣 上海理工大学校长

丁烈云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

陈小龙 同济大学副校长

郑晓静 兰州大学副校长

喻世友 中山大学校长

杨 勇 厦门大学副校长

瞿金平 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

陈建新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

杨宗凯 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

杨志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

杨叔子 科学院院士

朱中梁 科学院院士

周 济 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部长

樊明武 工程院院士

潘 垣 工程院院士

张勇传 工程院院士

李培根 工程院院士

叶声华 工程院院士

岑可法 工程院院士

姚绍福 工程院院士

郭孔辉 工程院院士

谢伏瞻 国家统计局局长

娄勤俭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

陈小娅 教育部副部长

李 军 交通银行行长

张培刚 著名经济学家,发展经济学创始人

林少宫 著名计量经济学家

艾春荣 杰出经济学家

石寿永 杰出经济学家

田国强 杰出经济学家

叶荫宇 斯坦福终身教授

陈 刚 MIT终身教授

郑宝用 杰出企业家、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胡厚琨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刘建华 威斯康星大学终身教授

汪 宁 UIUC终身教授

孙剑桥 特拉华正教授

朱建刚 CMU计算机系正教授

徐 涛 年轻科学家

李一男 杰出企业家、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汪潮涌 杰出企业家

王 锴 杰出企业家

朱江晓 杰出企业家

严援朝 IT著名人士

裘法祖 科学院院士

吴孟超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科学院院士

吴 旻 科学院院士

陆道培 工程院院士

侯云德 工程院院士

周宏灏 工程院院士

梁伯强 我国病理学奠基人之一

金问淇 著名妇产科专家

贝时璋 我国细胞学、胚胎学创始人之一 生物物理学奠基人,中科院学部委员

李赋京 著名病理学家

谷镜汧 著名病理学家

沈其震 著名医学生理学家 中科院学部委员,现代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第一任院校长

吕富华 著名药理学家 医学教育家

陶桓乐 著名呼吸内科专家

谢敏晋 著名微生物学家 生物制品学家

武忠弼 著名病理学家 世人称之为同济活化石

邵丙扬 著名内科学家

过晋源 著名内科学家

桂希恩 著名传染病专家 贝利"马丁奖章获得者

张应天 首届 中国医师奖 获得者

钱信忠 原卫生部部长

殷大奎 原卫生部副部长

何界生 原卫生部副部长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总经理

❾ 有谁知道夏家辉和周宏灏院士现在是在中山大学还是在中南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啊

夏家辉院士,2006年进入中南大学从事遗传药理学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周宏灏院士。

在中南大学从事研究工作

❿ 周宏灏的介绍

周宏灏(1939年5月-),湖南长沙人。中国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学科的开拓者和带头人,个体化医学奠基人。11962年毕业于武汉医学院医疗系;1995年3月任湖南医科大学副校长;2005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周宏灏长期从事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的教学、研究和转化。发现和阐明了遗传因素引起药物种族和个体差异的若干现象和机制及其规律,建立了有国家和民族特色的遗传药理学理论体系。1周宏灏教授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等国际SCI期刊上发表300余篇论文,出版了《遗传药理学》中、英文专著和研究生教材5部、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和八年制《药理学》中、英文教材6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