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穷猿奔林说的是谁
扩展阅读
叶桐 2025-09-12 10:38:18
买的股票都会分红吗 2025-09-12 10:38:18
旷晓燕 2025-09-12 10:26:48

穷猿奔林说的是谁

发布时间: 2021-06-13 02:45:49

『壹』 谁能把带“林”的成语说的最全!!

①1 林寒洞肃
2 林寒涧肃
3 林籁泉韵
4 林林总总
5 林栖谷隐
6 林下风度
7 林下风范
8 林下风气
9 林下风韵
10 林下风致
11 林下高风
12 林下清风
13 林下神仙
14 林下之风
②1 长林丰草
2 巢林一枝
3 出林乳虎
4 焚林而猎
5 焚林而狩
6 焚林而田
7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8 焚林而畋
9 焚林竭泽
10 焚林之求
11 桂林杏苑
12 桂林一枝
13 花林粉阵
14 环林璧水
15 绿林大盗
16 绿林豪杰
17 绿林豪客
18 绿林豪士
19 绿林好汉
20 绿林强盗
21 茂林深篁
22 茂林修竹
23 泮林革音
24 披林撷秀
25 枪林弹雨
26 枪林刀树
27 青林黑塞
28 琼林玉树
29 琼林玉枝
30 琼林玉质
31 肉林酒池
32 儒林丈人
33 山林隐逸
34 山林之士
35 山林钟鼎
36 杏林春满
37 瑶林琼树
38 瑶林玉树
③1 池酒林胾
2 池鱼林木
3 归老林泉
4 归老林下
5 山间林下
6 身在林泉,心怀魏阙
7 声振林木
8 言谈林薮
9 总总林林
④1 把臂入林
2 笔墨之林
3 弹雨枪林
4 刀山剑林
5 独木不林
6 丰草长林
7 高山密林
8 寄迹山林
9 酒池肉林
10 木秀于林
11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12 杞梓之林
13 弃车走林
14 穷猿奔林
15 穷猿投林
16 肉山脯林
17 儒士成林
18 深山老林
19 深山密林
20 深山穷林
21 啸聚山林
22 钟鼎山林
23 众议成林
⑤1 独木不成林
2 独树不成林
3 见木不见林
⑥1 虎斑霞绮,林籁泉韵
⑦1 涸泽而渔,焚林而猎
2 疾如风,徐如林
⑨1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贰』 急用!谁能把这首词翻译成现代文: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

作者:施耐庵
词牌名: 破阵子
对吗?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

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1),谈笑看吴钩(2)。

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3),七雄(4)扰扰乱春秋。

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5)。

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

霎时新月下长川,沧海变桑田古路。

讶求鱼缘木(6),拟穷猿择木(7),又恐是伤弓曲木(7)。

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翻译】
你看那古今书中记载和隐居的,有多少俊朗飘逸的儒生学士?
他们不关心那些虚名薄利,只是吟诗作词,谈笑吴钩(古今战事)。
评论历史的帝王,真真假假在中原征战割据,就像春秋时争霸的七雄一样。
兴亡像脆柳一样弱,人的身世类同虚舟一样飘摇。
看那成名的有很多,图名争斗的也很多,更有很多隐士逃名的。
霎时间新月落下长河,沧海变为桑田古路。
惊讶缘木求鱼,也想穷猿择木而生,又怕损伤弓木良材。
不如暂且放下手中酒杯,再听一曲新声。

〔 注 释 〕

1.裁冰及剪雪:
即吟诗作赋的意思。裁、剪,营构、制作。冰、雪,代指超尘拔俗,词意清新的文词。

2.谈笑看吴钩:
吴钩,春秋时吴国制造的铜刀,后世泛指锋利的刀剑。杜甫后出塞:「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这里改一字,表示以超脱的态度,评议历代兴亡。

3.中州:
古代地区名称,与中土、中原同义。狭义的中州指今河南省一带,因它位处古代九州之中;广义的中州,或指黄河流域中流,或指全中国。

4.七雄:
指战国时代秦、楚、燕、齐、韩、赵、魏 七个诸侯强国。

5.虚舟:
无人驾驶、乘坐的空船。原出《庄子‧山木》,比喩飘泊无定,不能自主。

6.求鱼缘木: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爬到树上去抓鱼的意思。比喻方向、方法错误,就不能达到目地。缘,爬。

7.穷猿择木: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穷猿奔林,岂暇择木。」比喻困窘之人,因慌急而不择栖身之处。

8.恐伤弓之曲木:
伤弓之鸟,见曲木而恐惧远避。宋黄公度《汉高祖论》:「伤弓之鸟惊曲木。」曲木,弯曲如弓形的树木。

『叁』 奔什么什么去成语

没有,分开的成语有:
奔成语 :

奔流不息、

嫦娥奔月、

各奔前程、

离析涣奔、

鼠窜狼奔、

奔走相告、

奔走如市、

雷奔云谲、

河奔海聚、

穷猿奔林、

奔竞之士、

奔走钻营、

东跑西奔、

狼奔豕突、

奔播四出、

走及奔马、

禽奔兽遁、

奔放不羁、

奔逸绝尘、

热情奔放、

情在骏奔、

望尘奔北、

骋嗜奔欲、

钻营奔竞、

策马奔腾、

星奔电迈、

奔腾不息、

万马奔腾、

云奔雨骤、

雷腾云奔

去成语 :

死去活来、

扬长而去、

春去秋来、

说来说去、

直来直去、

大势已去、

何去何从、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汤里来,水里去、

眉来眼去、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说不过去、

一去不复返、

不知去向、

来龙去脉、

翻来覆去、

心去难留、

效死弗去、

汤去三面、

拂衣远去、

马去马归、

去国怀乡、

拂袖而去、

来鸿去燕、

恶不去善、

去害兴利、

刮地以去、

投传而去

『肆』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中的6 翻译

颖川太守髡陈仲弓①。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②。’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③!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④。”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⑤。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注释】①髡(kūn):古代一种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陈仲弓:参《德行》第6 则注①。陈寔被浦两次,一次是在任太丘长后,因逮捕党人,牵连到他,后遇赦放出。
②“二人”句:这两句用来说明高明之君和忠臣孝于是同心的,一致的。金:金属。臭(xìu):气味。
③何其:怎么这么。表示程度很深。
④“足下”句:这句话是说元方回答不了,就说不值得回答,正好比一个驼背的人直不起腰来,却假装是对人表示恭敬才弯下腰一样。
⑤孝己:殷代君主高宗武丁的儿子,他侍奉父母最孝顺,后来高宗受后妻的迷惑,把孝己放逐致死。伯奇:周代的卿士(王朝执政官)、尹吉甫的儿子,侍奉后母孝顺,却受到后母诬陷,被父亲放逐。符起:其事不详。
【译文】颖川太守把陈仲弓判了髡刑。有位客人问陈仲弓的儿子元方说:“太守这个人怎么样?”元方说:“是个高尚、明智的人。”又问:“您父亲怎么样?”元方说:“是个忠臣孝子。”客人说:“《易经》上说:‘两个人同一条心,就像一把钢刀,锋利的刀刃能斩断金属;同一个心思的话,它的气味像兰花一样芳香。’那么,怎么会有高尚明智的人惩罚忠臣孝子的事呢?”元方说:“您的话怎么这样荒谬啊!因此我不回答你。”客人说:“您不过是拿驼背当做恭敬,其实是不能回答。”元方说:“从前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有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了孝子符起。这三个做父亲的,恰恰都是高尚明智的人;这三个做儿子的,恰恰都是忠臣孝子。”客人很羞愧,就退走了。

『伍』 谁能说出世说新语上的小故事(要白花的,不要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

1.张凭被举为孝廉,来到京都建康。他依仗自己才气过人,认为一定能跻身当时名流的行列。想拜访刘尹,同乡及同时被举的人都笑话他。后来,他真的去拜访了刘尹,刘正在洗涤东西,料理杂务,就安排他坐在下边,只和他寒暄了几句,对他并不在意。张凭想主动发表见解,又找不到话题。不久,长史(王氵蒙)等名士来清谈。当主人和客人有无法沟通的地方时,张凭就远远地在末座上进行评判。言语简约而含义深刻,使主客双方思路畅通,在座的人都很惊讶。刘尹马上邀请他到上面就座,清谈了一整天,还留他住宿,继续谈到天亮。张凭告辞时,刘尹说:“你暂且先回去,我将邀你一同去拜见抚军。”张凭回到船中,同伴问他哪里过的夜,张笑着没有回答。不一会儿,刘尹派人来寻找张孝廉的船,同伴惊愕不已。刘尹就和张同乘一辆车去拜访抚军。到了门前,刘先进去对抚军说:“下官今天替您找到一位太常博士的最佳人选。”张凭趋前拜见,抚军和他谈话后,连声称好,并说:“张凭才华横溢,是义理的渊薮。”立即任用他做太常博士。
2.百六十六 艺祖将北征,京师喧言,欲立检点为天子。太祖告其家曰:“外间汹汹,将若之何?”时太祖姊在厨下,举面杖击之,曰:“丈夫临事,可不当自决,乃来家恐怖妇女耶!” (袁评:宋室半为女子所造。)

白话译文:赵匡胤即将北征。京城舆论纷繁,说有人要让赵匡胤当皇帝。赵匡胤回到家对家人说:“外面舆论纷纷绕绕,应该怎么办呢?”那是赵匡胤的姐姐在厨房里,她(听了,)举起擀面杖朝着赵匡胤打过去,说:“大丈夫遇到事情,难道不应该自己决定,竟跑到家里来吓唬女眷们(伊刚)。”
3.百六十五 仪真王维宁,善诗赋,草书尤精绝。家资巨万,性豪侈,嗜酒。每日宴客,续至者常增数席。人或劝其后计,王曰:“丈夫在世当用财,岂为财用?”及业尽,不能自存,犹好酒不已。人又劝其耕砚可以自给,曰:“吾学书岂为口耶?”一日,无酒不能耐,出步江上,见落日射水粼粼,大喜曰:“此中有佳处,龙宫贝阙,或可乐吾也。”遂跃入死焉。(袁评:事、语两佳。)

白话译文:仪真人王维宁写诗作词很有一套,特别擅长的是草书,可以说是精妙绝伦。王家祖上富裕,给他留下了数以万计的家产。维宁性格豪放,喜欢喝酒接交朋友。每天都在家里摆下宴席,款待朋友。客人往来络绎不绝,常常要加上好几桌才行。有人劝王维宁为将来做些打算,他回答说:“大丈夫活在世上应当做钱财的主人,怎么能做钱财的奴隶呢?”家产耗尽之后,王维宁已经没有办法自己养活自己,可是他仍然每天饮酒不止。又有人劝他不如靠卖字为生,他回答说:“我学习书法可不是用来糊口的啊!”有一天,王维宁又没有酒喝,觉得非常难受,于是出来闲逛。他走到江边,看到落日照耀在水面上,波光粼粼,极为美丽。维宁喜出望外,说:“水里面一定是个好地方,龙宫贝阙,或许能给我欢乐。”于是,他跳入水中。就这样死了。
4.百六十九 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饮酒不尽者,使黄门交斩美人。王丞相导,与大将军尝共诣崇。丞相素不善饮,辄自勉强,至于沉醉。每至大将军,固不饮,以观其变,已斩三人,第四姬奉酒,形色战恐,尚不饮如故。丞相让之,大将军曰:“彼自杀伊家人,何预卿事!” (袁评:有此主人,亦有此事。)

白话文译文:石崇每次请客举行宴会,常常用美女劝酒。客人喝酒不尽量的,就命令管理婢女的仆役轮番把美女处死。有一次丞相王导和大将军王敦同去拜访石崇,丞相平日不能喝酒,这天强迫自己喝,以致喝得大醉;每次轮到大将军喝,王敦故意不喝,借此观察将发生什么变故。结果已杀掉三个美人了。第四个敬酒的美人战战兢兢地上来。大将军面色依然如故,还是坚持不喝。丞相责备他,他说:“他自己杀他家里的人,与你有什么相干?”

『陆』 古文翻译

【范武子杖文子】【原文】范文子暮退于朝。武子曰:“何暮也?”对曰:“有秦客廋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吾知三焉。”武子怒曰:“大夫非不能也,让父兄也。尔童子,而三掩人于朝。吾不在晋国,亡无日矣。”击之以杖,折委笄。
【译文】:范文子很晚才退朝回来,武子问道:“为什么回来这么晚啊?”文子回答说:“有位秦国来的客人在朝中讲隐语,大夫中没有一个能够回答出来,我晓得其中的三条。”武子发怒说:“大夫们不是不能回答,而是出于对长辈父兄的谦让。你是个年轻的孩子,却在朝中三次抢先,掩盖他人。如果不是我在晋国,你早就遭殃了!”说着武子就用手杖打儿子,把他玄冠上的簪子都给打断了

【举火求贤】【原文】齐桓公知宁戚,将任之以政。群臣争馋之曰:“宁戚,卫人也,去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问之而固贤,而未晚也。”公曰:“不然。问之,患其有小恶。以其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乃夜举火而爵之为卿。
【译文】:齐桓公了解宁戚这个人,想要委任他政治方面的事务。众多大臣争相进谗言诽谤他,说:宁戚这个人是卫国人,离齐国不远。大王可以命人去打听,打听到他确实有贤德,(再任命)也并不晚啊。大王说:不对!派人去打听,是怕他有些小缺点,因为他的小缺点,而忘了他的主要美德,这就是为什么失去天下有才能的人的道理。并且连夜点着火把,封爵他当官员。

【郭进守信】【原文】太祖时,郭进为西山巡检,有告其阴通河东刘继元,将有异志者。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良,命缚其才予进,使自处置。进得而不杀,谓曰:“尔能为我取继元一城一寨,不止赦尔死,当请赏尔一官。”
岁余,其人诱其一城来降。进具其事,送之于朝,请赏以官。太祖曰:“尔诬害我忠良,此才可赎死尔,赏不可得也。”命以其人还进。进复请曰:“使臣失信,则不能用人矣。”太祖于是赏以一官。君臣之间盖如此。
【译文】:太祖时,郭进的官职是西山巡检,有人密报说他暗地里和河东刘继元有交往,将来有可能造反.太祖听后大怒,认为他是诬害忠良之人,下令将他绑起来交给郭进,让郭进自己处置.郭进却没有杀他,对他说:"如果你能帮我攻占河东刘继元的一城一寨,我不但赦免你的死罪,并且还能赏你一个官职."这年末,这个人过来将刘继元的一个城诱降过来了.郭进将他的这件事上报给了朝廷,请求给他一官半职.太祖说:"他曾经诬害我的忠良之臣,可以免掉他的死罪,给他官职却是不可能的."命令还是将这个人交给郭进.郭进再次进言:"如果皇上让我失信于人,那我以后怎么用人啊?"于是,太祖就给那人赏了一个官职.君臣之间也是应该守信的.
【狮子王与豺】【原文】曩有狮子王,于深山攫一豺,将食之。豺曰:“请为王月送二鹿以自赎。”狮子王悦。豺以时而进,已亦攫得狸、兔自存。期年,鹿尽,豺无可送者。狮子王遇豺,曰:“汝杀众生亦多矣!今次至汝,汝其图之!” 豺无以对,遂为狮所食。
【译文】以前有一只在山上当王的狮子,一天在深山中抓到了一只豺狼,准备吃掉它. 豺狼说:"我将为大王你每月送来两只鹿来赎回我的小命".狮子王很高兴. 豺狼按照约定时间每月给狮子王送去了鹿.自己也靠捕获狐理,兔子等维生,数年之后,鹿都被吃光了,豺狼没有什么可以送给狮子了.一天狮子遇到豺狼,说"你杀太多生命了!今天轮到你了.你何其办呢" 豺狼无言相对,就被狮子吃掉了
【承宫樵薪苦学】【原文】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译文】承宫,是琅邪姑幕人,小的时候就死了父亲,他八岁的时候,帮别人放猪。乡里徐子盛精通《春秋》这本经书,给许多学生讲解<春秋>。承宫从他房前经过,看见那些学生在朗诵,很喜欢,于是忘记了他的猪就听徐子盛讲经书。猪的主人很奇怪他怎么还不回来,就去找他。看见他在听讲经书,就想用竹鞭打他。众位学生一起阻止,猪主才没有打他。承宫于是就留在徐子盛门下学习。承宫上山打柴,吃苦受累,几十年里,就精通了这本经书。

【一钱莫救】【原文】一人性极鄙啬①,道遇溪水新涨,吝出渡钱,乃拼命涉水。至中流,水急冲倒,漂流半里许。其子在岸旁觅舟救之。舟子索钱,一钱方往。子只出五分,断价②良久不定,其父垂死之际,回头顾其子大呼曰:“我儿我儿,五分便救,一钱莫救!”
【译文】有一个人极为吝啬,在外出的路上,遇上河水突然上涨,吝啬得不肯出摆渡钱,就冒着生命危险涉水过河。人到河中,水势汹猛,把他冲倒了,(在水中)漂流半里路左右。他的儿子在岸上,寻找船只去救助。船夫出价,要一钱才肯前去救助,儿子只同意出价半钱,为了争执救助的价钱相持了好长时间,而且一直没有说妥。落水之人在垂死的紧要关头还回头对着他的儿子大声呼喊着:“我的儿子呀!我的儿子呀!如果他出价半钱就来救我,若要一钱就不要来救我了啊!

【不识自家】【原文】曩有愚者,常于户外县履为志。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其妻收履。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译文】从前有个愚蠢的人,经常在门外悬挂鞋子作为标志.一天他到外面去,到了中午,忽然下起了暴雨.他的妻子把鞋子收了进来.到了接近傍晚时分,愚蠢的人回到了家,他没有看见鞋子,惊讶地问:“我家搬迁了吗?”来回走动却不进去.他的妻子看见了他,问道:“这是你的家,为什么不进去呢?”愚蠢的人说:“没有鞋子,这就不是我的家.”妻子说:“你难道不认识我了吗?”愚蠢的人仔细观察了他的妻子,这才恍然大悟。

【乡人藏虱】【原文】:乡人某者,偶坐树下,扪得一虱,片纸裹之,塞树孔中而去。后二三年,复经其处,忽忆之,视孔中纸裹宛然。发而验之,虱薄如麸。置掌中审顾之。少顷,觉掌中奇痒,而虱腹渐盈矣。置之而归。痒处核起,肿数日,死焉。
【译文】有个乡下人,偶然坐在树下,摸到一只虱子,用一小片纸包起它,塞在树孔里(后)离去。两三年后,再次经过那里,他忽然想起那虱子,看孔中纸包着和原来一样(没变)。取出来检验它,虱子薄得如同麦麸。放在手掌中验看它,一会儿, 掌中奇痒,而虱子的肚腹渐渐充盈了。放下它回家。痒的地方像(个)果核一样肿起,肿了几天(后),(就)死了。

【周镇漏船】【原文】周镇罢临川郡还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王丞相往看之。时夏月,暴雨卒至,舫至狭小,而又大漏,殆无复坐处。王曰:“胡威之清,何以过此!”即启用为吴兴郡。
【译文】周镇从临川郡解任坐船回到京都,还来不及上岸,船停在青溪渚。丞相王导去看望他。当时正是夏天,突然下起暴雨来,船很狭窄,而且雨漏得厉害,几乎没有可坐的地方。王导说:“胡威的清廉,哪里能超过这种情况呢!”立刻起用他做吴兴郡太守。

【王安石待客】【原文】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译文】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子(因为)到京城,所以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着盛装出席,以为王安石必定会以盛宴相邀。到了中午的时候,觉得很饥饿,但不想离去。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桌上水果都不没有。萧氏子心里暗暗的责备王安石。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几块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萧氏子很骄横放纵。不放下筷子,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把剩下的四边取来自己吃,萧氏子感到很惭愧,便回去了。

【北门之叹】
解释:北门:《诗经》中的一篇,有怀才不遇之意;叹:叹息。指怀才不遇而发出的叹息。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北门之叹,久已上闻,穷猿奔林,【岂暇择木乎】。”

【宋仁宗忍饿】【原文】宋仁宗一日晨兴,语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侍臣曰:“何不降旨索取?”仁宗曰:“比闻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岂不可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
【译文】一天早上,宋仁宗高兴之余,对身边的大臣说:"昨天晚上我睡不着,于是就觉得肚子很饿,特别想吃烧羊!"大臣听到后即问:"那圣上何不吩咐小的去取些来?"仁宗听后说道:"你听说过在皇宫里只要什么事情都索要,臣民百姓也会效仿的吗?我是真的担心如果这次我向你们索取要了,你们以后就会连夜宰杀,以备我急要了!那么久而久之,就要浪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宰杀很多畜生呀!何不忍下一时的饥饿,而不去无止境的屠杀呢?

【太宗纳谏】【原文】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译文】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骏马,平常放在宫中饲养。一天,这匹骏马无缘无故突然死了。唐太宗大怒,要杀那养马的宫人。皇后劝谏说:“从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出养马人的罪状,说:‘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老百姓知道后,一定恨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其他诸侯知道后,一定看不起我国,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齐景公听后便免了养马人的罪。陛下您读书曾经读到过这个故事的,难道忘了吗?”唐太宗听了皇后这番话怒气就消了,他对大臣房玄龄说:“皇后用平常的故事来启发影响我,确是很有益的。”

【王安石辞妻】【原文】王荆公只制诰,吴夫人为买一妾,荆公见之,曰:“何物也?”女子曰:“夫人令 执事左右。”安石曰:“汝谁氏?”
曰:“妾之夫为军大将,部米运失舟,家资尽没犹不足,又卖妾以偿。”公愀然曰:“夫人用钱几何夫人得汝?”曰:“九十”。公呼其夫,令为夫妇如实,尽以钱辞之。
【译文】:王安石为知制诰在嘉佑六年(1061),当时他的诸弟皆已成立,家中负担不象过去那么重了,当时他还任工部郎中、纠察在京刑狱,官职与俸禄都有提升,已经步入社会上层了,因此贤惠的吴夫人也想让丈夫享受一下上流社会的待遇,偷偸为他买了一个妾侍奉左右。大概王安石家中当时既无姬妾,又无丫环侍女,因而看到家中出现一个陌生的年轻女子非常吃惊,忙问她是什么人。这一女子告诉王安石是夫人令她侍奉左右的,王安石便明白怎么回事了,又问她姓氏家世,她则答自己本为军中大将之妇,由于丈夫运米丢失了船,按照规定必须陪偿,结果用尽全部家产也不够,只好将她卖掉抵债。王安石对她的悲惨境遇十分同情,又问夫人用多少钱将她买来,她说是九十万。这个数字对于王安石来说也不算小,他却将这一女子的丈夫唤来,令其夫妇相聚如初,并将九十万尽赏他们。

【不展家书】宋,胡瑗(yuàn),布衣时,与孙明复、蔡守道为友,读书泰山,攻苦,食淡,终夜不寐。十年不归,得家书,见上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涧,不复展读,不欲分其心也。
【译文】宋代,胡瑗。在他还是平民的时候,同孙明复、蔡守道是朋友,三人在泰山读书学习,三人拼命读书,吃粗茶淡饭,通宵不睡觉。十年了都不回家,有家里面的书信来时,只要看见上面说了家里面平安无事,就不再读下去,而将信扔进山涧之中,很快又开始展开书学习,不想因此而分心。

【唐玄宗戒酒】上始入斜谷,天尚早,烟雾甚晦。知顿使给事中韦倜于野中得新熟酒一壶,跪献于马首者数四,上不为之举。倜惧,乃注以他器,引满于前。上曰:"卿以我为疑耶始吾御宇之初,尝饮,大醉损一人,吾悼之,因以为戒,迨今四十余年,未尝甘酒味。"指力士及近侍者曰:"此皆知之,非绐卿也。"从臣闻之,无不感悦。上孜孜儆戒也如是。富有天下,仅五十载,岂不由斯道乎?
【译文】玄宗才进入了斜谷地带,天色还算早,而氤氲的烟雾有些晦涩。知顿使给事中韦倜在乡野中得到了新酿的一壶酒,他数次跪在玄宗的马前将酒献于玄宗,可是玄宗并未接过韦倜敬的酒。韦倜非常害怕,马上用另外的酒器装满了酒再次献给玄宗。玄宗说:“爱卿以为我生气了吧?我开始治理天下时,尝和大家一起饮酒,因为喝醉酒还死了一个人,我还去悼念了他,因此我开始戒酒了,到现在四十多年了,我就没有再尝过酒的味道了。”玄宗指着高力士和身旁侍者说:“他们都知道,不是从你开始我才不接敬酒的。”随从们听见玄宗这么解释,没有不受感动的。皇上诚心敬意地戒酒竟也能如此这般。拥有了五十年的盛唐天下,其中的道理不也是出于此么?

【鼠轴戏猫】宿迁贫民有控掘地得金猫,断一爪,换得钱十余千,以其猫寄邻母家,邻母后不认,求为追究者。堂讯时,甚言其金睛炯炯,光满一室。并有绅士来言,某子掘宝之地往往夜来常见光彩云。公不能不信,疑妇乾没,颇刑某妇。某妇妄云藏在床底,公往临掘,无有也。诘妇,妇又妄云埋在厨房。及掘之,又无有。公知妇冤令泥塑一猫,涂以金。复讯时,置案上,谓原告曰:“是汝否?”某狂喜曰:“此正我所掘获之猫也。”叩首具领。公笑曰:“汝云已断一爪,何以四足俱全?”某无言,乃笞之,而深悔刑妇之非也。

【译文】宿迁有一个贫穷的人,控诉说,他曾在挖掘土地的时候得到金猫一只,其中的一个爪断了,换得十余千钱,他把那只金猫寄放在邻居老母的家里,老太太后来不认帐了,求官府追究老太太的责任。审堂的时候,穷人大讲特讲那只金猫的金眼炯炯有神,光满一室。而且有绅士来说,那个人掘出金猫的地方,夜里常能见到光彩。公不能不相信,怀疑那位老太太要侥幸吞没这只金猫。就对那老妇人用了很多刑。那老妇人就乱说金猫藏在床下,公前往现场亲自监督挖掘,没有。又责问老妇人,又说藏在厨房。到那里挖掘,又没有。公知道老妇人是冤枉的。就叫下人用泥塑成一只猫,用金粉涂在外面。再讯时,把金猫放在案桌上,对原告说:“这猫是你的吗?”那个原告狂喜地说:“这正是我所掘获的猫啊。”于是叩首认领。公笑着说:“你说那猫已断了一爪,可这只猫为什么四足俱全呢?”那人无话回答。公命鞭打他,而自己又深深后悔当初对老妇人用刑是用错了。

【龙城飞将】唐·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原指汉朝飞将军李广。2003年,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对“龙城飞将”的注释做出修改:“龙城”指奇袭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瓮算】出自元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中:“ 东坡诗注云,有一贫士家惟一瓮,夜则守之以寝。一夕,心自惟念,苟得富贵当以钱若干营田宅,蓄声妓,而高车大盖无不备置。往来於怀,不觉欢适起舞,遂踏破瓮。故今俗间指妄想者为瓮算。”
【译文】有一个穷人家,只有一只瓮,夜晚就守着它而睡。一天夜里,心中自己思考,如果能富贵,应该用多少多少钱置办土地房屋,多少多少钱收养歌女,并且高大的车子车盖,没有不全部购置的。在心中想来想去,不觉快乐适意得手舞足蹈,结果就踏破了这只瓮。因此现在民间指那些有妄想想入非非的人。称他为“瓮算”。

【崔篆平反】(你写成“垂篆平反”了)东汉王莽时,政治腐败,不少官吏残暴无道,遍地冤狱林立。琢郡崔篆出任建新大尹,他在巡视各县时看到牢狱人满为患,忍不住流泪叹道:“刑罚无度,陷民于阱。百姓何罪,遭此苦难!”于是不顾个人安危,主动揽下干系,为百姓平反,先后拯救了2000多人。他的僚属们都十分害怕,纷纷叩头求他不要这样做。崔篆慨然日:“如果杀了我一人而能救出2000多人,这是我的心愿啊!我有什么遗憾的呢?”

【子侨包藏祸心】出自《郁离子》西郭子侨与公孙诡随、涉虚,俱为微行。昏夜逾其邻人之垣,邻人恶之,坎其往来之涂。而置溷焉。一夕又往,子侨先堕于溷,弗言,而招诡随;诡随从之堕,欲呼,子侨掩其口曰:“勿言”。俄而,涉虚至,亦堕。子侨乃言曰:“我欲其无相咥也。”君子谓西郭子侨非人也。已则不慎,自取污辱,而包藏祸心,以陷其友,其不仁甚矣!
【译文】西郭子侨和公孙诡随、涉虚,三人一道暗中出游,黑夜里总是从他邻居的墙上越过,邻人很厌恶他们,便在他们来往的路上挖下坑穴,并设下了茅坑。一天晚上,他们又从那里走,子侨先掉到了茅坑里,他却故意不吱声,反而招呼诡随过来;诡随跟着他也掉进了茅坑里,正想喊,子桥急忙掩住他的嘴说:“别吱声。”一会儿,涉虚赶到,也掉了进去。子侨才开口说:“我想这样做大家就不会相互取笑了。”君子评论起子侨,都说他不是好人。他自己由于不小心,蒙受了污辱,反而包藏祸心,又去坑害他的朋友,他的行为太不仁义了!

【纥干戏妻】并州有纥干者,好戏剧。邑传言有狐魅,人心惶。一日,纥干得一狐尾,遂缀与衣后,至妻旁,侧坐露之。其妻疑为狐魅,遂持斧欲斫之,欲斫之。纥干亟云:“吾非魅。”妻不之信。走之邻家,邻家又以刀杖逐之。纥干叩头谢:“我纥干也,第戏剧耳,何意专杀我?”
【译文】并州有个叫纥干的人,喜欢开玩笑。当地传说有狐狸装鬼,人心十分惊慌。一天,他得到一条狐狸尾,于是就缝在了衣服后面。来到妻子身旁,他斜着坐时,露出了狐狸尾巴。妻子见了,怀疑他是狐狸在装鬼,于是拿起斧头想要砍他。他急忙说:“我不是狐狸精在装鬼!”妻子不相信,跑到邻居家,邻居们又拿起刀棍追杀他。纥干叩头认错说:“我纥干,只是在开玩笑罢了,为什么专门杀我?”

【岂暇择木】哪里有时间选择树木。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北门之叹,久已上闻。穷猿奔林,岂暇择木。”

【骊山诗案】北宋何仅能诗能文,名驰一时。“有恶仅者欲中伤之”“因录其诗以进(真宗)”。此为“骊山诗案”。欧阳修《归田录》一则《骊山诗案》:孙何、孙仅俱以能文驰名一时。仅为陕西转运使,作《骊山》诗一篇,其后篇有云:“秦帝墓成陈胜起,明皇宫就禄山来。”时方建玉清昭应宫,有恶仅者欲中伤之,因录其诗以进。真宗读前篇云:“朱衣吏引上骊山”,遽曰:“仅,小器也,此何足夸?”遂弃不读。而陈胜、禄山之语,卒不得闻。人以为幸也。

【奴价倍婢】古来没有买卖价格之记载,百里奚之价为五张羊皮。东晋祖纳,即闻起舞、中流击楫者祖逖之兄长,少孤贫,自炊以养。平北将军王敦闻之,遗其二婢,辟为从事中郎。有戏之曰:‘奴价倍婢。’纳曰:‘百里奚何必轻于五张皮邪!’”祖纳仅受王敦两婢之恩,遂出任其从事中郎,无怪乎世戏谑 “奴价倍婢”。

我的是全部!

『柒』 公曰:“不然。问之,患其有小恶(小缺点)。以其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有才能的人)也。

选B、然是这样、是的意思,D是连词,AC是助词

『捌』 世说新语的翻译~~帮忙翻下~~在线等啊~!!!

原文

李弘度常叹不被遇。殷扬州知其家贫,问:“君能屈志百里不?”李答曰:“《北门》之叹,久已上闻。穷猿奔林,岂暇择木!”遂授剡县。

译文
李弘度经常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扬州刺史殷浩知道他家境贫寒,就问他:“您愿意委屈自己,做一个小县令么?”李弘度回答说:“像《北门》篇里那样的牢骚慨叹,早就让您听说了。我现在就像一只走投无路的猿猴奔窜山林,哪里还能顾得上去挑选该爬上哪棵树呢?”殷浩于是委任李弘度做剡县县令。

『玖』 《晋书李熹传》: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的翻译

当年先君以礼节对待我,所以我能按礼节来决定进退。现在明公您用法令来限制我,我害怕犯法才来见你的。

《世说新语》摘

1、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公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源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2、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贼功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师而还,一郡并获全。

3、管宁、华歆园中除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4、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歆腊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有人向华张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5、华歆、王郎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郎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之,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6、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7、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于礼使人忧之。”仲熊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8、郄公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饲之。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二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着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郄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9、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10、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11、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12、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步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

13、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14、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裤邪?”范笑而受之。

15、初,桓南郡、杨广共说殷荆州,宜夺殷觊南蛮以自树。觊亦即晓其旨。尝因行散,率尔去下舍,便不复还,内外无预知者。意色萧然,远同斗生之无愠。时论以此多之。

16、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17、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五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否?”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18、钟毓(yu)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后而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19、司马景王东征,取上党李喜以为从事中郎。因问喜曰:“昔先公辟君,不就;今孤召君,何以来?”喜对曰:“先公以礼见待,故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喜胃法而至耳。”

20、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21、谢太傅寒雪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2、刘尹云:“人想王荆产佳,此想长松下当有清风耳。”

23、刘尹与桓宣武共听讲《礼记》。桓云:“时有入心处,便觉咫尺玄门。”刘曰:“此未关至极,自是金华殿之语。”

24、支道林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支道曰:“贫道重其神骏。”

25、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26、桓公入峡,绝壁天悬,腾波迅急。乃叹曰:“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如何?”

27、康法畅造庾太尉,握麈尾至佳。公曰:“此至佳,那得在?”法畅曰:“廉者不求,贪者不与,故得在。”

28、竺法深在简文坐,刘尹曰:“道人何以游朱门。”答曰:“君自见其朱门,贫道如游蓬户。”或云卞令。

29、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0、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1、荀中郎在京口,登北固望海云:「虽未睹三山,便自使人有凌云意。若秦、汉之君,必当褰裳濡足。

32、谢公云:「贤圣去人,其间亦迩。」子侄未之许,公叹曰:「若郗超闻此语,必不至河汉。

33、支公好鹤,住剡东□(仰亻换山)山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其翮。鹤轩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陵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

34、李弘度常叹不被遇。殷扬州知其家贫,问:「君能屈志百里不?」李答曰:「北门之叹,久已上闻;穷猿奔林,岂暇择木?」遂授剡县。

35、王司州至吴兴印渚中看,叹曰:「非唯使人情开涤,亦觉日月清朗。」

36、袁彦伯为谢安南司马,都下诸人送至濑乡。将别,既自凄惘,叹曰:「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

37、孙绰赋遂初,筑室畎川,自言见止足之分。斋前种一松树,恒自手壅治之。高世远时亦邻居,语孙曰:「松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永无栋梁用耳!」孙曰:「枫柳虽合抱,亦何所施?」

38、桓征西治江陵城甚丽,会宾僚出江津望之,云:「若能目此城者,有赏。」顾长康时为客,在坐,目曰:「遥望层城,丹楼如霞。」桓即赏以二婢。

39、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40、孝武将讲孝经,谢公兄弟与诸人私庭讲习。车武子难苦问谢,谓袁羊曰:「不问则德音有遗,多问则重劳二谢。」袁曰:「必无此嫌。」车曰:「何以知尔?」袁曰:「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惮于惠风?」

41、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42、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

43、张天锡为凉州刺史,称制四隅。既为苻坚所禽,用为侍中。后于寿阳俱败,至都,为孝武所器。每入言论,无不竟日。颇有嫉己者,于坐问张:「北方何物可贵?」张曰:「桑椹甘香,鸱革响,淳酪养性,人无嫉心。」

44、毛伯成既负其才气,常称:「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敷:花开 荣:花开)

45、陈仲弓为太丘长,有劫贼杀财主者,捕之。未至发所,道闻民有在草不起子者,回车往治之。主簿曰:「贼大,宜先按讨。」仲弓曰:「盗杀财主,何如骨肉相残?」(

46、王丞相拜扬州,宾客数百人并加沾接,人人有说色。唯有临海一客姓任及数胡人为未洽。公因便还到过任边,云:「君出,临海便无复人。」任大喜说。因过胡人前,弹指云:「兰ZheZhe,兰□(门者)」群胡同笑,四坐并欢。

47、陆太尉诣王丞相咨事,过后辄翻异,王公怪其如此。后以问陆,陆曰:「公长民短,临时不知所言,既后觉其不可耳。」

48、丞相尝夏月至石头看庾公,庾公正料事。丞相云:「暑,可小简之。」庾公曰:「公之遗事,天下亦未以为允。」

49、丞相末年,略不复省事,正封箓诺之。自叹曰:「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此愦愦。」

50、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51、王、刘与深公共看何骠骑,骠骑看文书,不顾之。王谓何曰:「我今故与深公来相看,望卿摆拨常务,应对玄言,那得方低头看此邪?」何对曰:「我不看此,卿等何以得存?」诸人以为佳。

52、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尝算浑天不合,诸弟子莫能解;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之叹,恐玄擅名而心忌焉。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屐。融果转式逐之,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木,此必死矣。」遂罢追。玄竟以得免。

53、郑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我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

54、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着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诉,逢彼之怒。」

55、服虔既善春秋,将为注,欲参考同异;闻崔烈集门生讲传,遂匿姓名,为烈门人赁作食。每当至讲时,辄窃听户壁间。既知不能逾己,稍共诸生叙其短长。烈闻,不测何人。然素闻虔名,意疑之。明早往,及未寐,便呼:「子慎!子慎!」虔不觉惊应,遂相与友善。

56、锺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嵇公一见,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

57、何宴为吏部尚书,有位望,时谈客盈坐。王弼未弱冠,往见之。宴闻弼名,因条向者胜理语弼曰:「此理仆以为极,可得复难不?」弼便作难,一坐人便以为屈。于是弼自为客主数番,皆一坐所不及。

58、何宴注老子未毕,见王弼自说注老子旨,何意多所短,不复得作声,但应诺诺,遂不复注,因作道德论。

59、卫玠总角时,问乐令「梦」,乐云「是想。」卫曰:「形神所不接而梦,岂是想邪?」乐云:「因也。未尝梦乘车入鼠穴、捣齑啖铁杵,皆无想无因故也。」卫思「因」,经日不得,遂成病。乐闻,故命驾为剖析之,卫即小差。乐叹曰:「此儿胸中当必无膏肓之疾!」

60、庾子嵩读庄子,开卷一尺便放去,曰:「了不异人意。」

61、客问乐令「旨不至」者,乐亦不复剖析文句,直以麈尾柄确几曰;「至不?」客曰:「至。」乐因又举麈尾曰;「若至者,那得去?」于是客乃悟服。乐辞约而旨达,皆此类。

62、阮宣子有令闻。太尉王夷甫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卫□(王介)嘲之曰:「一言可辟,何假于三!」宣子曰:「苟是天下人望,亦可无言而辟,复何假于一!」遂相与为友。

63、裴散骑娶王太尉女,婚后三日,诸婿大会,当时名士、王、裴子弟悉集。郭子玄在坐,挑与裴谈。子玄才甚丰赡,始数交,未快;郭陈张甚盛,裴徐理前语,理致甚微,四坐咨嗟称快,王亦以为奇,谓语诸人曰:「君辈勿为尔,将受困寡人女婿。」

64、卫玠始度江,见王大将军,因夜坐,大将军命谢幼舆。玠见谢,甚说之,都不复顾王,遂达旦微言,王永夕不得豫。玠体素羸,恒为母所禁。尔昔忽极,于此病笃,遂不起。

65、旧云,王丞相过江左,止道声无哀乐、养生、言尽意,三理而已,然宛转关生,无所不入。

66、褚季野语孙安国云:「北人学问,渊综广博。」孙答曰:「南人学问,清通简要。」支道林闻之,曰:「圣贤故所忘言。自中人以还,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

67、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68、谢镇西少时,闻殷浩能清言,故往造之。殷未过有所通,为谢标榜诸义,作数百语,既有佳致,兼辞条丰蔚,甚足以动心骇听。谢注神倾意,不觉流汗交面。殷徐语左右:「取手巾与谢郎拭面。」

69、孙安国往殷中军许共论,往反精苦,客主无间。左右进食,冷而复暖者数四。彼我奋掷麈尾,悉脱落,满餐饭中。宾主遂至莫忘食。殷乃语孙曰:「卿莫作强口马,我当穿卿鼻!」孙曰:「卿不见决牛鼻,人当穿卿颊!」

70、王逸少作会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孙兴公谓王曰:「支道林拔新领异,胸怀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王本自有一往隽气,殊自轻之。后孙与支共载往王许,王都领域,不与交言。须臾支退。后正值王当行,车已在门,支语王曰:「君未可去,贫道与君小语。」因论庄子逍遥游。支作数千言,才藻新奇,花烂映发。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71、林道人诣谢公,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72、殷中军问:「自然无心于禀受,何以正善人少,恶人多?」诸人莫有言者。刘尹答曰:「譬如泄水注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一时绝叹,以为名通。

73、殷、谢诸人共集。谢因问殷:「眼往属万形,万形来入眼不?」

74、人有问殷中军:「何以将得位而梦棺器,将得财而梦矢秽?」殷曰:「官本是臭
腐,所以将得而梦棺尸;财本是粪土,所以将得而梦秽污。」时人以为名通。

75、张凭举孝廉,出都,负其才气,谓必参时彦。欲诣刘尹,乡里及同举者共笑之。张遂诣刘,刘洗涤料事,处之下坐,唯通寒暑,神意不接。张欲自发无端。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真长延之上坐,清言弥日,因留宿至晓。张退,刘曰:「卿且去,正当取卿共诣抚军。」张还船,同侣问何处宿,张笑而不答。须臾,真长遣传教觅张孝廉船,同侣惋愕。即同载诣抚军。至门,刘前进谓抚军曰:「下官今日为公得一太常博士妙选。」既前,抚军与之话言,咨嗟称
善,曰:「张凭勃□(穴卒)为理窟。」即用为太常博士。

76、支道林、许、谢盛德,共集王家,谢顾诸人曰:「今日可谓彦会,时既不可留,此集固亦难常,当共言咏,以写其怀。」许便问主人:「有庄子不?」正得鱼父一篇。谢看题,便各使四坐通。支道林先通,作七百许语,叙致精丽,才藻奇拔,众咸称善。于是四坐各言怀毕。谢问曰:「卿等尽不?」皆曰:「今日之言,少不自竭。」谢后粗难,因自叙其意,作万余语,才峰秀逸,既自难干,加意气凝托,萧然自得,四坐莫不厌心。支谓谢曰:「君一往奔诣,故复自佳耳。」

77、殷中军、孙安国、王、谢能言诸贤,悉在会稽王许,殷与孙共论易象妙于见形,孙语道合,意气干云,一坐咸不安孙理,而辞不能屈。会稽王慨然叹曰:「使真长来,故应有以制彼。」即迎真长,孙意己不如。真长既至,先令孙自叙本理,孙粗说己语,亦觉殊不及向。刘便作二百许语,辞难简切,孙理遂屈。一坐同时抚掌而笑,称美良久。

78、司马太傅问谢车骑:「惠子其书五车,何以无一言入玄?」谢曰:「故当是其妙处不传。」

79、殷仲堪云:「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

80、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81、左太冲作三都赋初成,时人互有讥訾,思意不惬。后示张公,张曰:「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思乃询求于皇甫谧,谧见之嗟叹,遂为作叙。于是先相非贰者,莫不敛衽赞述焉。

82、孙子荆除妇服,作诗以示王武子。王曰:「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览之凄然,增伉俪之重。」

83、太叔广甚辩给,而挚仲治长于翰墨,俱为列卿。每至公坐,广谈,仲治不能对;退,着笔难广,广又不能答。

84、郭景纯诗云:「林无静树,川无停流。」阮孚云:「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每读此文,辄觉神超形越。」

85、庾子嵩作意赋成,从子文康见,问曰:「若有意邪,非赋之所尽;若无意邪,复何所赋?」答曰:「正在有意无意之间。」

『拾』 (重庆市高三联合诊断)将下面这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李弘度常叹不被遇。殷扬州知其家贫,问:


李弘度时常慨叹得不到赏识提拔的机会 (或 "不被知遇")。殷扬州知道他家境贫寒,问他说:"你能否屈就 (或 "委屈自己的心志"),去担任一个小小的县令?""李弘度回答说:"我为官不得志的慨叹,早已被上级知道了;走投无路的猿猴跑到林中,哪里还有闲暇 (或 "哪里顾得上")选择栖身之木呢!"于是殷扬州授予李弘度剡县县令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