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吕留良是谁
吕留良(1629~1683)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思想家、诗人和时文评论家、出版家。字庄生、又名光纶,字用晦,号晚村,别号耻翁、南阳布衣、吕医山人等,暮年出家为僧。浙江崇德县(今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人。
B. 谁有清朝吕留良其人资料
吕留良(1629~1683)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思想家、诗人和时文评论家、出版家。一名光轮,字庄生,又字用晦,号晚村,别号耻翁、南阳布衣、吕医山人等,暮年为僧,名耐可,字不昧,号何求老人。浙江崇德县(今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人。顺治十年应试为诸生,后隐居不出。康熙间拒应鸿博之征,后削发为僧。死后,雍正十年被剖棺戮尸,子孙及门人等或戮尸,或斩首,或流徙为奴,罹难之酷烈,为清代文字狱之首。吕留良著述多毁,现存《吕晚村先生文集》、《东庄诗存》。
http://ke..com/view/95319.htm
C. 吕留良有被灭十族怎么回事啊
吕留良没有被灭十族,只是祸及了子孙及门人。
吕留良是在死后49年时,即清雍正十年,受湖南儒生曾静反清一案牵连,被雍正皇帝钦定为大逆罪名。
惨遭开棺戮尸枭示之刑,其子孙、亲戚、弟子广受株连,无一幸免,铸成清代震惊全国的文字冤狱。
吕氏的民族节慨与反清复明思想,多见于其著作《吕晚村先生文集》、《东庄吟稿》等。他的反清思想表现为激烈行动的,清康熙五年拒不应试,被革除诸生,当时朝野为之震惊。
(3)吕留良扩展阅读:
据史书记载,公元一七三五年八月二十日,雍正还在处理政务,晚上得病,次日凌晨死亡。由于死亡非常突然。
于是在官场,在民间,便产生了种种猜想和传说。民间流传最广的就是吕四娘报仇削取了雍正首级。
雍正年间,湖南秀才曾静因不满清廷统治,上书陕西总督岳钟琪策动反清。事后,雍正就此事大做文章,对案犯严加审讯,广肆株连,由此引出浙江文士吕留良文字狱案。
吕留良之孙女吕四娘因在安徽乳娘家中,幸免于难。年仅十三岁的吕四娘秉性刚强,得知其全家祖孙三代惨遭杀害,悲愤填膺,当即刺破手指,血书不杀雍正,死不瞑目八个大字。
于是只身北上京城,决心替全家报仇。途中巧逢高僧甘凤池,四娘拜之为师。甘授吕四娘飞檐走壁及刀剑武艺。之后,吕四娘辗转进京,设计潜入乾清宫,刺杀雍正,削下头颅,提首级而去。
D. 生前清清白白,死后49年被开棺戮尸,吕留良到底得罪了谁
正所谓是“天下无奇不有”,没想到还会有这样的奇闻,清清白白地死了,死后49年被开棺戮尸,吕留良到底得罪了谁?
这位大儒的经历实在是太多了,一生一身傲骨,他视仕途如粪土,这样的人,竟然在死后那么多年被人曝尸,真的是匪夷所思,当然,有的时候也是自己的不小心所致。不能在家里留下只言片语,因为这个是可以被人拿为证据的,这样的事情我们现实中也是存在的,所以,大家要是有一些不满的话,说说就罢了,在家里说。出去说容易被人录音或录像。
你觉得这位大儒的遭遇是不是有点太奇幻了?你知道这位大儒的什么观点?
E. 吕留良去世已经49年了,为何雍正帝还要开棺鞭尸,赶尽杀绝
因为吕留良虽然已经去世了49年,但是他的思想还是被流传了下来,他之前一直都是主张反清的思想的。后来因为他留下来的书,导致有人撺掇大将军反清,被雍正帝知道以后,就开棺鞭尸。
在雍正6年的时候,他让他的弟子去劝说当时的宁远大将军岳钟琪反清,但是那个时候的天下还算安宁,而月岳钟琪又身居高位,所以根本就没有同意,反而还把曾静的弟子给抓起来了。上报给了雍正帝,雍正帝没有处决曾静,而是让曾静去宣讲他的英明,那个时候的吕留良已经死了,也没有什么利用价值,所以雍正帝就决定了开棺戮尸。
F. 雍正帝为什么杀吕留良
雍正帝之所以要杀吕留良,是因为雍正帝怀疑吕留良是明朝余孽,是反清复明抵抗集团派来的卧探,不利于满清政府的统治,雍正帝就命令将清军将吕留良擒拿到京城问罪,但是清军南下擒拿吕留良的时候,吕留良已经病死,清军就将吕家三百余口全部杀死,满门抄斩。
而吕四娘就是吕留良的女儿。吕四娘自己孤身一人,无处藏身,就在此时,八大侠之一的黄牍、甘凤池等人将吕四娘救回,黄牍和甘凤池传授吕四娘飞剑削人之剑术,吕四娘心领神会,再加之吕四娘兰心蕙质、冰雪聪明,就记住了师父黄牍、甘凤池等人传授的剑术。黄牍知道的人不多,那么甘凤池确有其人,江湖人称“江南大侠”,很多武侠小说里都有提及。
G. 为何雍正王朝中说吕留良是山东人
这个山东人不是指现在的山东,古代习惯称函谷关以东的地方为山东,而吕留良是浙江,当然是山东人
H. 历史上是否有吕四娘,她是吕留良之女吗
吕四娘是民间传说人物,吕留良之孙女,也有记载称之为女儿。
据史书记载,雍正皇帝还在处理政务,晚上得病,次日凌晨死亡。民间流传最广的就是吕四娘报仇削取了雍正首级。
年仅十三岁的吕四娘秉性刚强,得知其全家祖孙三代惨遭杀害,悲愤填膺,当即刺破手指,血书「不杀雍正,死不瞑目」八个大字。只身北上京城替全家报仇。
(8)吕留良扩展阅读:
吕四娘颠簸流离之后遇见吕留良的八拜之交黄犊本,就这样不用再躲躲藏藏,吕四娘也开始跟着黄老先生学习武艺。
经过成长,吕四娘已经成为亭亭玉立的妙龄女侠,声威四震。母亲去世后叩别黄老先生北上京都,开始了复仇之路。经过一番血风腥雨的镇压,雍正皇帝满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这时吕四娘已经做好一切准备,趁着皇帝晚上召唤秀女之际,冒充秀女进入房中,皇帝始料未及,被带着满腔仇恨的吕四娘砍了头,第二天早上太监发现的时候,皇帝的脑袋已经不翼而飞。其实正被吕四娘带回寺庵中祭拜吕氏一族。
关于雍正之死流传版本之多,就连吕四娘杀害皇帝的说法也有很多种,根据今年的历史学家的研究发现,越来越多人认为雍正是因为服用丹药中毒而死的可能性超大。
I. 关于清朝的吕留良案,雍正释放了主犯曾静和张熙,但乾隆即位后,为什么会逮捕并斩杀他们呢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大义觉迷录》
曾静、张熙是由于游说岳钟琪反清,反被岳钟琪告发而逮捕的,雍正得悉此案后,认为案中,吕留良鼓吹的反清思想和允禩等政敌散布的流言,实属为患非小。至于曾静,属于乡曲“迂妄之辈”,不足为大患。雍正七年九月,雍正帝将与曾静问答之词,编为《大义觉迷录》,对华夷之分和雍正夺嫡等民间传言进行逐一批驳,又派大员带领曾静到江宁、杭州、苏州等地,进行宣讲。同时,大兴文字狱,将吕留全部遗著焚毁,留良与其子葆中及鸿逵虽死,俱戮尸枭示,毅中、在宽皆斩决,族人俱诛,孙辈发往宁古塔为奴。曾静、张熙的免罪释放,一是宣扬雍正的“仁政”,二是让曾静、张熙为其宣传《大义觉迷录》。
乾隆却认为《大义觉迷录》当中涉及太多清宫秘闻,不但起不到解释和扑灭流言的作用,反而有越描越黑之嫌,故而在登基之后,就将《大义觉迷录》禁毁颁行者严令收回,有敢私藏者罪之。至于曾静、张熙二人自然是乾隆为了灭口而以“泄臣民公愤”为由,将二人处死。
吕留良简介
吕留良(1629~1683)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思想家、诗人和时文评论家、出版家。又名光轮,一作光纶,字庄生,一字用晦,号晚村,别号耻翁、南阳布衣、吕医山人等,暮年为僧,名耐可,字不昧,号何求老人。浙江崇德县(今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人。顺治十年应试为诸生,后隐居不出。康熙间拒应满清的鸿博之征,后削发为僧。死后,雍正十年被剖棺戮尸,子孙及门人等或戮尸,或斩首,或流徙为奴,罹难之酷烈,为清代文字狱之首。吕留良著述多毁,现存《吕晚村先生文集》、《东庄诗存》。
曾静简介
曾静(1679-1735)清永兴县人,康熙十八(1679)生。县学生员,授徒为业,号蒲潭先生。性迂阔,喜谈道学,有反清思想。雍正帝即位后,曾静鼓动川陕总督岳钟琪反清,岳钟琪即具折上奏,雍正帝派人拘讯曾静,曾静供认不讳,被免罪释放。这一谋逆大案因案情牵连诸多官员,雍正皇帝决定只当做普通的文字案件处理,只将吕留良全部遗著焚毁,吕留良戮尸,家人流放。乾隆即位后,将其罪名改定为“诽谤先帝”,与同伙张熙一同凌迟处死。
张熙简介
张熙,清雍正时期人物。衡阳人。与其师曾静以清朝末运已至,遂筹划推翻清廷。后受曾静所派前往浙江吕家求书,吕毅中将其父吕留良遗书全部交与张熙。
雍正六年(1728年)受曾静所使投书川陕总督岳钟琪,并列举雍正雍正帝罪状,力劝钟琪反清。钟琪即具折上奏。雍正帝派人拘讯曾静,供认不讳,被解京师,张熙也同时解到。
其师曾静承认轻信流言,妄论国事,为吕留良等所误。 雍正七年(1729年)十月,与曾静一同被释放。
同时,大兴文字狱,将吕留全部遗著焚毁,留良与其子葆中及鸿逵虽死,俱戮尸枭示,毅中、在宽皆斩决,族人俱诛,孙辈发往宁古塔为奴。黄补庵常自称吕留良私淑弟子,车鼎丰、鼎贲曾刊刻吕氏书籍,孙用克、敬舆等私人藏吕氏书,都遭株连坐罪,死者甚众。雍正十三年冬(1735),乾隆即位,终以“泄臣民公愤”为由,将曾静、张熙处死
J. 清朝时期,吕留良案有多冤吕四娘是什么人物
吕留良是出生于明代官宦世家,他父亲吕学元曾是一个知县,吕留良是他的四儿子。吕留良从小便展现出惊人的才华,8岁就可以吟诗作赋,博学多闻,并且还练得一身功夫,是不世出的文武全才。明朝灭亡之后,吕留良率领他的侄儿一直在太湖一代积极抗清,结果他侄儿战死,他的腿部中箭身负重伤。吕留良后来归顺大清,还参加了科学考试,成为了贡生,但是他却私底下与抗清势力张煌言暗通款曲。这种分裂做法就为其日后家族悲剧埋下伏笔。
曾静是个小人,害怕株连九族,所以把罪名全部推到已经死去的老师吕留良身上。雍正最后放过了曾静,但是把审讯口供变成了一本书大义觉迷录,来警醒下面的百姓,结果却适得其反,越描越黑。雍正把气全部撒在了死去的吕留良身上,对其开棺鞭尸,挫骨扬灰,并且一灭了吕留良十族,数万人头落地。吕家只有一个小女儿,因寄养在乳母家中逃得一劫,她便是吕四娘。民间传说吕四娘不惜跑到天台山学习功夫,就是为了给父亲报仇,后来潜入了圆明园,砍了雍正脑袋,这纯粹是野史和瞎编,根本不可能,不足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