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跪求关于人民大学金融专业(本科)的详细资料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专业(其前身是货币银行学专业)具有5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金融学科第一批硕士和博士点(1981),1988年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目前还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为有志于从事金融学领域高层次研究的人才提供最好的研究环境。
近几年来,本专业在学术梯队、科研成果、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和对外交流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不仅保持了原有的在金融理论与政策等研究领域的学术优势,而且在证券、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等新的研究领域,其学术成果也处在全国领先水平。2000年10月,金融学专业与财政学专业联合成立的"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被确定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2001年金融学专业又以总评第一名的成绩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本专业近年来科研成果突出,科研条件不断改进。1996年以来共出版专著、教材60余部,论文240余篇,科研项目28项,省部级以上奖励11项。依托于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拥有独立的网站和内容丰富的图书资料资讯系统。
本专业与国内外著名学者和著名研究机构有着广泛的学术联系。每年一届的"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已举办7届)和"中国金融国际论坛"(已举办1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学术影响。国际著名学者斯蒂格利茨、蒙代尔、博迪和国内著名学者董辅、刘鸿儒等应邀发表学术演讲。与美国芝加哥大学、波士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生。日本一桥大学以及国内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中国社会科学金融研究中心等有着良好的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黄达-蒙代尔经济学讲座"――杰出华人学者讲座系列已举办多期,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现已推行的"中美金融教学实验"项目选拔最优秀的本科生,邀请美国一流大学著名教授执教,实行本硕连读,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
本专业现有教师37人,其中,教授13人(博士生导师10人),副教授13人,讲师1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4人,在国外留学一年以上的12人。在本学科的学术梯队中,既有黄达教授这样的对中国货币理论、政策和货币银行学的建立、发展发挥奠基人作用的学术大师,又有周升业教授这样的对货币信用理论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全国知名教授,更有朱毅峰、吴晓求、刘曼红、陈雨露、任淮秀、张杰、庄毓敏等年富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中青年金融学者群,反映了本专业人才济济、后继有人。
金融学专业主要研究货币理论与政策、商业银行体系运行与管理,以及金融市场的理论与实践等,培养目标是造就具有较高金融理论水平、具备独立研究能力、能够胜任金融企业经营与管理、金融理论研究与金融教学工作的高层次金融人才。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为各大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政府监管部门、跨国公司、外资金融机构、金融中介机构等。
金融学专业主要课程设置如下:金融理论与政策、金融市场运行分析、商业银行研究、国际金融研究、计量经济学软件应用、保险理论研究、金融工程研究、固定收益证券、高级公司财务等。
2.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的师资队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按照专任教师、校本部派出教师和聘任教师相结合的原则组建教师队伍中,初步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结构好、学缘结构好、科研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为提高教学科研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据有关资料显示,研究院教师队伍中有陈甬军、杨志、徐孟洲、于同申、陈满华等教授8人,曹伟、周炜、李立众、郭晓蕙、李秀英等副教授5人,徐阳光、何林、陶曲勇等讲师5人,均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法学院、商学院、文学院等派出的中青年学者及学术带头人,在相关学科的教学研究中成果显著。研究院还聘请国际一流学者、国内外实业界知名人士作为兼职教授、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进一步充实和优化研究院的教学科研队伍。2008-2009学年,陈雨露、吴晶姝、任淮秀、张杰、朱青、郭庆旺、谭荣华、杨瑞龙、曾湘泉、胡乃武、林清泉、汪昌云、王利明、徐二明、金正昆、杨志、关伟、吴晓求、孙健敏、岳树民、孙久文、董克用、沈伟基、陈岳、庄毓敏、郑功成、高培勇等27位国内外知名教授在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招收博士研究生,专业涉及金融学、财政学、法学、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国际关系、社会保障、公共财政管理等多个学科。2010年,温铁军、孔祥智、刘元春、韩大元、胡锦光等44位知名教授在研究院招收博士研究生。
3. 用框图简略概括投资学各章之间的逻辑关系 任淮秀主编的第五版
我高考过来人,目今的高中应对高考的策略就是练题,个人觉得这是极端错误的方法,如果你看到一个人做过很多题,而且他的成绩也提高了,那么他肯定是动过脑子滴,不是他的做题经验让他成绩提高。但目前的情况是,大多数人也做了不少题但成绩不见长进,说明那只是在机械的做题。这两者的区别是前者做题是在训练思维,后者做题是在学习解题方法,前者是不拍你题深题浅,后者是遇到新题傻眼。
4.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怎么样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享有盛誉。其中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在金融学、财政学等学科拥有突出优势,在多年的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校金融类学科评比中一直稳居国内高校第一名。随着国际叫我那个的日益增加以及国内市场的需求,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联合多所英、美、澳、加著名高校合作开设英国大学商务金融3+2本硕连读课程、硕士1+1课程,为国内学生到英、美、澳、加等国名校留学深造创造更好的途径。
创建于1950年的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信用系,是中国人民大学最早设立的八大系之一,在此基础上1997年组建成立了财政金融学院。首任院长为著名财政学家安体富教授,现任院长为著名青年财税专家郭庆旺教授,党委书记为王宏伟副教授。
早在20世纪50年代,财政金融学院教师编写了新中国第一部金融学教材《货币信用学》和第一部财政学教材《财政学讲义》,以及第一部系统介绍西方货币银行体系的教材《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流通与信用》,奠定了新中国财政金融高等教育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活跃在中国财政金融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多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这一时期的毕业生。
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以后,财政金融学院获得了空前发展,编写了被誉为中国财政金融理论建设里程碑的著作《社会主义财政金融问题》和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的核心课程教材《货币银行学》和《财政学》,奠定了其在财政金融高等教育领域领头雁的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财政金融学院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金融学、财政学于1988年、2001年、2006年教育部组织的国家重点学科评审中三次蝉联国家级重点学科。
财政金融学院汇集了我国财政和金融学科领域的著名学者。他们中既有黄达、陈共、王传纶、周升业等国内外知名的我国财政金融学界的元老,又有陈雨露、吴晓求、郭庆旺、赵锡军、任淮秀、汪昌云、朱青等青年学术带头人和海外学成归来的学者。学院现有教授24人,副教授28人,讲师12人;现有学生1674人,其中本科生1101人,硕士生390人,博士生183人,留学生22人(2008年春季数据)。
依托财政金融学院学科基础和学术力量建立的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是国内财政金融领域首批获教育部批准的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地以开放式的科研机制、一流的服务平台、“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吸收了大批国内外财政金融领域的学术带头人驻所研究,为中国财政金融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大量咨询报告和政策建设,与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业已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并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科研基地。2004年获得优秀基地称号。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财政金融学科均被纳入“十五”“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支持序列,陈雨露教授参与主持的“金融学教育改革与发展”项目获2005年国家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财政金融学院在国内倡导“大金融”发展战略,探索国内金融学科发展的新模式,并取得积极成果,其中“金融实验班”项目获2005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财政金融学院坚持融贯中西的学科发展方向,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合作,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日本一桥大学和庆应大学等著名的学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关系,罗伯特·蒙代尔、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弗雷德里克·米什金、哈维·罗森、本杰明·弗里德曼、兹维·博迪、麦金农、费尔普斯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和国际知名学者先后应邀到学院发表学术讲演。财政金融学院还设立了以著名经济学家黄达教授和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蒙代尔教授共同冠名的“黄达-蒙代尔经济学讲座”,该讲座正在成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学术交流平台;随后设立的“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已经成为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学奖项。财政金融学院还在全国率先启动与美国顶尖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共同培训研究生的“经济政策与财政金融管理(PEFPM)”学位项目,采用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为培养外向型的高级财政金融人才做出积极探索。
财金,凝聚的是希望,收获的是幸福,在这中外大师云集的学术殿堂,承载了每一个财金人的光荣与梦想。回首过去,人文科学论坛中高端对话言犹在耳,碰撞出的智慧火花铭刻在心。我们不会忘记,“一二·九”大合唱中气贯长虹经久不息的“黑龙江波涛”,还有那“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壮志豪情;我们不会忘记,运动场上奋力拼搏的财金健儿、“五·四”汇演中屡创佳绩的财金学子。我们有着财金这个共同的名字。
春暖花开之际,我们并肩上路,在财政金融领域这片广阔的天地间自由翱翔,聆听大师的声音,品味学术的魅力,享受生活的愉悦,这是一种值得我们珍惜的幸福。每一个财金人都是学院的名片,也是我们珍贵的财富,“国民表率,社会栋梁”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一种自豪,更多的是一种责任。
逝去的日子都是光辉岁月,前方的道路依然海阔天空。
5. 山东大学 应用统计学专业 考研大纲及参考资料
硕士生复试方案
一、学术型学位
1.复试方式:
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笔试采取闭卷方式,各专业复试中以笔试方式考一门专业课,满分为50分;面试以专业为单位组织,满分为50分。
复试成绩=(笔试成绩+面试成绩)×95%+外语听力成绩,满分100分,及格为60分。
复试成绩需达到及格以上,方能参加录取排名。
2.复试笔试科目:
政治经济学专业:政治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专业:政治经济学;
世界经济学专业:世界经济学;
国民经济学专业:政治经济学;
财政学专业:财政学;
金融学专业:证券投资学;
产业经济学专业:产业经济学;
国际贸易学专业:国际贸易学;
劳动经济学专业:政治经济学;
数量经济学专业:计量经济学;
投资经济学专业:投资经济学;
保险学专业:保险学。
3.面试内容:
专业面试用中外文提问和回答问题。
4.拟录取排名:
总成绩=初试成绩÷5×50%+复试成绩×50%,按总成绩排名。
5.复试笔试科目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三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五版),格利高里·曼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第三版),于良春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政治经济学》(第一版),张维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概论》,池元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世界经济学》张幼文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年版。
财政学:《财政学》,陈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政府经济学》,樊丽明、李齐云、陈东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证券投资学:《证券投资学》(第一版),胡金焱、霍兵、李维林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投资学》(上、下)(第五版)(中译本),威廉·F·夏普、戈登·J·亚历山大、杰弗里·V·贝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第三版),臧旭恒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现代产业经济学》,戴伯勋等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现代产业经济学》,刘志彪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国际贸易学:《国际贸易》,薛荣久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国际贸易学》,范爱军编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基础》,张晓峒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经济计量分析》,(美)威廉H.格林著,王明舰、王永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投资经济学:《投资经济学》,任淮秀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中级金融工程学》,周洛华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保险学:《保险学》(第三版),孙祈祥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保险学》,魏华林、林宝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6.加试科目参考书目:
经济统计:《经济统计学》,宋宪华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统计学》,贾俊平等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货币银行学:《货币经济学》(第一版),姜旭朝、胡金焱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货币金融学》(第七版)(中译本),(美)米什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二、专业学位
1.复试方式:
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笔试采取闭卷方式,各专业复试中以笔试方式考一门专业课,满分为50分;面试以专业为单位组织,满分为50分。
复试成绩=(笔试成绩+面试成绩)×95%+外语听力成绩,满分100分。
复试成绩需达到及格以上,方能参加录取排名。
2.复试笔试科目:
各专业笔试科目如下:
金融:证券投资学
税务:财政学
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学
保险:保险法
资产评估:证券投资学
应用统计:经济学基础
3.面试内容:
专业面试用中外文提问和回答问题。
4.拟录取排名:
总成绩=(初试成绩÷5)×50%+复试成绩×50%,按总成绩排名。
5.复试笔试参考书目:
财政学:《财政学》,陈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政府经济学》,樊丽明、李齐云、陈东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证券投资学:《证券投资学》(第一版),胡金焱、霍兵、李维林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投资学》(上、下)(中译本)(第五版),威廉·F·夏普、戈登·J·亚历山大、杰弗里·V·贝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国际贸易学:《国际贸易》,薛荣久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国际贸易学》,范爱军编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经济学基础:《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三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保险法:《保险法》,石慧荣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保险法》,贾林青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6. 证券投资的正文
投资者购进并保有某种证券,以期获取长期稳定收益的活动,又称间接投资。
对象 包括股票、债券、商业票据、可转让定期存单,其中最主要的是股票和债券。
证券市场 证券投资是通过证券市场的买卖活动得以实现的。证券市场又可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一级市场又称发行市场,是筹资人发行新证券时,由投资人、筹资人和发行人(一般是投资银行)共同组成的市场。发行方式通常可分为公募发行和私募发行两种。公募发行由投资银行向社会上非特定的投资人公开出售证券;私募发行则由投资银行或筹资者直接向特定的投资人分配证券。新证券发行时,投资人以低于证券面值的价格购买证券,称为折价发行;投资人以等于证券面值的价格购买证券,称为平价发行;投资人以高于证券面值的价格购买证券,称为溢价发行。但对于股票,则只能平价或溢价发行。
二级市场是证券发行以后转让流通的市场。二级市场上证券买卖的价格称为证券行市,它等于预期的当期证券收益与市场利率之比。二级市场还可以根据交易组织形式的不同,进一步分为证券交易所和店头交易市场(over-the-counter market,简称OTC市场)。一般来说,只有那些信誉卓著、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发行的证券(或政府债券)才有资格在交易所公开挂牌上市,而那些无资格在交易所公开挂牌上市的证券,只能在店头交易市场上买卖。
但是,证券交易所和店头交易市场上各自买卖的证券并非互不渗透。一些有资格在证券交易所公开挂牌上市的证券也开始在店头交易中出现。此外,还有一些大额的证券投资人为了避免过高的交易成本,而直接相互接触买卖证券。
证券投资分析 证券投资既要重视证券的收益性(赢利性),又要兼顾证券的安全性与流动性(变现性)。由于各种证券的收益性、安全性与流动性都不相同,投资者为了少冒风险而获得最大收益,必须在证券之间进行投资分析,然后作出审慎的投资决策。
证券投资分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证券投资分析是指分析证券发行人的情况以决定投资于何种证券为宜。它包括质因分析和量因分析。质因分析侧重于分析证券发行人的经营状况和一般经济形势,如发行人的营业特性、营业基础、竞争地位等。量因分析侧重于对证券发行人营业状况的数量方面如财务报表等进行分析。狭义的证券投资分析指证券行情分析,以决定在何时入市购买证券,或何时脱手出市等,其传统的方法有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
除了少数专业投资者以外,一般投资者不具备这种专业知识,因此他们只能向投资咨询机构咨询,也可以委托经纪人或受托人作出决策。
参考书目
H.E.杜格尔、F.J.科里根著,任淮秀、陆中云、张迎等译:《投资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1990。(H.E.Dougall & F.J.Corrigan,Investments,11 ed., Prientice-Hall,Inc.,Englewood Cliffs,N.J.,1984.)
张志超编著:《证券投资概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1987。
7. 人民大学金融学院都有哪些教授
岳树民 副院长兼财政系主任教授陈共 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 教授王传纶 教授 安体富 教授 郭庆旺 院长 教授谭荣华 教授 朱青 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教授刘振亚 教授 王小龙 教授 岳希明 教授 张文春 党支部书记 副教授 张中秀 副教授 王秀芝 副教授 荆霞 副教授 刘晓路 副系主任 副教授 贾俊雪 副系主任 副教授 谢波峰 副教授 吕冰洋 教授 禹奎 副教授 陈晓光 讲师 张鹤 讲师 刘静 讲师 薛涧坡 讲师 姜神怡 讲师 孙伟 讲师 张静 讲师 李时宇 讲师 货币金融系 庄毓敏 副院长兼货币金融系主任 教授黄达 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会名誉主任 教授周升业 教授 陈雨露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教授吴晓求 校长助理兼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教授朱毅峰 教授 沈伟基 教授 赵锡军 副院长 教授张杰 副院长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教授何平 副院长 教授林清泉 教授 刘曼红 教授 梁晶 汉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教授涂永红 教授 张成思 副系主任 教授庞红 院长助理 教授季冬生 副教授 尹继红 副教授 李向科 副教授 李世银 副教授 宋玮 副教授 王芳 副系主任 副教授 何青 副教授 刚健华 副教授 钱宗鑫 讲师 应用金融系 汪昌云 研究中心主任兼应用金融系主任 教授任淮秀 学院教授委员会副主席 教授吴晶妹 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教授瞿强 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教授关伟 校产业管理处处长、人大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总经理 教授陈忠阳 教授 张顺明 教授 李凤云 副教授 和宏明 副教授 路君平 党支部书记 副教授 周游 副教授 李雯 副教授 洪玫 副教授 类承曜 党委副书记 副教授 向东 副教授 郑志刚 副系主任 教授周虹 副教授 谭松涛 副教授 汤珂 副教授 周炜 副教授 刘晓龙 讲师 林仁韬 讲师 邱志刚 讲师 保险系 许飞琼 系主任 副教授 张洪涛 教授 魏丽 副系主任 教授石晓军 教授 王颖 副教授 戴稳胜 副教授 许荣 副教授 胡波 副教授 张俊岩 党支部书记副教授 李朝锋 副教授 何林 讲师
8. 了解金融行业看什么书比较好。。。
金融学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方向有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证券投资、投资项目评估、投资银行业务、公司金融等。
其主要研究分支包括:
金融市场学(en:Financial market)
公司金融学(en:Corporate Finance)
金融工程学(en:Financial Engineering)
金融经济学(en:Financial Economics)
投资学(en:Investment Investment)
货币银行学(en:Money, Banking and Economics)
国际金融学(en:International Finance)
财政学(en:Public Finance)
保险学(en:Insurance Insurance)
数理金融学(en:Mathematical Finance)
金融计量经济学(en:Financial Econometrics)
国内教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黄达主编 《金融学》 国内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米什金
《货币金融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莫顿、博迪合著 《金融学》。 这些都是国内高校最为流行金融学初级教材。 这些书读懂读透,从金融基本理论方面来讲,达到金融专业一定水平应该是没有问题了。 如果仅对金融学当中的某一方面感兴趣也可直接看专门课程的书籍,(这部分属于自学金融专业课程建议选择自学教材),比较独立,通俗易懂。 教材: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庄毓敏, 银行会计学,武汉大学出版社,许 明, 财政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高培勇 基础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王俊生 保险学原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张拴林 货币银行学,武汉大学出版社,王克华 陈雨露, 企业会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方正生 国际金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刘舒年 金融市场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周升业 王广谦 证券投资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任淮秀 银行信贷学,武汉大学出版社,吴慎之 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潘金生
9. 统计学如何自学
买书自学。淘宝有旧书卖的,我就是这样学的。统计学现在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进度这个得自己把握了,把章节划分到一年或者几年,看你对自己的期望了,这是个不断改进的过程,注意看每个阶段的效果。我学来是为了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问题解决了,我的效果也就达到了。如果你要应试,还得买些市面上的题库、教参什么的。
10. 如何系统自学金融知识
从宏观和微观经济学入手开始看,中国目前大学用的是高鸿业高教版的 西方经济学 有些好点大学用的是曼昆的 经济学
如果是初学者的话,建议看教科书,因为理论体系较为全面、概念解释等各方面也比较规范。
推荐:
国内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黄达主编 《金融学》
国内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米什金 《货币金融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莫顿、博迪合著 《金融学》。
这些都是国内高校最为流行金融学初级教材。
这些书读懂读透,从金融基本理论方面来讲,达到金融专业一定水平应该是没有问题了。
如果仅对金融学当中的某一方面感兴趣也可直接看专门课程的书籍,(这部分属于自学金融专业课程建议选择自学教材),比较独立,通俗易懂。
教材: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庄毓敏,
银行会计学,武汉大学出版社,许 明,
财政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高培勇
基础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王俊生
保险学原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张拴林
货币银行学,武汉大学出版社,王克华 陈雨露,
企业会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方正生
国际金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刘舒年
金融市场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周升业 王广谦
证券投资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任淮秀
银行信贷学,武汉大学出版社,吴慎之
货币银行学,云掌财经出版社,潘金生
祝你好运,金融要读个10本左右的书,才能建立起一定的思维理论体系!回答不易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