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当前国际形式
众所周知,在当今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态势下,国际局势似乎也变得甚为微妙,有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总体看来,仍是以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和欧洲诸国为主轴,在历史和国际竞争的舞台上,任何两国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进行着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角逐与对垒。而在如今以经济金融市场为核心利益的主流经济时代,只有在发展了强大的经济实体与商业网络之后,才能真正树立起自己的国际地位,才能使自己立于强国之林!
我们抛开意识形态之对立不言,单就国家的利益博弈而论。中国,目前处于守势,而日本,美国之类的国家则是出于攻势。他们视中国为未来国际地位的最大挑战者,那正是因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举世瞩目,成为21世纪真正的世界大国,才使他们对中国的崛起虎视眈眈,警惕加倍!
就意识形态、社会体制而言,中国目前仍处于转型期,相当于落后世界先进主流50年。但是这种逐渐形成的并且正在完善的社会体制一旦崩溃,势必将动乱频仍,民不聊生。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为韬晦策略,而在目前形势之下,已转为主动突围。
2006年11月初,在北京举行的中非数十国论坛足以见证了中国的国际发展战略方针:是以新时代的步伐在迈进,是以寻求外部合作为主的外交政策。
另一方面,在世界大的格局下,美国跟中国一道同为大国,他们一起作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的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其目标应当更远大:共同合作,维护一个有利于世界长期和平与繁荣世界体系。美中关系是个“密切而复杂”的问题。
❷ 中国当前国际形势
美军远东司令官麦克阿瑟在白宫保释日本天皇,其实是为自己日后在远东的发展大了一个小算盘。
中国周围,如日本与东南亚,已形成“发华包围圈”!其实全是在日本与美国挑拨下进行的!
中国与俄罗斯自中苏关系而化后一直没有太好的合作!
日本,那更是不用提,真糟糕!
朝鲜,还凑合,应为它是中国扶持起来的。
美国,奥巴马之前以至于中国不太好!(应为中国共产党层打败过他)
❸ 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与政策
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与政策:
1、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每一次伟大飞跃,都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极其复杂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下,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实现的。我们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但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面临各种难题和挑战。
2、从大局上看,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当今世界出现的各种乱象都是和平与发展这个主题没有解决好的反映。我们要坚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
3、从角色上看,我国正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国发展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将更加紧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不断加深,世界对中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我们要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把自己发展好了,给世界带来机遇,也要更加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3)中国国际形势扩展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国际形势与政策:
1、世界经济重心由北大西洋向亚太区域转移。国际经济格局的“东升西降”“南升北降”的趋势日益明显。中国、印度、巴西、印尼等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对世界经济增速贡献率达到80%。
2、世界权力格局由一超多强向多元体系转移。国际格局出现重组、调整,力量对比更加趋于平衡。国际格局主导权不再是局限于西方内部,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中的发言权逐步上升。
3、全球化进程背后的推动力量此消彼长。全球化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开启并发展的。当前,主要发达国家从全球化的推动力量变为消极力量。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继续高举多边主义旗帜,更加积极参与全球化。
4、全球治理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当前,英国脱欧、美国“退群”,全球治理体系因为单边主义倾向而有倒退之危险。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等问题是当前国际局势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5、新兴领域竞争加剧推动国际体系深刻变革。传统地缘政治争夺逐步让位于新兴领域的国际竞争。各国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太空技术、生物技术、量子科技、物联网等技术革命制高点的争夺日趋激烈。太空、极地、网络、海洋资源、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国际规则制定权争夺,将成为大国博弈的重点领域。
❹ 中国在国际形势中如何
中评社香港12月27日电/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评论》学术顾问郭震远在即将出版的2008年1月号《中国评论》撰文展望二○○八年国际政治、安全形势。
文章认为,二○○八年大国关系将有更明显变化。四月的俄总统选举和十一月的美国总统选举,增加了变化因素的影响的复杂性。二○○八年俄国与美国及其它西方国家的关系,将继续处於摩擦、冲突多发的局面。
可以预料,即使美国在波兰、捷克部署反导弹系统引发的冲突有所缓解,美俄之间仍然将摩擦、冲突不断。祇有俄国认为其国际地位和利益得到与其国力相称的尊重,俄国与美国及其它西方国家的关系才会再度恢复友好、稳定。
美国及其它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在二○○七年出现两个十分值得重视的动向: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开始认可、接受中国和平发展的现实,并开始在此基础上调整自己的对华政策;它们与中国之间的摩擦,主要是经济摩擦明显增多、加剧。这两个动向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中国持续、较快发展和国际地位、作用不断增强,已经到了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都必须重视的时候。这种重视在二○○八年祇会加强,而不可能减少。
二○○八年俄国、中国与美国及其它西方国家关系的进一步变化,正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进程持续推进、“一超多强”格局向多极格局不断发展的最新表现。
尽管二○○八年中世界将继续存在和新发生各种局部动荡,但不会发生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世界的总体缓和将继续保持并进一步强化。
二○○八年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进行的国际合作将有更引人注目的新发展。针对人们普遍关注的各个全球性问题如,围绕能源问题进行的国际合作将成为关注的热点,同时还将推动与此相关的国际合作,例如环境保护、科技等合作。
文章指出,二○○八年将仍然处於国际形势相对平静时期,这决定了中国外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将以延续性为主,但同时又有不可忽视的新发展。
中美关系及其变化,仍然是中国外交面临的首要机遇与挑战。
如何根据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调整、发展中国外交政策和策略,将是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❺ 中国目前的国际形势
还是不看国际形势了~~~世界原油涨了咋也涨,跌了咱还涨
❻ 中国当前国际形势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双边关系发展大势已不为局部问题所左右;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愈加紧迫。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坏甚至摧毁了有关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环境。这不仅使一些地区的人民生活被置于水生火热之中,而且使这些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拉大,导致世界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其二,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环境。如今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冲突和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中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其三,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当今许多局部冲突和地区争端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事实上,在当今多数地区性冲突的背后,都有不同大国之间的利益角逐。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美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
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的持续和升级、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干预密切相关。霸权主义直接间接地引起、激化或加深了当前世界的许多地区性冲突、动荡和紧张,是不争的事实。
目前,由于在伊拉克遭受一定挫折,美霸权战略的策略和手法有所调整。美在伊战后治理问题上面临的困境超出布什政府当初的想象。伊战后,美在伊拉克迅速稳定局势、以美式民主改造伊拉克社会以及将投放在伊拉克的大批美军战略力量抽出他用等计划不仅一一落空,而且不得不面对伊战带来的种种问题和压力,如伊境内连绵不断的恐怖袭击和暴力事件、持续攀升的美军伤亡人数、美军虐俘丑闻、以及始终不能为发动伊拉克战争找到一条法理上站得住脚的理由,等等。美为借助联合国及国际社会帮助其解脱在伊拉克等问题上的窘境,单边主义姿态有所收敛。不过,迄今为止,美谋求霸权的势头没有因此而受到根本性遏制。美在伊拉克等问题上的姿态变化虽暴露美难以单枪匹马独步世界,但与越南战争不同,在伊拉克受到的挫折并未使美伤筋动骨,没有动摇美推行强权政治所依赖的实力基础,亦难以使布什政府对其霸权战略进行全面反思,从根本上吸取教训。
❼ 论当今中国国际国内形势
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从国际环境来看,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随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随着我国和世界的相互联系日益加深,所有这些都对我们党同国际社会交往的能力,包括妥善处理国际事务,妥善处理各种经贸摩擦,妥善处理市场、人才、资源等方面的竞争,维护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安全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这也为我们党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第二,从国内环境来看,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们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两个根本转变:一是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二是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转变为一个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既没有成功的先例可循,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鉴,唯有通过不断总结自身执政实践的经验,又不断借鉴其他国家执政党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才能不断提高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这当然同时也为我们加强这方面能力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第三,从发展环境来看,随着我国进入由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时期,我们既迎来了我国的“黄金发展期”,也进入了一个“矛盾凸显期”。如果我们能正确反映、妥善协调、充分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并不失时机地建立起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和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就会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这个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快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反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可能出现停滞甚至倒退。因此,这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是一个严峻考验,同时也为我们党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第四,从国家主权和安全环境来看,加强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以及按照“一国两制”方针保持香港和澳门的繁荣稳定、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同样是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如果香港、澳门问题处理得好,就会对解决台湾问题起到重要示范作用。反之,就会对台湾问题的解决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所以,处理香港、澳门问题和解决台湾问题,既考验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又锻炼和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这当然也为我们党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❽ 中国当前面临的复杂国际形势
外交目的简而言之就是为中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降低外部不利环境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具体来说,主要是外部的国际环境对于当前中国来说并非有利。改革开放以来的战略发展期已经过去,当前的国际形式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恶劣的时候。全球政治经济形式不好,美国在外虎视眈眈,朝鲜问题正是关键时刻,台湾问题也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中日关系也难以回暖,俄罗斯靠不住,印度越南等周边国家存心不良,南海问题降温却并没有解决,欧盟是墙头草,靠得住的小伙伴影响太小。
以中国对外投资为例,投入和回报往往难以成正比,一些小国敢对中国有不正当待遇,对于西方列强却不敢。国际关系学术界有些大佬再开玩笑的时候往往会无奈的说,我国空有列强的名头,却没有列强的待遇。归根结底是国际影响力的问题。这种问题其实说明了我们的外交行为对于外交目的的达成度较低。
中国外交任重而道远。但归根结底,外交目的的达成除了策略和技巧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国家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