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十七人中最少年
扩展阅读
股票停牌的基金 2025-07-09 01:23:43
北京香山门票 2025-07-09 01:22:18

十七人中最少年

发布时间: 2021-06-26 01:39:03

①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表达了什么情感

白居易27岁时参加科举,考中之后与其他同僚一起到西安的慈恩塔下游玩,所写的诗。表现了作者当时少年得志,意气风发的心情具体意思是:在慈恩塔下我们曾一起留刻名字,而我,是一行十七人中最年轻的啊!

② "慈恩塔上题名处,十七岁中最少年"的全篇是什么

只有这一句话: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题名会

《新唐书·选举志》:“举人既及第,又有曲江会题名席。”李肇《国史补》:“既捷,列书其姓名于慈恩寺塔,谓之题名会。”两种古籍中记载的,是唐朝新科进士的又一莫大荣誉“雁塔题名”,又称“慈恩题名”。

雁塔,即西安慈恩寺内的大雁塔,唐永徽三年(公元六五二年)为保存玄奘由印度带回的佛经而建。

新科进士在曲江宴会后,前呼后拥前往慈恩寺,聚集在专供题名用的题名屋。他们先各各在一张方格纸上书写自己的姓名、籍贯,并推举其中书法出众者,作文一篇以记此盛事。然后交与专职石匠,刻在大雁塔的石砖上。白居易二十七岁时进士及第,在同时考中的十七人中最为年轻,得意之余挥毫写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元、明、清三代袭承唐朝进士题名之制,题名会在京都的最高学府国子监举行,在由朝廷工部备置的石碑上,镌刻新科进士的姓名、名次、籍贯。

如今西安的慈恩寺、北京的孔庙,还都完好保存有历代新科进士题名的碑石,这些古代精英也因此得以声名大扬,远播后世。 (陆茂清)

③ 请教白居易“慈恩寺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全篇

这是白居易新科进士后在慈恩寺题写的一句诗,全篇就这有这一句,意思是在所有中进士的十七人中自己是最年轻的,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得意之情。

唐代新科进士在曲江宴会后,都前呼后拥前往慈恩寺,聚集在专供题名用的题名屋。他们先各各在一张方格纸上书写自己的姓名、籍贯,并推举其中书法出众者,作文一篇以记此盛事。

然后交与专职石匠,刻在大雁塔的石砖上。白居易二十七岁时进士及第,在同时考中的十七人中最为年轻,得意之余挥毫写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3)十七人中最少年扩展阅读:

雁塔,即西安慈恩寺内的大雁塔,唐永徽三年(公元六五二年)为保存玄奘由印度带回的佛经而建。“雁塔题名”始于唐代。当时每次科举考试之后,新科进士除了戴花骑马遍游长安之外,还要雁塔登高,留诗题名,象征由此步步高升,平步青云。

这在当时是很高的荣誉。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后,登上雁塔,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他们在曲江宴饮后,集体来到大雁塔下,推举善书者将他们的姓名、籍贯和及第的时间用墨笔题在墙壁上。

这些人中若有人日后做到了卿相,还要将姓名改为朱笔书写。尽管新科进士们诗兴不减,而慈恩寺的墙壁毕竟空间有限,不久,白墙便成“花墙”。但可惜的是,这些题名都已经看不到了。

其原因,据说是唐武宗时的宰相李德裕不是进士出身,故深忌进士,下令取消了曲江宴饮,并让人将新科进士的题名也全数除去了。

到了明代,长安虽已不是国都,但当地的文人学士追慕唐代雁塔题名的韵事,在每次乡试(相当于省级考试)结束后,考中的举人都要相携登塔,题诗留名。直到现在,大雁塔有的门楣和石框上还有前人的部分题诗留存。

④ 诗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反映的制度是三省六部制。错误:

错误:三省六部制,改正:科举制

⑤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是谁写的

白居易

曲江宴罢,新及第进士还要到曲江北岸的慈恩寺大雁塔下题名留念。如白居易一举及第,时年27岁,同年进士登科者17人,白居易当时赋诗曰:「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得意之情溢於言表。

⑥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解释

白居易27岁时参加科举,考中之后与其他同僚一起到西安的

慈恩塔下游玩,所写的诗。

表现了作者当时少年得志,意气风发的心情

具体意思是:在慈恩塔下我们曾一起留刻名字,而我,是一行十七人中最年轻

的啊!

⑦ 白居易中进士后在雁塔下写了一句诗,叫什么最少年什

白居易二十七岁时进士及第,在同时考中的十七人中最为年轻,得意之余挥毫写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⑧ 十七人中最少年。 打一象棋手

于幼华

⑨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谁知道这首诗的全文

这是一句残句,是白居易在进士中第后在慈恩寺大雁塔内题的。

雁塔题名指的是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及第的代称。雁塔即大雁塔,在陕西西安的慈恩寺中。为唐玄奘所建。唐朝新中进士,均在大雁塔内题名。故以“雁塔题名”代称进士及第。

在雁塔题名的人当中,最出名的要算是白居易了。他27岁一举中第,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得意之情,意思是在所有中进士的十七人中自己是最年轻的。

(9)十七人中最少年扩展阅读:

雁塔题名典故

中国的科举制度在唐代趋于完善,这是朝廷选官用贤的主要途径,所以科举得中不仅是文人学子十年寒窗呕心沥血奋斗的目标,也为整个社会所推崇。

据《唐摭言》等书记载,会试之后发布进士录取结果,乃是朝廷大典,京城盛事和金榜题名者的盛大节日,长安会举办一系列隆重的庆祝活动:登榜者于放榜翌日先集体赴曲江杏园,推举两名年少英俊者作“探花使者”,乘马遍访城中名园,采回各色名贵之花供大家玩赏。

慈恩寺牡丹为长安一绝,是“使者”的首选对象。而后,在曲江大摆宴席聚餐,此所谓“曲江会”,一名“杏花宴”。其时,曲江岸“行市罗列,长安几于半空”(《唐摭言》卷三)。

宴罢,往往会泛舟曲江,消遣游乐。时在阳春,春风骀荡,春花绽放,苦读多年的士子们逸兴遄飞,漫步到附近的慈恩寺内,望宝塔更觉意气昂扬,纷纷把自己的姓名、籍贯和登第时间由善书者题写于塔壁,其意大约是取“与雁塔并高”“与雁塔同永”吧,这便是“雁塔题名”的典故。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雁塔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