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梁士诒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参加一战的理由
当时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成立没多久,需要得到国际的认同,急需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不过在日本阻挠下,中国并未直接参战,派了十几万劳工去了欧洲战场。
⑵ 东极岛曾经一位姓梁的领导叫什么
名人的话东汉时有隐士梁鸿;大书法家梁鹄,他的作品受到曹操的喜爱,并且写诗加以称赞。 赵时有戌卒起义领袖梁犊; 唐代有天文仪器制造家、画家梁令瓒,文学家梁肃; 北宋有权知开封府的梁颢,官至太尉、开府仪同三司;南宋有女将梁红玉,抗金义军首领梁兴,画家梁楷; 明代有戏曲家梁辰鱼;明末清初有建筑工匠梁九; 清代有江南提督梁化凤,诗人梁佩兰,东阁大学士掌翰林院学士梁诗正,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梁国治,书法家梁章钜、梁延楠; 近现代有曾于1921年出任国务总理的梁士诒;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维新变法倡导者梁启超;森林学家梁希;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 朝代的话南朝时期的梁朝和五代时期的后梁!
⑶ 梁士诒的介绍
梁士诒(1869~1933)字翼夫,号燕孙,汉族,广东三水人。祖籍为如今的佛山市三水白坭镇岗头村。光绪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参与袁世凯胁迫清皇室退位的活动,任袁世凯总统府秘书长、交通银行总理、财政部次长、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等职务。为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交通、财政高级官员,旧交通系首领,是清末和民国初年非常活跃的一位重要政治人物。
⑷ 在中国的历史上,都存在哪些姓梁的状元郎呢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一词始于隋炀帝之设进士科,殿试取中的前三名进士,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梁氏精英奋发进取,在历届金榜,梁姓状元比肩接踵,千古美谈,脍炙人口。
梁氏状元
1、五代十国-梁嵩
梁士诒(1869~1933)字翼夫,号燕孙,广东三水人,早年曾随父就读于广州、香港,眼界大开。
梁士诒和杨度的保荐人是湖广总督张之洞,而当年主考官也是此公,两人很给张之洞的面子,在186名取27人的淘汰赛中,分列一等第一名和第二名,相当于状元和榜眼。
梁杨二人获悉后高兴非常,免不了要相互道贺一番,由此结下了不了之缘。
孰料高兴太早,张之洞有一政敌名叫瞿鸿禨,见状元榜眼均是主考官张之洞保荐的人,十分不快,于是便暗中使绊。
按照惯例,每科考试发榜前,清廷当家人照例要询问一下一榜头几名的来历。瞿鸿禨是慈禧身边的红人,时为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充政务处大臣,位在六部之上,所以慈禧有问,自然顾他。
瞿鸿禨早把慈禧的心思揣摩透了,于是便胡编一套说辞凑答:“梁士诒乃梁启超之兄,与孙文同县,又和康祖诒(康有为的字)名字最末一字相同,梁头康尾,其人可知。”
慈禧那会最忌的便是康梁维新派和孙文革命党,一听之下,老脸一黑说,此次经济特科擢拔一等五名是“选士不严,品流庞杂”,着令推翻重来。结果五名仅取一人名列第三的探花张一麐,梁士诒的头名状元资格自然被责令取消。
⑸ 梁士诒的梁士诒内阁
梁士诒内阁(1921年12月24日—1922年1月25日)南京政府(临)
唐绍仪1
陆征祥1
赵秉钧
段祺瑞(临)
熊希龄
孙宝琦(临)
徐世昌1
陆征祥2
徐世昌2
段祺瑞1
段祺瑞1改
伍廷芳(临)
江朝宗(临)
李经羲
段祺瑞2
王士珍
段祺瑞3
钱能训(临)
钱能训
龚心湛(临)
靳云鹏(临)
靳云鹏1
萨镇冰(临)
靳云鹏2
靳云鹏3
梁士诒
周自齐(临)
颜惠庆1
唐绍仪2
王宠惠
汪大燮
王正廷(临)
张绍曾
高凌霨(摄)
高凌霨(临)
孙宝琦
顾维钧(临)1
颜惠庆2
黄郛(摄)
临时执政
许世英
贾德耀
胡惟德(临)
颜惠庆3
杜锡圭(临)
顾维钧(临)2
顾维钧
潘复
※ 数字指组阁次数;“(临)”指临时内阁;“(摄)”指摄政内阁;“改”指改组内阁。
⑹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914年一战爆发,中华民国北洋政府高级官员梁士诒就敏锐地觉察到,这场世界大战是中
(1)理由:中国可借此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局面;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方式:“以工代兵”或“劳工参战”。原因:日本竭力反对中国直接派兵参战;英法在战争中人员死伤惨重,兵力、劳力短缺。 (2)作用:为一战中协约国方面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
⑺ 梁姓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
梁肃:安定(今甘肃省泾川)人,唐代文学家,官至右补阙、太子侍读、翰林学士等职。
梁颢:郓州须成(今山东省东平)人,北宋官至右司谏。
梁楷:东平(今属山东省)人,南宋画家,擅画人物、山水、道释和花鸟。
梁兴:平阳(今山西临汾南)人,南宋抗金义军首领。
梁储:字叔厚,又字藏用,号厚斋,晚号郁洲,景泰四年(1453年)生于顺德石垦堡(1950年后划入南海县平洲区)。梁储自幼聪明过人,曾到大学者陈白沙门下求学。21岁中举,25岁上京应考得中会元,殿试被点为传卢(居状元、榜眼、探花之后)。从政四十年,官至华盖殿大学士,太子太师,一度出任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为官正派,敢于直谏。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皇帝朱厚照,受人怂恿,自封为“威武大将军”。命梁储起草《策封威武大将军敕》梁储认为自悖乱之举,拒不从命,在梁储冒死泣谏下,草敕的事不了了之。嘉靖六年(1527年)梁储病逝,享年七十四岁。朝廷追赠为太师,谥“文康”。
梁令瓒:蜀(今四川省)人,唐代画家、文学家。
梁丘贺:琅邪诸(今山东省诸城)人,西汉今文易学“梁丘学”的开创者。
梁师都:夏州朔方(今陕西省靖边北白城子)人,隋朝任鹰扬郎将,隋末发动农民起义,在朔方称帝,国号梁。
梁红玉:楚州(今江苏省淮安)人,南宋名将韩世忠之妻,我国古代杰出的女军事家,在抗金斗争中,多次立功,被封为安夫人、扬国夫人。
梁辰鱼:昆山(今属江苏省)人,明代戏曲家,创作了以昆腔演唱的《浣纱记》,对昆腔的发展和传播有很大影响。
梁佩兰:南海(今属广东省)人,清代文学家。
梁诗正: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代东阁大学士,官至礼部、刑部、户部、吏部侍郎,兵部、工部尚书。
梁章钜:福建省长乐人,清代文学家。
梁同书: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代书法家,笔力苍劲,与同代的翁方纲、刘墉、王文治齐名。
梁国治: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人,清代书法家,任职军机大臣。
梁化凤:陕西长安人,清代任职江南提督。
梁士诒:广东省三水人,曾任职袁世凯总统府秘书,兼交通银行总理,后出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
梁启超:广东省新会人,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与康有为一起“公车上书”,倡导维新变法。其学识渊博,所著被辑为《饮冰室合集》。
梁实秋:北京市人,现代文学家,著有《雅舍小品》、《雅舍杂文》、《雅舍谈吃》等作品。
梁方仲:广东省人,历史学家。
梁思永:上海人,现代考古学家,梁启超之子。
梁思成:上海人,现代建筑学家。
⑻ 梁启超和杨度的比较
戊戌变法以前,杨度与梁启超就是起讨论《春秋》、《公羊》的学术朋友。
梁启超一见杨度,即推为奇士,他说:“昔日罗斯福演说,谓欲见纯粹之亚美利加人,请视格兰德,吾谓欲见纯粹之湖南人,请视杨晰子。”
杨度曾有诗赠梁启超:“茫茫国事急,恻恻忧情著。当凭卫道心,用觉斯民窹。古人济物情,反身自先诉。功名岂足贵,贵支全吾素。君子但求己,小人常外骛。愿以实圣训,常与相攻错。”
戊戌变法失败后,杨度与梁启超都来到日本。杨度与梁启超在横滨相遇。杨度作《湖南少年歌》,发表于梁起超的《新民丛报》,其中有“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句。此时杨、梁“二人相与,天下之至好也。”。但也有分歧,主要表现在康、梁对清帝忠心耿耿,而杨度却时刻想着让汉人出头。
1911年10月,清廷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杨度向袁举荐的第一人就是梁启超。
1912年中华民国国会成立,杨度又力荐梁启超为共和党领袖。并充任司法总长。
1915年,杨度邀梁参加“筹安会”、共扶袁世凯称帝时,梁启超却坚决反对。称其为“下贱无耻、蠕蠕而动的嬖人”。
梁启超去世杨度送的挽联是:
事业本寻常,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文章久零落,人皆欲杀,我独怜才。
⑼ 梁士诒的梁士诒墓
梁士诒墓位于三水区白坭冈头村,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为圆上坟结构。以灰沙夯筑。前建有碑亭,碑前为石拜桌。有墓道、石牌坊。石牌坊阳面刻名书法家叶恭绰所书“梁氏佳城”。阴面刻段祺瑞所题“将相联辉”。整座坟墓建于小山丘之上,古木参天,宁静肃穆。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
⑽ 梁士诒的梁士诒故居
梁士诒故居位于广东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原是一座豪华无比的官邸,建于1913年,建筑面积1130多平方米,原为梁士诒的“勋爵府”。但现仅存寥寥可数的睡榻、茶几、圆凳等家具于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