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下句是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下一句: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这两句我琢磨三年才写出,一读起来禁不住两行热泪流出来。
了解我思想情感的好朋友如果不欣赏这两句诗,我只好回到以前住过的故乡(山中),在瑟瑟秋风中安稳地睡了。
『贰』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 出自哪里
贾岛·《题诗后》
二句三年得
『叁』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在诗中写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所指的是《送无可上人》这首诗。
原文: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译文:雨后初晴,圭峰上蔚蓝天空格外新鲜,我们为草堂寺无可上人送行。在蛩鸣的秋天,他带着麈尾,离开了寺院,暂别了亲人。潭水中倒映着他独行的身影,他多次身倚树边休息。最终他应烟霞之约,把天台山作为近邻。
(3)一吟双泪流扩展阅读:
诗题中的无可上人是贾岛的堂弟,写出了送别时的所见所感。“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雨后初晴,圭峰上蔚蓝天空格外清新,诗人为草堂寺无可上人践行。
这首诗的“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是贾岛三年所得,写出了无可上人的独行后的经历,应该是诗人的想象,这成为了全诗最著名的两句,也是千古传颂的佳句。
字里行间都写出了诗人对堂弟的不舍之情,开始两句点出了时间和当时的环境,诗人看着堂弟远去,心中的不舍难以言表,想象着堂弟孤独的身影穿梭在山林之中,那种复杂的情绪无法宣泄,只能在诗句中用看似客观的句子表现出来。
但是这文字后所蕴含的感情却是深厚的,那种画面烘托出了无可上人一个人的孤独与无助。本来诗人是和堂弟一起去赴烟霞之约的,但是因为去不了,心中对堂弟寄予了关怀与期望。
『肆』 一吟双泪流上句
一吟双泪流上句两句三年得。
作品原文:
题诗后
唐代:贾岛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题解
贾岛作诗锤字炼句精益求精,布局谋篇也煞费苦心。这首诗就是他视艺术为生命,全身心投入,执着追求完美境界的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
译文
这两句诗我琢磨三年才写出,一读起来禁不住两行热泪流出来。
了解我思想情感的好朋友如果不欣赏这两句诗,我只好回到以前住过的故乡(山中),在瑟瑟秋风中安稳地睡了。
赏析
贾岛作诗锤字炼句精益求精,布局谋篇也煞费苦心。这首名为《题诗后》,是贾岛吟成“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二句后加的注诗。意思是,这两句诗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不禁双泪长流。知音者应知我吟诗之苦,佳句之难得。懂得我的诗的人如不赏识,我将隐迹故山,以度残年,再不作诗了。表现了诗人艺术劳动的艰辛、刻苦,也说明好诗佳句得来不易。贾岛这种苦吟精神,对后世颇有影响,如方干:“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髭”、“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均从贾岛诗化出。
作者介绍: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伍』 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什么
贾岛·《题诗后》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这首五绝,是贾岛吟成“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二句后加的注诗.意思是,这两句诗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不禁双泪长流.知音者应知我吟诗之苦,佳句之难得.懂得我的诗的人如不赏识,我将隐迹故山,以度残年,再不作诗了.表现了诗人艺术劳动的艰辛、刻苦,也说明好诗佳句得来不易.贾岛这种苦吟精神,对后世颇有影响,如方干:“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髭”、“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卢延让:“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茎须”,均从贾岛诗化出.
附:《送无可上人》原诗
作者:贾岛
圭峰霁色新,
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离寺,
蛩鸣暂别亲.
独行潭底影,
数息树边身.
终有烟霞约,
天台作近邻.
『陆』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形容的哪首诗或是哪一句诗
贾岛·《题诗后》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这首五绝,是贾岛吟
成“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二句后加的注诗.意思是,这两句诗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不禁双泪长流.知音者应知我吟诗之苦,佳句之难得.懂得我的诗
的人如不赏识,我将隐迹故山,以度残年,再不作诗了.表现了诗人艺术劳动的艰辛、刻苦,也说明好诗佳句得来不易.贾岛这种苦吟精神,对后世颇有影响,如方
干:“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髭”、“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卢延让:“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茎须”,均从贾岛诗化出.
附:《送无可上人》原诗
作者:贾岛
圭峰霁色新,
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离寺,
蛩鸣暂别亲.
独行潭底影,
数息树边身.
终有烟霞约,
天台作近邻
『柒』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什么意思出处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意思是这两句诗我琢磨三年才写出,一读起来禁不住两行热泪流出来。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题诗后》。
原文: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译文:这两句诗我琢磨三年才写出,一读起来禁不住两行热泪流出来。了解我思想情感的好朋友如果不欣赏这两句诗,我只好回到以前住过的故乡(山中),在瑟瑟秋风中安稳地睡了。
(7)一吟双泪流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题诗后》是唐代贾岛的一首五言绝句,写在《送无可上人》 之后。 贾岛,唐代杰出诗人。他是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贫寒,落发为僧,法名无本。曾居房山石峪口石村,遗有贾岛贾岛题跋版刻像庵。
贾岛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810年)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长安,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
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开成五年(840年)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年)七月二十八日(8月27日),在普州去世。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
『捌』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诗我琢磨三年才写出,一读起来禁不住两行热泪流出来。
了解我思想情感的好朋友如果不欣赏这首诗,我只好回到以前住过的故乡山中,在瑟瑟秋风中安稳地睡了。
『玖』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出自哪里,讲的是哪两句,真有如此感人么
《题诗后》(贾岛)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这首五绝,是贾岛吟成“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二句后加的注诗。意思是,这两句诗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不禁双泪长流。知音者应知我吟诗之苦,佳句之难得。懂得我的诗的人如不赏识,我将隐迹故山,以度残年,再不作诗了。表现了诗人艺术劳动的艰辛、刻苦,也说明好诗佳句得来不易。贾岛这种苦吟精神,对后世颇有影响,如方干:“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髭”、“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卢延让:“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茎须”,均从贾岛诗化出。
总之,这句话反映的是苦吟派的创作态度,并不是特指一句诗很感人。
『拾』 贾岛的《题诗后》 是“一吟双泪流,”还是“一吟泪双流”
两句三年得
仄仄平平仄
一吟双泪流
仄平平仄平
这首诗是近体诗里的五言绝句,是截取五言律诗的后四句形成的;而不是 五言古诗。
所以前面两句要求字面对偶,两对一、三对双,因而只能是 双泪流、而不可能是 泪双流。
至于从声律平仄而言,双泪(平仄)与泪双(仄平),都是符合规则“一三五勿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