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猛志固常在
扩展阅读
太保股票价格最高值 2025-07-20 13:54:45
兆旗股票行情 2025-07-20 13:27:44

猛志固常在

发布时间: 2021-06-30 09:45:02

『壹』 猛志固常在前一句

猛志固常在上一句:
刑天舞干戚

读山海经·其十
[作者] 陶渊明
[全文]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译文 注释
精卫含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如果没有这样的意志品格,美好的时光又怎么会到来呢?

『贰』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意思

意思是刑天失败仍挥舞盾斧,刚毅的精神始终存在。

(2)猛志固常在扩展阅读:

《读山海经》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译文:

精卫嘴含小小的木块,将要填平深深的大海。 刑天失败仍挥舞盾斧,刚毅的精神始终存在。
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徒然胸怀昔日的雄心,美好的时刻怎可期待!

诗词注释

①《读山海经》共十三首,成一组,本诗是第十首。《山海经》共十八卷,内容多是记述古代海内外山川异物和神话传说。

②精卫:古代神话中鸟名。据《山海经·北山经》及《述异记》卷上记载,古代炎帝有女名女娃,因游东海淹死,灵魂化为鸟,经常衔木石去填东海。衔:用嘴含。微木:细木。

③刑天: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仍然挥舞着盾牌和板斧。(《山海经·海外西经》)

④同物:精卫既然淹死而化为鸟,就和其它的的相同,即使再死也不过从鸟化为另一种物,所以没有什么忧虑。

⑤化去:刑天已被杀死,化为异物,但他对以往和天帝争神之事并不悔恨。

⑥徒:徒然、白白地。在昔心:过去的壮志雄心。

⑦良辰:实现壮志的好日子。讵:岂。这两句是说精卫和刑天徒然存在昔日的猛志,但实现他们理想的好日子岂是能等待得到!

『叁』 读山海经里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固是什么意思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翻译: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
固应该是一直、始终的意思

『肆』 怎样理解鲁迅说的“‘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这句话呢,万分感谢!

1,还是要从出处看起.这句话出自《且介亭〈“题未定”草(之九)〉》。
2,整个段落是:
自然,如果随便玩玩,那是什么选本都可以的,《文选》好,《古文观止》也可以。不过倘要研究文学或某一作家,所谓“知人论世”,那么,足以应用的选本就很难得。选本所显示的,往往并非作者的特色,倒是选者的眼光。眼光愈锐利,见识愈深广,选本固然愈准确,但可惜的是大抵眼光如豆,抹杀了作者真相的居多,这才是一个“文人浩劫”。例如蔡邕〔4〕,选家大抵只取他的碑文,使读者仅觉得他是典重文章的作手,必须看见《蔡中郎集》里的《述行赋》(也见于《续古文苑》),那些“穷工巧于台榭兮,民露处而寝湿,委嘉谷于禽兽兮,下糠秕而无粒”(手头无书,也许记错,容后订正)的句子,才明白他并非单单的老学究,也是一个有血性的人,明白那时的情形,明白他确有取死之道。又如被选家录取了《归去来辞》和《桃花源记》,被论客赞赏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先生,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久了,但在全集里,他却有时很摩登,“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竟想摇身一变,化为“阿呀呀,我的爱人呀”的鞋子,虽然后来自说因为“止于礼义”,〔5〕未能进攻到底,但那些胡思乱想的自白,究竟是大胆的。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形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6〕之类的“金刚怒目”〔7〕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譬如勇士,也战斗,也休息,也饮食,自然也性交,如果只取他末一点,画起像来,挂在妓院里,尊为性交大师,那当然也不能说是毫无根据的,然而,岂不冤哉!我每见近人的称引陶渊明,往往不禁为古人惋惜。
3,这句话的意思也就很明白啦。意思是要完全了解一个人,不能单单凭一两篇文章或是一两个选本,而应该读他的全集。--“‘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都是陶渊明写的,说明他不但有猛虎般“金刚怒目”的刚勇,也有“采菊东篱下”的闲适与悠然。如果我们凭借某一选本的某一文章,有了取舍,就看不到这个人的真实全貌了!

『伍』 猛志固常在全诗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其十》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陆』 猛志常在有什么典故

猛志常在

【注音】měng zhì cháng zài
【出处】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潜《读山海经》诗
【解释】比喻雄心壮志,至死不变。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有大志
【同韵词】恰中要害、黄旗紫盖、恩不放债、拭目而待、舍车保帅、瞰亡往拜、神奇荒怪、俗不堪耐、意在笔外、优胜劣汰、......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陶渊明读《山海经》后对其中精卫鸟衔枝填海与刑天至死不屈两个故事特别喜欢,他联想到自己的处境,作诗《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示例】而他们犹有豪情似旧时,出关万里,猛志常在!王蒙《狂欢的季节》一

『柒』 猛志固常在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捌』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意思是:刑天失败仍挥舞盾斧,刚毅的精神始终存在。表达了陶渊明不屈服于世俗的决心。

『玖』 “猛志固常在”形容的是哪位传说人物

东晋诗人陶渊明《读山海经》诗:“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即咏此事,借寓抱负,所以说的是刑天

『拾』 无人会,登临意,也要猛志固常在意思

“无人会,登临意”,出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猛志固常在”,出自陶渊明《读山海经》: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连在一起,大意是说:

即使没有人理解,即使理想抱负,暂时无法实现或施展,梦想还是要有的,信念还是要有的,原则,到任何时候,都是要坚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