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泊松亮斑
中学阶段不要求掌握。其实也可以计算出,只不过中学阶段的数学准备知识不够用罢了 到大学才学
『贰』 泊松亮斑为什么就中间是亮的
因为光的干涉现象和声音的干涉现象所以不同,是由于光的波长短得多,在后面的光屏上,波峰和波峰,波谷和波谷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亮斑,中间最亮。
由于这个亮斑是泊松首先计算出来的,后人就把它称为“泊松亮斑”。
如果把这两件事——手影和泊松亮斑放在一起考察,一个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一个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实验结果,实际上两者恰好从两个不同侧面反映了光的性质:通常情况下,光沿直线传播;在一定条件下,光会显示波动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泊松亮斑完全是光传播的正常现象,其“反常”仅是有悖于日常生活现象而已。
(2)泊松亮斑扩展阅读
1818年,法国科学院提出了征文竞赛题目:一是利用精确的实验确定光线的衍射效应;二是根据实验,用数学归纳法推求出光通过物体附近时的运动情况。在法国物理学家阿拉果与安培的鼓励和支持下,菲涅耳向科学院提交了应征论文。
他用半波带法定量地计算了圆孔、圆板等形状的障碍物产生的衍射花纹。菲涅耳把自己的理论和对于实验的说明提交给评判委员会。
参加这个委员会的有:波动理论的热心支持者阿拉果;微粒论的支持者拉普拉斯、泊松和比奥;持中立态度的盖·吕萨克。菲涅耳的波动理论遭到了光的粒子论者的反对。
在委员会的会议上泊松指出,根据菲涅耳的理论,应当能看到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如果在光束的传播路径上,放置一块不透明的圆板,由于光在圆板边缘的衍射,在离圆板一定距离的地方,圆板阴影的中央应当出现一个亮斑。
在当时来说,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所以泊松宣称,他已驳倒了波动理论。
菲涅耳和阿拉果接受了这个挑战,立即用实验检验了这个理论预言,非常精彩地证实了这个理论的结论,影子中心的确出现了一个亮斑。
『叁』 泊松亮斑
从激光源射到圆球边缘的光,彼此在同一等相面上,每一个光点作为新的光源所产生的次波能同时衍射到圆锥的顶点P (δ= 0) ,是说它们满足相干的充分条件。由于到P点的相位差等于0,所以到P点的衍射总是加强的。故出现亮斑。成为泊松亮斑。如果是非圆球,即其他形状物体的衍射,则不会出现泊松亮斑。
『肆』 泊松亮斑是怎么回事
激光打到不透明的圆盘上,使得圆盘的边缘各点相当于一组次级光源,其衍射的结果,在光屏上形成的圆盘阴影的中心有一个亮点,且阴影的边缘出现明暗相间的光环。这就是著名的泊松光斑。
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光的衍射,可以利用衍射公式来具体计算。可计算的量包括明暗条纹间距的规律和亮斑的相对大小。
(4)泊松亮斑扩展阅读:
实验内容
利用两个与小孔或不透明障碍物边缘都无关的小光源,用两块彼此接近180°角的平面金属镜,避开衍射,由反射光束来产生干涉现象。并运用大量工具进行数学运算,使实验数据与计算结果一致,被授予优胜奖。菲涅耳用波动说解释影子的存在和光的直线传播,并指出光的干涉现象和声音的干涉现象所以不同,是由于光的波长短得多。
作者简介
泊松是一位坚持光的微粒说的科学家,本来想用这个结论推翻光的波动说,然而,却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这个亮斑反而成了光的波动性的一个有力证据,这是泊松无论如何没有想到的,由于这个亮斑是泊松首先计算出来的,后人就把它称为“泊松亮斑”。
如果把这两件事——手影和泊松亮斑放在一起考察,一个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一个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实验结果,实际上两者恰好从两个不同侧面反映了光的性质:通常情况下,光沿直线传播;在一定条件下,光会显示波动性。
『伍』 泊松亮斑的成因
说起泊松亮斑还真是有第点儿意思。在经典物理学时期,关于光的本性有两种观点,即波动论和粒子论(当然现在已经知道其实是波粒二象性了)。而数学家泊松是坚定的粒子论者,他对光的波动说很不屑。我们知道,波是可以产生衍射的,于是泊松为了推翻光的波动说就用很严谨的数学方法计算,得出的结论是“假如光是一种波,那么光在照到一个尺寸适当的圆盘时,其后面的阴影中心会出现一个亮斑”这在当时看来是一个很可笑的结论,影子的中心应该是最暗的,如果光是波动的反而成了最亮的地方了。泊松自认为这个结论完全可以推翻光的波动说,然而物理学家菲涅尔的试验却使泊松大跌眼镜——事实的确如此,在阴影的中心就是有一个亮斑。
泊松本来想推翻光的波动说,结果反而又一次证明了光的波动性。由于圆盘衍射中的那个亮斑是由泊松最早证明计算出来的,所以叫做“泊松亮斑”
具体地来说就是:
泊松亮斑:当光照到不透光的小圆板上时,在圆板的阴影中心出现的亮斑 (在阴影外还有不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圆环).
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光的衍射,可以利用衍射公式来具体计算
1678年惠更斯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著作《光论》。在书中,惠更斯把光波假设为一横波,推导和解释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定律,书中并末提到关于光谱分解为各种颜色的问题。惠更斯的光的波动理论是研究碰撞现象的一个直接结果,他认为光是一种问题冲量,他类似于球与球之间的冲量的传递,这一研究代表了光学研究中物理观念和数学观念的联合。 波动说的复兴: 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Thomas Young,1773.6.13- 1829.5.10), 法国物理学家菲涅耳(Augustan Jean Fresnel,1788.5.10-1827.7.14) 托马斯·杨于1801年提出干涉理论。利用干涉观念成功解释了牛顿环,同时也成为第一个近似测定波长的人。在180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和机械工艺讲义》中对光的干涉再次作了解释。 菲涅耳设计一个实验:利用两个与小孔或不透明障碍物边缘都无关的小光源,用两块彼此接近180°角的平面金属镜,避开衍射,由反射光束来产生干涉现象。并运用大量工具进行数学运算,使实验数据与计算结果一致,被授予优胜奖。菲涅耳用波动说解释影子的存在和光的直线传播,并指出光的干涉现象和声音的干涉现象所以不同,是由于光的波长短得多。这一成功,为光的波动说增添了不少光辉。 泊松根据菲涅耳的计算结果,得出在一个圆片的阴影中心应当出现一个亮点,这是令人难以相信的,过去也从没看到过。但是菲涅耳的理论计算表明,当这个圆片的半径很小时,这个亮点才比较明显。经过实验验证,果真如此。菲涅耳荣获了这一届的科学奖,而后人却戏剧性地称这个亮点为泊松亮斑。 菲涅耳开创了光学的新阶段。他发展了惠更斯和托马斯·杨的波动理论,成为“物理光学的缔造者”。参考资料: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407090703216.html
『陆』 泊松亮斑说明了什么
光能发生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柒』 关于泊松亮斑
泊松亮斑:当光照到不透光的小圆板上时,在圆板的阴影中心出现的亮斑 (在阴影外还有不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圆环).
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光的衍射,可以利用衍射公式来具体计算
『捌』 泊松亮斑是什么
泊松亮斑:
当光照到不透光的小圆板上时,在光屏的阴影中心出现的亮斑 (在阴影外还有不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圆环)。
形成的原因
是由于光的衍射,可以利用衍射公式来具体计算。
『玖』 泊松亮斑的介绍
简介泊松亮斑当单色光照射在宽度小于或等于光源波长的小圆板或圆珠时,会在之后的光屏上出现环状的互为同心圆的衍射条纹,并且在所有同心圆的圆心处会出现一个极小的亮斑,这个亮斑就被称为泊松亮斑。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光的衍射,可以利用衍射公式来具体计算。可计算的量包括明暗条纹间距的规律和亮斑的相对大小。
『拾』 泊松亮斑到底是那个发现的
1678年惠更斯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著作《光论》。在书中,惠更斯把光波假设为一横波,推导和解释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定律,书中并末提到关于光谱分解为各种颜色的问题。惠更斯的光的波动理论是研究碰撞现象的一个直接结果,他认为光是一种问题冲量,他类似于球与球之间的冲量的传递,这一研究代表了光学研究中物理观念和数学观念的联合。 波动说的复兴: 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Thomas Young,1773.6.13- 1829.5.10), 法国物理学家菲涅耳(Augustan Jean Fresnel,1788.5.10-1827.7.14) 托马斯·杨于1801年提出干涉理论。利用干涉观念成功解释了牛顿环,同时也成为第一个近似测定波长的人。在180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和机械工艺讲义》中对光的干涉再次作了解释。 菲涅耳设计一个实验:利用两个与小孔或不透明障碍物边缘都无关的小光源,用两块彼此接近180°角的平面金属镜,避开衍射,由反射光束来产生干涉现象。并运用大量工具进行数学运算,使实验数据与计算结果一致,被授予优胜奖。菲涅耳用波动说解释影子的存在和光的直线传播,并指出光的干涉现象和声音的干涉现象所以不同,是由于光的波长短得多。这一成功,为光的波动说增添了不少光辉。 泊松根据菲涅耳的计算结果,得出在一个圆片的阴影中心应当出现一个亮点,这是令人难以相信的,过去也从没看到过。但是菲涅耳的理论计算表明,当这个圆片的半径很小时,这个亮点才比较明显。经过实验验证,果真如此。菲涅耳荣获了这一届的科学奖,而后人却戏剧性地称这个亮点为泊松亮斑。 菲涅耳开创了光学的新阶段。他发展了惠更斯和托马斯·杨的波动理论,成为“物理光学的缔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