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站在一个女生自卫角度:空姐滴滴遇害案件引发的思考 夜晚滴滴打车,上车之后发现司机意图劫色,坐在
名词定义:
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所谓防卫过当是指正当防卫行为超越了法律规定的防卫尺度,因而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情况。在鼓励公民更好地利用防卫权,保护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方面,有其积极的意义。[1]中国《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名词背景:
防卫过当的概念不是独立被提出来的,而是随着正当防卫的历史发展而提出来的。早在20世纪初,刑事社会学派取代了刑事古典学派,在刑法理论上占据了统治地位,从理性的角度对人们行使防卫权的范围、条件、合理限度等进行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就提出了防卫过当的概念及制定出对其应减轻或免除处罚的规定,从而走上了有限防卫的轨道。
构成要件:
根据刑法第20条第2款的规定,防卫过当是应当负刑事责任的,防卫过当的前提是进行正当防卫,但防卫过当又不同于正当防卫.
第一,在客观上具有防卫过当的行为,并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了重大的损害。
第二,在主观上对其过当结果具有罪过,这是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的根据。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主要是解决防卫过当的定罪和量刑问题,能不能定罪,就是通过是否具备了防卫过当犯罪构成的条件,因为它是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根据犯罪构成的一般原理。
客体
防卫过当的客体是不法侵害人的人身权利,即不法侵害人依法受刑法保护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在这里不法侵害人具有双重身份,即是防卫对象,又是犯罪对象,中国法律支持对不法侵害人的某些权益造成必要的损害的正当防卫行为。但是,同时不法侵害人还有他合法权益,而这部分合法权益是受法律保护的,防卫过当行为损害了不法侵害人除了刑法允许可以反击,可以损害的部分以外,依法受保护的不允许损害的部分权益。因此,防卫过当也就是对不法侵害人的一种犯罪,只不过其社会危害性较小。
客观要件
防卫过当的客观方面是防卫行为明显超过了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须的限度,并且造成了重大损害。首先,防卫过当的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要正确理解“明显”含义二字,应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第一,防卫行为大大超过了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须的范畴,例如:防卫人采取击伤不法偷窃者就是以制止偷窃这种不法侵害为限度,但如果采取了杀死偷窃者这种情况就超越防卫目的和防卫尺度,就应属于“明显”范畴。
第二,防卫强度大大超出了性质一般的不法侵害的强度。这主要应从防卫人所采用的防卫手段的强度与不法侵害行为的性质等因素对比来判断。另外,防卫过当的防卫行为造成了重大损害结果,防卫结果是否构成“重大损害”,是区分防卫行为是否过当的主要因素,正当防卫与不法侵害是完全对立的,不造成不法侵害人一定的损害,是不足以制止不法侵害的,超过必要的限度,致人重伤死亡的,就是造成重大损害。
主体
防卫过当的主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单个公民。中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的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就是说,防卫过当所构成的犯罪中,有已满16周岁的和已满14周岁的犯罪主体,但防卫过当的主体一般是已满16周岁的人,因为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一般不可能正确判断防卫过当这种犯罪行为的性质。
主观要件
防卫过当的主观方面是防卫人对过当结果持放任或者疏忽大意、过于自信的态度。防卫过当是一种应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因此,同其他犯罪一样,要求防卫人在主观上具有罪过。关于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刑法理论界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疏忽大意过失说,该观点认为,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只能是疏忽大意的过失。
(2)全面过失说,该观点认为,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可以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也可以是过于自信的过失,但不能是故意。
(3)过失与间接故意说,该观点认为,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和间接故意,只有直接故意不能成为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
(4)过失与故意说,该观点认为,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可以是任何种类的过失与故意。
(5)故意说,该观点认为,防卫过当都是故意犯罪,因为防卫过当是故意造成的损害。
以上文献来自网络。
下面是防卫过当的相关参考:
性侵受害者怎么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防卫过当案例分析
为救女友打死强奸犯,是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
防卫过当注意问题
正当防卫过当网络词条
如何界分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
其实只要防卫过当,所面临的后果都是较严重的,只能说判断当时情况举一反三进行应对
B. 滴滴打车空姐遇害凶手抓到了吗
已经找到。
5 月 11 日,郑州警方在之前通报的落水地点发现一具疑似嫌疑犯的尸体。
5 月 12 日,郑州警方再次发布通报,表示尸体于 5 月 12 日凌晨 4 时 30 分打捞成功,其体表特征与嫌疑人基本一致,初步确认系凶手刘某华,但仍需要经过 DNA 检测作进一步确认。
5 月 12 日上午,郑州警方通过微博宣布嫌疑人身份已确认:
警方已对打捞出的尸体 DNA 样本完成鉴定,与此前在案发现场搜集的嫌疑人刘某华 DNA 样本分型一致,可以确认,此次打捞出的尸体确系杀害空姐李某珠的犯罪嫌疑人刘某华。案件至此告破,愿受害者安息!
如果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记得采纳哦~
C. 空姐搭滴滴顺风车遇害究竟谁的责任呢
这是一个让人悲伤的消息。
5月6日凌晨,21岁的空姐李某珠,在郑州通过滴滴平台搭乘顺风车,不幸被司机杀害。犯罪嫌疑人刘振华作案后弃车跳河,目前警方正在相关区域全力展开搜捕。
事情发生后,各种讨论层出不穷。从吐槽个人遭遇到推介防狼经验,从探究法律责任到揣摩嫌疑人动机,从谴责滴滴平台到关注安全共享……空姐李某的悲剧,迅速发酵。
那么,热议之余,它是否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进步的契机呢?
法律责任
先从法律责任谈起。
空姐李某搭乘的是一辆滴滴平台的顺风车。这种车,在性质上叫“合乘车”,俗称“拼车”,是一种公民互助、互相分摊出行成本的绿色出行方式,不以营利为目的,在法律上与通常所指的“网约车”不是一个概念,不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制。
那顺风车受什么法律规制呢?《暂行办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私人小客车合乘,也称为拼车、顺风车,按城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只不过,案发所在地的郑州市,虽然在2016年11月就公布过《郑州市规范私人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的征求意见稿,但是相关法规却没有最终出台。换言之,这样的顺风车在郑州并没有成为法律法规的调整对象。
退一步说,《郑州市规范私人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第五条第五款规定,私人小客车合乘不属于道路运输经营行为,为合乘各方自愿的民事行为,相关权利、义务及安全责任事故等责任由合乘各方依法、依约自行承担。也就是说,即便上述征求意见稿得到实施,滴滴平台也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从另一个角度看,在整个事件中,滴滴平台其实只是扮演了居间的信息服务角色——它不提供承运服务,并非承运人。在学术上来说,顺风车模式下,乘客的认知是顺风搭车,平台仅系为乘客和车主提供中介撮合,平台和乘客间属于居间合同关系,无需承担客运合同承运人责任。相应责任应由车主承担。
滴滴出行的《顺风车服务协议》的第一条1.5也约定:顺风车平台提供的并不是出租、用车、驾驶或运输服务。我们提供的仅是平台注册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及匹配服务。如果用户的合乘需求信息被其他用户接受并确认,顺风车平台即在双方之间生成顺风车订单。
因此,在李某遇害的案件中,是很难要求滴滴平台承担主要责任的。毕竟,刑事犯罪不能轻易预见。
进步契机
顺风车,是共享经济的典型产物。
当我们关注平台的竞争、理念的更新、技术的迭代时,网约车(或顺风车)准入、监管和安全的逻辑起点却往往被忽视。与逻辑起点配套的法律制度之不健全,更是让人深感遗憾。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平台类企业的迅速成长,不管是滴滴这类约车平台,还是其他的视频平台、电商平台、媒体分发平台……无一例外都在追求轻资产化,试图通过平台来吸引线下资源的集聚,达到自己盈利的目的。
这种模式,有一个十分明显的行业特征,就是客服能力(尤其是监管能力)与平台规模是不相称的。毕竟,增加服务增就代表着人工成本的增加。于是,一旦出了什么问题,平台第一反应就是撇清自己的法律责任。
而这,并不能完全归咎于法律的天然不敏感,它很大程度源于我们对资本的放纵。有网友回顾说,从打车大战,到快餐火拼,以及共享单车,大量的商业资本项目,都是从放纵规则开始,让商业资本相互撕杀,最后再由政府出面管控,缺乏前瞻性的调控,更缺乏法律的与时俱进。这样的无序竞争,不仅造成了海量资源的浪费,也让乱象频出,底线不断被触碰。
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相关。
空姐李某的遇害,不是与我们无关的事件。我们每一个人在用车的过程中,都有可能遭遇下一个“刘振华”。希望李某的悲剧,能给我们一个进步的契机。
恰如从孙志刚事件推动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出台,到三聚氰胺事件催生的《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一样,当媒体议程成为公众议程时,事件也会成为进步的起点。
来源:凤凰网资讯
D. 空姐乘滴滴遇害案嫌疑人被抓了吗
嫌疑人刘振华跳河自杀,尸体在2018年5月12日下午被警方打捞出来。随后,警方通过对尸体DNA鉴定,确认此次打捞出的尸体系犯罪嫌疑人刘某华。至此“5·7”故意杀人案正式告破。
警方结合视频监控资料了解到,受害人李某某于5月5日23时53分许,在沃金大酒店门口乘坐刘某华的滴滴网约车,后该车行驶了15公里,于6日0时25分许开到梁州大道与始祖路交叉口西南角的荒地中(尸体现场)。
0时51分许,该车离开并沿梁州大道向南行驶约10公里至航兴路庙后安村附近的大桥上,之后不再移动。民警顺线追踪,于5月8日11时30分许,在航兴路该大桥上发现此车。通过调取河道监控发现,5月6日1时6分许,疑似有人在嫌疑人停车处跳入河中。
同时,专案组通过对发现尸体现场和遗弃车辆现场两地的物证及相关生物检材进行收集勘查后,比对出多处刘某华遗留的相关生物检材信息。
此外,技术人员在嫌疑车辆所停位置不远处,发现桥面玻璃围挡有破损,随即对该破损处进行检验,并检出被害人李某某的DNA。综合勘验结果,警方初步断定该处为刘某华跳河处。
根据所有证据,专案组组织侦查员从两个方面对刘某华进行搜捕。一是对刘某华居住地进行摸排蹲守,并在辖区发布协查通报,同时对其上网追逃;二是联系专业打捞队伍参与对刘某华的搜寻,并由专业潜水员在疑似刘某华跳河处及上下游进行水面搜寻和水下打捞。
5月12日4时30分许,通过多方努力,在距离嫌疑人跳河点下游约50公里处的郑州市西三环附近一河渠内打捞出一具尸体。经过牙齿、纹身等外部特征辨认符合嫌疑人体貌特征。
12日上午,警方对打捞出的尸体DNA样本完成鉴定,与此前在案发现场搜集的嫌疑人刘某华DNA样本分型一致,确认打捞出的尸体系犯罪嫌疑人刘某华。
(4)空姐滴滴遇害扩展阅读
案件经过
2018年5月5日,空姐李明珠从昆明飞到郑州,当晚在与航空公司签约的宾馆换装洗浴后,夜里11点50多分出门乘坐滴滴。买的6日1时37分从郑州到济南的卧铺,要回老家参加亲戚的婚礼。
2018年5月5日晚11时许,李明珠给同在一家航空公司做空姐,且住在一起的室友发微信称,“(司机)是个变态,说我长得特别美,特别想亲我一口。”在两人聊天中,室友还提醒她,让她假装给“老公”打电话,希望提醒司机能知难而退、尽快收手,实在不行想办法下车。
过了一段时间后,室友不放心,再次拨打她的电话,却听见电话那端,李明珠一连说了三句“没事了、没事了、没事了”,然后电话被挂断了。
2018年5月6日上午,李明珠家里人发现她没回来,电话可以接通,但一直没人接。
2018年5月7日上午,李明珠家人打电话给航空公司,公司这边回复说孩子5日夜里从驻勤酒店走了,家里人赶紧开车从济南来郑州,上午10点走,下午4点多到航空港,然后去航空港公安分局报案。
E. 空姐滴滴打车遇害凶手被抓了吗
2018年5月 10日晚,平安郑州发布通报称,经专案组调取事发地附近多路监控,顺线追踪,显示嫌疑人刘振华作案后弃车跳河。
2018年5月12日凌晨4时30分许,经多方努力、全力搜寻,警方在郑州市西三环附近一河渠内打捞出一具尸体。警方已对打捞出的尸体DNA样本完成鉴定,可以确认,此次打捞出的尸体确系杀害空姐李明珠的犯罪嫌疑人刘振华。
F. 空姐滴滴打车遇害,滴滴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滴滴平台应当依法合规地审查司机和乘客的具体信息,由于信息审核不严而发生的纠纷,滴滴应当按照其过错程度承担相应责任。
我国合同法第424条规定:“居间合同是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可见,作为居间人的滴滴平台,其义务是为委托人双方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
那么,进行严格的信息审核义务,为委托人双方提供真实、准确、合格、合法车辆及驾驶服务,并进行必要的安全管理和保障工作就是平台法律义务的具体内容。如果滴滴平台隐瞒了订立合同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损害用户利益,此时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6)空姐滴滴遇害扩展阅读
信息审核义务是平台的基础义务。作为提供出行搭乘居间服务的平台,提供真实准确、合理合法的信息是居间人的首要义务,也是确保平台生命力的重要前提。平台两端的乘客和司机完全是基于出行信息发生法律关系的,滴滴平台应当依法合规地审查司机和乘客的具体信息。
空姐遇害案中的滴滴平台履行义务的完成程度究竟如何,因目前所了解的具体事实有限,尚无法对滴滴平台法律责任妄下定论,但其法律责任绝不是格式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可以排除的。
嫌疑人刘某在案发前曾有一起言语性骚扰投诉记录,客服五次通话联系不上嫌疑人,由于判责规则不合理,后续未对投诉做妥善处理。这些具体细节均可以作为判断滴滴未履行严格审核信息义务的重要依据。
G. 山东济南空姐打滴滴为何遇害
李某珠父亲李先生告诉,李某珠5日晚打滴滴顺风车去火车站,赶火车去参加亲属的婚礼。6日凌晨0点02分,在滴滴顺风车上,李某珠给同事发来微信,“遇到一个变态。说我长得特别美,特别想亲我一口。幸亏没坐前面。”
李先生说,5月8日早上8点多,警方在一个土坡上找到了李某珠的尸体,“女儿下半身是光着的。”同时,案发现场还留下一把刀。8日下午1点多,李先生在朋友的陪同下去医院看了尸体,“医生称,李某珠的心脏、肺部以及背部均有刀伤,而且这些刀伤刀刀命伤,仅背部就有十多刀。”
今天,21岁空姐李某珠遇害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祥鹏航空证实,据郑州警方通报,2018年5月5日晚,祥鹏航空员工李某珠从驻勤酒店搭乘网约车前往市区途中遇害,疑凶在逃。
同时,他们呼吁,广大民众向郑州警方提供线索,期望案件早日侦破。
如果没有这场意外,李某珠会在5月6日早上到达济南,参加一位亲属的婚礼。
但21岁的生命却在黑夜中戛然而止。
以上内容来自:红星新闻
H. 滴滴打车空姐遇害男子自杀了吗
已经找到,但犯罪嫌疑人已经自溺身亡。
2018年5月5日晚上,空姐李明珠在执行完郑州-连云港-郑州-绵阳-郑州的航班后,在郑州航空港区通过滴滴叫了一辆车赶往市里,结果惨遭司机杀害。
2018年5月8日,警方告知家属李明珠的遗体被找到,身中多刀。 2018年5月10日,滴滴公司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线索,寻找一位名为刘振华的顺风车司机。
2018年5月12日凌晨4时30分许,经多方努力、全力搜寻,警方在郑州市西三环附近一河渠内打捞出一具尸体。警方已对打捞出的尸体DNA样本完成鉴定,可以确认,此次打捞出的尸体确系杀害空姐李明珠的犯罪嫌疑人刘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