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王铭章是谁
王铭章1893年出生于四川省新都县,1909年考入四川陆军小学。1914年毕业于四川陆军军官学堂,入川军第2师。此后,玉铭章相继担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等职务,1925年任师长。
❷ 台儿庄战役中川军师长王铭章是怎样牺牲的
1938年3月17日,在山东滕县与日军作战时壮烈殉国。
王铭章,字之中,1893~1938,成都市新都人,川军著名将领、122师师长。徐州会战时奉命驻守滕县,日军主力坂垣师团猛攻滕县不下,以重炮和飞机猛轰,炸毁城墙。
王铭章殉国后,除极少数人突围外,所部官兵抵抗战至最后一人,城内伤兵不愿做俘虏,以手榴弹与冲进来的敌人同归于尽。滕县一役,122师5000余人几乎全部阵亡,但也击毙日军4000余人。川军的巨大牺牲换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李宗仁在回忆录中感慨,“如无滕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川军以寡敌众,写成川军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滕县保卫战中,日军攻入城内,守军与日军再次展开肉搏,王铭章亲临城中心十字街口指挥作战,不幸身中数弹,当场牺牲。
新都区王铭章墓园。纪念抗日爱国将领王铭章的墓园,在新都区西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园始建于1938年,落成于1942年,"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8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王铭章为革命烈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革命烈士证书》之后,新都区政府于1985年重建王铭章烈士墓园。碑文题:"抗日阵亡将领122师师长上将王铭章英烈之墓"。2003年,新都区政府为爱国将领王铭章铸造王铭章铜像,落座于桂湖公园饮马河畔.
电影《血战台儿庄》中,饰演王铭章将军的,则是该电影的导演翟俊杰。
电视剧《壮士出川》中,王韦智饰演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将军。
❸ 民国王铭章将军简介
1、简介
王铭章(1893—1938),字之钟,汉族,四川省新都泰兴场人,早年参加保路运动和讨伐袁世凯战争,曾以其禀性正直、骁勇善战而享誉军旅。 著名抗日将领。王铭章在中国抗日战争徐州会战中,因誓死保卫滕县(今山东滕州)而牺牲殉国,为台儿庄大捷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是中国军方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
2、生平
生于1893年7月4日。四川新都人,字之钟。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
1914年军校毕业后派任四川陆军第2师(师长刘存厚)第4旅(旅长刘成勋)第7团(团长汪可权)少尉排长。
1917年7月升任第2师直属混成旅(旅长汪可权)第2团(团长陈国栋)中尉连长。
1918年1月所部改称第23混成旅(旅长汪可权)第2团(团长陈国栋),升任上尉连长。5月第2团扩编为第4师(师长刘成勋)第7旅(旅长陈国栋),升任第13团(团长段荣宗)第1营少校营长。
1920年8月所部改称四川陆军第3军(军长刘成勋)独立旅(旅长陈国栋)第1团(团长段荣宗),升任第1营少校营长。9月所部扩编为第7师(师长陈国栋)第13旅(旅长段荣宗)第25团,升任中校团长。
1924年4月第13旅扩编为第13师(师长段荣宗)第25旅(辖两团),升任上校旅长。同月16日加陆军少将衔。
1925年4月代理第13师师长。9月实任第13师(辖两旅)少将师长。
1927年4月第13师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田颂尧)第1路(司令孙震)第3混成旅(辖两团),降任少将旅长。
3、主要成就
陆军二级上将。
誓死血战日寇。
❹ 王铭章。怎么死的
在台儿庄滕县的战斗之中王铭章亲临城中心十字街口指挥作战,不幸身中数弹,当场牺牲。壮烈殉国。同时殉难的还有参谋长赵渭滨及一二四师参谋长邹绍孟等人。王铭章将军牺牲后,守城官兵仍继续与日军搏斗,除少数突围外,其余皆洒尽了最后一滴血。
也真是因为滕县之战,王铭章将军指挥第四十一军,挫敌凶锋,阻敌锐进,为徐州一带中国军队的集结赢得了时间,也使日军第十师团受到较大损失,为尔后的台儿庄大捷,创造了有利条件。
❺ 王铭章的尸体是怎么找见的
王铭章将军殉国后,其警卫副官李少昆含泪将其草草掩埋,便乘夜幕潜回临城总部汇报。几日后,李少昆等3人奉命返滕寻找王将军遗体。他们来到西城门外,见日伪戒备森严,一连几日难以接近城壕。正当他们焦急万分时,偶遇城郊农民刘兆福。交谈中,李少昆觉着刘兆福正直、爱国,遂以实相告。刘听说寻找王将军尸体,很愿意竭力帮助。为安全保密,他将李少昆等领回家中隐藏。其后,刘兆福介绍李少昆等结识了城里的王姓泥瓦工,王又通过关系与县红十字会取得了联系,经过七八天的秘密活动,终于制定出寻找、抢运王将军遗体的稳妥计划。4月初,在红十字会人员的引导下,5个农民打扮的人来到西门外城壕边。李少昆找到暗记,轻轻扒开土,遗体露出。经仔细察看、辨认,确系王将军后,几个人立刻用席子将遗体裹住,由刘兆福等人用小车连夜送往徐州总部。后王将军遗体被转运武汉。
❻ 王铭章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的王铭章介绍
1938年3月初,第22集团军任命45军代理军长兼127师师长陈离为一线指挥官,于滕县以北地区防守,摧毁敌人攻势;任命王铭章为二线及滕县城防总指挥官。 蒋介石要川军死守滕县 13日,日军矶谷廉介第10师团开始从正面向川军发起进攻,遭到顽强抵抗。从3月14日拂晓开始,日军矶谷廉介第10师团濑谷支队步、骑兵7000余人,配备大炮20余门,坦克20余辆,在30多架飞机掩护下向滕县外围第45军第一线阵地展开全线进攻。矶谷师团是日军最精锐的部队,一向有铁兵团的称号,战斗力很强。川军全凭勇气,步步肉搏拖住敌人,死伤惨重。22集团军总司令孙震获悉滕县的危急情形后,赶紧打电话给李宗仁。李宗仁命令战区预备部队汤恩伯军团驰援滕县。
当晚,孙震乘坐装甲车来到滕县,向王铭章、陈离等人传达蒋介石的命令:为保证增援徐州大军的运转,川军必须死守滕县3日,迟滞日军。而这时,滕县城内只有两个师师部和第364旅旅部的警卫部队,加上滕县地方保安团队400多人,兵力不足3000人。王铭章向孙震报告了眼下的困难:城内没有守城部队;前线弹药将尽,急需补充。孙震说:李宗仁答应马上给运一车皮手榴弹过来;守城部队的问题,城内城外可以互相配合,第41军城外部队可伺机调进城,死守3天,援军即到。王铭章闻此,没有再多说什么。
滕县完全陷入日军包围 3月15日9时,日军除以正面主力猛攻外,另派3000余人迂回包抄滕县,到下午日军越来越多,川军各部苦战不敌,纷纷退却。入暮后,外围部队大多同城内指挥部失去联系,各自为战,被日军逐一击溃。除45军127师主力凭借地形优势稳住外,滕县外围已尽入敌手。 16日黎明,日军集结1万余人向滕县发起全面进攻。王铭章深知凭川军的兵力和火力,根本不可能守住滕县,只得做出出城机动作战的冒险决策。但孙震断然拒绝这个提议,命令他将41军部队全部调入城中死守待援,务必完成蒋介石的命令。于是,王铭章把城外所有部队调进城内,并昭告全体官兵:死守滕县城,城在人在,城亡人亡!没有本师长手令,任何军人不准出城,违者就地正法! 此日,滕县以北第45军阵地相继失守,122师、124师一部及少量地方武装共3000余人被围困于滕县城中。
日军组织了6次冲击,黄昏冲入东关。当夜,守军组织敢死队收复了东关。这时,援军汤恩伯部王仲廉军陆续到达临城,先头部队一个团刚下火车,孙震即令其前往增援。该团在南沙河遭到围攻滕县日军一部攻击,不支溃退,其他各部仅在南沙河警戒。援军军部到达后,得知滕县正受强大敌军围攻,便借口机动作战,将部队迂回向滕县东北峰山以东地区开去。于是南沙河之敌向前推进,滕县完全陷入日军四面包围之中。 王铭章腹部中弹殉国 决战发生在3月17日。一早,日军五六十门山炮、野炮向县城猛轰,敌机20余架疯狂地投弹扫射,整个滕县城火光冲天。防守东关的第124师740团团长王麟率领两个营死守东关,与日军殊死搏斗,屡次击退日军进攻。日军无奈改变攻击方向。下午2时,日军用12门榴弹重炮猛轰南城墙,同时敌机二三十架集中轰炸南关,几乎将南关夷为平地,残垣断壁和砖石上沾满了川军战士的血肉。下午3时半,日军占领了南城墙,守军大半阵亡,督战的370旅旅长吕康、副旅长汪朝廉负重伤。不久,日军对东关再次发起更猛烈的炮击,日军由城塌处突上城墙,迅速向东、西城墙扩大战果。
此时天色已暮,王铭章向孙震发出最后的电报,表示“决以死战”。把电台砸毁后,他命令城内各部与日军展开巷战,自己登上西北城墙,指挥警卫连一个排进攻西门城楼。因日军火力猛烈,城墙上毫无掩蔽,该排全部阵亡。这时,王铭章决定到西关车站组织残部抵抗,行至半途,遭到日军密集火力射击。王铭章腹部中弹,趔趄倒地,随从们忙扶他起来。这时又一阵密集的枪弹扫来,王铭章壮烈殉国,年仅45岁。他的参谋长赵渭宾等及随从10余人,也都同时牺牲。为台儿庄大捷奠定了基础 王铭章牺牲后,守城官兵继续与日军搏斗。夜9时,守军200余人突出重围,是城中守军唯一的一群幸存者。城内,零星小部队仍在顽强地战斗,彻夜枪声未停,直至18日午前,滕县才彻底沦入敌手。滕县战役结束后,22集团军总部派人找到王铭章的遗体,偷偷运出、装殓,运回四川安葬。 滕县保卫战自3月14日早晨开始,至18日中午结束,共阻击敌军4天半。41军自122师师长王铭章以下伤亡5000余人,45军自第127师师长陈离以下伤亡近5000人。22集团军以巨大的牺牲,阻滞了日军精锐之师数万人南下,为随后的台儿庄会战赢得宝贵时间。而在台儿庄战役中,正面抗战主力部队孙连仲部所凭借的主要坚固工事,正是先前王铭章指挥122师官兵修筑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慨然讲到:如无滕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川军以寡敌众,写成川军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1938年4月,国民政府发出褒扬令,追赠王铭章为陆军上将。
❼ 王铭章怎么死的
王铭章(1893—1938),字之钟,汉族,四川省新都泰兴场人(今成都市新都区),早年参加保路运动和讨伐袁世凯战争,曾以其禀性刚毅、骁勇善战而享誉军旅。 著名抗日将领。王铭章在中国抗日战争徐州会战中,因誓死保卫滕县而牺牲殉国,为台儿庄大捷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是中国军方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
壮烈殉国
日军在滕县碰上硬钉子,出乎意料,遂于当夜,调集精锐部队,配属数十辆装甲战车和大量炮兵,十七日六时许,敌集中炮兵火力,猛烈射击滕县城区,敌机二十余架疯狂投弹扫射,整个滕县城硝烟弥漫,房倒屋塌,顿成一片火海。两个多小时的轰炸之后,敌开始向东关进攻,以十余辆坦克为先导,掩护步兵从东寨墙的缺口冲锋。东关守军冒着敌人炮火,在近距离与敌展开殊死搏斗,伤亡惨重。另一部日军向被轰塌的东南角城墙进攻,守军一个连,用集束手榴弹炸毁敌战车两辆,在敌密集火力射击下,该连伤亡殆尽。敌步兵四十余人冲上城角,守军另遣一个连向突入之敌反击,经激烈肉搏,全歼突入之敌,该连官兵仅剩十四人。此时,王铭章急电孙震:“敌以炮火猛轰我城内及东南角城墙,东关附近又被冲毁数段,敌兵登城,经我反击,毙敌无数,已将其击退,若友军深夜无消息,则孤城危矣。” 蒋介石为王铭章题词
午二时,日军以重炮猛轰南城墙下街道,同时,敌机二十余架轰炸南关。随后,敌步兵在坦克掩护下进攻南城。守军英勇战斗,伤亡殆尽,敌军攻占南城墙。此时东面日军集中兵力猛攻东关,敌步兵在坦克掩护下突入东关。王铭章见援军无望,再给孙震一电,表示:“决心死拼,以报国家。” 王铭章在敌军攻占南城墙和东关后,亲临城中心十字街口指挥作战。此时,占领南城墙之敌在机枪火力掩护下,从西南城角向西城墙逼进,敌炮兵集中火力射击西门城楼。西门、火车站,守军失去城墙等工事掩护,暴露在敌火力之下,伤亡极大,仍坚持抵抗。下午五时,敌占领西城墙和西门,王铭章命令城内各部与敌巷战,西关守军死战待援,自己登上西北城墙,亲自指挥警卫连一个排进攻西门城楼。因敌火力猛烈,城墙上毫无掩蔽,该排全部阵亡。此时,王铭章亲临城中心十字街口指挥作战,不幸身中数弹,当场牺牲。壮烈殉国。同时殉难的还有参谋长赵渭滨及一二四师参谋长邹绍孟等人。王铭章将军牺牲后,守城官兵仍继续与日军搏斗,除少数突围外,其余皆洒尽了最后一滴血。 滕县之战,王铭章将军指挥第四十一军,挫敌凶锋,阻敌锐进,为徐州一带中国军队的集结赢得了时间,也使日军第十师团受到较大损失,为尔后的台儿庄大捷,创造了有利条件。 徐州会战的指挥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高度评价说:“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造成也!”
❽ 王铭章牺牲后各界有什么反应
3月30日,蒋介石给李宗仁的电报中称:
“王故师长铭章,力战殉国,缅怀壮烈,悼惜殊深,准给特恤1.2万元,转请国府特予褒扬,追赠陆军上将,由军委会依上将例给恤,并将生平事迹宣付史馆,以资矜惜,而慰忠勇!”
王铭章的灵枢运回四川时,沿途群众路祭不绝。英国、法国在长江上的船舶,下半旗,鸣礼炮致哀。王铭章的家乡新都县举行了隆重的迎灵仪式。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赠了“壮节殊勋”的墓园门额。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题写楹联一副,竖立墓园两侧。
汉口、重庆、成都这3个城市都为王铭章举行公祭。汉口举行公祭典礼时,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中共中央委员陈绍禹、秦邦宪、吴玉章、董必武联合写挽联一副。
孙震总司令同王铭章师长交情很深。滕县保卫战,王铭章以身保国,孙震非常痛心。特写下一副挽联,内容是:
“徐淮劳捍卫,扼险绝援。成君之勇,见危受命,成君之仁,忠骸为垒血为壕,奇节已昭堪不标。
风雨促悲怀,歼仇报国,与我同心,明耻教军,与我同志,英气在天魂在阵,故人相助必如生。”
1984年9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王铭章为革命烈士。9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了烈士证书。
❾ 汤恩伯不救王铭章的原因
一、从滕县守军的角度看,怪汤恩伯。
首先日军矶谷第十师团濑谷支队一部绕开川军主力,直取空虚的滕县,战术打得很不错。当时滕县守军估计只有3000人左右。第三战区要求汤恩伯20军团迅速支援,但是汤军团表示主力还没有到齐,无法增援。滕县最终只坚持了两天左右就失守了,3月17日王铭章在转移过程中阵亡。汤恩伯不愿意营救王铭章,不愿意过早消耗兵力,当然是有责任的。
二、但是从整个台儿庄战局看,汤恩伯又可以说是对的。
从战局发展看,日军占领滕县后继续深入,24日向台儿庄发起进攻,并且被死死黏在台儿庄正面,3月28日,汤恩伯军团关麟征第52军和王仲廉第85军在外线向枣庄、峄县日军侧背攻击,至31日对台儿庄日军形成合围。4月3日,国军发动总攻。汤恩伯军团向敌展开猛烈攻势,夺回被日军占领的街市,最终赢得了台儿庄大捷。可见汤恩伯军团发挥的是致命一击的作用,没有汤恩伯扎住台儿庄这个口袋,也就不会有台儿庄大捷。
那么转回来看滕县,日军攻击滕县时锐气正盛,汤恩伯军团和矶谷师团正面交手未必能够取胜,即使救出了王铭章,汤恩伯也要打一场硬仗,损失不会小,更要命的是汤可能被粘在滕县,从第三战区的战略机动兵团变成守御兵团。
当时李宗仁第三战区多是杂牌,孙桐萱的鲁军、邓锡侯孙震的川军、沈鸿烈刘镇东等杂牌部队战斗力不足;战斗力强的孙连仲在北线、张自忠在南线都不能轻动……只有汤恩伯军团,兵力雄厚,装备精良,最适合担任战役预备队,对日军进行进攻作战。如果连汤军团也在滕县被粘住,李宗仁便没有部队实施战略攻击任务了,台儿庄会战的胜利也无法期望。
所以,汤保存实力,对于日后的台儿庄大捷其实是个艰难的,但是很不错的一个选择。
李宗仁在战后致蒋介石的电报中曾说:“该集团军(说的是川军)以劣势之装备与兵力,对绝对优势之顽敌,独能奋勇抗战,官兵浴血苦斗达三日半以上,挫敌凶锋,阻敌锐进,使我援军得以适时赶到,的战役中心之徐州得以转危为安,此为国牺牲之精神,不可泯也。”又说:“若无滕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