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全球竞争力报告出炉,中国仍居金砖国家之首,金砖国家排名为何不高
首先,金砖国家有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几个国家。这些都是发展中国家,全球竞争力当然不会很高。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竞争力为金砖国家第一也无可厚非,而其他的金砖国家还是需要加快经济的发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全球竞争力并没有那么的有话语权,所以没有太必要在意这个全球竞争力。只需要认真发展自己的国家,提高经济水平,综合国力就可以了,至于竟然国家的排名没有那么高,其实也没有多大关系,当你的综合国力体上来了,全球竞争力也就上来了。
❷ 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的2010年报告
2010年7月14日上午,中国社科院在南京发布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报告根据经济增长、跨国公司指数、使用绿色GDP规模等6大指标,编制了全球500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排名。
这500个城市的排名中,中国的3个城市入选了前50强,分别是上海、台北和香港。北京的综合竞争力排在第59名,这比去年的第66名有所提升。
报告指出,包括北京在内的中国城市的整体竞争力接近世界中等水平,特别是在国际影响力、跨国公司指数方面,北京已超世界城市巴黎。 报告指出,中国整体城市竞争力接近世界中等水平,竞争力提升领跑世界。
中国共有69个城市进入全球500强城市,香港凭借其强大的国际竞争力进入全球前10,上海、台北、北京分列全球第37、38、59位。09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北京排名为第66,与去年相比排名略有上升。在全球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前10名的城市中,纽约、伦敦、东京、巴黎4个世界城市占据了前四位。 在跨国公司指数排名中,前10城市的人口规模都比较大,都达到500万人以上,纽约、东京、伦敦、巴黎这4个世界城市进入。跨国公司指数主要是根据跨国公司总部数量和所具有的能力等来进行排名的,城市拥有的跨国公司的数量越多、级别越高,排名也就越靠前。
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和交通条件大为改进的背景下,跨国公司总体上还是考虑落户全球、国家或区域的中心城市。近年来,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到中国设厂、投资,尤其是国内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北京的国际化程度在不断加深。报告指出,从经济规模来看,中国的城市整体优势明显提升,排名高居世界中游。前10城市依次为:香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台北、天津、佛山、东莞、南京。
其中,北京的经济规模在全球排名为第16位。在国际影响力方面,北京排在第6位。报告指出,从投入的角度,将全球城市竞争力构成分为:企业素质、当地要素、当地需求、内部结构、公共制度、全球联系6个大类,利用50个指标数据,编制全球500个城市的要素环境指数。 1纽约
2伦敦
3东京
4巴黎
5芝加哥
6旧金山
7洛杉矶
8新加坡
9首尔
10 香港 1纽约
2东京
3新加坡
4伦敦
5香港
6 北京
7巴黎
8上海
9莫斯科
10 首尔 1纽约
2伦敦
3巴黎
4东京
5香港
6新加坡
7首尔
8 北京
9阿姆斯特丹
10布鲁塞尔 1纽约
2东京
3新加坡
4伦敦
5香港
6 北京
7巴黎
8上海
9莫斯科
10 首尔
❸ 2010年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的报告解读
位居17名20年上升56位
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是一国实力的综合体现,此次发布的2010年《国家竞争力蓝皮书》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世界主流文明逐步接轨,竞争力稳步上升。
1990年,中国的国家竞争力在全球100个国家中排名仅列第73位,到了2008年,排名上升到第17名。现今的中国已经进入近代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
排在第17名,已达到世界前20名的位置,不仅表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方面,而且其发展潜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都在稳步上升。
专家解析
未来10年有望进十强
虽然近20年是中国国家竞争力发展最快的时期,但并非一路坦途。专家指出,在1994-1996年,中国的国家竞争力有所下降,但之后强力反弹,其中1996-1998年,2005-2008年是国家竞争力上升速度较快的发展阶段。这两个阶段同时也是中国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期。
2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释放出强大的生产力,进入21世纪,中国国家竞争力在调整中上升,伴随着中国发展而艰难地盘旋上升,其努力与成就举世瞩目。
专家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综合强大、关键一流、整体中上的先进国家,届时国家竞争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进入G20五强、全球十强。 经济总量提升快跻身三甲指日可待
规模竞争力一般用扣除二氧化碳和粉尘损害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解释,通俗说来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
蓝皮书指出,中国的规模竞争力从1990年至今保持着稳步提升的势头,从最初的排第12位逐步上升至第4位。2008年,中国扣除二氧化碳和粉尘损害的GDP规模达到4.21万亿美元,紧随美国、欧盟和日本。
这一数字令人可喜,不过近几年中国的规模竞争力增速较以前有所放缓。蓝皮书指出,近几年的排名,从第11名上升到第10名用了两年时间,而从第7名上升到第6名用了5年时间。
从上述排名上升逐渐放缓这组数据来看,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的10年间,中国的规模竞争力提升变得缓慢,这主要是由于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粗放型的增长模式缺乏可持续性。
专家解析
今明两年超越日本
专家指出,如果要继续提升自身的规模竞争力,就不仅仅要扩大数量,还要从结构和效率上下工夫,加快经济转型。
专家预计,中国可能在今年或者明年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长期全球领先1992年已成第1名
增长竞争力指标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这一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国的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发展潜力。那么,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怎样?蓝皮书指出,1992年开始,中国的经济真正腾飞起来。
蓝皮书指出,1990年和1991年两年,中国的增长竞争力排名分别是世界第13位和第6位,而到了1992年,中国的增长竞争力一跃成为世界第1名。
在此后的10来年间,中国的增长竞争力始终没有跌出世界前五名,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
专家解析
发展井喷得益人力优势
专家指出,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生产力开始以井喷之势爆发出来,并长期保持稳定的速度,这对中国这么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来讲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不过,专家也谈到,中国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最终的手段就是加快发展自己。
专家认为,增长竞争力的长期领先是中国实现发展和解决发展中出现问题的最有利的形势,但也要关注增长的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上演阶梯跳每年提升2到3名
创新竞争力反映了一国国民从事创新活动的积极程度,具体主要从一国每万人申请专利数反映出来。
蓝皮书指出,中国的创新竞争力在过去近20年中的发展状况可以明显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0~1999年,在这一阶段,中国的创新竞争力稳定在第45名至第49名之间;第二阶段是1999~2008年,在这一阶段,中国的创新竞争力逐步提升,并保持着较为稳定的提升速率,平均每年提升2到3名。
到了2008年,中国的创新竞争力排名已经在100个国家中上升至第22名,进步十分明显。
专家点评
中国创新与日韩仍有差距
专家分析认为,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经济总量规模的迅速扩大,中国的制度建设也同步加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好,国民对创新活动的参与热情也越来越高,这对中国的未来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征兆,因为创新才是一个国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最终推动力量。
不过,专家也同时指出,中国与日本、韩国相比,在创新方面仍有不小差距,同为东亚国家,日本、韩国在创新方面远远领先中国,且高居全球前两名。在历史上,日、韩两国曾大量学习中国文化,但现在,中国应该虚心向韩、日两国学习,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国家竞争力。 人均国民收入中国排名第56位
效率竞争力反映了一国经济发展带给个体国民的福利程度,主要依据是一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
蓝皮书指出,1990年,中国的效率竞争力排名仅位列所选取100个国家的第79名,在世界所有国家中也是排名相当靠后的。在短短的19年间,中国的效率竞争力提升了23名,在2008年上升至第56名。
虽然近20年间有巨大的提升,但记者注意到,这一排名要远远低于中国国家综合竞争力第17的排名。
专家点评
未来要国强更要民富
专家指出,国民关系方面这一指标中国的排名相对较低,这主要因为对居民的欠账较多,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国民关系比较紧张。
专家认为,十二五期间,在国富的同时,应更多的向居民分享经济增长成果。
专家表示,中国要提高国民个体的经济福利,改善其他影响社会福利的因素,实现富国,同时裕民,争取将中国的效率竞争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让国民充分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服务业拖后腿产业结构排89名
评判结构竞争力高低的主要依据是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
蓝皮书指出,中国结构竞争力的排名长期在低位徘徊,这也就说明,中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比较低。1990年,中国在100个国家中排名第91位,而后虽有波动,但是波动幅度很小。最高排名是2003年在所选100个国家中排第83名,此后又下降到了第89名,并在附近徘徊,没有任何提升的趋势。
专家点评
未来发展不能依靠房地产
专家指出,这一排名可以看出,在增长竞争力排名和规模竞争力排名这两个光环的背后,隐藏着产业结构落后这一潜在的严重问题。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结构面临与中国相似的问题,都存在服务业发展不足的现象。但转轨后的俄罗斯发展迅速,目前经济结构已得到明显改善。专家举例分析。
专家表示,在金砖四国中,中国增长竞争力的改善也不容乐观。中国近20年长期的经济增长并非靠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来获得,而是靠消耗资源和扩大投资,尤其是房地产产业膨胀发展。
这样的产业结构缺乏竞争力,因此必须立刻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手,寻找提升结构竞争力的有效方式。
❹ 全球竞争力报告政府效率是哪一项
是 总排名状况
美国仍然是最具竞争力的国家,在经济绩效、政府效率、商务效率和基础设施四大要素排名中,经济绩效与基础设施排名仍然第一,商务效率排名第6位,政府效率仅排在了第19名,下滑5位。新加坡总排名第2位,较美国而言,其要素竞争力相对均衡,四大要素排名分别是第4位、第1位、第4位、第3位。
❺ 2011-2012全球竞争力报告的改善
2012年9月7日,世界经济论坛在瑞士日内瓦发布《2011-2012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在142个国家的排名中,瑞士连续三年拔得头筹,新加坡超过瑞典上升至第二位。紧随其后的前十位排名分别是瑞典、芬兰、美国、德国、荷兰、丹麦、日本和英国,显示发达经济体仍在全球竞争中保持强势。但报告同时显示新兴市场体竞争力有所改善,中国最新排名上升1为至第26位,南非上升4位至第50位,巴西上升5位至第53位,但印度下降5位至第56位,俄罗斯下降3位至第66位。
《全球竞争力报告》竞争力排名基于撒拉-伊-马丁为世界经济论坛设计的于2004年引入的全球竞争力指数。该指数由12个类别(竞争力支柱)组成,全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竞争力状况。这些支柱为:制度、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环境、健康与初等教育、高等教育与培训、商品市场效率、劳动力市场效率、金融市场发展、技术就绪度、市场规模、商业成熟性和创新。
排名的计算基础是可公开获得的数据和世界经济论坛与其合作伙伴机构网络每年进行的全面调查“高管意见调查”。2012年在创纪录的142个经济体中调查了14,000多位商业领导者,力图揽括影响一个国家商业环境的众多因素。
报告包含了一个详尽的数据部分,对调查涵盖的142个经济体中的每一个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综合概述了它们的总体排名;报告中的数据表列出了110多个指标的全球排名情况。
❻ 请帮忙翻译《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的几项指标。
5中等教育入学率
5.0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5.03教育体系质量
5.04数学和科学教育质量
5.05学校管理质量
5.06学校联网情况
5.07当地可提供的研究和培训服务
5.08工作人员培训范围
6创新能力
12.02科研机构质量
12.03公司的研发(R&D)支出
12.04大学与产业的研发合作
12.05政府对先进高科技产品的采购情况
12.06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普及程度
12.07每百万人口实用专利数
❼ 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的100多个具体指标哪里可以找到
主要涵盖三个方面的指数,其一是宏观经济环境,包括通胀率、政府预算开支、本币是否被低估等问题。其二是技术创新,具体指标为电脑普及率,计算机在大学的渗透率,以及教育体制是否鼓励人们去接受高等教育等。,一旦各项制度到位,技术创新就成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推动力。其三是公共机构的效率。这里包括政府调控资源配置的能力,以及司法制度等,比如说出现问题,能否通过法庭有效解决而且成本低?能否不必贿赂官员,就能迅速通关
具体要找相关研究资料了
❽ 全球竞争力排名报告有哪些关注重点
9月27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17—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指出,国际金融危机10年来,生产率增长缓慢持续困扰全球经济,并未见到各国有力提高竞争力的改革措施,经济复苏前景不容乐观。
二是人力资本对经济竞争力的增强作用。在机器自动化逐渐取代人工的进程中,保持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和保护劳动者权益将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和稳定性。
三是创新成果转化推动力欠缺。目前全球创新投资数量不少,但没能带来预期中的生产力大幅提升,其原因在于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两者间存在失衡现象。
❾ 《2016 201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公布,中国实力有多强
中国竞争力居全球新兴经济体之首
在本次排名中,中国排名第28位,位次与去年持平并继续保持金砖国家中的最高排名。印度攀升16位至第39位,俄罗斯和南非均上升2位,分别排在第43位和第47位。巴西排在第81位,是唯一一个排名下降的金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