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粉笔欧阳
扩展阅读
蜜桃衣秀 2025-08-18 06:42:47

粉笔欧阳

发布时间: 2021-07-12 18:26:52

⑴ cctalk公考社区李毅申论欧阳申论,还有他们980元的行测班好吗

无论如何的话,我的建议是你先去看真题,先去做真题,心里面有些数了之后你再去选择一些相应的机构,因为行测也好申论也好,它都是有模块的,每一个版块都有每个版块的解题思路,而每个机构的话它都有自己一个擅长的版块,如果你自己还不知道自己擅长哪一个板块,哪个板块是短板的话,就盲目的去选择机构的话,那只能说是等着被坑吧。

⑵ 请问大家有没有小学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期末复习卷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写字 总分
得分
一、 填空:(20分)
1、13.5×0.5表示的意义是:( )。
2、0.25时=( )分;( )时=2时45分
3、5.32727……叫做( ),还可以写作( )。
4、2.1÷28=2.1÷( )÷( )
5、ac+bc=( );a•b•c=( )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表示是( )。
7、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 )。
8、35架玩具飞机共值1560元,平均每架玩具飞机( )元。
9、老师买了3个日记本,每个x元,共付出50元,应找回( )元。
10、在○中填上“>、<”或“=”。
当x=5时,4 +3x○35 ,4+3x○35 ,x2+20○35
11、填写下面发票的“金额”和“总计金额”。
货名 数量 单位 单价
(元) 金额
百 十 元 角 分
白粉笔
白报纸
胶 水 35
15
4 盒

瓶 3.50
2.18
1.00
总计金额人民币(大写): 佰 拾 元 角 分
大写数字: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二、 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中,10分)
1、0.6999……保留三位小数应该是( )
A、0.699 B、0.700 C、0.690 D、0.7
2、下列式子中,( )是方程。
A、a+1=6 B、3x -1 C、6+6=12 D、5x>8
3、( )组式子的运算结果一定相同。
A、x2和2x B、x2和x+2 C、x2和x+x D、x•x和x2
4、因为1.5÷0.5=3,就可以说1.5能被0.3( )
A、除以 B、整除 C、除尽 D、不好说
5、右面图中,三角形( )的面积与阴影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A、△BCD B、△BFC C、△CEF D、△BCE
三、 计算:(30分)
1、直接写得数:(6分)
7.8+2.2= 27+456-73= 8-3.5= 4÷9=
70÷0.5= 3×0.2×0.5=
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写简算过程,12)
13.7×0.25×8 [12.7-(7.25+4.5)]×5.2
799×99 1.6×(2.25+27.75÷1.5)

3、 解方程:(6分) 3x+x=22 4×4.5-3x=6.33

4、 列式计算:(6分)
①6.2减去2.4所得的差乘0.4,积是多少? ②11.2除以14的商加上0.7后,再乘4,得多少?

四、 应用题:(30分,每小题5分)
1、小明要买5本相册和5支自动铅笔,买相册用了28.75元,买自动铅笔用了11.15元,一本相册比一支自动铅笔贵多少元?(用两种方法列出式子,不用解答)

2、一本故事书,原来每页排574字,排了25页,再版时字改小了,每页比原来多排124字,现在需要排多少页?(得数保留整数)

3、小玲看一本290页的小说,前4天每天看20页。以后每天看30页,再用几天可以看完?

4、果园里桃树和杏树一共有180棵,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桃树和杏树各有多少棵?(列方程解答)

5、 生物小组的同学饲养兔子和鸽子,饲养一只兔子一天需1元,饲养一只鸽子一天需0.5元,该小组每月有90元活动经费,他们可以饲养兔子和鸽子各多少只?

⑶ 短时间内怎样有效练好粉笔字

掌握好的练字方法,学起来很快的。
1.练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
学习书法的途径,传统观念认为应从唐楷入手,逆时而上,在写好楷书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南行、北碑、汉隶、秦篆。另一种观念认为从青少年手部肌肉发育尚不成熟的特点出发,可以从变化较少的秦篆入手,顺时而下,由行草而后楷书。这两种观念自有其道理。但我认为我们学习的硬笔书法与上文所述的毛笔书法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因循其练习方法,更不能受惑于先学毛笔后学硬笔的传统观念。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是硬笔,写不好毛笔字照样可以写好硬笔字,没有必要走弯路。
练习硬笔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我认为:从青少年的手部肌肉发育特点及硬笔书法笔画粗细均匀,变化较少的特点出发,应从不求运笔快慢和轻重变化的字体练起。最好是印刷体中的黑体字,这种字体的美感主要表现在其结构上,我们可以通过对黑体字的揣摩分析,掌握字的结构。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爱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体刻苦练习。
2.练字都应该练什么?
首先要练眼,即认真读帖。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的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唐朝的欧阳询发现了晋代索靖写的碑,爱不忍离,索性坐下读碑三天。读的帖越多,眼力就会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写才好,好在哪里。有一个成语叫“眼高手低”,我认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发现不了美,不知什么是美,就更谈不上创造美了。有不少同学以为书写潦草是所谓的行书,导致他们以丑为美的原因是他们“眼低手也低”。
其次要练脑或说练心。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把写得好的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脑里,无论何时,一旦提到这个字,马上就能想出这个字在字帖上的形状。做到胸有成帖,脑有成字。
第三要练手。练眼和练脑是为了搞清字该怎样写。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写出这种最好效果,因为脑不一定能指挥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挥得了笔。练手就是要达到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所以练手也是至关重要的。练手主要是练指力、练腕力、练手感。写字的时间长了会感到手指发痛,手腕发酸,手不听使唤,多锻炼这一现象就会消失。经常帮老师在黑板上抄题的学生和办黑板报的学生写字往往又快又好,他们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练出来的。还要注意练手感,让大脑能指挥手,感觉到笔变成了手的一部分,变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轻松的指挥笔,想快则快,想慢则慢,想轻则轻,想重则重,想写出什么样的效果就能写出什么样的效果。
第四要练结构,因为练字的关键是掌握字的结构。字的结构是指字的笔画的长短比例及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关系。谢晓东在歌曲《中国人》中唱道:“最爱写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汉字的结构特点。掌握了汉字的结构,写出了方方正正,结构美观的黑体字,将其笔画稍加变化就能写出宋体、魏体、楷体、仿宋体、庞体、司马体、隶书等各种字体的汉字。如果掌握不住汉字的结构,无论如何对字的笔画进行修饰,进行美化,都是难看的赘物,越变越难看。所以掌握字的结构,写好黑体字是练好一切字体的关键和基础。
第五要练笔画。不少同学练过书法,他们从楷书练起,许多运笔的规则都忘了,只记住了顿笔。结果写出来的字拖拉累赘,状如鬼画符。我提倡大家从黑体字练起,抓住字形,取消顿笔。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笔画的写法和大多数同学在书写这些笔画时容易出现的毛病:
①点,由左上方向右下方运笔,有一个运笔过程。注意“点”也是有长度的,不能厾成圆点。
②横,由左至右平等运笔。关键是“横要平”,不能一头高一头低,或顿笔顿成波浪形。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③竖,从上往下垂直运笔。关键是“竖要直”,不能左右歪斜,更不能写成竖钩。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④撇,从右上方往左下方运笔,不要写成点撇或横撇。
⑤折,写折笔时,折角宜方不宜圆。不要在转角处大肆顿笔,写成脱肩的两个钝角,要写成一个直角。
这样写出来的字,如用圆珠笔写,就是类似火柴棍的幼圆体美术字;如用钢笔书写,就是标准的黑体字。虽然笔画单调,但只要结构准确,照样美观好看。就像蹲马步是练武术的基本功一样,横平竖直是写汉字的基本功。许多人写不好字的原因就是横不平竖不直、结构不准确。如果结构不对,笔画的变化再丰富也写不出好字来。
3.练字的一般步骤
在练习黑体字,掌握字的结构,练好基本功的基础上,可以选定自己喜欢的字体进行练习。选定字体的过程叫选帖,在选帖的基础上,还要经过读帖、描摹、临帖、背帖、创作五步。
第一步读帖。帖上汉字的读音我们都知道,无需再读。读什么?读字形,读结构,读笔画,分析揣摩字的笔画特点及笔画间的相互关系。例如:我们读黑体字的“中”,要读出“中”的一竖穿过了“口”的正中间,“口”字稍扁,横的长度是竖的长度的二倍,中间的长竖被“口”字的下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这就是读字形,读结构。不同字体,笔画具有不同特点,硬笔书法笔画的变化并不明显,也不易为中学生所掌握,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第二步描摹。“描”指的是描红,即初学者在印好的红字帖上沿笔迹用蓝笔描写。“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纸覆在范字上,沿纸上的字影一笔一画的写,又叫写仿影。
第三步临帖。指把字帖置于一旁,看着字帖一字一字地写在作业纸上,这种方法有利于掌握字的笔法笔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结构。
第四步背帖。指在临帖的基础上把字帖去掉,根据自己的记忆,回忆字帖上的字形,将其写在作业纸上的方法。这是练好字的关键一步,只有对所写的字精审细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笔有神,准确无误。写字的时候,如能在所写的白纸上看到要写汉字的准确字形,做到“成字在纸,成字在胸”,下笔如描红,写一手好字就不成问题了。
第五步创作。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写法的基础上,触类旁通,悟出字帖上没有的字的写法。根据自己表情达意的需要,写出一段有中心、有内容、自成体系的文字,这就是创作了。
如果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写出一手与字帖接近的字,中学生练字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4.练字的注意事项
下面我再谈谈练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书写工具的选择。“工欲善其事,必先得其器。”无论是钢笔还是圆珠笔都要选用书写流畅,线条粗细均匀的好笔。墨色太浅,难以辩认;墨色太黑,又给人以压抑感。在考试时往往会因此影响阅卷老师的心情,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所以笔迹的墨色以蓝黑色为最好。
第二个问题:练字应注意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由于现在绝大多数的中学生使用的是圆珠笔,我就以圆珠笔为例谈谈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用圆珠笔写字要采用坐姿,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由于圆珠笔写的字小,所以笔尖的活动要在视觉效果最好的区域。一般右手执笔,笔的位置要略偏右侧。眼睛距纸面约30厘米,胸部距桌边约10厘米。两臂自然伸展,小臂平枕桌面。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分别按住笔杆的左右两侧,中指第一关节左侧抵住笔杆的下方,无名指和小指依次贴靠中指自然弯曲成半握拳状,起直辖市控制作用。拇指与笔杆接触点到笔尖的距离约4厘米。笔杆斜靠在虎口上,与纸面成45-60度角,字越小,角度越大。如用钢笔写字还应注意笔尖在外,笔舌在里,让笔尖的中缝接触纸面,以保证出水均匀,线条流畅。
第三个问题:练字要心平气静,善始善终,不能心浮气躁,敷衍了事。写字的时候要做到一笔不苟,每一笔都要写得实实在在。有人练字的时候,喜欢在结束前乱画一气,这种乱画是练字的大忌,不但有损笔尖的寿命,而且让练了半天,刚刚取得的进步化为乌有。
第四个问题:不要轻易变换字体。练字要有恒心,有毅力,要练好扎实在基本功。练字要坚持经常,不能一曝十寒,三天打渔,两天晒网。须知:一日练功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在掌握了字体结构的基础上,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体坚持不懈的练下去,轻易不要变换字体。因为一旦变换字体,又得从头练起。
第五个问题:要学用结合,练写合一,有的同学练字的时候写得很好,但写作业的时候又瞎写一气,这们是永远练不好字的。练过的字平时用到了,应该写的象练时那样好,练一个用一个,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用结合才能练好字。
第六个问题:各科教师要齐抓共管密切配合。首先教师要写规范字,其次还要鼓励学生练字。对作业书写潦草的学生要批评教育,让其改正。督促学生练字不只是语文教师的责任,每个教师都有责任。
5.练字有三种境界。
大家都看过金庸的长篇小说《笑傲江湖》,其中有一段对练剑的精辟论述:初学乍练之时,以手使剑,有时剑不听使唤,甚至会伤及自己。练过一段时间之后手剑合一,以心使剑,剑随心走,剑术就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剑术的最高层次是心剑合一,无剑无我。举手投足即是剑着,飞花摘叶,皆是利剑,一枚细细的绣花针也能抵挡三个剑术高手,这样的剑术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练字也是这样,我们练字的最初阶段同样是以手使笔。笔由不听手的使唤到逐渐熟练有一个过程,进一步可以发展到笔手合一的境界。这时写字的时候感觉笔是手的一部分,不是在用笔写,而是在用手写。只要我们认真练习,是可以达到这一境界的。
练字的第二个境界是以心使笔,心笔合一,心动则笔动。笔下所写的就是心中所想,达到了这一境界,书法水平可以说是小有成就了。包括我在内的我们大家都要努力向这一目标迈进。
练字的第三个境界是师法造化,无我无笔。古代许多著名的大书法家都是这样的。如王羲之见白鹅游水之姿,悟出“浮鹅钩”的笔势;张旭见担夫争路,公孙大娘舞剑,从中悟到结构点画的争让穿插关系和用笔的疾徐、节奏,大大丰富了其狂草的写法;怀素观夏云海涛,领悟到草书的大气磅礴、翻江倒海之势;颜真卿观屋漏痕、锥画沙,理解了用笔的迟涩和力度。这是我们练字的理想境界,达到了这一境界,无论有笔无笔,软笔硬笔,即使是一段枯枝,一把破笤帚,都能写出绝妙的书法作品。
让我们用心写字,而不仅仅是用手写字,努力向这一理想的境界迈进吧!
下面谈谈第四个问题:我是怎样练字的。
开始时我用毛笔临《颜勤礼碑》,后来我找到一本《99天钢笔字速成字帖》,该帖精选99个具有代表性的汉字,要求练习者每天练习一个,记住一个,学会一个。练完99天,99个汉字都会写了,触类旁通,其它的汉字也都会写了。我从《颜勤礼碑》中找出这些汉字,每天一个,刻苦练习,不到一个月,就有了明显的进步。
后来,有同学说,我写的颜体很有“颜”味,只是软而无力,原因是我在运笔的时候做不到“中锋行笔”,很多情况下都是拖笔。这个同学是一个眼高手低的人,发现了我的毛病,却不能帮我改正。我多方求教,认真观察别人如何写字,终于发现了这一诀窍:原来,别人写字的时候常常捻动笔杆,让笔尖随着运笔转动,始终处于笔画的中间,这样就做到了“中锋行笔”。
后来,我的另一个同学对我说:“你的字笔画很规范,但组合到一块后并不美观,主要原因是结构不对。要想掌握字的结构,你不如跟着我学写黑体字,笔画象火柴棍一样的黑体字,只有结构对了才美观。”于是我就用板刷沾水,照着报纸新闻的黑体字标题在地板上练习。很快我就掌握了黑体字的写法,并为一些班级书写了大字标语。我发现,在学会黑体字后,许多从未练习过的字体,只要对其基本笔画稍加练习就能写成。这也是我今天建议同学们从黑体字练起的原因。1993年,我参加石家庄市教委组织的书画比赛获三等奖,如今我经常帮助同事们出壁报,写大字,既巩固了练字的效果又提高了写字的水平,既帮助了别人又陶冶了自己。
以上我们谈了练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果大家按我说的去做,我想你一定会取得进步的,因为我指导学生练字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后我就谈谈这个问题。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但要自己写好字,还要指导学生写一手好字。为了让学生写好字,我曾经让学生写过“每日一字”,经过练习,98届学生李超学习庞中华体钢笔字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牛鲲鹏的钢笔字方正谨严自成一体。我还为学生搞过多次书法讲座,并多次组织学生参加书法比赛。2001届学生胡占雄、李墨等人的硬笔书法作品曾在“世纪之星”书法比赛中获奖。如今,我在学生中开展评比“星级书写能手”的活动,学生练字的热情很高。“三星级书写能手”孙瑞静同学不但书写工整清楚,而且达到了每分钟50多字的书写速度。
最后我还想告诉大家:写一手漂亮的汉字其实并不难,只要你用心练用心写总会成功的。当你看到一个个端庄秀丽的汉字从你的笔下流淌而出的时候,当你看到一页页整洁清楚的作业在你的笔下诞生的时候,当你看到作业本上的红对钩和“优”的时候,你不觉得写好汉字也是一种艺术享受吗?让我们走进汉字书法的艺术世界,尽情的挥毫泼墨吧!
参考资料:教育之声

⑷ 飞虎之潜行极战主题曲是谁唱的 歌曲名字及歌词一览

歌曲名:《Reunion》,是由林峯、MC Jin(欧阳靖)演唱的一首粤语和英文英结合的歌曲。

歌词如下:

We are bulletproof so fire away I will take a hit for you

就像我跟你们从没有别离

We are bulletproof so fire away

若要闯一起外闯

We fight as one There's nothing they can do

有啲嘢系唔使讲大家心照

一班兄弟简直同一个心跳

互相关照无论任何情况

有福同享 有难同当

无数嘅回忆一直留住喺脑海

究竟系缘分定只系好彩

点都好每人有自己嘅过去

之前所有嘅误会当粉笔字抹走佢

喺战场上唔止系一班棋

每次准备出发一齐出生入死

讲到尾真心不能代替

愿意牺牲一切有今生冇来世

有人博攞彩有人博出位

我哋之间只有两个字兄弟

飞虎嘅态度永远不变

就算各自各路终有一日必会再见

We are bulletproof so fire away I will take a hit for you

就像我跟你们从没有别离

We are bulletproof so fire away

若要闯一起外闯

We are bulletproof so fire away

若要闯一起外闯

We fight as one There's nothing they can do

有啲嘢系唔使讲大家心照

一班兄弟简直同一个心跳

互相关照无论任何情况

就像我跟你们从没有别离

有啲嘢系唔使讲大家心照

一班兄弟简直同一个心跳

互相关照无论任何情况

(4)粉笔欧阳扩展阅读:

《Reunion》是由邓智伟/庄冬昕/MC Jin作词,邓智伟/庄冬昕作曲,邓智伟/庄冬昕编曲,香港著名艺人歌手林峯、MC Jin(欧阳靖)演唱的歌曲,该曲也是电视剧《飞虎之潜行极战》的主题曲,歌曲于2018年03月30日发行。

林峯,1979年12月生于福建厦门。华语流行乐男歌手、演员。厦门演艺协会名誉会长 。林峰自幼拜名师学唱歌,1999年以主持人兼记者出道。2001年凭借首部古装剧《寻秦记》获得壹电视大奖最有前途新人奖。

欧阳靖(MC Jin),1982年6月4日出生于美国迈阿密,华裔饶舌男歌手、影视演员。欧阳靖19岁开始说唱和花式饶舌表演。2002年,在美国黑人娱乐电视台的音乐节目《106 & Park》中,力压黑人说唱歌手连续7周获得“Freestyle Friday”环节的冠军,登上该节目的名人榜。

⑸ 歌颂老师的歌曲的歌词

1、廖昌永《老师,我总是想起你》

歌词如下:

每当我攻下难关得到奖励,啊!老师我总是想起了你,

想起了你,想起你亲切的面容,想起你和蔼的话语,

啊!从心里默默地向你敬意,向你致意。

啊!亲爱的老师我怎能忘记你,我怎能忘记你。

小苗儿结出硕果,怎能忘记春风春雨。

啊!亲爱的老师,我怎能忘记你。

我怎能忘记你,你时时刻刻常在我心里。

常在我,你常在我心里,每当我有了创造得到荣誉。

啊!老师我总是想到了你,想到了你

想到你慈祥的面容,想到你深切的教义,

啊!从心里默默地向你敬礼,向你敬礼。

啊!亲爱的老师我怎能忘记你,我怎能忘记你,

小花儿吐出芬芳,怎能忘记园丁的培育。

啊!亲爱的老师,我怎能忘记你,

我怎能忘记你,你时时刻刻常在我心里。

常在我,你常在我心里。

常在我,你常在我心里。

2、小蓓蕾组合《我爱老师的目光》

歌词如下:

我爱阳光,我爱月光,我爱我老师的目光。

闪烁着智慧,闪烁着理想,透过我心灵的门窗。

我爱阳光,我爱月光,我爱我老师的目光。

包含着深情,包含着期望,温暖了我们的心房。

老师的目光,难忘的目光,像金色的阳光,

像银色的月光,老师的目光,难忘的目光,

照呀照亮你,照呀照亮我,照亮千万颗小星星

闪闪发光闪闪发光,我爱阳光,我爱月光,

我爱我老师的目光,闪烁着智慧,闪烁着理想,

透过我心灵的门窗,我爱阳光,我爱月光,

我爱我老师的目光,包含着深情,包含着期望,

温暖了我们的心房,老师的目光,难忘的目光,

像金色的阳光,像银色的月光,老师的目光,

难忘的目光,照呀照亮你,照呀照亮我,

照亮千万颗小星星,闪闪发光闪闪发光,闪闪闪闪发光。

3、欧阳菲菲《感恩的心》

歌词如下: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

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天地虽宽,

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要苍天知道,

我不认输,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

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

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天地虽宽,

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要苍天知道,

我不认输,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

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

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4、韦唯《爱的奉献》

歌词如下: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

这是生命的源泉,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

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啊!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5、澎恰恰《感谢有你老师》

歌词如下:

我像迷途羔羊,每当陷入迷惘,

你总是在我身旁,指引正确的方向,

曾经年少轻狂,曾经意志飞扬,

你总是在我身旁,照耀永恒的明光,

你带给我喜悦和平安,无限的恩情满怀温暖,

你带给我改变和成长,飞越宽广的门窗。

感谢有你日子更有意义,感谢有你生命充满涟漪,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您就像一座灯塔,

照耀着我指引着我正确的方向,误入歧途这四个字才没有出现过,

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我的心意,只有衷心的对你说一声,

谢谢你老师,你带给我喜悦和平安同,

无限的恩情满怀温暖,你带给我改变和成长,

飞越宽广的门窗,感谢有你日子更有意义,

感谢有你生命充满涟漪,感谢有你日子更有意义,

感谢有你生命充满涟漪 。

(5)粉笔欧阳扩展阅读:

《老师,我总是想起你》是由尚德义谱曲,常春城填词,廖昌永演唱的一首歌曲。这首歌为著名歌唱家廖昌永的保留曲目,是其献给著名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廖昌永的恩师周小燕女士的。

《老师,我总是想起你》歌曲曲调动听、委婉,情节铺陈,情绪积聚,旋律过渡自然,高潮处饱满、充分,不显突兀。音区跨度既体现了专业性,也恰到好处的切合感情的表达,没有刻意“耍范儿”。

⑹ 如何继承和发扬粉笔书法

中国书法传统的继承及其创新
第一部分:关于书法传统的继承
一、书法的传统与传统的书法
1. 何谓传统。
是人们用来界定人类发展经验历程的一个定性词语。他的相对面是现代,即传统是一个相对概念。传统是世代相传的精神、思想、风俗、艺术、制度等以前时代留下的一种文化。通俗地说,传统是既有的客观存在的东西,是一种既成事实。
2. 何谓书法的传统与传统的书法。
书法的传统与传统的书法是有区别的。书法的传统一代一代积累下来的书法艺术的经验、精神、思想、技法等书法创作过程和技术手法。
传统的书法主要是历史上留下来的传到今天的书法作品。主要有两大类:碑和帖。书体是正、草、隶、篆,是书法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传统本身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流动体。历史上有魏晋传统、隋唐传统、明清传统等等,各个时期都有他的传统。每一个时期给我们留下的都不完全一样。传统他本身也是流动的,就可以变成一个流动的载体,这样才能不断推进历史的进步与发展。书法艺术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地变化、进步、发展。
书法从甲骨文到现在有三千多年历史,各个时期都有自己很明显的风格,如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清尚“质”。这是每个时期的基本特征,体现了每个时期的书法传统。

二、书法传统的继承
(一)从刻符到书法
1.汉字起源。
汉子起源众说风云,至今尚无定论。有人说是伏羲氏造八卦书,有人说是仓 造字,还有的把神农氏与皇帝也拉来作为文字的祖先。但它的重要来源之一乃是具有原始图腾意义的图画和符号,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像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的陶器上刻画的符号(新石器时代,距今约6000年),殷商时代甲骨及青铜器上的文字(距今约3500年)。这些都说明,远古的人们既是从纯自然的角度去认识自然,创造文字,也包含着信仰、祈求、崇拜和某种认知。文字首先用于占卜,甲骨文记载着大大小小的卜噬活动就是证明。
“书画同源”的说法,这里的“书”即指文字,这里的“画”即指图腾,随着图腾的神秘意味逐渐削弱,终于变为图案符号,成为一种装饰的对象,并直至充当记事符号。历史的进步和相当长的社会变革势必使得图腾标志向文字转化,从而为书法艺术的诞生烙下了坚韧的印记。如:刻符图、仰韶文化及大汶口文化之陶器刻符

2.书法的萌芽。标志是甲骨文。
出土于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的河南安阳殷墟遗址的龟甲、兽骨上记载了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殷商文字——甲骨文。一般认为,甲骨文是最早的书法,但是当时书法的意义仅在书写文字,还没有具备笔法、结字、章法这些基本要素。,其本身也没有其他更多的功用和意义。就甲骨文在汉文学发展史上来说,它是也已形成的一种独特体系的古文字,具有汉子点画结构均衡、对称和一定的稳定性等带有规律性的特点,这就使得以象形字为本源的甲骨文结构由原来的对客观事物的抽象模拟,逐渐形成含有艺术造型因素的形体,从而为文字书写得以升华为书法艺术奠定了形式上的基础。所以说,甲骨文乃是书法艺术的萌芽。
3.书法艺术的形成。标志是李斯的《泰山刻石》。
从钟鼎金文到李斯《泰山刻石》。最早的金文见于商代早中期(于甲骨文同时期),最晚的金文一般是战国末期的,甚至还有秦汉的,时间跨度约1400多年。我们一般所说的金文多指具有典型书体特征的西周金文。两周金文是甲骨文的升华,整齐的直线为多变的曲线所取代,方正的空间也为歌侧的结构所取代。圆润饱满丰腴厚实的曲线美收到尊重,反映出西周人敦厚、质朴风度的时代书风。内在的骨髓力度显示出外形的稍有松散,使先民们铸造钟鼎金文经过翻模而变得无意圆润却丰富多彩。钟鼎上面的文字具有纪念意义,又有美化装饰器物的作用。浇筑青铜器对器物主人及其家族都是一件十分隆重的事情,所以书写金文就是一件很庄严地事情,一定要写的正规、漂亮,以图传诸久远,而且现在范模上写文字,有的是时间装饰修描。
之所以说,金文是甲骨文的升华,就是因为金文是经过设计、安排、提炼的过程,而不是随心所欲的产物。如毛公鼎、散氏盘、墙盘等

如果说金文在青铜器上被大量铸制,是篆书在文化领域称雄的第一个显赫标志,那么,随着篆书的进一步发展,战国时期秦国的“石鼓文”的出现可以说是向“巧”过渡的信号。石鼓文是刻在鼓行石上的籀文,也是我国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石刻文字,被称为“石刻之祖”。共十个
秦统一天下后,为了政治、经济、文化的统一,对汉字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确立小篆为官方正规的书体,对汉字书写作了强制性的规定。秦始皇泰山封禅,祭天祀地,命李斯书写碑文、刻石记事。秦始皇手下书吏如云,会写字的人不少,为什么单单选中李斯书写碑文呢?答案只有一个,大家公认李斯的字写得好,最规范,最能体现秦代大一统的气象。所以,我们说李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大书法家是合乎事实的。今天留传下来的《泰山刻石》,用笔圆转自如,规矩森严,结体平稳,气势宏伟,不愧为小篆书法之鼻祖。李斯作为当时公认的书法家这件事本身,也说明当时对书法艺术已形成一定的评价标准。
在秦代,汉子有了固定的形体,有了固定的笔画,出现了著名的书法家,又形成了比较一致的书法美学观念。所以可以肯定的说:书法艺术形成于秦代。
如泰山刻石图

4.书法的成熟和实用价值时期。标志是大量竹简和石刻的出现。
汉字在秦代形成固定的形体及笔画意味着汉字有了规范。然而由于小篆一笔一划严格的规定性,制约了汉字的应用。于是一些人就开始探索其快写和简约的书写方法,在笔画中用到了“波磔”,便形成了隶书和章草的雏形。汉字的简捷和快写推动了书法实用化和大众化。
如秦汉竹简、帛书、云梦秦简、马王堆竹简、居延汉简等

两汉隶书:
汉隶作为一种书法艺术和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这倒不是因为汉隶是一个鼎盛时代的典型字体,而是它独具一格的艺术为后人所喜爱;这也不是因为汉隶改变了篆书屈曲回环的笔道形态以便书写,而是它蜕变了具体象形的意义使之定型化、抽象化。所以,汉隶从汉字构造上冲破了“六书”的本意,将小篆中残存的一点象形文字遗意也逐渐泯灭了。更重要的是,与秦篆相比,隶书的潇洒和反拘束更成为了一种开放的典型,规行矩多,一丝不苟的恭谨变成了轻松活泼,流畅自如的抒写。人们常把隶书从萌芽到定型的过程叫做“隶变”,就是因为中国文字美化为造型艺术的途径往往随着隶书的出现、发展,而逐渐成熟的隶书成为了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和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变革。西汉隶书,除了极少数的碑刻外,大量是出土的竹简、帛书等,而千姿百态、独具特色又端庄大方、浑厚朴实的隶书出现于东汉。东汉树碑定传之风盛行,目的是歌功颂德、流传后世。所以,碑刻既要请有名的学者撰文,又要请书法家来书写,以作为最理想的丰碑而长存不朽。正因为好些汉隶在这个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成熟走上了全盛时期,实用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提升。
如礼器碑、曹全碑、张迁碑、衡方碑、石门颂等

魏楷晋微及南北朝书法:
魏初仍使用汉隶,后经钟 等书法家们收集流行于民间的简化隶书笔法加以归纳,去掉明显的蚕头燕尾和左右波磔,终于促进了楷书的形成和确立。楷书是象形文字向表意文字过渡的最后阶段,是书法艺术向成熟迈出的决定性一步。虽然魏楷从结构到用笔都呈现出一种简淡古朴的雅拙感,在一定程度上还表现着过渡阶段的形体,但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结构简省、点画轻便,具有比隶书更便于书写的特点,因而从魏到晋至南北朝迅速得到普及,并成为大众也可以享用的财富。如:魏晋:十三子残碑、孔羡碑、王羲之黄庭经宝子碑、郑文公碑、张猛龙碑、石门铭等等

这个时期出现了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北朝大书法家郑道昭。同时出现楷、行、草三种书体并逐渐成为魏晋南北朝书坛上的主要主体,造成了中国书法发展史上风格多样、各臻其妙的重要时期。

5.书法的实用性与艺术性并存发展时期。标志是从晋尚“韵”到元明尚“态”。
书法到了晋代已非常成熟,并出现了各种书体汉字不仅要写规范化、让人看得懂,还要追求一种看得懂以外的味道,也就是“韵味”。那时的书法尊崇“神采为上,行质次之”,大家都表现出一种飘逸脱俗、姿致萧朗的风貌,其代表人物是二王。二王书法艺术流露出的这种韵味风神,是以独具的艺术魅力,反映出晋代书法艺术的时代特征,此谓之晋尚韵。如陆机平复帖,王羲之兰亭序、王献之鸭头丸帖。

唐尚“法”:唐代书法总体倾向是重视法度。唐代书家对前人的书法进行了总结,在书法结体和用笔方面实行了规范化和精微化。唐人的楷书表现出大小相等、上下齐平,用笔应规入矩的趋势。如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这个时期也出现了追求自由浪漫及变现个性特征的狂草,体现了唐帝国开拓向上的精神。如张旭的古诗回帖,怀素的自叙帖。

宋人尚“意”:宋代书法追求意趣而不拘法度。苏轼说:“诗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烂漫是吾师”。黄庭坚亦说:“老夫之书,本无法也,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责已,亦不较工拙与人品藻讥弹”。米芾说:“学书须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别为一好萦之,便不工也”。这些都充分表明了宋代书法家们不泥古法,提倡适意的艺术主张和追求性情的创作思想所以这个时期出现的作品大多是行草书。如苏轼的黄州寒食诗贴、黄庭坚的诸上座帖、米芾的黄溪帖等。

元明尚“态”:元明时期的书法偏重于模仿,注意在字的形态上下功夫,进入了一个复古的时期,大凡学书者纷纷效仿晋人,而求之于刻贴。赵孟頫提出“汉字千古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这个主张在当时被奉为金科玉律,所以元明两代的书人大都是以唐人的笔法,写魏晋人书貌,形成了书法仅注重在字形上刻意求好的总趋势。

尚“韵”、尚“法”、尚“意”、尚“态”本身都是对艺术、对情趣的一种追求。在这个时期书法不仅是交流和传达信息的工具,也是文人墨客聚会时的一种雅玩,兰亭序就是雅玩的产物。这个时期书法除实用外,书法更在努力的体现着时代的个性艺术特征。当然尚“韵”、尚“法”、尚“意”、尚“态”在这几个时期并不是隔绝不同的,而是表现出了该时代的主流罢了。韵、法、意、态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容的。自然在这几个时期里也出现了非主流的作品和人物。如颜真卿的祭侄子稿,张旭、怀素的狂草,杨凝式的韭花贴、夏热贴,徐渭的大草等。
6.书法的艺术化展现时期。
(标志是明中晚条幅和中堂的书写式样的出现)
明以前书法主要是一种实用的功能,在实用中追求艺术个性的释放和表达。而明中晚期出现的条幅和中枣的创作形式,则纯粹是为了艺术观赏及装饰的需要。书法由此变成了两个通道,一个通道是写字,实用的需要;另一个通道是书法艺术的需要。差不多在同时期出现书法的一个分支——篆刻,吴门才子文征明的儿子文彭当时用青田石刻印章,并把自刻的姓名章盖在自己创作的书画作品上,从而强化作品的艺术效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印章在秦汉就有了,但当时只作为一种物,或作封泥用的,是作为一种权力的象征。在书画作品上盖章,元赵孟頫已经用得哼很普遍了,但是真正把篆刻发扬光大的则是文彭,并从此成为了中国书画不可缺少的点睛之物。
书法艺术化展现时期一直从明中晚期延续到现当代。期间多种流派份呈,名家辈出,个性凸显。书法欣赏从朋友小聚时的陶醉或雅聚时的抒怀发展到展厅展览中的大放异彩。书法教育从师傅带徒弟的经验式的传授方式发展到现代的学院式教育(浙江美院于上世界六十年代首先开设书法本科教育,并与1979年招收书法学硕士研究生)。
书法艺术化展现时期的代表书家:徐渭、王铎、傅心、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于右任、沙孟海、林散之等。

7.书法作为一种纯艺术的开始。
(标志是电脑的普及)
书写已经不是一种交流和传承的必须。

(二)选临碑帖
1.何谓碑帖?
碑最初是指竖在地上的石头,所以《说文解字》释为:“碑,竖石也。”原先碑是没有文字的,与书法无关。此后,刻了文字的碑才是书法艺术中称的“碑”,又称碑刻。如汉代的张迁碑,曹全碑及摩崖题刻,六朝的墓志等都称为碑。
帖,愿意是词源中所说:“帖,以帛作书也,书于帛者曰帖。”与现在书法艺术中说的帖完全不同。历史上,帖的含义经过了几次变化:汉代开始,就有保藏书家手迹的俗尚,凡书家所遗的短札尺牍为世所宝者,称之为帖,如陆机的平复帖等,帖即为名人翰墨之名;宋时有收罗古代书家手迹以刻之举,称之为汇帖或从帖,帖即为摹刻上石或上本的法书之名;在清代,帖又成了书体流派之一;现在我们所说的帖,按照约定俗成的说法,一般是指历代法书的拓片和法书的印刷品,用以作为习字的范本,如十七帖,兰亭序,淳化阁帖,苏东坡、米芾墨迹等。
2.碑帖之区别
有六条标准:
一是功用不同。碑是追求世系,表功颂德或祭祀、记事用的;而帖是专为书法研习者提供历代名家法书的复制品(拓本)。
二是文字内容不同。碑既为了颂德记事,所以有一定的文字格式和内容;帖则以书法优劣为选择标准,内容庞杂,形式不一。
三是书体不同。隋以前的碑都是以篆、隶、楷书入碑,唐初始有行书入碑;而帖则以简札为主,故行草小楷居多。
四是形制不同。碑往往是长方形的竖石,有额有跋,大多是四面刻字。帖一般无额无跋,只正面刻字。
五是上石之法不同。碑大都是书丹(用朱砂直接写在石上)上石,帖大都是摩勒(从真迹钩摩)上石。
六是刻法不同。古碑之刻,有时因循刀法,与书丹原迹或有所出入,北朝碑刻,有的甚至不书丹而直接奏刀;帖则必须忠于原作。

3.送帖、读贴
选碑帖应根据个性喜好、性格、兴趣来确定,或端庄大方,或清秀飘逸或厚重雄健。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碑帖选好后就是读贴,读贴很要紧,甚至比临帖更重要,花的时间也比临帖还多。读贴不仅要弄清碑帖的原文意思,包括字的结构、用笔、布局等,还要弄清当时的社会环境及作者创作作品的心境情绪。
好大王碑(东晋)、颜真卿祭侄子稿的解释,只有吃透原稿的精神实质,才能在临摹时尽快上手,达到神形兼备之功效。

4.临摹碑帖
帖读透后就是临摹,“摹帖”和“临帖”,合称“临摹”。“临摹”就是俗话说的“照着写”,它是学习书法继承传统的必经之路。“
摹帖”是用透明的薄纸覆盖在字帖上,然后按底样描下来。只要有三种方法:
一是双钩。即用细线将字的轮廓勾画出来,然后再根据用笔特点填墨。王羲之兰亭序墨迹,唐代采用这种方法流传下来的。
二是单钩,即沿笔画的中间画一条单线,然后再沿单线运笔写出字体。用这种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掌握字体结构。
三是满摹,即在覆盖于帖上的透明纸上直接运笔一次描成,以?炼用笔和掌握字体的结构。描红其实也是这个办法。

临帖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是对临。即把字帖放在一旁,照着上面的用笔和结构写。
二是碑临。也就是默写,一行一行临写比较熟悉之后,便可以不看字帖,全凭记忆来背写。
三是意临。即指所临之帖参入己意,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挥一定的创造性,使古人书迹为我所用。

(三)学习技巧
书法及线条于?间之艺术,组成的元素非常单调而表现的内容又非常丰富。这就需要在线条和空间之间下功夫做文章。书法之技法就是:笔法、墨法和章法。当然,临帖的方法也是技法,这个问题在前面部分已讲过。这里不再论述。
1、笔法,就是用笔的方法,是书法技法中最主要的技法有的一辈子在苦苦探索,也不及其法。可见笔法变化之无穷。
(1)、执笔,指实掌虚。历代书法家对执笔的方法有着种种不同的见解和主张。因为写字、执笔是手?不是目的,作品所表达到的效果才是目的。因此,正确的执笔方法是基本合理的情况下,主要是取舒适、灵便、自然、如意,这才符合人的生理条件。一般来说,其原则不外乎“指实掌虚“,指实,即可达到五指齐力,运全力于笔端;掌虚,才能做到高度灵活的运笔。
(2)、运笔在书写过程十分重要,涉及线条的质量和作品审美效果。运笔包括:方笔、圆笔,中锋、侧锋,藏锋、露锋,铺笔、裹锋,提按、转折、轻重、迟速以及推、拖、捻、拽、导、送等技巧。
(3)、“屋漏痕”、“锥画沙”、“印印泥”、“折钗服”。其中这几个词讲的都是用笔、运笔中的笔势和力度。
屋漏痕“雨水渗入壁间,凝聚成滴,始能徐徐流下来,其流动不是径直落下,必微微左右动荡着垂直流行,留其痕于壁上,始得圆而成画,放纵意多,收敛意少;
锥画沙:在平平的沙面上,用锥尖轻轻地划过,那么当锥尖离开时,沙粒就会滚回小而浅的槽里,把它填满,就没有什么痕迹可以形成。当下锥时,深入沙里一些,而且必须不断地微微动荡着画下去,使一画两旁线上的沙粒稳定下来,才有线条可以看书,这样的线条,两边是不均匀的。往往高质量的书法线条是不光而毛。此乃“锥画沙”之行笔之妙。
印印泥:用笔当须如印印泥,意思是说,须下笔有力,达到力透纸背,其迹则沉凝浑厚、不光不弱。
折钗服:指的是金钗弯曲,形容笔画转折处圆融有力而露痕迹。

(4)、永子八法。
点为“侧”。它的写法是“不得平其笔”也就是说要?多落铺笔,势呈收锋;横画为“勒”,它的写法是“ 不得卧其笔”,也就是说要逆锋铺笔而行,不能卧笔平拖;竖画为“努”,它的写法是“努不得直”,因为太直了笔画就会显得无力;钩是“?”,它的写法是“须?其锋”,也就是要略略驻锋蓄势后“得势而出”,仰横为“策”,它的写法是“策须背笔”,也就是要“仰而策之”;长撇为“掠”,他的写法是“掠需笔锋,左出而利”;短撇为“啄”,他的写法是“须卧笔疾?”,也就是说,落笔要略略侧锋,快而峻利;捺笔为“”,他的写法是“须 笔,战行右出”,也就是说要逆锋落笔,折锋后铺毫缓行,至右下再先蓄势,然后出锋。

2.墨法
墨是书法艺术中最具冲击力的一个元素。用墨是否巧妙,涉及到作品的气息、韵味和视觉效果,所以历代书家非常注意用墨。
墨法包括:干湿、浓淡、涨涩、润燥、焦宿等内容。历史上有许多关于用墨的故事。如“浓墨宰相,淡墨探花”。浓墨宰相值得是刘墉,淡墨探花指的是王文治;明朝董其昌喜欢用淡墨,明末清初王铎喜欢涨墨,写草书时蘸一次水能写十一个字左右,形成张涩、润枯的一种强烈对比;黄宾虹先生喜欢用宿墨,林散之先生的枯墨则是用到了极致。

3. 章法
章法就是作品的谋篇布局,是指安排布局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的方法。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整;既知平整,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整”。说的就是学习章法的过程和方法。
章法包括:疏密、正?、巧拙、增减、挪正、穿插、离合等内容。
历代书家非常注重画面的经营布局。密不通风,疏可走马,计白当黑都是书家惯用的布局手段。
书法大家往往可以在不平衡中追求协调,在不对称中找到和谐,在矛盾中享受快乐。

布局疏的作品如:五代十国杨凝式的韭花帖,董其昌的作品密不透风,横竖不同是徐渭的作品,乱石铺街则是郑板桥的作品。这些作品我们都可以慢慢的去欣赏。

三、关于继承传统需要把握和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功夫在字外。哲学、美学、文字学、文学、史学要学习了解。
2.学会于古人对话。
3.懂得弃舍。好的继承,不好的放弃。
4.传统可能带有保守型。
5.深入传统的危险。传统所具有的魅力也可能使人无法自拔,从而对其他一切都失去兴趣。然而一位现当代书法家却要掌握比传统多得多的东西。
6.把握前代技巧的重要性。
7.变革传统的艰巨性和必要性。

⑺ 请问语文老师

作育英才,为人师表,桃李满门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儿。老师是粉笔,牺牲自己,留下知识。老师是火把,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⑻ 写粉笔字时手搁在黑板上还是腾空写请告知,谢谢!

我见过的 大概都是腾空写的.

⑼ 粉笔和中公答案太多不一致的,到底哪个准

粉笔可以很负责的说有错误答案,而且不少,为此特意找到题源验证过,不知道说粉笔准的都是些什么人,粉笔的好处就是免费题库。中公做的不多,做了几套纸质试题,解析还是合理的,答案经得起推敲,基本没有牵强附会,绝不是给中公打广告的意思,只是觉得中公思路更贴近出题人考察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