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白骨菩萨就是杀人多了然后成菩萨了
白骨菩萨,典籍上并无记载,但是佛家确有修白骨观的修行方式,为的是去惊怖之心,四大皆空,惊怖之心自然也算一种。观象白骨体悟生必有死,万物有始必有终。佛陀自己也不是永生不灭的,佛陀的伟大之处在于其思想精神,而不是其本身。观象白骨去惊怖生死之心,观象红尘去贪嗔欲念之心。通俗一点的解释就是,一个武术高手战败的次数肯定会比新手多得多,万败自然能够吸取经验而取得胜利,称白骨菩萨,并不一定杀戮或者白骨成菩萨,而应该是以白骨的形象度人,或者以白骨观入道,所以这么称呼。
② 塑料白骨架子,就是佛教里观白骨的那个骨架
您好!我十分高兴为您解答问题。
据末学所掌握的学识,您的提问所述的“白骨观”是佛教里修行者的一种修行的法门,其修证目的在于看清人身体的真正本来之形态,进而舍弃对肉身的贪恋之欲,舍弃世俗欲望,以期获得解脱生死,至臻终证佛果的修行法门之一。
您所述的“塑料骨架”,具体视您本人的需求而决定。
谢谢您!祝愿您吉祥!
南无阿弥陀佛。
③ 佛教的美女白骨观和投胎转世貌似有矛盾
晕倒……白骨观只是为了让男人摆脱对女人贪欲的一种工具而已。
在究竟的胜义谛上,连骨头都是空性,还观什么观。但为了达到一些目的总要用一些不怎么究竟的方法。
就好像没食欲的时候,幻想一下自己平时想吃吃不着的美食,这也是增加食欲的方法。这有什么不妥吗?
④ 如何戒淫(三)白骨观、不净观与观空
3.白骨观、不净观与观空 我们先看一个例子。唐朝,山西太原有位书生叫狄仁杰,他生得风度翩翩,丰神俊朗,是一个文雅清秀的读书人。他上京参加考试,途中寄宿在一家旅舍。晚上,夜深了,他还在读书,突然有一个美丽的少妇,悄悄进来会见他。一问之下,才知道她是这间客栈主人的媳妇,因丈夫刚死不久,是一个新寡。她白天见到狄仁杰年轻英俊就动了心,晚上来找狄仁杰相会。狄仁杰看到这个少妇确实是年轻貌美,而且千娇百媚地挑逗自己。可是他突然想起了一位老和尚的话,就严肃而和蔼地对这个少妇说:‘我以前曾借住在一间寺院中读书,曾经有一位老和尚为我看相,说我的相主贵,将来必能荣显。但是一生要特别谨慎,不要因贪爱美色而犯淫戒。我请教老和尚,美色当前,是极难控制的。不知用什么方法能熄灭淫念呢?老和尚慈悲地对我说:我教你一个好方法。男女之间因贪爱美色而起欲念,这时你就观想对方忽然生了一场大病,骨瘦如材,头发蓬散,眼睛深陷,像鬼一般可怕,再观想她死的时候那种抽搐难看的样子,以及死后身体发臭,那么你炽热的欲火就一下子冷却了。’狄仁杰说:‘我非常敬佩和感谢这位老和尚的教导,不敢遗忘。所以我也把你当病重、病死想。你也可以用老和尚的方法观想我,那么我也是一堆白骨,一堆臭肉,没有什么可爱的。这样你也就可以为你的丈夫守节了。’那少妇听完狄仁杰这一席话觉得十分惭愧和感动,她流泪跪下,拜谢说:‘感谢您的大恩大德,不但保全了我的名节,还指示我熄灭淫欲的方法,我今后一定会洁身自守。’后来这位少妇果然坚守妇节,受到朝廷的表彰。而狄仁杰上京赶考及第,成为唐朝安邦定国的重臣,官做到宰相。后来又被追封为梁国公,极为显贵。狄仁杰为政期间,焚烧淫书,奖励百姓崇尚道德礼规,是一代名臣。 在这个真实的故事里,我们看到狄仁杰没有犯错误是得力于一位元老和尚教他白骨观、不净观。中国禅宗第一代祖师达摩大师曾做一首皮囊歌:‘尿屎渠,脓血聚,算来有甚风流趣。’唐朝道家大德吕洞宾说‘休夸少年趁风流,强走轮回贩骨头。不信试看明镜里,面皮底下是骷髅。’ 我们再看一个例子。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好色青年,很想改掉自己的恶习,常常为此很烦恼。就去请教一位大德王龙溪先生。王先生说:‘假如有人告诉你,有一位貌美如花的名妓在房间里等著你,你一定会兴冲冲地去,可是打开房门一看,原来是你的姐姐,或者原来是你的女儿,你此时的淫念是否会立刻熄灭呢?’这位青年回答:‘当然是没有了。’王先生说:‘所以淫念本来就是空的,只是你误把它认作是真的了。’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人生就是一场梦,过去的风流,而今安在?刚刚的念头,现在也没有了。所以古人说:‘静心一返观,男女真儿戏。’如果一个人常常能提起‘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世事如幻,那么他对美色就不会贪著了。 总之白骨观也好,不净观也好,观空也好,都是用智慧来化解,让我们把情欲放下,不要让它作祟,不要让它牵著鼻子走。
⑤ 公案三生白骨禅 是什么意思
前生,今世,来生,把它当禅门公案一样看破了,不过是白骨。比喻来世的禅机令人晓悟,人生本自空幻。
“公案三生白骨禅”出自的唐寅伥伥词:伥伥莫怪少年时,百丈游丝易惹牵。何岁逢春不惆怅,何处逢情不可怜。杜曲梨花杯上雪,灞陵芳草梦中烟。前程两袖黄金泪,公案三生白骨禅。老后思量应不悔,衲衣持盏院门前。
全诗开篇六句充分肯定少年那真诚、美丽而又迷惘的情怀。诗人以浓情之笔,描绘了少年情怀的浓浓情恋与淡淡伤感。短暂的春光令人牵挂,那邂逅的情丝惹人心碎。那一切是那么忧伤而美丽:宴饮时的万种风情,离别时的幽梦如烟。
后四句陡然笔锋骤转:富贵前程因世事多舛转为空幻,而那有关今生、前世、来世的禅机令人晓悟人生本自空幻。既然如此,也就心满意足了。
(5)白骨观扩展阅读:
作者简历: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唐寅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落,在好友祝枝山的规劝下潜心读书。
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民。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
⑥ 不净观和白骨观是什么意思
【 不净观 】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
(术语)五停心观之一。为治贪心,观身之不净也。此中有二:一者观自身之不净,二者观他身之不净。
【 不净观 】 《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
五停心观之一,即观察自己和他人的身体皆污秽不净,可治贪欲。
【 白骨观 】 《 佛学大词典 》
梵语asthi-sam!jn~a^。又作想相生、骨想、枯骨想。为观法之一;即九想观(略称九想)中之骨想。观(梵vipas/yana^ ),意即以智慧专心一致观察念想佛或法等特定之对象,而致力于证悟,为佛教一般之实践修行法,白骨观即其中重要观法之一。盖观想死尸之筋断骨离,形骸分散,白骨狼藉不净之状,藉以知无常而除却贪欲执着之念。佛陀弟子优波尼沙陀即以作此观而成道。楞严经卷五(大一九·一二五下):‘观不净相,生大厌离,悟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于虚空,空色二无,成无学道。’望楼主采纳,谢谢!
⑦ 佛教有句话,意思就是说修行者和女子在一起,就应该像是和一具骸骨呆在一起一样。请问这句话怎么说。
因为人有七情六欲,所以难免对周边的事物和人有贪欲。“色”对修行者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你克服不了,不如不去修行,做个平常人就好了,多做善事多念佛,同样也可以去西方极乐世界;但是如果是修行者,就需要不少方法来让自己避免被周边的事物影响自己。师兄说的这句话,其实就是修行中的重要方法:“白骨观”,指当遇到女子诱惑,或容易令自己产生诱惑时,就像楼上的师兄讲的一样:“不妨从女子的表皮观想到美肤美颜之下的血肉筋脉,及年华渐去的衰老、乃至於老死之後的腐蛆争食、及最後唯一所剩下的一堆白骨骷髅.....其实与其他所有不美不媚的女子和老太婆一般无二,所以没甚麽好迷恋的……真正该珍惜的应是人的智慧及善心,而非表面的美丽”。
⑧ 白骨不净观是忽悠人的
白骨观:为了去一个执著~又多出另一个执著~(比如:不净观~到后来'多出了一个怕脏的执著)~岂不是白忙?(这种方法应该不是释佛敎给我们的~~应该是后世"高人"自创的)~
和大家意见相左之处~请多包涵!
⑨ 佛祖在哪部佛经里,说美女是“骷髅白骨”的
骷髅白骨,又叫白骨观。
梵语asthi-sam!jn~a^。又作想相生、骨想、枯骨想。为观法之一;即九想观(略称九想)中之骨想。观(梵vipas/yana^ ),意即以智慧专心一致观察念想佛或法等特定之对象,而致力于证悟,为佛教一般之实践修行法,白骨观即其中重要观法之一。盖观想死尸之筋断骨离,形骸分散,白骨狼藉不净之状,藉以知无常而除却贪欲执着之念。佛陀弟子优波尼沙陀即以作此观而成道。楞严经卷五(大一九·一二五下):‘观不净相,生大厌离,悟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于虚空,空色二无,成无学道。’
阿弥陀佛!
⑩ 白骨精的真身是什么,为何山神和土地不敢为孙悟空作证
《西游记》故事里,白骨精连续两回被孙悟空识破,却依然不甘心,毕竟,能够让三界生灵长生不老的唐僧肉,她非吃不可。
这一回,她变成一个“白发如彭祖,苍髯赛寿星”的老公公,又来戏弄唐僧,却还是被孙悟空一眼认出来了。
既然唐僧是一个“身本忧”的凡人,自然看不透“迷人败本的白骨夫人”,看不到骨肉身的本相,山神土地又如何作证呢?西行之路,本是修心之路,只能自悟,谁也帮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