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蹀躞的意思是什么
〈书〉①小步走路。 ②往来徘徊。
蹀 : 蹀 dié 顿足,踏:蹀足。蹀蹀(小步走的样子)。
躞 : 躞 xiè 〔蹀躞〕见“ 书卷的杆轴:玉躞。蹀”。
Ⅱ (蹀躞)这两个字念什么
dié xiè
Ⅲ 咄嗟蹀躞什么意思
咄嗟,1.霎时。2.叹息。3.呵叱:吆喝。出自《上刘右相书》
蹀躞是唐代出现的一种功能性腰带。
咄嗟蹀躞是网络上唱的生僻字歌。
Ⅳ 蹀躞代表什么
蹀躞是唐代出现的一种功能型腰带。隋唐时期出现的一种功能型腰带,称为蹀躞带,简称蹀躞。据2013年扬州出土的隋炀帝墓葬中已有实物表明,至少在隋朝时即已有蹀躞。
Ⅳ 蹀躞是什么意思,词语蹀躞的解释,汉语词典
[ dié xiè ]
1、小步行走。
①唐权德舆《从叔将军宅蔷薇花开太府韦卿有题壁长句因以和作》:“环列从容蹀躞归,光风骀荡发红薇。”
②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长亭》:“女郎急以椀水付之,蹀躞之间,意动神流。”
③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一回:“三人欢喜非常,便从山下蹀躞前行,约里许,但见一泓清水,澄碧如镜,两岸芳草茸茸,铺地成茵,真是一副好床褥。就假此小坐。”
④冰心 《寄小读者》九:“当她在屋里蹀躞之顷,无端有‘身长玉立’四字浮上脑海。”
⑤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载于南朝·梁·僧佑《弘明集》)注:蹀躞:踮着小步。
2.行进艰难貌。
①南朝 宋鲍照《拟行路难》诗之六:“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②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二》:“越明日,朔风举帆,踊跃碧虚,蹀躞於黄混水,号曰望昊洋,依凭延真岛。此皆从来人迹不到之。”
③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珊珊》:“倐一红装屏角窥客,又一老媪上堂篝灯,蹀躞颇苦。”
④清 戴名世 《与赵良冶书》:“蹀躞於坑坎之途,驰骤於污泥之阪,则其害岂特颠仆而已哉!”
3.马行貌。
①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赠二君子》诗:“蹀躞驺先驾,笼铜鼓报衙。”
②元 萨都剌 《题画马图》诗:“四蹄蹀躞若流星,两耳尖修如削竹。”
③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六八:“此记游耳非著作,马蹄蹀躞书生孱。”
4.谓事情、文字等方面费斟酌。
《太平广记》卷三○五引 唐 戴孚 《广异记·王法智》:“众求其诗,率然便诵二首云……自云:此作亦颇蹀躞。”
5.佩带上的饰物名。
①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九:“元昊遣使戴金冠,衣绯,佩蹀躞,奉表纳旌节告敕。”
②宋张枢《谒金门》词:“重整金泥蹀躞,红皱石榴裙褶。”《辽史·二国外记传·西夏》:“其冠用金缕贴,间起云,银纸帖,绯衣,金涂银带,佩蹀躞、解锥、短刀、弓矢,穿靴,秃发,耳重环,紫旋襴六袭。”
6.颤动。
①明 朱权 《卓文君》第二折:“我则见绣屏开花枝蹀躞,绮窗闲花影重叠。”
②萧红《看风筝》:“‘刘成不是你的儿吗?他今夜住在我家。’老人听了这话,他的胡须在蹀躞。”
7.谓浮漫不庄重。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四相公》:“若个蹀躞语,不宜贵人出得!” 何垠 注:“蹀躞,犹云琐碎也。”
Ⅵ 蹀躞的介绍
蹀躞是唐代出现的一种功能型腰带。隋唐时期出现的一种功能型腰带,称为蹀躞带,简称蹀躞。据2013年扬州出土的隋炀帝墓葬中已有实物表明,至少在隋朝时即已有蹀躞。
Ⅶ “蹀躞”是什么意思怎么读
释义:蹀躞是唐代出现的一种功能型腰带。隋唐时期出现的一种功能型腰带,称为蹀躞带,简称蹀躞。
读音:dié xiè
现代方言词汇
山东方言中广泛使用的词汇之一,是个由动词转化成的形容词,略含贬义。
①济南人说的蹀躞大体是很失败的意思,或是形容一个人的脸色很难看。如“真蹀躞,又把事情搞砸了”,“这人整天蹀躞着个脸”
②潍坊人(特别是昌邑一带)说的蹀躞是形容一个人穷显摆的意思,贬意。
③青岛人说的蹀躞意在嘲笑庸俗的献殷勤和谄媚行为,也是指责盲目积极性或无效劳动,如“一次般这么点东西,真能瞎蹀躞!”
④烟台龙口一带说蹀躞有不稳重、踏实之意,“看看你这个蹀躞(dié shī)样,始能老实点?“
也有盲目积极性或无效劳动之意。”真能瞎蹀躞!能不能找个箱子盛着,一次拿这么点儿。“
“蹀躞”是先秦汉语在现代语中的活化石,在鲜活的民间方言中得以流传发展,遗憾的是它被现代书面语给忽视了。
(7)蹀躞扩展阅读
男子样式
所谓“绅”,就是指带子末端的下垂部分。《论语˙卫灵公》记:“子张书诸绅。”宋邢昺注:“以带束腰,垂其余以为饰,谓之绅。”因为绅是带子末端的下垂部分,所以可提起来记事。
当然,这是应急的做法。在一般情况下,官吏记事,是用一种手版,名“笏”,不用时就将它插在腰间,后来干脆就把垂绅插笏的仕宦称之为搢绅。搢就是插的意思。
《晋书·舆服志》:“其有事则搢之于腰带,所谓搢绅之士者,搢笏而垂绅带也。”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以后还引申出乡绅、绅士等名词,专指那些具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士,意思说他们具备了搢绅的资格。
女子样式
至于妇女,虽然用不着搢笏,但腰带系结以后,也有一部分垂下,这种下垂部分的名称,在叫法上与男带有些不同。明杨慎《丹铅续录》记:“古者妇人长带,结者名曰绸缪。垂者名曰襳缡。结而可解曰纽;结而不可解曰缔。”
凡是打成环状的活结,古时称“纽”,而扣紧的死结则称为“缔”。《说文·系部》:“缔,结可解也。”又“纽,系也。一曰结而可解。”说的正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