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别梦依稀——我与《龙陵文化》的十年不解之缘
[别梦依稀——我与《龙陵文化》的十年不解之缘]别梦依稀——我与《龙陵文化》的十年不解之缘十年,如白驹过隙,一恍而逝,别梦依稀——我与《龙陵文化》的十年不解之缘。2001到2011这十年,我们的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十年,然而,留驻每个人心中难于忘怀的记忆却各不相同,我记忆最犹新的是《龙陵文化》让我实现的文学梦。说句心理话,我自幼理好文差,可以说,是一个文学盲人。刚走入社会,自然是从事与阿拉伯数字相关的工作,而文学这种神圣纯洁的文字是万万没做过,万万不敢想的,可是,追求文学艺术的虚荣心又似乎随时存在。还记得,1999年我到丽江出差,买了本《丽江风物志》消遣,里边有篇介绍鸡枞的文章,对于我这个从小就与鸡枞打交道的山里娃来说,总觉得该文有意犹未尽之感。回来后,便把自己知道的写成了《话说鸡枞》。才疏学浅的我忐忑不安、战战兢兢地尝试着向《龙陵文化》投稿,没想到竟然在2001年6月28日收到一本带有墨香味的《龙陵文化》第二期样刊,《话说鸡枞》以“泥土珍馐”栏目刊出,着实让我高兴了一阵子。虽然那篇文章现在看来稍显稚嫩,依然属于“说明文”,但那是我与《龙陵文化》的第一次牵手成功,给了我莫大的鼓舞,从而激发了我对文学的喜好,不或之年,踏上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的寻梦之路。随着处女作在《龙陵文化》这个纯文学的龙陵最高级别刊物刊出,在那期刊物里,我欣赏到了省作协会员赵老师写的,曾刊《人民文学》的《艳遇》,读到的擅长撰写历史体裁的张老师写的《<艳遇>读后感》。文中一段段扣人心弦让我时而开怀大笑、时而乐上眉梢、时而引发启迪与思考。我深深体会到《龙陵文化》是一个能增长知识、不断充电和提高写作水平的好地方。2002年我到茄子山水库游玩,编了句:“大坝雄居天险处,容纳五河汇成湖。旅游新景人铸就,竹筏鱼歌牧童曲。”的水口流,当我将其送到文联,陈主席看后对我说:龙新的河其实只能算溪流,文学要在“真”的基础上提升,每一个词都要容易被众人理解接受,建议把“五河”改成“涓溪”。后来刊载于《龙陵文化》,还收录《龙新•冷凉资源宝库》一书。他们就是这样默默无闻、不厌其烦、一丝不苟地为像我这样的文学新手修改作品。渐渐地,我与文联的陈主席、王编辑等认识了,还通过他们认识了县内外的更多作家老师。与他们相识、相知、相熟,他们成了我的良师益友。后来我为《艳遇》写了:“真实可读,贴近生活。艳而不俗,崇高美丽。语言精炼,耐人寻味。”的评语,省作协委员振王老师对这个评语给予较高评价。后来,我的作品渐渐出现在比《龙陵文化》更高级别的刊物上,我知道,得以发表的作品,其实是经过如此润色添韵才见诸杂志的,在作品的背后,凝聚着《龙陵文化》编辑老师的很多智慧心血和默默培护的精神,并不是自己真实水平的体现。他们鼓励我要多写,多写像我这种“瘪三”就必须多学。那时,我把偶尔得到的稿费变成一本本喜好的书,带一本书到户外丛林中,探究根源、细细演练、冥思苦想,尤如达摩面壁,再把书中精彩之笔记下来,有过“行来地少天多处,坐到山高月小时。”的经历,我把读书心得写成《读书情缘》,这篇小文先后刊于《龙陵文化》、《保山日报》、《腾冲报》。文中写到:“我读书会记下一些华丽好看的词,润耳中听的句,让人心惊肉跳的段。写作,我是万万不能的,就像个瘪三,实在避让不及非写不可时,就把记下的残墨烂字倒出来堆成块、组成篇。工作之用觉得观点新颖、方向不斜;闲聊之用觉得之呼者也、庞引博学;有幸之文刊于报角,细心读者评于沙龙。” 读书不断地改变着我的人生,我与读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也开通QQ空间、建立文学博客、参与文友圈,与更多的朋友交流,做到资源共享,有了文友们提供征文、讯息等渠道,让我有更多机会参加各类文学采购、文笔会、征文比赛等活动,读后感《别梦依稀——我与《龙陵文化》的十年不解之缘》。有了编辑老师无微不至的呵护鼓励与关怀鞭策,有了与文友们共同探讨文学、交流写作经验,让我受益匪浅,写作水平明显提高。2007年8月,在龙陵县第三届文代会上,我荣幸地被选举为民间文学协会副主席。副主席这把“双刃剑”让我有了帮助文学爱好者看稿改稿学习的机会,同时自己也成了别人的一个标杆。我记得徐铸成曾经说过:“记者不动手,就成为了‘老者’”。一下子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已不仅仅是想写才写、为我而写,更多时候是为社会而写,成了一种责任。当应邀而作或“圈圈改改”之时,有的“文章”初看不起眼,但仔细琢磨,骨子里有可以树起来的东西,譬如一尊泥塑,帮它用恰当的语言恰当地表达出来,点石成金,是我的责任。十年,不知不觉中,我已在国家、省、市、县级各种报刊杂志发表文章50多篇30余万字。仅2011年,我的文字也分别见诸于《龙陵文化》、《腾冲文化》、《保山报》、《高黎贡》、《活水》等18篇次。《龙陵文化》已从我初识的全黑白每期50页,扩展为8页采,80页6万余字的精美书刊,在文联工作的人员和编辑老师也新老更替。但是,《龙陵文化》坚持的“三为主”方针始终没变。——以发表本县作者的作品为主,以写本县题材的作品为主,以符和本县的读者爱好的作品为主。《龙陵文化》已成为我投稿和阅读不可或缺的首选,每期总有一些文字是那样的清新,那样的贴近现实,那种温暖直抵达人的心窝,那种震撼让人久久不能平静,她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让我得于欣赏一篇篇赏心悦目的精彩华章。我“天命”之年,对文学的嗜好依然“衣带渐宽终不悔。”“地上本没有路,走多了,自然成了路。”我为《龙陵文化》痴狂!这股激情伴随着我走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在这些难忘而又快乐温馨的日子里,《龙陵文化》留下了我许多难以忘怀的感慨。我坚信,除了少数极具天赋的人,可以出手不凡,甚而处女作就可一鸣惊人外,而绝大多数的作者,成长都得有一个学习渐进的过程。像我这种没有文学功底的“笨鸟”,只有拿出“挖老板田的精神”。挖老板田,对于有过农村生活的人不难理解,城市的人们难于想象它的艰苦。夏天,农民们都要将种过小春作物的老板田一锄头一锄头地翻过来,在太阳下暴晒土垡子,然后放水泡田。这正是一年之中气温最高的时候,晴空万里,在太阳暴晒下的滇西“穷赕”之地劳作,在烈日炙烤下一锄锄把斗大的土垡一个个翻过来,这算得上是所有农活中最苦最累的一桩,只有过了这一桩,秋来,也许才会有好收成。写作也不能因为不知道有没有收成而不去耕耘。回忆自己伴随《龙陵文化》走过的脚印,从当初连梦都不敢梦的事,现在竟然变成了事实,一种温馨的感觉顿时涌上心头,令人难忘,让人激动不已!现在,当一期期带着一缕一缕沁人心脾墨香的《龙陵文化》刊发出来的时候,无论有没有我们的文章,我都会细细地一字一句品味它,特别是读到精彩内容的时候,会有种拍案叫绝、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并且会好好地把自己在《龙陵文化》投的文章收藏起来。如今,早已堆积成厚厚的一大叠。有时候,下班回家也会把它们拿出来再细细地品读,那种喜悦的心情是无法用文字表达的。这是一种收获、一种满足,也是一种幸福……我也总是盼望《龙陵文化》在龙陵的影响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越办越好,拥有更多的读者,成为龙陵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龙陵文化》是我写作成长的摇篮,是她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给予了我的创作热情和欲望,是我发表文章的园地,是“业余作者”的良师益友。我对《龙陵文化》充满了感恩之情,对编辑们的辛勤工作及扶持新人的精神感到敬佩。我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已成为我的第二生命。每当闲暇时,我用文字来充实自己,文学使我对生活充满了自信,让我乐观地面对生活。今生与文学结缘无怨无悔,文学将是我魂牵梦萦不离不弃的“情人”。 〔别梦依稀——我与《龙陵文化》的十年不解之缘〕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Ⅱ 请问,缅甸人为什么不扑救中缅边境的森林火灾谢谢!
去年瓦城也发生火灾了!!救了几天,最后一栋楼烧完了
Ⅲ 郑垧靖的荣誉奖项
1999年9月27日 被龙陵县党报党刊发行领导小组授予99年度党报党刊征订发工作先进集体奖。
2000年4月18日被龙陵县教育局授予2000年小学数学说课教学活动优秀奖。
2002年12月16日被云南电大保山分校评为2001—2002学年度优秀学员。
2002年6月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被龙陵县人口普查办公室、龙陵县人事劳动局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
2004年4月被中共龙陵县委授予2003年度先进个人三等奖。
2004年4月20日被中共保山市委宣传部评为2003年度优秀乡镇宣传干部。
2004年11月被保山市科学技术局、保山日报社,他的“傈僳山寨办起产业科技培训班”文章在“科技兴保”征文活动中荣获三等奖。2005年2月2日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加快保山发展大讨论(农行杯)征文活动中,他的文章《引进产业需慎重 致富希望不落空》,被中共保山市委宣传部、中共农业银行保山市分行、保山日报社,授予优秀奖。
2005年3月被中共龙陵县委授予2004年度对外宣传工作三等奖。
2005年6月25日被平达乡党委评为2004—2005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2006年9月27日被保山党报党刊宣传发动工作领导小组评为2006年度党报党刊发行工作先进个人。 2007年3月被中共龙陵县委评为2006年度对外宣传工作先进个人。
2007年9月30日被龙陵县党报党刊宣传发行领导小组被评为龙陵县2007年度党报党刊宣传发行工作先进个人。
2009年12月16日被中共平达乡委追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Ⅳ 如何认识和处理我国自然保护区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关系
我国从1956年开始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以来,至2001年初共建立各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276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5处,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2.44%,但由于经费短缺,加上多数封闭的保护方式与保护区内经济发展、居民生活需要的矛盾,使得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受到严重的影响,成为自然保护工作面临的一个普遍的难题。与此同时,生态旅游业以其高利润、低开发度的特点,顺应现代人们“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潮流,不但满足了当代人的旅游需求,也为子孙后代保留了足够的旅游空间、良好的环境和景观,使之永续利用,成为自然保护区迅速发展的一项新产业,并成为更多保护区结构和功能规划的一部分。1998年5月世界旅游大会指出,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给全球带来了至少200亿美元的年产值。目前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年总旅游人数250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近52亿元人民币,一些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龙头”。SYA保山日报网
1、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内涵的探讨SYA保山日报网
生态旅游是一种科学、文明、高雅的旅游形式,是现代社会人们所需求的一种高级精神享受。据资料反映,近几年来,全球生态旅游的年增长率高达30%,是各类旅游形式中发展最快的一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是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高度责任化的旅游,它不仅保护自然资源,同时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有五个方面的内容:SYA保山日报网
生态旅游与自然资源的相互依赖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就是到自然保护区欣赏优美的、特殊的、原始的自然景观。自然保护区丰富的资源是生态旅游的基础,而开展生态旅游又可以把保护区独特的自然优势展现给人们,让人们了解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SYA保山日报网
让人们理解支持自然保护区的工作。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是一种欣赏和认识自然的高层次旅游活动。它所倡导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在旅游活动中通过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能真正体会到大自然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发展的基础。游客会不知不觉地热爱自然,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从而提高人们对自然保护区工作的理解和支持。SYA保山日报网
产生有利于保护的经济效益。生态旅游不排斥经济效益,它提倡在把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的同时,争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收益。这是发展经济的需要,也是取得生态环境保护资金的途径之一。因此,生态旅游收益中的一部分,甚至绝大部分都应该投入到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中去。SYA保山日报网
促进社区发展。自然保护区大多地处偏远贫困地区,当地社区居民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否使当地社区的居民从旅游中获得利益,直接关系到在那里开展的旅游能否得到他们的支持而持续地发展下去。特别是在贫困和环境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地区,促进当地社区经济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改善当地的环境,应该是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目标。SYA保山日报网
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一般大众旅游不同,它要求旅客要有较高的素质。然而,目前游客素质大多还不太高,如果不严格管理,旅游的负面影响得不到控制,旅游活动将不能持续下去,同时生态旅游强调把旅游带给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内,并要求在能量消耗和转化过程中采用“消耗最小”的原则,因而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有利于自然保护区的长期持续利用。SYA保山日报网
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关系SYA保山日报网
开发既是一种保护又是一种干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将改善、美化其环境,旅游收益也为其保护创造了经济条件。但另一方面伴随生态旅游开发而带来的环境污染、一些游人的不文明活动及行为、外来文化的冲击等都会对其资源造成干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和保护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两者是辩证的矛盾统一体,并在辩证联系中共同改善其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关系,推动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SYA保山日报网
保护是开发和发展的前提。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是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一旦破坏殆尽,自然保护区将失去保护的必要,也就无开发可言了。因此,保护是开发的前提,是当前的迫切任务,并且资源的保护还贯穿在开发的整个过程中,这是由开发带来的负面效应所决定的。SYA保山日报网
开发是保护的必要体现和保护区发展的基础。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资源保护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因此,资源必须经过开发利用,发挥其功能和效益,也才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只有通过开发才能得以体现,以环保、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已成为自然保护区发展的新方向。SYA保山日报网
开发本身意味着保护。合理的、科学的对自然保护区开发,对自然保护区资源环境进行改善、美化、增加其可进入性;同时一定的开发促进其旅游发展,带来的旅游收益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返回自然保护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开发意味着保护。SYA保山日报网
过量保护不利于开发。因担心开发造成破坏,而“防患于未然”,易导致片面强调保护,从而忽视了对资源的开发。过量的保护而没有对资源的开发,就不能体现出资源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自然保护事业也就得不到发展,在自然保护区保护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固步自封,应适时、适地、适量地进行资源开发。SYA保山日报网
3、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和保护的对策SYA保山日报网
实施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保护资源与环境,并最大限度地增加旅游者享受乐趣和给当地带来效益的同时,把旅游开发对所在地区的消极影响维持在最小限度内,是可持续旅游资源发展的主要指导原则之一。显然,发展(即满足现在需要)与保护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一对核心,这与自然保护区开发与保护是相吻合的。可见,可持续旅游发展也应该成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和保护关系问题的衡量标准之一。SYA保山日报网
加强科学研究。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该对旅游环境承载力、旅游开发的影响等进行系统研究,为和谐平衡的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模式提供理论依据,这是处理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一步。SYA保山日报网
努力开发和推广绿色旅游产品。狭义的绿色旅游产品指生态旅游产品,如森林旅游、负离子吸附区等;广义的绿色旅游产品则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旅游产品。绿色旅游产品的开发本身就是以资源保护为前提和核心的。SYA保山日报网
取之于资源,用之于资源。开发生态旅游后的部分旅游收益,应该用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改善和美化资源环境,从而符合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原则。SYA保山日报网
导入知识经济内涵。知识经济是一种以高新科技产业群为支柱,以信息产业为龙头,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新型经济。导入知识经济是新时代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要求,也是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经之路。SYA保山日报网
实行资源开发和保护中的“科技兴旅”战略。资源的开发应该在调查基础上应用现代技术进行可行性论证,制订开发总体规则,以保证开发后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对珍贵的自然、人类遗产进行保护,减少旅游资源的自然损失,延长其生命周期,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SYA保山日报网
保持并增加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一般来说旅游资源都凝结着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文化内涵是旅游资源的生命线,保持并尽可能地增加资源的文化含量,也将成为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新的价值取向,是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方面。SYA保山日报网
培养熟悉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高素质旅游专门人才。资源开发和保护是从人的角度来界定的,高素质的旅游专门人才是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矛盾关系的人才基础。SYA保山日报网
正确处理好发展中开发与保护的主次关系。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开发与保护应并重。既然保护不是暂时的,而是贯穿于整个发展过程中,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自然保护区发展中应贯彻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以促进其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与可持续发展。SYA保山日报网
政策引导,加强管理,综合发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保护和可持续旅游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和保护,需要政策支持、引导和适度的管理力度,以规范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和保护。适当的政策和旅游宣传教育,可以使社会形成开发保护的共识,使旅游从业人员成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和保护的先锋,使旅游者成为文明的资源保护者。同时,旅游资源环境是社会、自然环境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有必要与整个旅游大环境协调一致,以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整体,进行综合开发和保护。总之,通过在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全面发挥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科研、教育和可持续发展作用的政策法规体系和运行机制,建立高质量的生态旅游基地和我国生态旅游的景点网络,可以促进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是我国大多数自然保护区应当积极选择的最好发展策略。SYA保山日报网
Ⅳ 谁可以找到保山日报8月26日浦发银行的招聘信息
浦发银行招聘公告可以在浦发银行官方网站上查找。操作如下:
1、搜索“浦发银行”进入银行官方网站;
2、浦发银行网站底部点击“浦发招聘”;
3、即可在近期招聘公告中找到所需公告。
Ⅵ 耿梅的个人履历
1985.09-1989.07 云南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学;
1989.07-1991.08 保山日报社工作;
1991.08-1995.07 中共保山地委活水杂志社工作(历任助理编辑、编辑);
1995.07-1996.11 中共保山地委宣传部工作(历任办公室副主任、理论科科长);
1996.11-1998.03 保山日报社工作(历任记者部主任、要闻部主任);
1998.03-2000.03 施甸县水长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2000.03-2001.11 施甸县妇女联合会主席;
2001.11-2004.02 保山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2003年3月补选为市一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2004.02-2005.08 保山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室党组成员;
2005.08-2005.09 中共昌宁县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昌宁县人民政府党组书记,县行政学校校长;
2005.09-2006.01 中共昌宁县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昌宁县人民政府党组书记,副县长、代理县长;
2006.01-2010.12 中共昌宁县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昌宁县人民政府党组书记,县长(2006年9月当选为中共保山市第二届委员会候补委员;2007年12月当选为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2008年12月递补为中共保山市第二届委员会委员;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在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习);
2010.12-2012.10 中共昌宁县委书记(2011年9月当选为中共保山市第三届委员会委员;2011年10月被预备役任命为保山预备役团政治部副主任,授予中校军衔);
2012.10-2013.08 中共隆阳区委书记;
2013.08-今 保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中共隆阳区委书记(2013年10月任保山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保山工贸园区党工委书记) 。
Ⅶ 关于梦幻腾冲演出
来了体验一下呗~~我可以带你去看
Ⅷ 云南保山有新华社吗,如果有,在什么地方,在线等,急急急
没有的,只有昆明有,但是保山日报等地方媒体有好新闻可以选送新华社,你可以试着和这些地方报刊联系一下
Ⅸ 《出师表》中“深入不毛”的含义是什么
据我所知,“不毛”并不是“不毛之地”中的“不毛”,“深入不毛”指的是诸葛亮七擒孟获时的事,想想可知,云南哪有不长草的地方啊?其实“不毛”指定是今天的缅甸,在英语中,缅甸的发音与不毛相似。而在当地也流传着当年武侯爱民的故事,以及建有寺庙。我也是在当地旅游时听说的,也不知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