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秦直道简介
扩展阅读
股票发行和证券上市 2025-09-10 11:57:42
东方财富网首页博客 2025-09-10 11:47:32

秦直道简介

发布时间: 2021-07-16 05:06:42

A. 秦直道遗址的介绍

秦直道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陕西省旬邑县。 秦直道始修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自陕西淳化(古云阳)北部的秦林光宫(即汉甘泉宫)北门始,向北,经旬邑、黄陵、富县、甘泉、志丹、安塞、榆林等地,再经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东胜、达拉特旗至包头。道路全程直线距离约700公里,已发现遗迹的道路全长约750公里。秦直道西侧的甘肃正宁、宁县、合水、华池等地,也发现了可连成一线的道路遗迹、烽燧及故城,一说为秦直道的支线。秦直道是中国古代唯一沿山脊和高地选线的国家级交通大道。修成的直道线形顺直,弯道很大,道路标准很高,被誉为中国高速公路之祖。秦直道自秦至隋唐一直沿用,整体路段宋代以后开始废弃。千余年间,它不仅是中原王朝北方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北方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重要纽带和桥梁。2009年3月至7月,承担国家文物局大遗址项目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直道考古队,为配合国家青(岛)兰(州)高速公路建设,对陕西富县桦沟口段进行了考古发掘。秦直道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对于中国古道路考古、中国秦汉史、中国古代民族融合史、佛教传播史和交通史,乃至对黄土高原及沙漠草原地区环境变迁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2006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B. 秦国 直道

“秦直道”用于作战的时间很短,汉代时在经贸交流方面使用率很高,直接联系了中原地区与西北地区,在大河、沙漠与戈壁阻隔的情况下,它是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相互交流的捷径。

我手头有地图,你可以给我发信索取
[email protected]

C. 鄂尔多斯秦直道的介绍

所谓秦直道,指的是秦始皇为了抵御北方匈奴的进攻,修筑的一条军事交通大道。

D. 秦朝的“直道”指

秦朝的“直道”指从云阳修造一条通往九原郡的道路,全长700余千米。

秦直道,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和陕西省境内,是一条秦代修筑的交通干道。该道路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但没有具体的建成日期。

建成之后的秦直道在清朝之前都有使用,至清朝时逐渐废弃。2009年,陕西延安市境内的秦直道透过考古发掘确认,至此关于秦直道的走向几乎已全部确认。

2006年和2013年,秦直道遗址、秦直道起点遗址和秦直道遗址延安段、秦直道遗址庆阳段分别列入第六批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秦直道简介扩展阅读

直道修筑的战略意义:

匈奴是兴起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游牧于阴山山脉的南北。远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它的奴隶主贵族就经常向南进攻,秦国和以东的赵、燕诸国都饱受侵略,尤其是秦国所受的危害更为剧烈。匈奴控制的地区,南边达到朝那、肤施一线,朝那和肤施都是秦国北边的县城。

朝那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肤施在今陕西榆林县南鱼河堡附近。这就是说,匈奴的势力已经扩张到今陕西陇东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端。这不仅使秦国北边受到巨大威胁,就是国都所在地的咸阳也经常感到不安。

据后来汉朝初年的人们说,匈奴控制的朝那、肤施一线以北各地,距长安最近的只有七百里(约合今五百余里)。匈奴奴隶主贵族如果发动侵略,它的轻装骑兵一日一夜就可达到长安城下。长安和咸阳只隔着一条渭水,可以想见当时咸阳所受到的威胁是何等的严重。

匈奴向来是从事游牧生涯的。游牧地区多良马,匈奴人善于骑马射箭,所以匈奴的骑兵是相当强大的。骑兵的特征是行军便捷,来去迅速。而匈奴人在作战中,有利时都争着向前,失败后却又不以退走为羞耻。

秦国则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诸侯之国,论起马匹来就先输一着。在受到匈奴奴隶主贵族的侵略时,不要说人民被屠杀,财产被掠夺,就是农田的禾苗被匈奴骑兵践踏,也是一场难于补救的灾难。

秦始皇以前的秦国,对于匈奴奴隶主贵族不断的侵略,一般采取消极的防御战略,甚至发动广大劳动人民从事长城的修筑。虽然花费这样大的力量,由于战略是消极的防御,并没有能够完全阻遏匈奴奴隶主贵族的侵略。朝野上下和广大人民都希望有一种新的力量来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是扭转这种局面的契机。就在完成统一事业的第五年,秦始皇派遣将军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征,把匈奴驱逐到阴山山脉以北。

秦军渡过黄河,控制了阴山山脉上的高阙要塞(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北),并在新得到的土地上建立了三十四座县城(一说是四十四座)。由内地迁徙人民到这些新县,从事种植。为了管理这些新县,还另设了一个九原郡(郡治在今包头市西)。

匈奴奴隶主贵族侵略成性,不会因为一时的挫折失败而放弃向南侵略的意图。秦始皇自然也明白其中的底蕴,所以除设置郡县,迁徙人口等项措施外,还在阴山山脉上修筑了长城。那里本有赵国长城的旧址,加工缮修是比较容易的。

这时又修筑长城是不是意味着仍然继续采取消极防御的战略?不是的。秦始皇对匈奴的战略不是消极防御,而是积极防御,而是积极防御。“消极防御实际上是假防御,只有积极防御才是真防御,才是为了反攻和进攻的防御。”

直道的修筑就是具体的说明。直道修筑于驱逐匈奴后第二年,全长一千八百里(约合今一千四百余里),是当时由咸阳至九原郡的最为捷近的道路。如果匈奴奴隶主贵族胆敢再次发动侵略,秦王朝的援兵就可由咸阳循着直道直抵九原郡,登上阴山山脉,打击匈奴奴隶主贵族的侵略。

E. 大秦直道的剧情简介

中国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的历史,凝结在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和骊山陵墓里。而鲜为人知的是,阿房宫和骊山陵墓都曾因一个工程而暂缓修建,这就是从咸阳直通长城北部九原的“秦直道”。这条由秦始皇亲自主持修建的全长七百公里的“秦直道”,被誉为全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条高速路。
秦统一六国,盗匪四起,大将蒙恬虽全力征战,却因道路不畅、粮草难以运送而损失惨重。蒙恬、蒙毅兄弟奏请秦始皇修建从咸阳直通长城北部九原的大通道,引发百官争论。重臣李斯和赵高以人力、财力紧缺为由,激烈反对。历经周折磨难和多次奏请,秦始皇终于同意暂缓阿房宫工程,启动空前绝后的“斩山堙谷,直通之”的浩瀚筑路工程——“秦直道”。秦始皇将国内最后的三十万人马和国库中最后的财力物力交由蒙恬、蒙毅修建秦直道。这条道路带来和谐边塞的同时,也激化了宫廷权势争斗,蒙恬将军和李斯先后被奸臣赵高陷害而死。秦始皇驾崩于巡游路上,赵高伪造诏书将真正的王位继承人扶苏赐死,立始皇幼子胡亥为皇帝。秦二世三年,赵高政变,强令胡亥自绝。始皇侄子子婴继位,杀赵高于蒙氏兄弟墓前以祭,蒙氏兄弟的墓被迁移至他们为之付出生命的秦直道旁。
两千多年的时间过去了,秦直道上依旧寸草不生,至今仍是人们无法解开的一个谜,它已经同万里长城一道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F. 秦直道的介绍

秦直道,陕北俗称“皇上路”、“圣人条”,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至公元前210年命蒙恬监修的一条重要军事要道。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阳军事要地云阳林光宫(今淳化县凉武帝村,武帝乘凉之意),北至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村),穿越14个县,700多公里。路面最宽处约60米,一般亦有20米,它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G. "秦朝的直道"是什么意思

秦直道又名直道,秦驰道之一,为秦朝修建的军事交通工程,从秦始皇三十五年开始修筑,历时两年半。

H. 鄂尔多斯秦直道的简介

公元前212年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后,除以国都咸阳为中心,修筑了通向原六国首都的驰道外,还命大将蒙恬由距咸阳不远的陕西淳化县梁武帝村的云阳林光宫(秦始皇的军事指挥中心),沿陕西旬邑、黄陵、富县、甘泉、志丹、安塞、榆林进入内蒙古继续北行,经伊金霍洛旗西11公里的红海子乡掌岗兔村、东胜市西南45公里的漫赖乡海子湾以东的二倾半村和达拉特旗西南50多公里的青达门乡到高窑头乡交界处,越过黄河通向包头西的九原郡遗址(今包头市郊麻池古城),修起一条长1800里(约今1400里)的直道。由于是“直道”,所以遇山开山,遇沟填沟。这样浩大的工程竟以两年半的时间便迅速全部竣工。这条大道的筑成,在当时曾使秦始皇的骑兵三天三夜即可驰抵阴山之下,出击匈奴,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I. 秦直道的详细情况

目前,从陕西淳化经旬邑到黄陵上畛子一百多公里的“秦直道”在森林和植被的掩盖下基本完好,是距西安最近的完整的秦直道遗迹。 据介绍,此次秦直道考古队集中发掘的是陕西富县坡根底段,直道基本沿山脊选线,南北向全长约五点三公里。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9%C2%CE%F7+%C7%D8%D6%B1%B5%C0&in=22999&cl=2&cm=1&sc=0&lm=-1&pn=2&rn=1

J. 秦直道的地理意义是什么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直道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阻止和防范北国匈奴贵族的侵扰,令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用两年时间修筑了南起陕西林光宫,北至今内蒙古包头九原郡的一条南北长达700多公里的一条军事通道,秦直道是由咸阳通往北境阴山间最捷近的道路,大体南北相直,故称“直道”[2] 。关于建造秦直道的目的存有多种说法,其中较为流行的说法包括“为了出巡便利”、“作为运兵通道”和“作为交通线路”等。该工程由蒙恬负责修造,由于该路线地形复杂,道路险峻,工程进展缓慢。直至蒙恬于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被赐死时,秦直道仍尚未完全修通。秦二世即位后继续兴建秦直道,但史料并未记载秦直道的建成时间,同时也没有记载秦直道的具体路线。秦朝灭亡后,秦直道至隋唐时期依然继续提供交通服务,有观点认为昭君出塞时所走的路线即为秦直道。清朝年间,秦直道逐渐荒废,失去了作为交通干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