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常住
扩展阅读
股票发行和证券上市 2025-09-10 11:57:42
东方财富网首页博客 2025-09-10 11:47:32

常住

发布时间: 2021-07-16 07:11:12

A. 常住类型

常住户口(籍):是指当事人最新的户口本首页“住址”一栏登记的所在地对应的户籍(每个公民只能在一个常住户口所在地登记为常住人口)。

一般情况下户口所在地是每位新生婴儿出生时由父母登记所在的地方,在填写户口所在地是需要我们按照户口本上的地址所在地填写哦,这是我国合法公民在户口本上所登记的地方;基本型式是需要填写某某省某某市某某县的。

(1)常住扩展阅读:

在法律上讲,户口登记地就是常住户口所在地(也就是户籍地),如果是人户分离,则一旦涉及人员身份证明、户籍迁移等与户口相关的问题,是以本人的户籍所在地为准的。

原则上人员应当在户籍所在地进行生活,如果离开应当进行户口迁移,其目的是方便统计人口和管理,在法律上也作为诉讼管辖的依据。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强,人户分离的现象比较普遍,如在其他地方长期居住满一年以上的,居住地则作为本人的住所地。

B. 什么叫常住居民

常住居民是指居住在本国的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和长期居住在本国但未加入本国国籍的居民。
常住居民的定义应该同常住人口类似,可以参考一下:常住人口是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指半年以上)的人口。按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规定,主要包括:1、除离开本地半年以上(不包括在国外工作或学习的人)的全部常住本地的户籍人口;2、户口在外地,但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者,或离开户口地半年以上而调查时在本地居住的人口;3、调查时居住在本地,但在任何地方都没有登记常住户口,如手持户口迁移证、出生证、退伍证、劳改劳教释放证等尚未办理常住户口的人,即所谓“口袋户口”的人。

C. 什么是常住人口

常住人口所指的主要意思是:长时间居住在这座城市里面的人口。
正确使用词语,才可以让这一类规范化的表达,更加精准到位,给人留下容易理解的清晰印象,具体方法如下:
从运用上辨析
1.词语的习惯搭配不同。
如:发扬——优点、作风、传统;发挥——作用、干劲、创造性、积极性;改进——工作、方法、技术;
改善——生活、关系、条件;交流——思想、经验、物资;交换——意见、礼物、资料。
2.词性和句法功能的不同。
如:阻碍(动词)——剥削阻碍生产发展;障碍(名词)——排除一切障碍;强大(形容词)——强大的动力来自崇高的理想;
壮大(动词)——人多可以壮大声势;精华(名词)——这是全书的精华;精彩(形容词)——这是全书最精彩的部分。
3.适用的对象不同。
如:爱护—爱戴,前者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同级同辈之间,而后者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
抚养—奉养,前者用于长辈对晚辈,而后者用于晚辈对长辈。

成语运用技巧
成语是中经过长期演化而形成的固定短语,以简练的形式蕴含丰富的内容,以生动的形象唤起人们的联想,以精辟的语义启迪人们的心智。运用时应注意:
(一)吃透词义
成语的含义不是它所构成的单个词语含义的简单叠加组合,而是在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背景基础上,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切不可望文生义。
如:“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件高档衣料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大方”是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句中错把“大方”理解为不吝啬。)
(二)分清褒贬
许多成语含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并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词的感情色彩也会随之变化,有时候,由于对一些成语褒贬不辨,从而导致误用。
如:“先生对于友人,尤其对于青年,爱护无所不至,不但尽心竭力,还常主动帮忙。”
(“无所不至”意思是没有达不到的地方。现多形容坏人到处干坏事或所有的坏事都做到了,是个贬义词,此处应为“无微不至”。)

D. 佛教中讲的常住是什么意思

1、佛教教义名词。意谓恒常永住,不会变异毁灭。即,法无生灭变迁称作常住。

《法华经》卷一:“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某些词条将之释为“永存”,讹也。

2、佛果。《楞严经》卷四称“佛果”为“常住”。

经曰:“如佛说言,因地觉心欲求常住,要与果位名目相应……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是七种名称谓虽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此七种果位名称,亦称七种“常住果”。

3、法性。佛教中,一般亦将“法性”名为“常住”。所谓“有佛无佛,法性常住”。

4、为“常住物”的简称,即寺院所有之财物。指寺院中属于众僧集体所有的屋舍、什物、树木、米麦、盐酱、饭食等。若破坏、占为私有、借用不还,甚至偷盗、抢劫、欺诳,皆为毁犯重戒。

E. 常住与常驻的区别

常住表示经常居住在某地;常驻表示连续一段时间住在某地。例如你一直生活在你的家乡你就叫做常住人口;很多外国人来中国,中国有个常驻大使馆就是为他们准备。

(5)常住扩展阅读:

常住:

1、拼音:

cháng zhù

2、释义:

一直存在某地,经常出没或居住。

3、造句:

1)方法现况研究方法,对安仁县322例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2)指不包括外籍家庭佣工及输入劳工的香港常住居民。

常驻:

1、拼音:

cháng zhù

2、释义:

连续一段时间住在某地;永久停留。如:「青春常驻」。

3、造句:

1)对海关境外常驻机构业务进行归口管理,对其人员实施日常管理。

2)1845年,亚斯佩特里亚在赖德尔成立了常驻外交使团。

3)春夏淫雨连绵,兼旬累月,常驻泥滓难行。

4)无论受想行识,这种不变及怡然自得的感觉将常驻于头脑的背景。

F. 常住是什么意思

经常住哪里的意思

G. 常住地址是指什么

常住地址是本人现在居住地方的地址,可以联系得到本人的地址,不是户口本上的地址。户籍所在地是指我国居民户口簿登记所在地,一般是指出生时其父母户口登记地方,通常是家庭户口簿上的户口所在地。

(7)常住扩展阅读:


中国大陆的户籍制度将公民分为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升学、就业、社会保障、居住等都与户口挂钩,并且两类户口的的规定作为区别对待。公安部门正在起草《户籍法》准备提交全国人大,预计会对目前严格的户籍规定做松动。目前部分地区(例如青岛)已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制度,统一为居民户口。

涵义:1.户籍所在的地区。2.一般用“省级+县(市)级”表示户口所在地。(如:江苏省东台市、浙江省义乌市、四川省都江堰市)

参考资料:户籍网络 地址网络

H. 常住与常驻的区别

常住与常驻的区别如下

1、对象不同

常驻的对象都是驻军、大使馆之类的;常住的对象老百姓。

2、时间不同

常驻是指停留在那里的次数很多,并且一旦停留在那里,就持续一段时间。

常住是指长时间在那里停留,不知道何时会离开,也许随时离开。

3、户籍不同

常住是指在当当地居住由当地户籍;常驻不一定是当地户籍的居民,多数是因为工作调度在当地常驻。

I. 长住国和常住国有什么区别

你好,两者区别:
1、户籍人口是指公民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已在其经常居住地的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常住户口的人。这类人口不管其是否外出,也不管外出时间长短,只要在某地注册有常住户口,则为该地区的户籍人口。户籍人口数一般是通过公安部门的经常性统计月报或年报取得的。
2、常住人口:全年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而且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连成一体的人口。外出从业人员在外居住时间虽然在6个月以上,但收入主要带回家中,经济与本户连为一体,仍视为家庭常住人口;在家居住,生活和本户连成一体的国家职工、退休人员也为家庭常住人口。但是现役军人、中专及以上(走读生除外)的在校学生、以及常年在外(不包括探亲、看病等)且已有稳定的职业与居住场所的外出从业人员,不算家庭常住人口。

J. 什么是常住

这是一个佛教用词
【常住】
<一>梵语 nitya-sthita。略称常。为“无常”之对称。意指绵亘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恒常存在,永不生灭变易。胜鬘经自性清净章、北本涅槃经卷三十四等,均谓如来法身常住不变。大乘庄严经论卷三菩提品则载不唯如来法身,即报、应二身亦常住不变,而以法身为本性常(本质上永远不变),报身为无间常(受乐不绝),应身为相续常(为教化众生而变现,生灭无限相续)。佛性论卷四无变异品复就三身常住说十种因缘,谓此三身者,恒能生起世间利益等事,故说常住;此系依于十种因缘,即:(一)因缘无边,谓无量劫来舍身命摄正法,以正法为无穷无尽,故以无穷因招感无穷果,果即三身,故为常。(二)众生界无边,谓初发心时结四弘誓,起十无尽之大愿,若众生不可尽,我愿无尽;众生既无尽,化身常在世间教导众生,故为常。(三)大悲无边,谓如来众德圆满常在大悲,救拔众生之恩无边际,故为常。(四)如意足无边,谓世间得四神足者尚能住寿四十小劫,何况如来大神足之师,当能住寿自在,于百千亿劫广化众生,故为常。(五)无分别智无边,谓远离生死、涅槃二执,与第一义谛相应,不动、不出,故为常。(六)恒在禅定无散,谓如来恒在禅定,无可坏者,故为常。(七)安乐清凉,谓安乐即是金刚心,能断除无明住地最后念之无常苦,因已无苦,是为安乐,佛果显成,是为清凉;此是解脱道,故为常。(八)行于世间八法不染,佛身虽复在于道前,与生死相应,但不为烦恼所染,而无妄想之缘,故为常。(九)甘露寂静远离死魔,佛果常乐,故寂静,寂静故远离死魔,远离死魔,故为常。(十)本性法然无生无灭,即法身非本无今有、本有今无,行三世而非三世法,故为谓常。(杂阿含经卷三十、梁译摄大乘论释卷十三、佛地经论卷七、成唯识论卷十、大般涅槃经疏卷八)((参见:三常)608、“无常”5109)
<二>丛林之职务中,总称担任支配、运作日常事务之住众为常住。此外,亦指常备供僧伽受用之物。p4524

FROM:【佛光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