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银行不良贷款率怎么计算
不良贷款率计算公式如下: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
=贷款拨备率/拨备覆盖率×100%
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是评价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不良贷款率高,可能无法收回的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越大;不良贷款率低,说明金融机构不能收回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越小。
正常类贷款定义为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关注类贷款定义为尽管借款人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类贷款定义为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可疑类贷款的定义为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类贷款定义为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对各项贷款进行分类后,其后三类贷款合计为不良贷款。
各项贷款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借款人融出货币资金形成的资产。主要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从非金融机构买入返售资产、透支、各项垫款等。
供参考,谢谢!
❷ 商业银行的拨贷比和不良贷款比之间有什么关系
谢邀,虽然在这问题上我是二把刀,但还是硬头皮献丑。
拨备是为应对不良贷款所提取的储备金,那么,假设一个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不良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越高,说明其坏账可能越大,那么所需要的拨备就越多,拨贷比(拨备和总贷款之比)就会越高。
实际上新闻链接里已经提供了答案,就是
“拨贷比是拨备与贷款总额的比值,拨备覆盖率是拨备与不良贷款的比值,不良率是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的比值,三者之间存在着“拨贷比=拨备覆盖率×不良贷款率”的确定关系,在目前中资银行拨备覆盖率普遍达标的情况下,拨贷比与不良贷款率存在高度正相关性。”
这里的不良率,指的就是你问题中的不良贷款比。
银监会要求较高的拨贷比是有历史背景的,国有银行两次改制剥离呆坏账离现在还不超过15年,而金融系统的“呆坏账”和长期负利率的结合可以视为一种官僚权贵资本对居民储蓄财富的隐性剥削——低社会保障-高储蓄率-低利率-高坏账率的组合,特别有利于投资方、债务人,中国企业无法抑制的借贷冲动和高杠杆渴望一直来源于此,设想一下51%的净资产回报率……年初每投入1块,年底就能拿回1块5的神奇经营业绩吧(三一重工2010年的财务指标),叫你怎么能不去借钱——而借钱太多就要面临宏观调控收缩M2的政府之手,因为这样下去通胀太猛,未来十年的钱全被借到当下来花了,每次宏调都会留下一堆坏账,所以为了抑制银行以极低的存款利率获得的超级低成本居民资金天然的放贷欲望,银监会只能用高指标来约束商行。
❸ 如何实现贷款不良率与拨贷比和拨备覆盖率的最佳平衡
拨备覆盖率(也称为“拨备充足率”)是实际上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该项指标从宏观上反映银行贷款的风险程度及社会经济环境、诚信等方面的情。
❹ 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上升的原因包括哪些,应采取哪些对策
一、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上升是宏观经济调整的反映
2003年至2013年,是我国经济经历高速发展的十年,这一阶段,我国名义GDP年均增速高达16.8%,实际增速也有10.1%。伴随经济规模的增长,货币供应量从19.05万亿元增长至135.98亿元。在经济的上行期,流动性充裕,投资机会多,企业信贷需求旺盛。同时,中国银行业在剥离摆脱不良资产包袱之后,通过股改上市,成为市场化运作主体,释放了银行的增长动力,资产规模从27.7万亿元提升至151.4万亿元,十年增长了4.5倍。
企业的扩张与银行的发展一方面相辅相成,另一方面也为当前银行资产质量恶化埋下了的隐患:一是企业整体杠杆率偏高,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当前中国公司债务已经达到GDP的125%,进入红色区域(公司与个人债务总和与GDP之比正常值为100%);二是企业跨业经营成为趋势,特别是涉足房地产、矿产等领域的情况较多;三是产能全面过剩,无论是高耗能的电解铝、钢铁,还是新兴的光伏、风电,以及造船等行业均严重过剩。
而存在上述风险隐患的“银-企”借贷体系是不可持续的。进入新常态后,各种关系正在调整,原有借贷体系中的一些风险隐患需要时间来消化和释放。从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发生的情况看,“企业死亡”与上述三类风险隐患相对应,表现为“高杠杆断裂”,“多头投资失败”和“过剩产能出清”。客户风险爆发的过程,也是经济机体去除这些“顽疾”的结果体现。
二、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上升是各国经济调整的共同现象
横向上看,西方发达国家在经历次贷危机后,也普遍遭遇了银行贷款不良率上升的阶段。其中,美国银行业在次贷危机爆发当年不良贷款率较之前提高0.6个百分点,风险暴露主要集中在随后的两年(08、09年贷款不良率增幅高达1.57和2.03个百分点),并于2009年达到顶峰(5%),之后逐渐回落,整体上与危机爆发和影响逐渐消除的过程基本一致。其他发达国家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也呈现类似特征。可见,银行不良贷款率在经济下行期上升,随着经济复苏回落是全球普遍的现象。2
美国GDP增速与银行不良贷款率。数据来源 WIND
直至目前,上述国家银行不良贷款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总资产排名全球20强的银行平均的不良贷款率为3.50%。汇丰银行、法国巴黎银行、摩根大通、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巴克莱银行、花旗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法国BPCE银行、桑坦德银行、富国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均远远超过2%的水平,有的甚至达到了8%。
2
发达国家银行不良贷款率。数据来源 WIND
与之相比,我国上市银行平均的不良贷款率为1.52%,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即便是三季度不良贷款率率先突破2%的农业银行,考虑到该行拨备覆盖率较高,若将超出平均水平的拨备用于核销,该行不良贷款率将大幅下降至1.5%以下。
三、应对资产质量恶化,中国银行业尚有空间
首先,宏观经济逐渐展露出积极的因素。虽然短期内经济仍有下行压力,一些传统产业、过剩产能向下调整的惯性仍然较大。但同时,新产业、新业态、新动力加快孕育,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继续提升,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出口降幅收窄等。宏观经济增长结构的调整为银行业对冲存量风险提供了机遇。
其次,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多建立了现代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通过引入并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风险管理政策、工具、系统等方面不断强化和完善,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风控体系,资本对风险的抵补能力不断加强。
第三,在不良贷款大量爆发前,银行已经开始意识到一些问题,并采取了相应措施,如对“两高一剩”、房地产等行业进行管控。以农业银行为例,自2009年开始对钢铁、有色等行业实施指导性限额管理,2011年起实施指令性限额管理,一方面控制了设限行业风险敞口总量;另一方面,在限额管控下,银行优中选优,介入行业内优质客户,即便面临“去产能”的局势,受到的冲击也相对有限。
第四,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银-企”两方面均积极调整。企业方面,在历经大量因“高杠杆断裂”而“猝死”的风险事件后,在担保融资、高成本融资等方面相对谨慎;银行方面,不再是简单追求自保,而是有选择的给企业“输血”,企业也配合银行方面进行贷款归位、落实抵押,确保一部分能够产生现金流的项目得到资金支持以最终偿还贷款,有效化解暂时的风险。
此外,中国银行业在经济上行期储备了较为充分的财务资源。目前,上市银行拨贷比为2.77%,规模前十大银行拨贷比显著超过美国、日本、英国和德国等主要发达国家(低于法国),对风险覆盖的水平相对较高。
1
中国及主要发达国家规模前十大银行拨贷比。数据来源 www.ybzcpcc.com
总体而言,当前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上升是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在银行资产端的体现,具有阶段性特征。既不能夸大这一现象的严重性,也不能低估解决问题的艰巨性,要从纵向看探究问题的产生,在横向上借鉴他山之石,清醒地认识来龙去脉,深刻洞察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管理的逻辑和内在规律,不为一时的市场浮躁所动,才能在风险之后“涅槃重生”
❺ 工行因拨备覆盖率低于150%被央行扣分是怎么回事
在央行对各家银行的MPA考核上,工商银行由于拨备覆盖率连续低于150%,在该指标上被扣了分。财新称,MPA扣分更多是引导银行自律,并非惩罚措施。
工商银行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拨备覆盖率为143.02%,拨贷比为2.21%,低于银监会贷款损失管理办法的拨备覆盖率150%、拨贷比2.5%的监管红线。易会满在业绩发布会上曾对此表示,工商银行这种处理方式,得到了监管部门的理解。
据了解,MPA即金融机构宏观审慎评估体(共700分),由央行研究建立,并从2016年开始实施。MPA并非一个全新的工具,而是对原有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进一步完善。MPA继承了对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的核心关注,并将单一指标拓展为七个方面的是十四项指标,引导金融机构加强自我约束和自律管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MPA扣分更多是引导银行自律,并非惩罚措施。
而在央行MPA考核中,拨备覆盖率属于资产质量维度(100分),占50分。拨备覆盖率是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率,银行计提拨备是为了应对不良贷款所带来的风险。我国银监会要求银行的拨备覆盖率需要达到150%。
❻ 跪求!为什么银行资本充足率与拨贷比(loan loss reserve to gross loans)正相关
这其实是自相关的结果,可以这么解释:资本充足率没有压力的银行更愿意多提一些准备,或者说藏一些利润;而资本充足率没达标或者有压力的银行在计提准备时会更加犹豫,因为计提准备会减少利润,对CAR有不利的影响。
❼ 商业银行的拨贷比和不良贷款比之间有什么关系
首先,宏观经济逐渐展露出积极的因素。虽然短期内经济仍有下行压力,一些传统产业、过剩产能向下调整的惯性仍然较大。但同时,新产业、新业态、新动力加快孕育,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继续提升,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出口降幅收窄等。宏观经济增长结构的调整为银行业对冲存量风险提供了机遇。
其次,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多建立了现代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通过引入并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风险管理政策、工具、系统等方面不断强化和完善,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风控体系,资本对风险的抵补能力不断加强。
第三,在不良贷款大量爆发前,银行已经开始意识到一些问题,并采取了相应措施,如对“两高一剩”、房地产等行业进行管控。以农业银行为例,自2009年开始对钢铁、有色等行业实施指导性限额管理,2011年起实施指令性限额管理,一方面控制了设限行业风险敞口总量;另一方面,在限额管控下,银行优中选优,介入行业内优质客户,即便面临“去产能”的局势,受到的冲击也相对有限。
第四,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银-企”两方面均积极调整。企业方面,在历经大量因“高杠杆断裂”而“猝死”的风险事件后,在担保融资、高成本融资等方面相对谨慎;银行方面,不再是简单追求自保,而是有选择的给企业“输血”,企业也配合银行方面进行贷款归位、落实抵押,确保一部分能够产生现金流的项目得到资金支持以最终偿还贷款,有效化解暂时的风险
❽ 贷款拨备率和拨贷比
申请贷款时,贷款人需要准备资料分为以下几类:
1、个人身份证明:身份证、居住证、户口本、结婚证等信息;
2、提供稳定收入来源证明:银行流水单,劳动合同等;
3、提供稳定的住址证明:比如房屋租赁合同,水电缴纳单,物业管理等相关证明;
4、银行规定的其他资料。
❾ 2016工商银行资本充足率为什么下降
2016年工商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2.87%,与2015年持平;拨贷比为2.22%,同比下滑13个基点。拨备覆盖率为136.7%,同比下滑20个基点。
主要因素:
核心资本充足率还是挺高的。
工商银行在全年9%总资产增速的情况下,在171亿其他综合收益损失的情况下,通过30%的分红,核心资本充足率维持和去年一样,应该说内生性增长是没有问题的,还是非常的稳健。
拨贷比和不良贷款覆盖率严重偏低。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数据受贷款占比、核销大小等调整太厉害,我们不太看重这两个数据,但是对于工商银行来说,这两个数据很重要,两个指标都低于监管标准,一个是2.2%,一个是136.7%。分析原因主要是为了维护净利润正增长,资产减值损失相对较少,这样两个值就无法平衡了,如果资产减值损失大头纳入到拨备总额中去,拨贷比会好看一点,但无法核销,这样不良贷款会达到2800多亿,覆盖率会降到只有100%的样子,所以只能把大头拿去核销,就是这样覆盖率还是降到了137%,拨贷比也下行到2.22%。传统的工商银行贷款占比比较大,要满足这两个监管指标难度还是很大的,以后还需要用利润来进行弥补。当然这里我们可以感叹一下,大行在应对监管方面还是要笨重得多,如果工商银行把贷款的30%划到应收款项类投资,然后再核销500亿,这样我们会发现拨贷比和覆盖率都会满足监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