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扩展阅读
叶桐 2025-09-12 10:38:18
买的股票都会分红吗 2025-09-12 10:38:18
旷晓燕 2025-09-12 10:26:48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发布时间: 2021-07-17 08:22:52

『壹』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1、(1)赫拉克利特说的是“不能两次”,即一次。克拉底鲁说的是“一次也不能”,即是零次。克拉底鲁的话转述出来应该是这样的:人踏不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根本不存在同一条河流。
(2)解答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不存在了。赫拉克利特只踏进了同一条河流一次,共踏进两次,第二次踏进时河流已变,即第一次踏进河流A,第二次踏进河流B。克拉底鲁的情况复杂一些,踏进了一次,但是认为所踏进的不是同一条河流,因而无所谓是什么;换句话说他踏进了某一无名无定之物,既非A也非B,而是毫无确定性可言东西。因此若是问赫拉克利特你踏进了什么东西,赫拉克利特会说:我踏进了一条河,但它现在已经不是原来那条河了。而问克拉底鲁同样的问题,他只会说:我也不知道我踏进了什么。换句话说,否认了相对静止必然导致不可知论。
2、相对一词表示有条件的、短暂的。对于赫拉克利特而言,在他踏入河水的那一刻,河水是静止的,即是相对静止。而对于克拉底鲁而言,在任何一刻河水都不是静止的。

『贰』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分别体现哲学中的什么观点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正确的,因为它强调世界的绝对运动,在强调绝对运动的同时并没有否认相对静止,这是自然辩证法的观点。

"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是错误的,因为它在强调世界的绝对运动时,否定了相对静止。必然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是典型的诡辩论。

(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扩展阅读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F.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所开创的研究领域。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

在目前中国的学科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专业的哲学名称是科学技术哲学。1990年之前,“科学技术哲学”的名字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界曾经走在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前列,引领风气和时尚。由于历史传承的原因,现在仍称此名。

《自然辩证法》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是恩格斯多年来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总结。对19世纪中期的主要自然科学成就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了概括,并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念。

在恩格斯去世后1896年发表了其中一篇论文《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1898年发表了其中另一篇论文《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直到1925年才在前苏联出版的德文和俄文译本对照的《马克思恩格斯文库》中全文发表。

自然辩证法成为马克思主义和恩格斯思想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恩格斯思想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诡辩论是违背逻辑规律而做的一种似是而非的推理和论证。在宣传中论证一个命题或说明一个问题时,诡辩论者不去如实地、以有力的逻辑力量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而是从主观出发,以片面的、表面的、甚至不相干的一些现象制造虚假的联系、因果关系和主从关系,达到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目的,为其荒谬的言论制造一种骗人的推理形式。

诡辩论有时从多方面因素论证自己的命题,口若悬河,广泛地证明自己的论点,实则是冒充辩证法,以歪曲辩证法来破坏辩证法。诡辩论有时承认事物的永久运动,而否定事物的相对静止,否定概念的确定性;有时又以事物的相对静止否定事物的永久变动,把灵活性视作原则性。

诡辩论脱离现实的具体条件,不尊重事物转化的规律性,把对事物解释的灵活性依据主观意志任意运用。诡辩论的认识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和相对主义,在解释命题时,崇尚玩弄概念、故弄玄虚,用华而不实的辞藻美化相对主义的说教。

正如列宁所说:“从赤裸裸的相对主义的观点出发,可以证明任何诡辩都是正确的。”(《列宁全集》第14卷第136页)

参考资料:网络-自然辩证法

参考资料:网络-诡辩论

『叁』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用哲学怎么解释

这一观点是赫拉克利特的观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隐含着,人们还是可以踏进这条河流的。

前者观点符合辩证法思想,后者,否认相对静止,是形而上学的思想。

绝对运动导致万事万物都是流变的,所以一个事物此时和彼时并不相同。但同时事物也具有相对静止的特性,所以事物自身具有统一性,在本质没有变化之前这个事物还是它本身。

(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扩展阅读: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的。阐述"变"的哲学在米利都学派和毕达戈拉斯学派之后,爱菲斯的赫拉克利特创立了一种变的哲学。他的哲学充满了辩证法思想,对后来辩证法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赫拉克利特既然承认宇宙是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火不断地转化为万物,万物也不断地再变成火,变化的思想必然会在他的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致于后来人称他的哲学为变的哲学。

他形象地表达了他关于变的思想,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他把存在的东西比作一条河,声称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因为当人第二次进入这条河时,是新的水流而不是原来的水流在流淌。赫拉克利特用非常简洁的语言概括了他关于运动变化的思想:“一切皆流,无物常住。”在他看来。宇宙万物没有什么是绝对静止的和不变化的,一切都在运动和变化。

恩格斯高度评价了他的这个思想:“这个原始的、素朴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的: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灭。”

但是现实中仍然会有人提出这样一种情况:即在河水结冰的时候可以踏入,所以从形而上学的角度去分析这观点有两种错误:一种是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否认运动,只讲静止,将静止绝对化的形而上学不动论;一种是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只讲运动,否认静止的形而上学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公元前530年——前470年)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哲学家。他出生在伊奥尼亚地区的爱菲斯城邦的王族家庭里。他本来应该继承王位,但是他将王位让给了他的兄弟,自己跑到女神阿尔迪美斯庙附近隐居起来。据说,波斯国王大流士曾经写信邀请他去波斯宫廷教导希腊文化。赫拉克利特傲慢地拒绝了。

参考文献:网络-赫拉克利特

『肆』 如何理解"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句话是赫拉克利特辩证法的最经典反映。
赫拉克利特把存在的东西比作一条河,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因为当人第二次进入这条河时,是新的水流而不是原来的水流在流淌.在他看来,宇宙万物没有什么是绝对静止的和不变化的,一切都在运动和变化.恩格斯高度评价了他的这个思想:“这个原始的、素朴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的: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灭.”
赫拉克利特强调运动变化,并没有否定静止.在他的思想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可是,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进一步发展了他的变的哲学.老师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学生进一步说,连一次也不能.这样,克拉底鲁就完全否定了静止的存在.如果没有相对静止,世界上不会有确定性质的事物了,整个世界将成为混沌一团.我们既不能认识事物,也不能解说一个事物是什么了.因为,当我们还没有说完“这是一张桌子”时,桌子已经变成其他东西了.克拉底鲁把老师的正确辩证法思想变成极其错误的相对主义的诡辩论.这是理论思维一个十分深刻的教训.它告诉我们,正确的思想和任何事物一样,都有一个度.超出它的度,说过了头,正确的思想就会变成荒谬的东西.
赫拉克利特不仅承认世界万物是变化的,而且认为变化是有规律的.他说,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的分寸熄灭.土变成水还是以水变成土的同样比例为尺度.他认为,规律不易被人们所认识.要认识规律,只靠一般的耳闻目睹是不够的,还必须用心思索,要付出像从沙里淘金一样的艰苦劳动.
赫拉克利特还进一步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他认为,运动和变化都是对立面的斗争和统一造成的.他提到了生与死、醒与梦、少与老、冷与热、干与湿.善与恶、日与夜、冬与夏、战与和等大量对立统一现象.他认为,这些成对的现象之间不仅存在着对立,而且存在着统一,可以相互转化.如果没有高音和低音的存在,就不会有和声;如果没有雄性和雌性的对立,也就不会有生物.
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中的最早的表述.列宁称他是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近代德国辩证法大师黑格尔说过,没有一个赫拉克利特的思想,没有被他纳入他的逻辑学之中.
万事万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人生也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当我们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让我们记住赫拉克利特的另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伍』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为什么是辩证法的观点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里特的话承认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法的观点。

形象地表达了他关于变的思想,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他把存在的东西比作一条河,声称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因为当人第二次进入这条河时,是新的水流而不是原来的水流在流淌。赫拉克利特用非常简洁的语言概括了他关于运动变化的思想:“一切皆流,无物常住。”在他看来。宇宙万物没有什么是绝对静止的和不变化的,一切都在运动和变化。

(5)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扩展阅读:

人的中心建立,使一切人的主观体验、价值具有了意义。人生在世便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从一切皆变,人生无常到以人为本、安身立命,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承认了一切皆变的基础现实时,人便在变的过程中处在了时间线上,人的经历、经验便成了不可或缺、不可抽空的实存,人因此获得了在世的根基。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说的是在时间线上的人,说的是人的局限。“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不一样,说的是时间的流逝感。“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也不一样,说的是道。这种对时间的不同体验成为东西方文化最重要的分界之一。

赫拉克利特的表述让时间具有了不可逆性,像河流一样奔腾向前,而非昼夜、两极可以循环往复。赫拉克利特是以人的视角在谈人生在世时对时间的经验,人经由时间性的存在的思想对后世哲学的发展影响巨大。

『陆』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对还是错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人是死人,不动的人,从同一个地方踏入河流的人。所以是对的。
人可以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人是活人,运动的人,从另一个地方踏入河流的人。所以是对的。
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人是变化的人,河是变化的河。人和河的变化快慢不一致,所以是对的。
人永远能踏入同一条河流。人是变化的人,河是变化的河。人和河的变化快慢一致(相对静止),所以是对的。

『柒』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的话,承认物质是运动的。是辨正唯物主义。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是赫拉克利特的学生克拉底鲁说的,否认相对静止,是典型的诡辩论,是形而上学。

(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扩展阅读:

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它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它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

形而上学是一个哲学分支学科。其是对存在的研究。它亦被提出为是对科学以外、无形体、不可证明的事物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认为它是脱离实践的,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观察事物的思维方式。

形而上学在不同的语境下的意义,分两个方面,一个是指:以用超验的思辨方式研究非客观或者无形世界的哲学体系,而非科学研究现实世界的现象及规律;另一个指的是:与辩证法对立的 ,用孤立 、静止 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

『捌』 哲学:①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②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一个是辩证法,一个是相对主义诡辩论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正确的,它强调世界的绝对运动,在强调绝对运动的同时并没有否认相对静止,这是辩证法的观点。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是错误的,它在强调世界的绝对运动时,否定了相对静止。必然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这句话相当于说,事物没有稳定存在的状态,永远处于变化之中,并且没有相对静止的时候。 任何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不可能有片刻的静止和稳定。这正如一条河流,在我们刚刚踏入的一瞬间,它就变成了另外的河流了,所以,我们一次踏进去的就不是同一条河流了。

拓展资料: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的 。阐述"变"的哲学在米利都学派和毕达戈拉斯学派之后,爱菲斯的赫拉克利特创立了一种变的哲学。他的哲学充满了辩证法思想,对后来辩证法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他形象地表达了他关于变的思想,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他把存在的东西比作一条河,声称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因为当人第二次进入这条河时,是新的水流而不是原来的水流在流淌。赫拉克利特用非常简洁的语言概括了他关于运动变化的思想:“一切皆流,无物常住。”在他看来。宇宙万物没有什么是绝对静止的和不变化的,一切都在运动和变化。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经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而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干脆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强调运动变化,并没有否定静止。在他的思想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可是,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进一步发展了他的辩证的哲学。老师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学生进一步说,连一次也不能。这样,克拉底鲁就完全否定了静止的存在。

如果没有相对静止,世界上不会有确定性质的事物了,整个世界将成为混沌一团。我们既不能认识事物,也不能解说一个事物是什么了。因为,当我们还没有说完“这是一张桌子”时,桌子已经变成其他东西了。克拉底鲁把老师的正确辩证法思想变成极其错误的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参考资料:网络: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网络: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玖』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什么意思根据什么哲学观点的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强调运动变化,并没有否定静止。在他的思想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可是,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进一步发展了他的变的哲学。老师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学生进一步说,连一次也不能。这样,克拉底鲁就完全否定了静止的存在。如果没有相对静止,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那时,世界上不会有确定性质的事物了,整个世界将成为混沌一团。我们既不能认识事物,也不能解说一个事物是什么了。因为,当我们还没有说完“这是一张桌子”时,桌子已经变成其他东西了。因此,克拉底鲁主张用动手指代替说话。十分明显,克拉底鲁把老师的正确辩证法思想变成极其错误的相对主义的诡辩论。这是理论思维一个十分深刻的教训。它告诉我们,正确的思想和任何事物一样,都有一个度。超出它的度,说过了头,正确的思想就会变成荒谬的东西。 摘自(网络) 追问: 当我们说明一件事物时其实是在说明这个事物在时间和空间里的延续,也就是在说明这个事物的时空虫,否则任何的说明都没有意义。如果根据绝对运动的观点,那么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新旧事物的交替,即旧事物的灭亡而新事物的诞生。比如说某一条河流(如长江),它每一秒都在消失,而下一秒出现的只是和长江很像的一条河流而已。这样说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如果再回到运动的理论,就像前面说的,那么当我们指长江的时候,就是包括了长江的整个时空虫。那么两次踏入长江成立,刚好是运动理论的解释啊。为什么又是“不能两次踏入”才是它的观点呢? 回答: ‘ 这样说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追问: 什么意思? 回答: 其实我本没才智,也没胜算争论这个问题。无须多问。 你已经否定了把一件事物当成一个在绝对时空中存在的理论,也就是说你认为一件事物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即使性质有变,但它仍是它,不会变为另一件事物。 而赫拉克利特就是认为 变化了的东西就不再是本身了 。 追问: 抱歉。我只是想弄明白这个问题,希望有人解决我的疑惑。 回答: 他就是把不在同一时间的事物当做不同的事物了。 依照他的观点 他看到的河流和他在一秒钟之后看到的同样的河流 就是不一样的。。他是说人不可能踩两次只存在于某一个时空的河流,因为人不可能在某一个时空里存在两次。 Ps 这的确没有意义。a.z 的感言: 我明白你要说的了。大概也找到了我疑惑的答案。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