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共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是什么关系
东北民主联军由东北人民自治军发展而来,后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基础。
1946年1月初,东北局在中央指示之下,将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为东北民主联军,以体现国共同管东北的意愿。根据新的调整,在民主联军总部管辖下,建立了东满、南满、西满、北满四大军区。林彪将战斗力最强的两个老部队——山东1师(梁兴初部)和新四军3师7旅(彭明治部)划归总部直属,其他各部队根据所在地区分别置于军区领导之下。北满军区由高岗担任司令员,陈云任政委,辖山东7师(杨国夫部)、陕甘宁359旅(刘转连部)及松江、合江、北安、牡丹江、嫩江5个军区;南满军区司令员程世才,政委肖华,辖有第三纵队(吴克华部)、第四纵队(胡奇才部)及辽宁、安东、辽南3个军区;东满军区司令员是周保中,政委林枫,辖山东2师(陈光部)、第七纵队(万毅部)及通化、吉东、辽北3个军区;西满军区司令员为吕正操(后为黄克诚)、政委李富春,辖新四军3师(黄克诚部)及嫩南、辽西两个军区。
㈡ 湖南有多少开国上将
十大元帅之彭德怀,湖南湘潭人。
十大元帅之罗荣桓,湖南衡山县人。
十大元帅之贺龙,湖南桑植人。
十大大将之首粟裕,湖南会同人。
大将陈赓,湖南湘乡人。
大将许光达,湖南长沙人。
大将肖劲光,湖南长沙人。
大将黄克诚,湖南永兴县人。
大将谭政,湖南湘乡人。
开国上将苏振华,湖南平江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主要创建者之一。
上将甘泗淇,湖南省宁乡县人。
上将朱良才,湖南省汝城县人。
上将萧克,湖南嘉禾泮头小街田村人。
中将谭冠三,湖南省耒阳市人。
中将彭明治,湖南常宁人。
中将王紫峰,湖南省耒阳县人。
中将向仲华,湖南省溆浦县。
㈢ 新四军主将
元帅:
陈毅 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代军长、军长
大将:
粟裕 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徐海东 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
黄克诚 新四军第三师师长
张云逸 新四军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
上将:
韦国清 新四军第四师副师长
叶飞 新四军第一师第一旅旅长
刘震 新四军第三师第十旅旅长
宋时轮 新四军津浦前线野战部队参谋长
张爱萍 新四军第四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
陈士榘 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参谋长
洪学智 新四军第三师兼苏北军区参谋长
钟期光 新四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
贺炳炎 新四军第五师第三军分区司令
唐亮 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傅秋涛 新四军第七师副师长
赖传珠 新四军参谋长
中将:
王必成 新四军第一师第二旅旅长
方正平 新四军第五师第十三旅政治委员
邓逸凡 新四军政治部秘书长
孔石泉 新四军第四师政治部组织部长
卢胜 新四军苏中军区第四分区司令
田维扬 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副旅长
皮定均 新四军华中野战军第十三旅旅长
成钧 新四军第二师第五旅旅长
刘飞 新四军苏中军区独立2旅旅长
刘兴元 新四军独立旅代政委
刘先胜 新四军苏浙军区参谋长
刘培善 新四军第一师第二旅政委
杨梅生 新四军第二师独立旅旅长
李耀 新四军豫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李雪三 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政委
吴信泉 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政委
余立金 新四军二师政治部副主任
张震 新四军第四师参谋长
张藩 新四军苏中军区副司令员
张天云 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旅长
张池明 新四军盐埠军分区政委
张翼翔 新四军苏浙军区参谋长
陈康 新四军干部补充营营长
陈庆先 新四军第二师第六旅旅长
陈先瑞 新四军豫中军区司令员
林维先 新四军第七师副参谋长
周志坚 新四军第五师第十三旅旅长
赵启民 新四军第二师第五旅政委
饶子健 新四军第四师第12旅旅长
饶守坤 新四军苏中军区独立旅旅长
陶勇 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旅长
萧望东 新四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
黄火星 新四军第七师政治部代主任
康志强 新四军第四师第九旅政委
梁从学 新四军第二师第四旅旅长
梁兴初 新四军独立旅旅长
韩振纪 新四军淮南军区参谋长
彭林 新四军浙东游击支队分队队长
彭明治 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旅长
覃健 新四军第三师独立旅旅长
温玉成 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八旅旅长
谢有法 新四军津浦前线指挥部政治部主任
赖毅 新四军第四师第十一旅政委
廖汉生 新四军第五师第三军分区政委
谭希林 新四军第七师师长
滕海清 新四军第四师第九旅旅长
吴法宪 新四军第三师政治部主任
邱会作 新四军第四师供给部政委
㈣ 彭明治的人物评价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彭明治先后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5团参谋长、团长,参加了平型关等战斗。1938年10月,彭明治奉八路军总部命令带领685团改编为苏鲁豫支队,并任苏鲁豫支队司令员,东进敌后苏鲁豫皖边,领导开辟苏鲁边抗日根据地。一年中,彭明治率部同日军进行大小战斗76次,毙伤日伪军1.18万余人,建立了1.3万余人的抗日地方武装,开辟了6万多平方公里的抗日根据地,使苏鲁豫的局面发生了重大变化。1940年春,彭明治奉命率部南下华中,支援新四军作战。1941年皖南事变后,彭明治任新四军第3师7旅旅长。他带领7旅作为军部的机动部队,转战苏北、淮北、淮南等地,作战1500余次,击毙日伪军5000余人,为建立巩固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被陈毅称为“华中主力的主力,党指到哪里,就是哪里的钢铁部队”。 解放战争时期,彭明治身患严重肺结核,在四平保卫战中多次吐血,但他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做斗争,让战士用担架抬着指挥作战。他曾任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7旅旅长、第4野战军第13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率部参加了四保临江、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彭明治作战勇猛,屡建战功,他的名字在战场上使敌人闻风丧胆。
㈤ 共和国开国将帅中是“黄埔军校”出身的都有谁
目前,最普遍的说法开国将帅中从黄埔军校毕业的有33人,具体如下:
1、元帅5人,包括林彪、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2、大将3人,包括陈赓、罗瑞卿、许光达;
3、上将8人,包括周士第、陈明仁、陈奇涵、张宗逊、杨至诚、宋时轮、陈伯钧、郭天民;
4、中将9人,包括阎揆要、彭明治、常乾坤、唐天际、曾泽生、倪志亮、郭化若、谭希林、王诤;
5、少将8人,包括袁也烈、曹广化、李逸民、方之中、洪水、廖运周、张开荆、周文在。
㈥ 彭明治的相关著作
著有《周恩来派我到叶挺独立团》、《彭明治回忆录》等。
㈦ 共产党黄浦有叫黄石人吗
在黄埔军校学习过的共产党军官有:
左权、陈赓、周逸群、萧克、徐向前、林彪、蒋先云、刘志丹、罗瑞卿、黄公略、周士第、王尔琢、王良、许光达、陈伯钧、宋时轮、杨至成、郭天民、陈奇涵、陈浩、陶铸、程子华、廖运周、冯达飞、蔡申熙、曾中生、许继慎、赵一曼(女)、赵尚志、宣侠父、阮山(原籍越南)、李运昌、段德昌、贺声洋、萧方、周维炯、杨其纲、彭干臣、阎揆要、郭化若、陈毅安、王诤、谭希林、彭明治、曹渊、唐天际、张宗逊、刘畴西、卢德铭、李之龙、张子清、余洒度、徐彦刚、曾士峨、朱云卿、陈东日、曹福昌、邓萍、唐澍、姜镜堂、常乾坤、伍中豪。
另外还有一些共产党员曾在黄埔军校任教:
周恩来:曾任政治部副主任、主任
叶剑英:曾任教授部副主任
张申府:曾任政治部副主任
周佛海:曾任政治部主任
包惠僧:曾任政治部主任
熊雄:曾任政治部主任
聂荣臻:曾任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
鲁易:曾任政治部秘书
恽代英:曾任总政治教官;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夏曦:曾任长沙分校政治部主任
项英:曾任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阳翰笙:曾任政治部秘书,中共黄埔军校入伍生部总支书记
陈毅:曾任武汉分校政治部文书、中共武汉分校校党委书记
董必武:曾任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陈潭秋:曾任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李达:曾任武汉分校政治教官、代理政治总教官
郭沫若:曾任政治部教官
毛泽覃:曾任政治部科员
瞿秋白:曾任政治教官
张秋人:曾任政治教官
萧楚女:曾任政治教官
张国焘:曾任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高语罕:曾任政治教官
㈧ 彭明治的驻外使节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人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从此,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从此,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同日,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向世界各国政府发送了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10月2日,苏联政府发来照会,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并且互派大使,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国政府;此后,一批国家开始承认新中国并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
在新中国迎来的第一位大使——苏联的大使罗申后,其他同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的国家的使节也陆续到达北京。
从1950年1月开始,捷克斯洛伐克驻华大使魏斯柯普夫、朝鲜驻华大使李周渊、匈牙利驻华公使夏法朗柯、罗马尼亚驻华大使鲁登科、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等使节相继来华赴任。在此情形下,尽快建立我国驻这些国家的大使馆并派遣大使,就成为人民政府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还是在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在原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外交部旧址院前正式挂牌举行成立仪式时,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部长就代表中央出席了成立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周恩来说:“世界上每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都挑选最忠诚、最可靠、最有才干的分子从事外交活动,我们的外交干部无非有这几个来源:首先从军队中调,军队干部经过战争的考验,是最靠得住的;二是从地方干部中选调,他们有领导工作的经验,也是很靠得住的;三是从地下党中选调,他们文化水平较高,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中锻炼过来,也是可靠的。” 接着,周总理宣布了外交部组成人员名单。
当周恩来着手建立外交干部队伍的时候,就已经物色好了将要出任驻外使节的主要人选。一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已经陆续汇聚京城。时任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兼南宁警备司令员的彭明治将军就是其中之一。 彭明治是周恩来的亲传弟子,其文韬武略深为周恩来所看重,因此被点将成为新中国第一批驻外使节。不会外语的彭明治有些担心搞不好工作,毛泽东却劝慰他,要他效仿汉代的班超、张骞,建不世之功勋。
接到周总理的命令时,彭明治正在广西指挥剿匪。但是,军令如山倒,彭明治收拾行装,迅速北上,向自己的恩师报到。来到外交部,彭明治向周总理报到。接着就参加了外交部办公厅举办的大使培训班。该班是根据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指示开办的,请了国内的专家何思敬、王铁崖等给将军外交家讲国际法,胡济邦、阎宝航等老外交工作者讲外交文书和外交礼节。还举办了外交文书展览。展品有国书、颂辞、照会、备忘录、电报、会谈纪要等各式各样的文件。这些文件,将军们谁也没有见过,所以,对这些即将使用的文件看得格外仔细,逐字逐句地琢磨。黄镇大使的夫人朱霖突然冒出一句:“这国书不就是介绍信嘛!”彭明治接了一句:“还真的跟介绍信一样呢!”他们的话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室内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此外,外交部还请了苏联驻华大使、匈牙利驻华大使等介绍本国情况,还组织将军们学习跳舞、学习穿西装打领带,还到北京饭店学吃西餐和摆台常识。培训之后,他们还到外交部有关司进行了实习,彭明治到苏联东欧司。 毛主席在中南海勤政殿接受外国使节递交国书,特邀将军们前往观摩。将军们躲在屏风后面,隔着缝隙观看人家怎样握手、怎么递交、怎么谈话、怎么告别。毛主席对中国的将军外交家们是十分重视的。在接见将军大使时,毛泽东这样说道:“你们是新中国的首批驻外大使,都是从军队里调来的高级干部,都是将军。将军当大使好!现在建国伊始,百废待举,各个部门、各个行业都需要干部。我们同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需要大批干部。解放军向来是我们生长干部的地方……”彭明治壮着胆子说:“主席,我们不懂外语,怕搞不好外交工作。”
毛泽东说:“现在我们的高级干部中懂外语的很少,那也不能不派大使啊!暂时不懂外语,也可以当好大使。汉代的班超、张骞不是也不懂外语吗?但他们出使西域,非但能够不辱使命,而且功绩卓著。”
彭明治笑着连连点头。
毛泽东又幽默地说:“将军当大使好,好在哪里?首先,你们出去我们放心。”
周总理笑着插话:“革命军人嘛,政治觉悟高,立场坚定,纪律性强。”
接见快结束时,周恩来郑重地提醒大家:外事工作授权有限,所以你们要经常向国内请示汇报,外交无小事,切不可掉以轻心。 1950年6月8日,毛泽东主席任命彭明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波兰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1950年7月13日,彭明治大使率政务参赞杨琪良、武官吴彪、一等秘书余湛等一行14人,从北京出发了。他们乘坐的是只能容纳二三十人的苏联小型飞机,起飞时有些颠簸。彭明治一行于15日抵达莫斯科作短暂停留,到我国驻苏联使馆下榻,受到了王稼祥大使的热烈欢迎。驻苏联使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的第一个驻外大使馆。
为了取经,彭明治大使、杨琪良参赞等分别向王稼祥大使和驻苏参赞了解使馆机构设置、人员分工、工作运转等情况,受益不少,彭明治大使一行还拜谒了列宁墓,瞻仰了列宁遗容,并敬献了花圈。为了赶在波兰国庆节前到达华沙,彭明治一行在莫斯科休息几天后,就急匆匆地乘火车赶赴华沙。
波兰政府为了表示对新中国的特殊情意,特派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巴尔托尔到波苏边境迎接彭大使。彭明治大使同他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随后在这位礼宾司司长的陪同下乘车到达使馆的临时馆舍。
使馆馆舍是一座刚刚修复的两层小楼。楼上有三间住房和一个卫生间,楼下有厨房、餐厅和两间住房。除大使专用一个房间外,其他人挤住在小楼里,并因陋就简地在这里办公,甚至在大浴盆上搭块木板当办公桌。大家知道波兰当时尚处于战后的困难时期,也就随遇而安了。 到达华沙后,彭明治大使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呈递国书。波兰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巴尔托尔同彭明治大使第一次见面时就详细介绍了呈递国书的仪式,并画了一张递交国书现场的草图。
为了不出差错,大使和主要的外交官在馆内专门进行了一次彩排,按照礼宾司司长所讲的,排好队,彭大使走在中间,杨琪良参赞陪同,正正经经地走了一番。
彩排完毕,彭明治笑着说:“我们又当了一回新兵。”7月20日,中国驻波兰首任大使彭明治将军正式向波兰总统博莱斯瓦夫·贝鲁特呈递国书。
彭明治大使呈递国书时,转交了毛主席赠给贝鲁特总统的绘有翠鸟的景泰蓝香炉,贝鲁特十分感激,说要亲自给毛主席写信,并举起酒杯祝毛主席健康。
彭明治体会到了波兰领导人和波兰人民对中国领导人及人民的深情厚意,决心在波期间,致力于发展中波友好合作关系。7月22日,波兰举行国庆招待会,使馆全体外交官出席。当时使馆只有一辆波方借给的旧汽车,车子来回跑了好几趟。 这次出席波兰国庆招待会是中国驻波使馆外交官们第一次在外交场合出现,用餐、交谈、唱歌、跳舞,感到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要做的事情也很多。当时使馆没有波文翻译,只有几名英、俄文翻译,且大都只学过一年半载,工作起来很吃力,有时不得不带字典。波方对中国使馆的困难十分理解,有时还协助使馆工作。
随着工作的开展,语言问题更加突出。彭明治大使向国内求援,国内一时也难以解决。他就想办法组织全体馆员学习波兰语,请了一名懂英语的波兰人当教师。大家学习的兴致很高,进步也很快,半年多就有了起色。老师非常高兴,使馆的语言问题也得以缓解。
8月,贝鲁特总统破例单独邀请彭大使和使馆全体外交官出席在总统府举行的专场电影招待会。在大厅里,总统和外长同彭大使等一一握手,亲切交谈。贝鲁特总统感谢彭大使等能在波兰国庆节前来到华沙,并热诚祝贺中国人民取得的胜利。他说:“中国共产党能有毛泽东同志这样的伟大人物,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经过长期斗争取得革命胜利,这不但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伟大胜利,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
波兰当时处于战后经济恢复时期,困难不少,办公用房等十分紧张。使馆馆舍小,住房拥挤,没有接待大厅,最大的会客室只能容纳二十几个人,搞个招待会很困难。为了馆舍问题,彭明治大使亲自找波方要求帮助解决,但波方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彭明治带领使馆全体人员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终于把国庆招待会办得比较令人满意。 建馆初期,彭明治带领大家除学习外交礼仪、波兰语外,着重学习党的外交政策,并切实执行。他严于律已,保持并提倡艰苦朴素的作风。一次,他看到公务员切面包片时把两头扔掉,很心疼,就向这位公务员指出来。头半年,作为第一任大使,他在摸索中工作、学习,取得经验,建立起使馆各项规章制度,使使馆逐步走上正轨。
随着彭明治大使对驻在国波兰了解越深,工作做得越多,对波兰也就越热爱,对那里的人民、风土民情,乃至山川树木,都充满着一种友好的感情。
彭明治积极推动中波交流,亲自办理首批中国赴波兰留学生的安置工作;彭明治还积极筹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使得中波关系空前和睦。五一劳动节期间,许多波兰市民和中国华侨、留学生纷纷高举着毛泽东、贝鲁特等中波领导人的画像一起游行
彭明治大使在任近两年中,中波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发展很快,其重要特点是双方重视官方的交流和交流的计划性。两国在政治上相互支持,经济上相互帮助,文化上相互往来,出现了好几个“第一”。
㈨ 彭明治的介绍
彭明治,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湖南常宁人,生于1905年。192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长征。解放战争时期相继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三师第七旅旅长,第四野战军十三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兼南宁警备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任驻波兰人民共和国大使,河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㈩ 八一南昌起义走出来的少将和中将有哪几位
主要有:朱德元帅、刘伯承元帅、陈毅元帅和王云霖少将、李逸民少将、张树才少将、袁也烈少将、周文在少将以及洪水少将等人。
据不完全统计:授予元帅军衔的六人,授予大将军衔的七人,授予上将军衔的四人,授予中将军衔的七人,授予少将军衔的七人。
开国将帅中参加南昌起义的有:朱德元帅起义军第9军副军长,刘伯承元帅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陈毅元帅起义军11军25师73团指导员。
王云霖少将看护,李逸民少将起义军11军24师教导队指导员,张树才少将战士,周文在少将起义军20军学兵营连指导员,袁也烈少将起义军11军24师72团3营营长。洪水,越南人,参加南昌起义并随起义军南下,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