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及意义
时间: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内容:1978 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他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又一次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成为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时期的伟大转折。
会议评价: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被认为是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和“两个凡是”的束缚。
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路线,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从此将中共中央的指导思想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从此中国逐渐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在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中国走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道路。因此三中全会亦被认为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会议。
2. 简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共16分
时间:1978年地点:北京
主要内容: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 1978年11月18召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非常有意义的一届会议,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大方针 5. 请问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1978年召开的。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出席会议。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 全会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这是一场广泛而又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为全面进行拨乱反正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全会决定,在组织上健全党规党法,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接受和制造个人崇拜,加强集体领导。 全会制定了发展农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决心首先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搞上去。全会还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评价问题。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6.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哪一年召开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1978年召开的。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出席会议。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 全会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这是一场广泛而又深刻的革命。 (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扩展阅读: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为全面进行拨乱反正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全会决定,在组织上健全党规党法,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接受和制造个人崇拜,加强集体领导。 全会制定了发展农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决心首先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搞上去。全会还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评价问题。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是 1978年12月18日,也就是30年前的今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这次会议,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 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什么时候召开的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22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在经济建设问题上,从纠正急于求成的错误倾向和全党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等问题出发,必须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措施,对陷于失调的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进行调整,对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着手认真的改革。 鉴于中央在二中全会以来的工作进展顺利,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已经基本上胜利完成,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从一九七九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讨论了国际形势和外交工作,认为党和政府的对外政策是正确的,成功的。 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拓展资料: 全会提出了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的要求,制订了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同意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发到省、自治区、直辖市讨论和试行。为把农业搞上去,必须首先在农村实行改革,推行联产计酬责任制。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会议由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主持。全会的中心议题是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扩展阅读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这次全会前,召开了历时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党的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和领导骨干,对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年来党的领导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提出了中肯的批评,对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政治方面的重大决策,党的优良传统的恢复和发扬等,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邓小平在会议闭幕式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为随即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充分准备。邓小平的讲话实际上成了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