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企业点评
扩展阅读
买股票用什么软件稳 2025-09-14 00:52:59
股票配资平台招呼简配资 2025-09-14 00:23:29

企业点评

发布时间: 2021-07-18 18:42:20

1. 员工对公司的评价怎么写

1. 很荣幸成为公司一员,进入公司以来,我努力学习企业的各种制度及企业文化,希望尽快融入企业大家庭,下面我以新员工身份谈一下对公司的认识及感想。

2. 首先,公司制度完整规范,公司员工自觉遵守,员工面貌新颖,穿着整齐干净,工作努力、积极主动。这是一个成熟企业应有的基本,彰显企业成熟、健康发展。

3. 其次,企业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氛围浓厚,晨会、贺生、兴趣小组、短信、内刊等推动员工成长、关爱员工及其家属的活动相继开展,每天晨会制度更是彰显出企业文化魅力所在,让大家一起学习新制度、新知识,观看积极上进的视频资料,这样有助于员工自己知识的增长,从长远利益来看,也是企业利益的体现。

4. 再次,公司组织机构框架清晰,机构分工明确,领导才能出众,领导有方,员工能够各司其职,各尽其能。

2. 如何评价企业

一、企业文化
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企业迅速发展引起世界关注,西方学者发现企业文化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学术界正式出现“企业文化”一词,要追溯到1979年Pettigrew在《管理科学季刊》上发表的《企业文化研究》。从那时起,实践界和学术界对企业文化一直保持着高度热情。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企业文化,有的学者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惯例、仪式和典礼(DealandKennedy,1982;TriceandBeyer,1984),有的学者认为是控制和交易机制(Jones,1983;WilkingsandOuchi,1983),有的学者认为是分享的、想当然的、固有的假设(Schein,1985),有的学者认为是分享价值和信仰的模式(DeshpandeandWebster,1987),有的学者认为是组织习惯的做事方法(Burack,1991)……大多数学者是从价值观、信仰、规范、习惯和符号等方面来理解企业文化(Deal,1982;Hofstede,1980,1984;Morris,AvilaAllen,1993;ChatmanJehn,1994;Odean,1997)。作者认为,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社会大文化环境之下,经过核心人物长期倡导和全体成员共同认同,在实践中所获得的物质与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可分为两个代表学派,一个是以EdgarH.Schein为代表的定性研究学派,另一个是以RobertQuinn为代表的定量研究学派。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间存在许多争议,支持定性研究的学者认为定性研究可以提供深入且整体的观点,定量研究则难以做到,并且很容易受到理论基础、样本选择、分析工具的影响;支持定量研究的学者认为定量研究更科学,减弱了主观因素和情景因素的影响,定性研究则常受其干扰,并且没有严谨的理论支持。虽然两者各有利弊,但定量研究具有更好的科学性和普遍性,更多的学者不是攻击定量研究的弱点,而是考虑如何完善。

竞争价值模型(CompetingValuesFramework)是定量研究学派推崇的最具影响力的模型之一,该模型被广泛用于分析企业文化,通过“关注内部—关注外部”和“强调变化—强调稳定”两对维度,将企业文化划分成团队文化、层级文化、灵活文化和市场文化四类。

二、和谐文化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当前利益和未来利益,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已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企业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要实现全社会的和谐,首先要实现企业的和谐。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相应打造和谐企业,其基本内容包括:培育企业成员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和谐相处的氛围,让成员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以实现社会和谐为目标。

构建和谐企业的核心工作是创建和谐文化,通过文化从各层面影响企业成员,全面实现企业和谐。

和谐社会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大基本特征。前五个特征强调人与社会的关系,第六个特征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胡锦涛指出:构建和谐社会要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企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因此首先应形成和谐的企业氛围和和谐的人际关系。

企业文化是特定企业在处理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整合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时所发明、发现或发展起来的基本假说的规范(Schein,1984)。可以根据企业文化的某些相似性将其分类,一些学者(DealandKennedy,1982;Wallach,1983;Quinn,1983,1984;罗长海,1991;KotterandHeskett,1992;Mannlx,1995;GoffeeandJones,1998)曾尝试分类,但因视角不同而划分有异。

什么样的文化是和谐文化,什么样的文化容易向和谐文化发展?和谐文化最大的特征是提倡诚信友爱,强调人际关系。由和谐文化的特征可知,强调内部关系的企业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雏形。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描述强调内部关系的企业文化:Wallach(1983)的支持文化,意在建立友好的环境,鼓励员工平等、互进,倡导开放、和谐,强调“家”的价值观;Quinn(1983,1984,1991)的团队文化,关注内部,强调灵活,提倡关心、承诺、士气、讨论、参与和公开,关心人际关系;Mannlx(1995)的关系导向企业文化,强调关系,提倡建立和谐、合作、支持的环境;Hood(1998)的平等文化,鼓励高度的团队参与决策,倡导参与、授权和过程;Goffee和Jones(1998)的共有型文化,具有高度的社交性和团结性,企业充满了亲密、尊重和友善,同时企业目标放在优先位置。强调内部关系的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雏形,宋联可(2006)认为Quinn(1991)竞争价值模型中的团队文化与和谐的企业文化最为接近,因此,可以借鉴相关理论来构建和谐文化理论框架,从而为创建和谐文化提供理论支持。

三、人力资源管理

雇佣大量工人是19世纪工业革命的显著特征之一,迫使人事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部分,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开端。但这一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只是与人有关的简单行政管理,如发放工资、招聘员工、管理档案等日常简单工作。泰勒的科学管理、霍桑的行为科学以及组织行为学倡导和推进对人的管理,但此时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1954年,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才在《管理实践》一书中首次引入“人力资源”这一概念,并认为经理们可以利用其它资源,但人力资源只能自我利用。

早期学者通常分开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各种实践,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这一概念包含着各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Fombrum、Tichy和Devanna(1984)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归为甄选、培训、评估和薪酬四类。此时的学者专注于各自的研究领域,还没有意识到这些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掀起战略管理热潮,人力资源管理学者也试图引入战略思想,于是出现了“战略薪酬”等名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间的联系仍没被重视。

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Guest(1989)才提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应将人力资源管理整合到战略规划中,Schuler和Walker(1990)也提出人力资源经理应该与直线经理共同合作。Wright和McMahan(1992)定义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为企业能够实现目标所进行和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人力资源部署和管理行为。这一定义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经常被引用。直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才逐渐建立起成熟的理论体系。

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为研究对象,一类是以人力资源系统为研究对象。

不同学者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理解和划分有差异,Pfeffer(1994)考察了16种人和资源管理实践,Delery和Doty(1996)在Osterman(1987)、Sonnenfeld和Peiperl(1988)、Kerr和Slocum(1987)、Miles和Snow(1984)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七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即内部职业机会、培训、绩效评估、就业保障、参与管理、工作规程和利润分享。

20世纪80年代,随着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划分方法。Miles和Snow(1984)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分为A型、B型和AB型,Kerr和Slocum(1987)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分为层级系统和市场系统,Sonnenfeld和Peiperl(1988)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为俱乐部型、学院型、棒球队型和堡垒型,Delery和Doty(1996)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分为内部导向系统、市场导向系统以和混合系统,Heijltjes(2000)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分为传统型、改进型、强硬型和整合型。

四、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企业文化除受社会大文化的影响外,还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新人员的进入会带来新的观念,导致文化的多元化和变异的可能(NelsonandWinter,1982;WeeksandGalunic,2003);经营范围扩大带来新的经营要求,导致原有文化的不适应(王东生,2003)……企业文化影响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事实上,企业的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对企业文化产生影响。不少学者注意到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创建、维系和变革,是影响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Wong(1996)发现跨国公司文化建设仅通过器物表现是无效的,更为重要的手段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它可以说明公司的价值观、信仰、假设。Cabrera(1999)认为设计符合组织战略需要的人力资源实践规划是获取战略文化的两条途径之一。无论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还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它们都对企业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有着紧密联系,国外主要有三种观点:一、企业文化影响人力资源管理;二、人力资源管理影响企业文化;三、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相互影响。观点一:Adler(1997)认为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有着普遍而深入的影响;Zeynep等人(2000)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他们归纳出的文化维度显著地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相关。观点二:Buckleya等人(2001)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可使组织更容易地向具有强伦理观的组织发展;Dessler(1994)发现通过与员工沟通和多方面的员工参与计划这两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可以建立鼓励员工为企业努力的企业文化;McAfee等人(2002)认为安置员工、培训、报酬和评估四种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对企业文化有显著影响。

观点三:McAfee等人(2002)认为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有着共生关系;Lismen等人(2004)证实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可以相互加强,并可增强企业差异性、提高企业绩效。虽然在影响关系上有不同看法,但所有学者基本一致赞同应让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匹配。如Lismen等人(2004)证实企业文化的一些维度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相互作用,可以影响公司绩效;McAfee等人(2002)认为保持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一致是供应链战略成功的前提……

关于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中国学者主要采用定性分析,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作用(王文奎,2003),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文化维系(熊建、毛良才,2006)和变革中的作用(邵朋来,2005);将企业文化引入人力资源管理(邵朋来,2005;熊建、毛良才,2006),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战略与企业文化匹配(刘永强、赵曙明,2005;丁敏,2006);中国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黄静,2002;李燕萍、翁艳娟,2003);企业文化的演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邢以群、叶王海,2006),当代企业文化演变的共同趋势(谢永平、王安民,2005;陈晓雪,2005)。中国学者少有定量分析,黄孝俊(2002)曾用实证方法比较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影响,认为不同体制间的企业文化差异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偏向。总的来说,国内研究已非常关注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但大多采用定性方法分析,而极少采用定量方法进行探索和验证。

五、H-H模型

在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并没专门的企业文化部门、企业文化专员,有的企业甚至连最基本的核心理念都未形成。但是,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不管这个企业是高度重视还是完全忽视,企业文化从企业创立的第一天起,就一直伴随企业成长直到企业死亡。事实上,大多数企业都没有正式、科学地专门创建过自己的企业文化,但却又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自己文化。其实,这些企业已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孕育了企业的精神、形成了企业的制度、引导了企业的行为、决定了企业的物质,自然地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

虽然绝大多数企业没有系统地创建过企业文化,但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又自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无疑,人力资源管理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核心作用。针对这一类企业,宋联可在2007年提出了“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文化”这一概念。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社会大文化环境之下,经过核心人物长期倡导和全体成员共同认同,在实践中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主要手段创建起来的企业文化。

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是整个社会的需求,借助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更简单、更迅速、更彻底地实现这一目标,H-H模型为完成这一伟大使命提供了理论依据。H-H模型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创建和谐企业文化模型。创建和谐企业文化是目标,人力资源管理是手段。

企业文化有多种类型,和谐企业文化是其中一种。和谐企业文化是符合中国当代社会需要的企业文化,该文化的定义、构成、特征需要进一步分析,这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该模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关注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招聘、挑选、培训与开发、绩效评估、薪酬福利七个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如何通过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招聘、挑选、培训与开发、绩效评估、薪酬福利七个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创建和谐企业文化是H-H模型的核心内容,也是该模型将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回答者:郑淑坤 于2007-12-07 06:36:08.0 看完郑老师的详细论述,突然有个想法,各位专家,你们看有没有可能尝试搞一个公式衡量企业文化的好坏。这样操作起来比较方便。

我个人认为,企业文化在公司内的状态和效果,比老总提出的核心理念更能代表这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因为一个表征的是通过领导宣传,制度建设,及员工的理解实际达到的状态,一个表征的是希望倡导的方向。

{[公司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方法,工作报酬)*工作满意度权重]+[公司的利润*公司利润权重]}/[公司内的人员数/公司内一级部门数]。

基本的想法是公司文化的效果和员工对工作满意度成正比,和公司利润成正比和员工人数成反比(人数多,文化建设的难度就高,毕竟人这个东西想法太复杂,部门如果多些,机构就扁平些,对企业文化宣贯应该是有利的)。其中的权重反映公司老总对各要素的理解和倾向。

这个公式没有什么严谨的理论依据或数理统计依据,只是一个拍脑袋想出来的不成熟的东西。

只是觉得如果每年都有这么个数字,有没有可能实现企业文化对公司影响的监测工作呢?

3. 企业评价学生的评语

实习学生工作认真负责,虚心好学,在业务紧迫时加班加点毫无怨言。在工作中能够主动地学习和请教别人,比较仔细认真,能够完成指导老师和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遵守公司劳动纪律,出勤率高,与同事相处和睦,能融入团队合作共事,体现出学校较高的德育和智育水平。
学生在本公司实习期间工作认真,勤奋好学,踏实肯干,体现出比较扎实的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基本功。努力协助指导老师的工作,从中学习运价业务知识,虚心好学,善于思考,能培养团队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遵守公司劳动纪律,与同事和睦相处。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加时加班完成任务,毫无怨言,展现出该校扎实的德育教育。能够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适应能力较强。同时,该学生能遵守我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现象。
xx同志积极主动,态度端正。实习期间,她主动要求到各部门了解学习,努力从多方面开拓自己的眼界。她先后去了财务管理科、招标办公室、计划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办公室、法律事务部、设备管理科、法制办公室等主要业务部门。通过学习书面材料和与各部室人员的交流,她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我单位科室的主要职能和重点工作,还协助完成了一些她力所能及的行政事务工作。这种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获得了各科室人员的一致好评。
xx同志谦虚谨慎,勤奋好学。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大学所学的课堂知识能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认真听取老同志的指导,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可以虚心听取。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并能够仔细观察、切身体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xx同志踏实肯干,吃苦耐劳。有创造性、建设性地独立开展工作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精神,接受新事物较快,涉猎面较宽,在工程计算领域不断地探索,有自己的思路和设想。能够做到服从指挥,认真敬业,工作责任心强,工作效率高,执行公司指令坚决。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加时加班、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xx同志待人诚恳,作风朴实。该学生严格遵守我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现象,并能与单位同事和睦相处,交流融洽,善于取长补短,虚心好学,注重团队合作。
该生综合素质较好,业务能力较强,政治表现良好,法纪观念充实,服从安排听指挥,与同事友好相处,短短实习工作期间,能够做到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相信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出色的成绩。希望xx同志继续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不断总结提高,为毕业后投身祖国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XXX同学在我单位实习期间,工作积极主动,学习认真,尊敬师长,待人诚恳,能够做到服从指挥,团结同事,不怕苦,不怕累,并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在实习期间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XXX同学于2002年9月至2003年7月之间在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厂实习。实习期间该员工认真学习各种专业技能,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定,积极参与相关竞赛活动,能较好胜任流水线与CELL线各岗位需求,在月末评比中,屡次拿得名次,并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及能为团队进步提出合理化建议,整体表现良好。
XXX同学在联想集团北京厂实习期间,能够严格遵守并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其相关相邻工位同仁协调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在所从事的包装备料岗位上,
XXX同学能够探索更优秀的工作方法,以提升效率,在车间内的备料比赛中曾获第一名,在其它工位的学习中刘巍同学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并通过学习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多能工,在团队生活中得到领导及同仁的一致好评。
XXX同学工作积极主动,学习认真,尊敬师长,待人诚恳,一年来技术理论水平及操作都有很大提高,希望今后加强学习尽快成才。
XXX同学在我单位实习期间,能够做到服从领导指挥,团结同事,不怕苦不怕累,将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
XXX同学近一年来,工作主动,踏实,肯干,和老师同事关系处理的很好,耐心学习不断的努力工作,以提高技术的自身,受到大家好评,望今后发扬成绩。

4. 企业点评网站最真实,里面的评论最全面最客观的企业口碑网站给我推荐一个

通过我朋友们的介绍,他们一直在使用伯乐觅旗下的企业口碑网,里面的内容都是不同企业员工对自己企业真实的评论,还有很多职场的信息给求职者参考,不仅如此,听我朋友说还有很多休闲娱乐,希望对你有帮助。

5. 如何写企业评论

1、总述

2、公司概况、企业文化。要有重点的写。比如管理、团队、制度

3、行业的发展及公司的定位

4、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理想

6. 求职者对企业的评价怎么写

1. 很荣幸成为公司一员,进入公司以来,我努力学习企业的各种制度及企业文化,希望尽快融入企业大家庭,下面我以新员工身份谈一下对公司的认识及感想。
2. 首先,公司制度完整规范,公司员工自觉遵守,员工面貌新颖,穿着整齐干净,工作努力、积极主动。这是一个成熟企业应有的基本,彰显企业成熟、健康发展。
3. 其次,企业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氛围浓厚,晨会、贺生、兴趣小组、短信、内刊等推动员工成长、关爱员工及其家属的活动相继开展,每天晨会制度更是彰显出企业文化魅力所在,让大家一起学习新制度、新知识,观看积极上进的视频资料,这样有助于员工自己知识的增长,从长远利益来看,也是企业利益的体现。
4. 再次,公司组织机构框架清晰,机构分工明确,领导才能出众,领导有方,员工能够各司其职,各尽其能。
比较明智的办法:1、对公司一些无伤大雅,例如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一些小的比较中肯的合理化建议,记住态度要真诚!不建议对公司领导、规章制度、经营方向及管理模式指手画脚,更不可目空一切对公司进行无情的抨击!2、顺带对个人的工作见闻及学习情况进行汇报,突出自己在新环境中的学习和进步或者团结同事克服困难!如果真的要写一些缺点的话,最好附带上个人合理可行的方案,切记不要只提问题而不想解决办法,那样会留给领导一个不太好的印象!

7. 评价一个企业应该从那几个方面入手

企业财务状况分析和评价指标,国际通行按成长性、生产性、收益性、活动性、稳定性等“五性”指标分列,并用雷达图加以反映。

从雷达图观察评价企业效益,大体以各指标接近大圆为佳。如果全部指标连线呈现凹凸不平的扁圆形,低谷部分就是生产经营有问题的反映。把各年度企业雷达图加以比较,还可以看出企业生产经营绩效发展变化的动态趋势。

雷达图示意:

8. 对公司好的评价怎么写

xx年4月22日我应聘xxx有限公司法律事务部主管,并有幸成为公司一员,进入公司以来,努力学习企业的各种制度及企业文化,希望尽快融入企业大家庭,下面我以新员工身份谈一下对公司的认识及感想。
首先,公司制度完整规范,公司员工自觉遵守,员工面貌新颖,穿着整齐干净,工作努力、积极主动。这是一个成熟企业应有的基本,彰显企业成熟、健康发展。

其次,企业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氛围浓厚,晨会、贺生、兴趣小组、短信、内刊等推动员工成长、关爱员工及其家属的活动相继开展,每天晨会制度更是彰显出企
业文化魅力所在,让大家一起学习新制度、新知识,观看积极上进的视频资料,这样有助于员工自己知识的增长,从长远利益来看,也是企业利益的体现。

再次,公司组织机构框架清晰,机构分工明确,领导才能出众,领导有方,员工能够各司其职,各尽其能。

从每日工作汇报中不难看出,商贸事业部在钢材市场行情不景气的情况下,能够继续保持增长经济效益,真可谓出出类拔萃,由此看出,公司领导目光远大、领导有方,使公司向着健康、成熟方向发展。

总之,汇丰集团是向着现代化企业管理水平发展,以实现标准化、精细化、规范化、集约化和人性化管理,形成勇于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力争成长为区内知名、管
理科学、发展有序,具有一流的价值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力的企业,激励全体员工坚持不懈努力,不断将汇丰做强、做优、做大、做久。

希望在集团公司领导下,在同事们的帮助下自己能够尽快极融入公司,为公司发展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9. 如何评价公司

写作思路:从公司的管理机制方面入手,把自己对公司的管理模式的不足和有点写出来。

从公司的管理机制活力上来说,作为一个高新技术企业,我们不仅仅在产品技术上要高新,管理机制更是如此,我没有接受过管理的学习和培训,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我仅仅是从一个被管理者的角度去述说一些看法。我觉得一个良好的、完善的、合理的、有活力的管理机制对于被管理者的工作热情、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

一个公司的管理机制往往决定着公司的运作顺畅度,管理机制包括了约束机制、激励机制、流动机制、效率与公平机制、资本扩张机制。

想要保证管理机制的活力,那么就必须在这五项机制上下功夫,虽然这五项机制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但是仔细的去理解,其实里面的东西很多,管理学本身是一门大课程,毕竟管理的不仅仅是公司事务,还有更复杂的人。这方面我没办法去说,说了只怕也是一些片面的不全面的东西。

说到管理机制,就不得不说管理层,因为管理层是管理制度的执行人,没有一个良好的、高素质的管理层很难执行处好的管理机制,这里我举一个反面例子来说明:公司管理中,经常会出现外行管理内行的现象,这往往是公司管理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很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