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2005年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未参加
因为2005年第37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在中国台北举行,时间是2005年7月16-25日。
Ⅱ 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化学竞赛
IChO全称为International Chemistry Olympiad,中文名为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是国际科学奥林匹克的一种。举办时间通常为每年的7月下旬,为期10天。
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是世界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中学生化学学科竞赛活动。它起源于捷克斯洛伐克。自1968年在捷克举行第一届竞赛以来,除1971年停赛一年外,每年一届,已经连续举办了50届。第一届Icho竞赛仅有三个国家参加,后来参赛国不断增加,现今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这项活动。
1995年,IChO第一次来到了中国北京。2018年IChO再一次回到了诞生地捷克斯洛伐克。2019年,IChO将于7月21日至7月30日在法国巴黎举办。
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一套固定的比赛规则。每年每支代表队最多可由4名学生、2名导师组成,其中1名导师任领队。每支代表队还可以有一名嘉宾和一名科学观察员。参赛学生年龄不得超过20岁,最高学历为中学。
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分为两部分:理论和实验(一般先考实验)。两场考试中间通常会安排一天时间休息,考试时长均为5个小时,实验成绩占总分的40%,理论成绩占总分的60%。
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考试大纲涵盖化学中的多个领域,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以及光谱学。虽然大多数知识点都属于中学范畴,但其中很多问题考察的更加深入,有些问题还需要高于中学要求的知识程度和理解能力。
总体来说,IChO不仅需要参赛选手对化学有着极大的兴趣,更需要参赛选手有突出的融会贯通、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Ⅲ 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简介
全国五项学科竞赛活动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学竞赛,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中国数学会、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化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动物学会和中国植物学会等六个学会主办,并得到教育部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支持的,在国内具有广泛影响的面向在校高中学生的课外活动。
其宗旨是:向中学生普及科学知识,激发他们学习学科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优秀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促进中等学校科学教育改革。通过竞赛和相关的活动培养和选拔优秀学生,为参加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选拔参赛选手。学科竞赛学科竞赛属于课外活动,始终坚持学有余力、对学科学习有兴趣的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方式。
(3)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扩展阅读:
国际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其宗旨是促进学科知识的普及,培养中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中国在1985年首次派队参加这项活动。十几年来,中国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截止到2006年,中国共派出了441名中学生参赛,共获得金牌306枚,银牌99枚,铜牌32枚。参加这项活动对于促进我国该学科教育的发展,加强各国优秀青少年间的交流与友谊,发现和培养科技后备人才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这项活动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并在社会上具有良好的声誉。
除派队出国参加竞赛,我国还于1990年、1994年、1995、2000、2005年分别成功举办了国际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和生物奥林匹克竞赛。
Ⅳ 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icho的题目初赛要做吗
⒈ 催化氢化(镍、钯)
⒉ 金属氢化物(氢化铝锂、硼氢化钠)
⒊ 活泼金属(铁、钠)
三、其他含氮化合物的还原
⒈ 偶氮化合物的还原——伯胺(催化氢化法,活泼金属法及连二亚硫酸钠法)
⒉ 叠氮化合物的还原(催化氢化、金属氢化物) 氢解反应——在还原反应中碳-杂键断裂,由氢取代离去的杂原子或基团而生成烃的反应。可用下列通式表示:
一、碳-卤键的氢解
⒈ 脂肪族卤化物中的氯和溴(连在叔碳上的除外)对铂、钯催化剂是稳定的,碘容易被氢解下来。
2.如果卤素受到邻位不饱和键或基团的活化,或卤素与芳环、杂环相连,就容易被氢解脱卤。
3.烃基相同时,碳-碘键>;碳-溴键>;碳-氯键;
4.卤素相同时,酰卤>;苄位卤原子>;烯丙位卤原子;
5.芳环上电子云密度较小位置的卤原子也易氢解。
Ⅳ 什么是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
http://ke..com/view/423641.htm
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奖项名称: 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 其他名称: International Chemical Olympiad 创办时间: 1968年 奖项介绍: 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1968年由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三个东欧国家发起,第一届竞赛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举行,只有三个发起国参加。以后除1971年外,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每年一届,轮流在各参加国举办。 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的参加国逐年扩展,从最初的几个东欧国家,1974年开始发展到西欧、美洲、亚洲,一直到全世界范围,美国1984年参加比赛,中国1987年开始参加。 举办这一竞赛的目的是强调化学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考与创造能力,同时也是为了在青少年中选拔优秀人才。竞赛内容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1984年起增加的生物化学。竞赛题分理论题与实验题两部分,理论题60分,实验题 40分。按总分成绩,授予金质奖章、银质奖章、铜质奖章和奖状。此外,还有特别奖,授予答案有创造性者、绝对优胜者和最佳参赛者。每个国家的代表团由两名团长和四名学生组成,参赛学生年龄不得超过20岁。竞赛的工作语言是英语、法语、德语和俄语。 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评选工作由评委会负责,评委会由所有参赛国代表组成,主席由主办国选出,副主席由上届主办国选出。评委会下设执行秘书处,在非竞赛期间代表评委会开展工作。评委会的职责包括指导和监督竞赛按规则进行;审查参赛者的参赛资格;制定评分标准;评卷;确定最后名次、奖章等级的和奖金数目等等。
Ⅵ 历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 的成绩 谁知道。
我国中学生参加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成绩
时间 届次地点人数金牌银牌铜牌
1987 19 匈牙利 4 1 1 2
1988 20 芬 兰 4 2 1 1
1989 21 前东德 4 3 1
1990 22 法 国 4 4
1991 23 波 兰 4 3 1
1992 24 美 国 4 3 1
1993 25 意大利 4 2 2
1994 26 挪 威 4 2 2
1995 27 中 国 4 4
1996 28 俄罗斯 4 3 1
1997 29 加拿大 4 4
1998 30 澳大利亚 4 1 3
1999 31 泰 国 4 2 2
2000 32 丹 麦 4 3 1
2001 33 印 度 4 3 1
小计 60 36 20 4
Ⅶ 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简介
一年一度的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在学校学年完成后召开,时间一般为七月,在参赛国中的一国进行。主要组织者是东道国的教育部门、国际化学奥林匹克委员会和化学协会等。
每个国家队由四名学生组成,申请参赛的应该是非化学专科的普通中学的正规学生。有二名老师或教育工作者陪同竞赛学生,并作为竞赛的国际评判员。主办国要准备四种译文的竞赛题:英语、法语、德语和俄语。陪赛老师把题目译成本国语言。竞赛题由主办国安排,一般由大学教授和讲师以及中学老师命题。由于各国的化学课程有所差别,在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前几个月,主办委员应提供模拟试题。
Ⅷ 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历届赛事
1968年: 捷克布拉格 6月18-21日
1969年: 波兰卡托维兹6月16-20日
1970年: 匈牙利布达佩斯7月1-5日
1972年: 苏联莫斯科 7月1-10日
1973年: 保加利亚索非亚7月1-10日
1974年: 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 7月1-10日
1975年: 匈牙利维斯普雷姆7月1-10日
1976年: 东德哈雷 7月10-19日
1977年: 捷克布拉迪斯拉发 7月4-14日
1978年: 波兰托伦 7月3-13日
1979年: 苏联列宁格勒 7月2-11日
1980年: 奥地利林茨 7月13-23日
1981年: 保加利亚布尔加斯7月13-23日
1982年: 瑞典斯德哥尔摩 7月3-12日
1983年: 罗马尼亚蒂米什瓦拉 7月2-11日
1984年: 德国法兰克福 7月1-10日
1985年: 捷克布拉迪斯拉发 7月1-8日
1986年: 荷兰莱顿 7月6-15日
1987年: 匈牙利维斯普雷姆7月6-15日
1988年: 芬兰埃斯波7月2-9日
1989年: 东德哈雷 7月2-10日
1990年: 法国巴黎 7月8-17日
1991年: 波兰罗兹7月7-15日
1992年: 美国华盛顿 7月11-22日
1993年: 意大利佩鲁贾 7月11-22日
1994年: 挪威奥斯陆 7月3-11日
1995年: 中国北京 7月13-20日
1996年: 俄罗斯莫斯科 7月14-23日
1997年: 加拿大蒙特利尔 7月13-22日
1998年:澳大利亚墨尔本 7月5-14日
1999年: 泰国曼谷 7月4-11日
2000年: 丹麦哥本哈根 7月2-11日
2001年: 印度孟买 7月6-15日
2002年: 荷兰格罗宁根 7月5-14日
2003年: 希腊雅典 7月5-14日
2004年: 德国基尔 7月18-27日
2005年:中国台北 7月16-25日
2006年: 韩国庆山 7月1-11日
2007年: 俄罗斯莫斯科 7月15-24日
2008年: 匈牙利布达佩斯 7月12-21日
2009年: 英国剑桥 7月18-27日
2010年: 日本东京 7月19-28日
2011年: 土耳其安卡拉 7月9-18日
2012年: 美国华盛顿特区
2013年: 俄罗斯莫斯科
2014年: 越南河内
2015年: 阿塞拜疆巴库
Ⅸ 1994年奥林匹克化学奖获奖者
第26届(1994年)
金牌 黄永亮 (男) 湖南师范大学附中
金牌 李帅格 (男) 湖南师范大学附中
银牌 唐海峰 (男) 江苏无锡一中
银牌 丁 胜 (男) 北京大学附中
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International Chemistry Olympiad,IChO)是国际科学奥林匹克的一种,是世界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中学生化学学科竞赛活动。它起源于捷克斯洛伐克。自1968年在捷克举行第一届竞赛以来,除1971年停赛一年外,每年一届。第一届IChO竞赛仅有三个国家参加,后来参赛国不断增加,现今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这项活动。
一年一度的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在学校学年完成后召开,时间一般为七月,在参赛国中的一国进行。主要组织者是东道国的教育部门、国际化学奥林匹克委员会和化学协会等。
每个国家队由四名学生组成,申请参赛的应该是非化学专科的普通中学的正规学生。有二名老师或教育工作者陪同竞赛学生,并作为竞赛的国际评判员。主办国要准备四种译文的竞赛题:英语、法语、德语和俄语。陪赛老师把题目译成本国语言。竞赛题由主办国安排,一般由大学教授和讲师以及中学老师命题。由于各国的化学课程有所差别,在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前几个月,主办委员应提供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