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云南为什么实施桥头堡战略
事实上,“桥头堡”战略自提出以来,就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昆交会期间,美国联邦快递集团亚太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云南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对东南亚、南亚地区的辐射功能,拥有国内首屈一指的民航运输网络,联邦快递将积极开拓云南物流市场。新加坡三德集团更是提前看到“桥头堡”战略带来的投资机会,斥资3000万美元将其中国总部搬到昆明。
继国家部委紧锣密鼓地调研云南“桥头堡战略”后,一些关键政策已经开始获得有关部委的正式支持。与此同时,文化部与云南省就共同推进云南文化桥头堡建设签署协议。
㈡ 云南省“桥头堡”建设的具体措施
,云南桥头堡建设开始渐入佳境。
按两个阶段分步推进知情人士透露,国家发改委将在8月牵头编制《云南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专项规划》,并在11月份形成初稿。
在这个专项规划编制之前,国家发改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委托云南省社科院编制了《云南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专项规划制定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云南省社科院已完成《指导意见》。参与《指导意见》编写的云南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齐欢称,《专项规划》将在《指导意见》基础上修订,国家发改委本月的调研,便是对《指导意见》进行系统的考察。
齐欢表示,目前,整个桥头堡的框架已大致清晰,即云南将在国际大通道与进出口加工基地建设,以及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孟中印缅合作机制建设等主要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据《指导意见》,云南桥头堡建设将是一个为期十年的中长期规划,分为两个阶段。2011---2015年是云南桥头堡战略重点的突破阶段,云南将加快实施互联互通的通道路网建设、加快通关便利、综合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缅甸皎漂到昆明油气管道建设、国际物流体系的建设,连通云南到印度洋的口岸建设。
2016-2020年则是重点突破,建成昆明、曲靖、大理、蒙自四大枢纽为核心的公路、铁道、航空、水运对内对外运输网络运输体系的建设;建设石油、化工天然气、新能源、特色农业、矿产加工、生物制药、旅游文化、金融交通运输建设。
在基础设施方面,构建南北方向的印度洋国际大通道,包括泛亚铁路、泛亚公路,从深圳到广州、到南宁到昆明,到缅甸、孟加拉、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亚洲大陆桥,是支撑“桥头堡”的重要骨架。
其中连接云南与缅甸的,主要包括经德宏从瑞丽出境的滇缅陆水联运通道、昆明—仰光高等级公路和泛亚铁路西线。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云南省一直关注直达印度洋国际大通道的构建,即从西南方向形成一条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而连接欧洲的新通道。这条从云南经由缅甸直达印度洋的大通道,要比目前经东南沿海绕道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的行程短3000公里左右。据统计,目前中国出口货物有42%,原油进口的90%均经马六甲。一旦印度洋大通道贯通,云南将不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贫困边陲,而成为开放的前沿。
期待更多优惠政策云南将借助桥头堡战略打造滇中城市经济圈、八个沿边经济区和四条经济走廊。
其中,滇中城市经济圈是以昆明为核心,统领玉溪、曲靖、楚雄。八个沿边经济区将建成为加快口岸经济港、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跨境合作区、三头在外的产业聚集区、无障碍跨境旅游区、民族保护及生态保护试验区。四条经济走廊包括云南-河内、云南—曼谷、云南-皎漂、云南-印度加尔各答等。
点轴面的全方位立体式布局将增强云南在国内国外的市场辐射功能。
齐欢称,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城市经济,将是云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八个经济区及四条经济走廊的建设则是有利于加快沿线开发、承担向西南开放,增强市场的辐射功能。
《指导意见》指出,云南在利用其区位优势的同时,应鼓励多种贸易方式的发展,促进贸易结构的转型升级。
如,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启动,老东盟6国对我国的平均关税从12.8%降至0.6%,到2015年,新东盟4国对我国90%产品实施零关税。根据商务部的统计,今年上半年云南省外贸总额为61.2亿美元,增幅列居全国第二,对东盟的贸易额则同比增长54.2% 。
但云南主要商品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农产品、机电、生活用品的出口,进口的主要是原材料,贸易结构和贸易量和其具有的区位优势不相符。
在《指点意见》中,除发展云南六大支柱产业外,云南将作为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以促进其产业结构调整。
据了解,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包括劳动密集型产业、深加工制造业为重点、进出口加工贸易业、进出口商品区、资源性精加工、现代物流业、承接两头在外的产业。
另据知情者透露,国家发改委已表示,在规划的云南桥头堡重要产业中,将对云南现代物流产业加大支持力度。
齐欢透露,云南向中央申请外向型的优惠政策,“政策的优惠远点要向深圳珠海看齐,近点要看齐广西、海南、两江新区、新疆喀什等政策。”
㈢ 云南桥头堡规划中,铁路建设包括哪些
简介
桥头堡是陆桥经济研究中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重要概念。港口的性质、运输线路的便捷和政府部门的定位是确定桥头堡的主要依据;融国际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为一体的国际商贸中心,是桥头堡的主要功能定位。比如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连云港,指的是一个经济带的起点城市。 “桥头堡”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 1、为控制重要桥梁、渡口而设立的碉堡、地堡或据点。 2、设在大桥桥头的像碉堡的装饰构筑物。 3、泛指作为进攻的据点。
编辑本段其他相关
桥头堡战略”是推进我国向西南开放、实现睦邻友好的战略需要,也是云南推进“兴边富民”工程、实现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现实需要,对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09年7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考察云南后提出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此后,加快桥头堡建设,把云南建成中国沿边开放经济区已成为云南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发改委启动编制指导意见,意味着这一战略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事实上,“桥头堡”战略自提出以来,就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今年昆交会期间,美国联邦快递集团亚太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云南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对东南亚、南亚地区的辐射功能,拥有国内首屈一指的民航运输网络,联邦快递将积极开拓云南物流市场。新加坡三德集团更是提前看到“桥头堡”战略带来的投资机会,斥资3000万美元将其中国总部搬到昆明。
㈣ 云南桥头堡的规划目标
云南省桥头堡建设总体规划公布内容如下:
1月28日,《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规划》正式公布,提出云南将在2020年基本完成桥头堡建设目标任务,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规划》明确了云南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区域布局、重点任务,将成为指导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规划》提出,云南将大力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建设,增强滇中城市经济圈的辐射带动作用,建设沿边开放经济带,形成对内经济走廊;提高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构建内联外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筑清洁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打造国际性的信息枢纽,建设保障有力的水利工程体系,完善口岸设施和功能;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提升对外经贸水平,推进开放平台建设,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对内经济合作;建设外向型特色产业基地。做大做强特色农业,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强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完善城乡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收入分配调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建设;推进扶贫攻坚和兴边富民工程。促进边境地区加快发展,尽快解决深度贫困人口脱贫发展问题,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强化边防建设和管理,加快农垦企业改革。
《规划》设定了桥头堡建设的时间表:即到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合作交流迈上新台阶;通道和物流体系基本完善,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和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出口加工基地初步形成;高原湖泊、重点流域水质恶化和水土流失加剧趋势得到遏制,石漠化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
到2020年,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形成交通、信息、物流等国际大通道,辐射带动能力明显提升;外向型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原湖泊水质改善,江河上游水土流失面积明显减少,石漠化得到有效控制,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生态安全屏障作用不断巩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㈤ 云南桥头堡建设的定义
云南省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和南亚的重要陆上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促进云南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完善国家对外开放格局,云南省加快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
㈥ 联系实际谈谈,作为云南交通事业的后备人才,在云南“桥头堡”建设中你要怎么做
配合我省在着力抓好“强化三个意识、做好两个规划、拓展三个平台、建好四个基地”中的工作。“强化三个意识”,即强化抢抓机遇的意识、强化落实责任的意识、强化团结协作的意识。“做好两个规划”,即,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结合实际,立足长远,着眼未来,现实与长远发展统筹兼顾,认真研究论证,做好“桥头堡”战略项目规划和“十二五”规划。“拓展三个平台”,即一是产业发展平台,突出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夯实发展基础,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为桥头堡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合作机制平台,完善中老泰边境地区三国六方合作会谈机制,使之成为六方友好往来、交流磋商、深化合作、共同发展的平台,加快中老泰边境地区 “边境贸易圈”和“国际旅游圈”建设,成为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
㈦ 云南桥头堡建设为什么没有多大进展
你先给我解释一下云南面向东南亚的桥头堡战略
㈧ 云南省桥头堡建设的两个五年计划分别是什么
云南桥头堡建设将是一个为期十年的中长期规划,分为两个阶段。2011--2015年是云南桥头堡战略重点的突破阶段,云南将加快实施互联互通的通道路网建设、加快通关便利综合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缅甸皎漂到昆明油气管道建设,国际物流体系的建设,联通云南到印度洋的口岸建设;2016--2020年则是重点突破,建成昆明、奇景、大理蒙自四大枢纽为核心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对内对外运输网络运输体系的建设,建设石油、化工天然气、新能源、特色农业、矿产加工、生物制药、旅游文化、金融交通运输建设。
㈨ 桥头堡建设是什么意思啊
2009年7月,国家主席锦涛考察云南后提出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及印度洋的桥头堡,把云南建成中国沿边开放经济区。云南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对东南亚、南亚地区的辐射功能,拥有国内首屈一指的民航运输网络。目前,整个桥头堡的框架已大致清晰,即云南将在国际大通道与进出口加工基地建设,以及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孟中印缅合作机制建设等主要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桥头堡建设即是经济需要也是国家安全需要,这条从云南经由缅甸直达印度洋的大通道,要比目前经东南沿海绕道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的行程短3000公里左右。据统计,目前中国出口货物有42%,原油进口的90%均经马六甲。一旦印度洋大通道贯通,云南将不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边陲,而成为开放的前沿,使中国能够突破马六甲封锁,具有巨大的国家战略意义。
云南将借助桥头堡战略打造滇中城市经济圈、八个沿边经济区和四条经济走廊。
㈩ 论述下云南确立桥头堡战略的重要意义
桥头堡,政治经济学的解释是: 桥头堡是陆桥经济研究中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重要概念。港口的性质、运输线路的便捷和政府部门的定位是确定桥头堡的主要依据;融国际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为一体的国际商贸中心,是桥头堡的主要功能定位。 桥头堡论坛的“桥头堡”定位为土木工程的技术交流中心、信息中心和文化中心,主要涵盖“桥梁、道路、铁路(高铁、客专、轻轨、地铁)、岩土、隧道、港航、建筑、结构、给排水、交通工程、工程经济……等专业的设计、施工、科研及教学领域”,目标在于打造相应学科的前沿阵地和制高地标、引领专业技术的潮流。 桥头堡,矗立于一方水土的新地标, ——和您一道致力于技术进步! “桥头堡”建设的核心是开放,包括开放的思想和开放的观念。目前,中国国内在出口问题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如出口太多,对外依存度太大,影响国家安全;中国的出口太多,可能影响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增长方式的转变。从经济增长的总方向上看,应该以拉动内需为主导,但目前中国仍处于城镇化发展阶段,以拉动内需为主导尚需时日;出口太多,可能引起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虽然我们需要防止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泛滥,但是贸易保护主义是基于国内制定的相关政策而实施的,与出口没有直接的联系。“桥头堡”建设还需要进行体制上的创新。需要体制创新来加快引导经济一体化,进行相关的体制安排。“桥头堡建设的核心是开放,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国家和区域间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仅考虑本国利益而不顾合作方的开放与合作是不能长久的。并且,云南对外开放面向的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在合作过程中,中国应本着实现共赢的目标提供更多的优惠与便利条件,为区域合作营造良好的环境。”此外,保证中国城镇化顺利进行的措施就是就业。若解决不好就业,农民工大批返乡就是大问题。加工贸易的发展也是着眼于就业。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在做加工贸易,是国际贸易永远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