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独立公投的公投基础
旧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分合”就凭民意。
在国际法中,对于旧时殖民地的去留问题有着共识,即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可以通过投票来决定自己的去留问题。这点很好理解,殖民地一般地处宗主国海外,历史渊源上是被压迫的,又有着和宗主国不一样的文化,本来就不是后者的一部分。不过,殖民地的独立浪潮早就过去,该去该留也决定得差不多了,基本无争议。 人道主义立场
一国之内,有团体遭遇严重不公平对待。
在后殖民时代,依然有一些地区在闹分离或者独立,那些在殖民地身上达成的国际共识显然不适用于它们。其实说公投“独立”是不太准确的习惯性用语,用“分离”更为妥当,因为有不分离、分离并独立建国、分离且并入他国等不同选项,都属于在一个群体内部决定一个地区的前途命运。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补救性分离”的名词。该词何解呢?指的是出于人道主义立场,保护弱势群体免于遭受迫害、毁灭而采取的救济性措施。该理论的拥趸有以研究公共选择理论而闻名的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等人。
科索沃
科索沃也屡屡在此次的克里米亚公投中被拿出来做对比。在科索沃地区的确发生过非常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并且,在2010年,国际法院曾经就科索沃公投问题给出过咨询意见,虽然不具备强制意义,却有软性的“道德力量”。国际法院的这份咨询文件出台过程就声势浩大——37个国家和地区提交了书面声明,15个国家和地区提交了书面评论,29个国家和地区在持续九天的听证会上发言,总共有44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了司法进程,是国际法院历史上参与国家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案例之一。
民族自决权
对于真正牵动国际社会敏感神经的自决权(即指每一民族均享有自由决定其政治地位,自由决定其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权利)的范围和是否存在“补救性分离”的权利,国际法院其实并未讨论,也就没有答案。对此,参与此次咨询意见制定的国际法院大法官内部也有微词。投了赞成票的西玛大法官在咨询意见后也附上了说明。他认为采取更加开明的办法原本可以更好地解答许多参与者(包括独立宣言的作者)提出的关于人民自决权和“补救性分离”的论点。
抛开国际法,如果一个地区发生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矛盾实在不可调和,国际社会出手的案例也有。
东帝汶
当初印尼强行出兵,东帝汶成为了印尼的第27个省,发生了非常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据统计,在被印尼统治的20多年中,东帝汶有20多万人死于战争和饥荒,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最后联合国主持了东帝汶的公投,而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印尼也同意让东帝汶人民公决去留。不过这里有特殊之处,曾经作为葡属殖民地的东帝汶和印尼本来渊源不同,且国际主流社会并不认可印尼对东帝汶有主权。
内政问题
一个团体内多数人都愿意独立
加泰罗尼亚之于西班牙外,苏格兰之于英国,魁北克之于加拿大等都是这种情况。严格说起来,克里米亚也属于这种情况。
② 科索沃为什么独立有什么好处
独立后果 树立危险的先例 本报综合报道 科索沃虽然是个弹丸大小的地区,但牵一发动全身,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关系到一个主权国家的领土是否可以分割、是否可由联合国作一裁决等等重大原则。如果贸然造成先例,不止是立即对周边国家的稳定造成影响,存在了350年的“主权不容干预”的国际共识也就遭到重大挑战。 科索沃问题就像是一个“潘多拉盒子”,一旦打开,谁都无法预测将会对世界各国产生怎样的影响。科索沃宣布独立,就意味着打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有可能在其他国家引发带来“多米诺骨牌”效应。 现在世界上多数主权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如果各个民族纷纷效仿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寻求独立,世界将会分裂成几千个民族独立国家。 刺激他国分离运动 首当其冲的就是俄罗斯。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多个民族和联邦共和国组成。一旦科索沃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独立,很可能成为西方国家今后干预和支持俄境内民族分裂的重要依据,从而对俄主权独立和国家统一构成极大隐患。这也是俄罗斯在科索沃问题上与美国和欧盟针锋相对的深层次原因。 在欧洲范围内,面临同样问题的还有其他国家:西班牙有巴斯克分离主义运动,罗马尼亚境内的匈牙利族也在闹独立,斯洛伐克的匈牙利族也不安分,塞浦路斯有一个棘手的北塞浦路斯共和国问题。科索沃的独立,给这些分离主义者树立了榜样,肯定会给这些分离运动新的动力,这也是科索沃独立的最大危险。 科索沃档案 何为单方面独立? 科索沃阿族单方面宣布的独立是一种不完全意义上的独立。科索沃独立后会得到美国、欧盟多数国家的承认,但由于俄罗斯的抵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加入联合国。另一方面,科索沃的独立是“被监督的独立”,科索沃独立后会继续受到“国际力量”的监督与管理,并不是一个“主权真正独立的国家”。 民族国家独立是个国际法问题,在现有国际法框架内,在联合国大会及安理会决议的基础上获得独立地位,这类独立被称为合法独立。目前的情况下,科索沃基本不太可能依国际法途径取得合法独立地位。 首先,安理会第1244号决议规定,科索沃应属于塞尔维亚。由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俄罗斯已经多次表态拒绝科索沃独立,因此安理会不可能在现阶段通过与1244号决议背道而驰的新决议。 其次,科索沃独立在国际法上无先例可循。一个自治省要求联合国通过决议的方式脱离母国而独立至今并无先例。联合国宪章规定有民族自决权,但仅适用于受殖民统治的地区或受外来政权统治的民族,非受殖民统治和外来政权统治的民族单方以公投方式宣布独立是非法的。科索沃自古以来就隶属于塞尔维亚,并不存在外来的殖民政权。 (本报综合报道) 科索沃地位问题 科索沃是原南斯拉夫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面积约1.0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00万,其中90%为阿尔巴尼亚族人,其余多为塞尔维亚族人。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科索沃阿族人一直谋求实现科索沃独立。 1999年6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的第1244号决议。根据这一决议,科索沃由联合国特派团进行管理,北约领导的国际维和部队提供安全保障。 2007年3月,联合国特使阿赫蒂萨里向联合国安理会递交了科索沃在国际监督下实现独立的建议,但由于俄罗斯反对,此建议未能经安理会表决。随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授权欧盟、美国和俄罗斯三方启动新一轮会谈。 在欧盟、美国和俄罗斯三方特使的主持下,从2007年8月起,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阿族就科索沃最终地位进行了多轮谈判,但由于双方分歧较大,谈判最终宣告失败。 今年2月14日,安理会举行紧急会议,讨论科索沃局势,但仍未能打破僵局。 (据新华社) 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 拉开美俄长期抗衡序幕 像旁观者一样,以美英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希望科索沃独立能够在成为既成事实后自行消化其负面影响,但问题是,这一涉及到塞尔维亚领土完整、地缘政治安全的事件,不可能自愈,其产生的冲击波已经影响到国际关系。 对于科索沃,塞尔维亚也已表示将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尽管不大可能会采取武力手段,但采取的外交、经济和文化手段,也势必会影响到科索沃的稳定与发展。 而在科索沃内部,塞族的抗议也是此起彼伏。当地的一位诗人如此写道,另一场科索沃战争正在等待着塞尔维亚人,只是这次不再用刀剑,而是用蜡烛、歌声和祈祷。而另外一些人则相信,科索沃永远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耐人寻味的是,俄罗斯在反对科索沃独立的表态中,特别暗示,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如果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莫斯科将为两个未被承认的自治共和国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提供担保,而这对于亲美的格鲁吉亚无疑是一种威慑。 科索沃独立对于俄罗斯,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从集体安全的角度看,俄罗斯对塞尔维亚的力挺,有着重要的地区战略利益考虑。如今,面临着美国“反导计划”和北约东扩的双重压力,俄罗斯急需重建集体安全体系,而与塞尔维亚的盟友关系也就此成为了制衡北约东扩的一道屏障。从某种意义上说,科索沃问题甚至还创造了一个契机,将塞尔维亚从西方阵营推向了俄罗斯一边,而俄罗斯对塞尔维亚的“仗义”支持,还会吸引一些国家向莫斯科靠拢,并会潜移默化地分化西方阵营。 事实上,如西方媒体所坦言的那样,英国等国的如意算盘未必会如愿以偿。欧盟在科索沃问题上如果不能处理得当,将会影响到他在世界范围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如今,由于各自立场不同,在欧盟内部,围绕着科索沃独立,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分歧。而俄欧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美国的热心也未必会有好报。就美国的外交重心而言,无论是伊朗核问题、伊拉克重建还是巴以和平,抑或是能源安全利益,都集中在中东、西亚、外高加索及巴尔干地区。这一大片地区的重建和平及繁荣前景之间,也都存在相互关联的问题。 更大的挑战则来自于美俄对峙。在过去一年中,反导计划已使得美俄关系倍加紧张,而俄英关系在布朗上台后也几经风波,在世界形势面临地缘政治、国际经济及一些全球问题考验之际,这种冲突的加剧,无疑为本已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了更多不稳定因素。而美俄两国,也很有可能再次拉开长期抗衡的序幕……
③ 科索沃独立事件
独立后果 树立危险的先例 本报综合报道 科索沃虽然是个弹丸大小的地区,但牵一发动全身,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关系到一个主权国家的领土是否可以分割、是否可由联合国作一裁决等等重大原则。如果贸然造成先例,不止是立即对周边国家的稳定造成影响,存在了350年的“主权不容干预”的国际共识也就遭到重大挑战。 科索沃问题就像是一个“潘多拉盒子”,一旦打开,谁都无法预测将会对世界各国产生怎样的影响。科索沃宣布独立,就意味着打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有可能在其他国家引发带来“多米诺骨牌”效应。 现在世界上多数主权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如果各个民族纷纷效仿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寻求独立,世界将会分裂成几千个民族独立国家。 刺激他国分离运动 首当其冲的就是俄罗斯。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多个民族和联邦共和国组成。一旦科索沃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独立,很可能成为西方国家今后干预和支持俄境内民族分裂的重要依据,从而对俄主权独立和国家统一构成极大隐患。这也是俄罗斯在科索沃问题上与美国和欧盟针锋相对的深层次原因。 在欧洲范围内,面临同样问题的还有其他国家:西班牙有巴斯克分离主义运动,罗马尼亚境内的匈牙利族也在闹独立,斯洛伐克的匈牙利族也不安分,塞浦路斯有一个棘手的北塞浦路斯共和国问题。科索沃的独立,给这些分离主义者树立了榜样,肯定会给这些分离运动新的动力,这也是科索沃独立的最大危险。 科索沃档案 何为单方面独立? 科索沃阿族单方面宣布的独立是一种不完全意义上的独立。科索沃独立后会得到美国、欧盟多数国家的承认,但由于俄罗斯的抵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加入联合国。另一方面,科索沃的独立是“被监督的独立”,科索沃独立后会继续受到“国际力量”的监督与管理,并不是一个“主权真正独立的国家”。 民族国家独立是个国际法问题,在现有国际法框架内,在联合国大会及安理会决议的基础上获得独立地位,这类独立被称为合法独立。目前的情况下,科索沃基本不太可能依国际法途径取得合法独立地位。 首先,安理会第1244号决议规定,科索沃应属于塞尔维亚。由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俄罗斯已经多次表态拒绝科索沃独立,因此安理会不可能在现阶段通过与1244号决议背道而驰的新决议。 其次,科索沃独立在国际法上无先例可循。一个自治省要求联合国通过决议的方式脱离母国而独立至今并无先例。联合国宪章规定有民族自决权,但仅适用于受殖民统治的地区或受外来政权统治的民族,非受殖民统治和外来政权统治的民族单方以公投方式宣布独立是非法的。科索沃自古以来就隶属于塞尔维亚,并不存在外来的殖民政权。 (本报综合报道) 科索沃地位问题 科索沃是原南斯拉夫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面积约1.0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00万,其中90%为阿尔巴尼亚族人,其余多为塞尔维亚族人。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科索沃阿族人一直谋求实现科索沃独立。 1999年6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的第1244号决议。根据这一决议,科索沃由联合国特派团进行管理,北约领导的国际维和部队提供安全保障。 2007年3月,联合国特使阿赫蒂萨里向联合国安理会递交了科索沃在国际监督下实现独立的建议,但由于俄罗斯反对,此建议未能经安理会表决。随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授权欧盟、美国和俄罗斯三方启动新一轮会谈。 在欧盟、美国和俄罗斯三方特使的主持下,从2007年8月起,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阿族就科索沃最终地位进行了多轮谈判,但由于双方分歧较大,谈判最终宣告失败。 今年2月14日,安理会举行紧急会议,讨论科索沃局势,但仍未能打破僵局。 (据新华社) 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 拉开美俄长期抗衡序幕 像旁观者一样,以美英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希望科索沃独立能够在成为既成事实后自行消化其负面影响,但问题是,这一涉及到塞尔维亚领土完整、地缘政治安全的事件,不可能自愈,其产生的冲击波已经影响到国际关系。 对于科索沃,塞尔维亚也已表示将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尽管不大可能会采取武力手段,但采取的外交、经济和文化手段,也势必会影响到科索沃的稳定与发展。 而在科索沃内部,塞族的抗议也是此起彼伏。当地的一位诗人如此写道,另一场科索沃战争正在等待着塞尔维亚人,只是这次不再用刀剑,而是用蜡烛、歌声和祈祷。而另外一些人则相信,科索沃永远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耐人寻味的是,俄罗斯在反对科索沃独立的表态中,特别暗示,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如果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莫斯科将为两个未被承认的自治共和国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提供担保,而这对于亲美的格鲁吉亚无疑是一种威慑。 科索沃独立对于俄罗斯,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从集体安全的角度看,俄罗斯对塞尔维亚的力挺,有着重要的地区战略利益考虑。如今,面临着美国“反导计划”和北约东扩的双重压力,俄罗斯急需重建集体安全体系,而与塞尔维亚的盟友关系也就此成为了制衡北约东扩的一道屏障。从某种意义上说,科索沃问题甚至还创造了一个契机,将塞尔维亚从西方阵营推向了俄罗斯一边,而俄罗斯对塞尔维亚的“仗义”支持,还会吸引一些国家向莫斯科靠拢,并会潜移默化地分化西方阵营。 事实上,如西方媒体所坦言的那样,英国等国的如意算盘未必会如愿以偿。欧盟在科索沃问题上如果不能处理得当,将会影响到他在世界范围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如今,由于各自立场不同,在欧盟内部,围绕着科索沃独立,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分歧。而俄欧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美国的热心也未必会有好报。就美国的外交重心而言,无论是伊朗核问题、伊拉克重建还是巴以和平,抑或是能源安全利益,都集中在中东、西亚、外高加索及巴尔干地区。这一大片地区的重建和平及繁荣前景之间,也都存在相互关联的问题。 更大的挑战则来自于美俄对峙。在过去一年中,反导计划已使得美俄关系倍加紧张,而俄英关系在布朗上台后也几经风波,在世界形势面临地缘政治、国际经济及一些全球问题考验之际,这种冲突的加剧,无疑为本已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了更多不稳定因素。而美俄两国,也很有可能再次拉开长期抗衡的序幕……
④ 为什么承认南苏丹却不承认科索沃
一般来说,一旦宣告独立的某地区得到了原宗主国的承认,那么那个新独立的国家很快就会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
南苏丹是公投选出来的,得到了联合国的承认,中国是常任理事国之一当然要承认下。
第一个承认南苏丹的国家就是北苏丹,南苏丹成立的典礼上北苏丹总统还出席了。
⑤ 克里米亚公投合法吗
联合国大会投票表决认定克里米亚全民公投不合法
环球网综合 2016-1-7 09:59:04
据美国《时代》周刊3月28日报道,27日,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一项决议,认定克里米亚举行的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的全民公投破“坏了国家的领土完整,违反国际法,是一次不合法的投票活动”。
据悉,在这次由乌克兰发起的决议表决中,投赞成票的数量大大超出了很多外交人士的预期。据报道,在193个成员国中,有100票赞成,11票反对和58票弃权。
报道称,虽然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决议并不像安理会通过的决议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此次决议的结果反映了国际社会多数国家的立场,克里米亚全民公投并没有得到世界各国的支持。(实习编译:何云琴 审稿:聂鲁彬)
⑥ 宣布独立的科索沃,为何无法进入联合国
科索沃是一个特殊存在的"国家"。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虽然它虽然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普遍承认,但是我国至今为止并未承认它的国家地位,所以,目前为止,它还无法进入联合国,只能以"观察员"的身份列席。
为何会有如此情况出现,我们还需要了解科索沃的前世今生。
谁才是科索沃的主人?
我国对科索沃的态度一贯是鲜明的,我们绝不承认科索沃的独立,我们希望塞尔维亚与科索沃政府能够坐下来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解决争端。推己及人,科索沃之于塞尔维亚,就如同台湾、西藏之于中国,绝对不可分割。
⑦ 科索沃是什么时候被西方国家说成独立的
柯索伏总理塔其宣布科索沃于2008年2月17日,脱离塞尔维亚宣布独立。
科索沃古为伊利里亚人和色雷斯人地域,后来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公元6世纪末、7世纪初时,古斯拉夫人(即现在的塞尔维亚族、马其顿族等民族的前身)开 始从北方向该地迁徙,并向南渗透到今阿尔巴尼亚、希腊等地区(阿希两国都不是斯拉夫国家,也就是说斯拉夫人后来由于民族迁徙、融合等原因,地盘又有所退 缩)。阿尔巴尼亚族的起源则比较不确定,现在一般认为阿族是古伊利里亚人的后裔,阿尔巴尼亚历史学家称伊里利亚人早在6世纪 时就被斯拉夫人的迁徙浪潮驱赶到今阿尔巴尼亚等地,并以该地区的一些地名的渊源为证,认为阿族长期在该地居住,但拜占庭帝国史料表明在1043年才有「阿 尔巴尼亚族」雇佣兵抵达今阿国中部,同时也有塞尔维亚学者称阿族来自远在中东与欧洲交界处的高加索山脉。
当时的科索沃位于拜占庭帝国控制范围和斯拉夫移民地区的交汇处。 1014年前科索沃由保加利亚人所控制,该年科索沃重新并入拜占庭。 12世纪末至1216年,科索沃以北的尼曼雅王朝兼并了科索沃。
尼曼雅王朝为现在塞尔维亚的前身,科索沃当时为尼曼雅王朝的政治、经济中心,该王朝一度定都普里什蒂纳。但尼曼雅王朝的民族构成则为现在历史学家颇有争论的问题,塞族学者认为该地当时主要是斯拉夫人,但阿族学者则认为当时科索沃的先住民为阿族人。
14世纪中叶,尼曼雅王朝衰弱,同时奥斯曼帝国开始入侵,并于1389年的科索沃战役中击溃塞尔维亚人(实际该战役的结果现在尚有争议)。之后科索沃渐渐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
在奥斯曼统治下,科索沃渐渐成为穆斯林地区,同时阿族人渐渐在科索沃的部分地区出现,一部分塞族学者认为这些都是从阿尔巴尼亚迁来的移民,但也有学者认为当时在梅托希亚地区已经有阿族人居住。
科 索沃最终于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时由奥斯曼帝国划归塞尔维亚。之后塞尔维亚于1918年加入塞尔维亚人、克罗埃西亚人和斯洛维尼亚人王国(即 后来的南斯拉夫王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轴心国占领了南斯拉夫,科索沃并入了由义大利所控制的阿尔巴尼亚。战争期间,大量塞族人被阿族武装驱逐出科索 沃。
战争结束后,科索沃重归南斯拉夫,狄托政权将科索沃设立为塞尔维亚的自治区(后又改为自治省),并给予当地阿族人地方自治,当地塞族人则认为科索沃所实行的民族政策实际上是对塞族的歧视。
1989年,塞尔维亚公投改宪,大大缩小了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二自治省的自治权利,阿族人强烈抗议,并抵制了接下来举行的科索沃议会选举,后来阿族人宣布建立独立的科索沃共和国,自行举行选举,同时自行开办了医院、学校、广播电台等。
1990年代中叶,阿族游击队以塞族军政人物及设施为目标开始进行游击战,1998年3月,南斯拉夫军队开始协助塞尔维亚警察,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在接 下来的几个月里,有二十万阿族人在南联盟的军事行动中流离失所,沦为难民,阿族及西方普遍认为这是南联盟种族清洗政策的结果,认为塞尔维亚领导人米洛舍维 奇当时图谋把科索沃的主要民族由阿族换成塞族。同时也有数万非阿族人(包括塞族人、罗姆族人等)沦为难民。 1999年3月24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开始轰炸塞尔维亚,科索沃战争打响。北约称战争的目的为保证阿族难民可以重归家园,但战争又造成数十万阿族人及塞 族人逃离家园。战后,阿族人大量重返家园,但大量塞族难民则不愿回到科索沃。
战争结束后,科索沃改由北约管辖,后来北约将管辖权交予联合国。部份西方国家如美国支持科索沃独立建国,美国总统布希在2007年访问阿尔巴尼亚时便公开表示此一立场;然而俄罗斯与塞尔维亚并不认同。
柯索伏总理塔其宣布科索沃于2008年2月17日,脱离塞尔维亚宣布独立。届时将由国会通过独立宣言。然而,名义上科索沃仍属于塞尔维亚,塞尔维亚政府已经 宣布绝不放弃科索沃的主权,准备采取多项制裁措施,但保证绝不使用武力阻止科索沃的独立。然而,塞尔维亚支盟邦俄罗斯坚持反对该独立行动,并表示将要求联 合国安全理事会召开紧急会议,宣布科索沃独立无效,并阻止科索沃加入联合国。
历史将记住今天,来源于 维基网络
⑧ 科索沃与克里米亚有何不同
科索沃和克里米亚都违背各自中央政府的意愿寻求独立,但这两种情况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在美国的强烈支持下,阿尔巴尼亚族人占支配地位的科索沃不顾塞尔维亚的强烈反对,正式脱离塞尔维亚。俄罗斯这一塞尔维亚人历史上重要的斯拉夫盟友当时表示,科索沃宣布独立严重违反国际法。
克里米亚民众以压倒性多数投票支持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此后,普京援引科索沃独立的先例以证明此次公投的正当性,而西方国家坚称此次投票是无效的。西方国家领导人表示,南斯拉夫解体期间,于20世纪90年代爆发的巴尔干半岛战争令大量当地民众成为受害者,科索沃问题具有独特性。
克里米亚和科索沃主要区别在于
北约在获得有关塞尔维亚大规模屠杀阿尔巴尼亚族人等行为的重要证据后才于1999年对其实施军事干预。而支持俄罗斯的部队在没有针对俄罗斯族人的重大暴力行径得到报道的情况下就介入了克里米亚事件。
科索沃宣布独立但并未加入其同族兄弟国家邻国阿尔巴尼亚。而俄罗斯族人占大多数的克里米亚则在举行公投两天后签署了加入俄罗斯的协议。
⑨ 当年南斯拉天科索沃全民公投,美国迅速承认,如今乌东部的,八全民公投美非但不承认反而制裁并称恐怖分子
因为没有任何可比性。科索沃的民族成分和塞尔维亚完全不同,宗教不同,差异很大很大,历史上结缘也很深,而且早在铁托时期的大南斯拉夫联盟时代,科索沃就是官方承认的自治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乌克兰从来就是一个整体,没有什么民族问题,宗教问题,领土争端,你要说他们可以搞公投,难道我们的香港和台湾也能搞公投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