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白芷泡水喝有什么功效好处和禁忌
白芷泡茶能够辛温散寒解表,辛通鼻窍等作用。如果你有鼻炎的话,可以试试坚持服用一段时间再说吧,注意休息,防寒保暖,防感冒,调节情志,防止情绪波动。
但如果身体没有不适的话,最好不要多喝,毕竟是药三分毒,对身体不好。
Ⅱ 听说白术、白芷、白茯苓放一起泡水喝,能使皮肤变白,谁知道怎么用啊
白术、白芷、白茯苓放一起泡水喝,不能使皮肤变白。
用白芍、白术、白茯苓各1茶匙。参加蒸馏水将其搅拌成糊状,涂在脸上,等20到30分钟后洗去,。才能使皮肤变白。
白术对于美白皮肤有特效。对皮肤致病真菌如雾状表皮癣菌等有抑制作用。古籍《药性论》记载:“主面光悦,驻颜祛斑。”用白术蘸酒(或醋)如研墨之状,均匀涂抹脸上,可美白,清热燥湿、杀螨、除痘,治疗雀斑和黑斑。圣医李时珍曾说此方治雀斑“极致”。
(2)白芷禁忌扩展阅读:
七子白美白面膜曾是宫廷的不传配方。由于其奇异成效,是古今爱美人士的首选,七子白美白面膜是由白术、白芷、白芨、白蔹、白茯苓、白芍等六种纯中药粉和珍珠粉混合一同制成的美白面膜。
面膜对美白皮肤有殊效。关于消弭皮肤斑点、消弭皮肤痘痘有着吹糠见米的成效。由于天生或许后天爆晒或许过度使用护肤品而形成的呈现皮肤黑、黄、多斑、痘痘、粉刺、暗疮等皮肤特征当前,使用七子白美白面膜可以有效处理这些成绩。
Ⅲ 白芷的特性有哪些
【性味归经】辛,温。入肺、胃经。
【功效主治】
1.发表祛风用治风寒表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常配伍防风、生姜、羌活等。
2.止痛用治头痛,可配藁本、蔓荆子等;用治牙痛,可配石膏、升麻等;用治眉棱骨痛,属风寒者可单独应用,属风热者可配黄芩同用。
3.通鼻窍本品上通鼻窍,为治鼻渊要药,常配伍苍耳子、辛夷、薄荷等,方如苍耳散。
4.消肿止痛用治疮疡初起,红肿热痛,常配伍金银花、天花粉、穿山甲等,方如仙方活命饮。用治疮疡脓已成而不易穿溃者,可配黄芪、皂角刺。用治乳痈肿痛,可配公英、瓜蒌、贝母等。
5.燥湿止带用治妇女寒湿带下,常配伍海螵蛸、白术、黄芪等。用治湿热带下黄稠,常配伍黄柏、椿根皮、车前子等。
6.解蛇毒用治毒蛇咬伤,可配伍雄黄、乳香等份研末,温酒调服,方如白芷护心散。现代有些蛇药解毒片即有本品配伍在内。
【用量用法】3~10克。水煎服。
【禁忌】阴虚火旺、血虚有热者忌用。
【按语】白芷辛散祛风,温燥除湿,芳香通窍,善能止痛,又可消肿排脓。其止痛效果良好,不仅用治头痛,也可用于风湿痹痛。配荆芥、防风,能散风寒而止头痛;配苍耳子、辛夷花,能通鼻窍而治鼻渊;配白术、茯苓、乌贼骨、芡实,可健脾燥湿而治寒湿带下;配黄柏、苍术、椿根皮,可清热燥湿而治湿热带下;配银花、天花粉、当归、甘草等,可消肿排脓而治疮疡肿痛;配桑枝、独活、秦艽,可祛风止痛而治风湿痹痛。
【类药鉴别】羌活与白芷,祛风解表以治风寒表证、祛风止痛以愈头痛之功略同,故每相伍为用。唯羌活入膀胱经,善治太阳头痛,且有祛除风湿、止痉作用;白芷则入胃经,善治阳明头痛,且具燥湿止带、消肿排脓、透鼻窍、解蛇毒之功。
Ⅳ 白芷是什么东西有什么功效
白芷:(解表:发散风寒药)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
散寒通窍,祛风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应用:
1、用于外感风寒,头痛鼻塞。常与荆芥、防风等配伍。又为治鼻渊头痛的要药,常与苍耳子、辛夷等通窍药配用。
2、常用于风邪所致的眉枝骨痛、头风痛和牙痛。可单用;或与川芎、防风等配伍,以增强祛风止痛的功效,如川芎茶调散。有热者,可配黄芩、石膏。
3、用于痈肿疮疡,未溃者能消散,已溃者能排脓。如治乳痈肿痛,常与瓜萎、贝母、蒲公英等配用,以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4、用于寒湿白带。常与白术、茯苓、乌贼骨等健脾、利湿、止带药配用。此外,亦可用于皮肤搔痒。
[用量、使用注意、禁忌]
3—9克。
研究:
兴安白芷含挥发油、白芷素、白芷醚等,川白芷含挥发油、川白芷素、香柠檬内酯等,杭白芷含香柠檬内酯。
白芷素对冠状动脉有明显扩张作用。川白芷煎剂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等有掏作用。
Ⅳ 白芷的用法和搭配
本文详细介绍了中药白芷的功效与作用,白芷的主治与用法,白芷的食用方法与选方。
本文目录 [hide]
1 白芷图片
2 白芷的功效与作用
3 白芷主治
4 白芷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
5 白芷禁忌
6 白芷食用方法
7 白芷选方
8 白芷怎么吃
9 白芷古籍摘要
10 白芷药用部位
11 白芷选购保存
12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关于白芷的论述
13 白芷的配伍应用
白芷图片
拔脓 解表 祛风 散寒 通鼻窍 消肿 燥湿 止带止痛
别名:香白芷、川白芷、杭白芷、泽芬、芳香、白臣、兴安白芷、香棒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肺、胃经。
适用体质:痰湿体质
白芷的功效与作用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牙痛,带下,疮疡肿痛。
用法用量:3~10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解表,散寒,止痛,止带,通鼻窍,祛风燥湿,消肿拔脓。
1.祛风止痛(头痛、牙痛) 用治头痛、眉棱骨痛,证属风寒者单用有效,如都梁丸;亦可配合川芎等,如川芎茶调散。本品有“阳明引经药”之称,对于前额、眉棱骨疼痛以及牙龈肿痛者,则经常使用。
2.发散风寒(风寒表证) 用治外感风寒头痛或伴有鼻塞、流涕等症,常与羌活、细辛等配伍应用,如九味羌活汤。本品温散,发散风寒之力较为温和。
3.宣通鼻窍(鼻塞不通) 用治鼻塞不通、浊涕不止、前额疼痛等,为用治鼻渊之要药,可配以苍耳子、辛夷花等。其芳香以通窍,为用治头面诸疾之常用药物。
4.活血排脓(疮疡) 用治疮疡肿痛,可配以金银花、穿山甲等同用,如仙方活命饮;若属乳痈初起,可配伍蒲公英、瓜蒌等同用。白芷具有促使痈疡消散或溃破的作用。
5.燥湿止带(带下) 用治寒湿白带证,常配以白术、茯苓等同用;如属湿热带下者,可配伍黄柏、车前子等同用。因本品芳香温燥,具有除湿的功用,但以用治寒湿带下证常用。
6.其他本品还具有解蛇毒或止痒的作用,可用治毒蛇咬伤及皮肤风湿瘙痒症。
Ⅵ 白芷有美白功效,吃白芷有哪些注意事项
白芷是我国常见的一种中草药,主要散布在东北三省、华北、云南、贵州等地域的林下、灌丛、山谷、溪旁等地域,品性温和,味道甘。不止具有活血化瘀、排脓、止痛、除湿等成效,把白芷的根部捣成细末还具有美白的成效,白芷的散布广、用途多,是中医中不可或缺的良药。
白芷在中医中的应用主要是把其根部研磨成粉,然后加在食物中或者是药物中。首先白芷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皮肤上的新陈代谢作用,避免色素在皮肤表层的沉淀,这样会在一定水平上使肌肤亮泽,加在面膜中还可以缓解肌肤衰老。白芷和白芷粉还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假如是因肠道感染招致的腹痛能够经过服用白芷来处理,假如是外伤能够外敷白芷来对伤口停止消炎。白芷还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假如呈现牙痛、头痛、风湿痹痛等病症,能够经过服用白芷来处理。
Ⅶ 中药白芷去吧。
白芷性味: 味辛;性温 归经: 归肺;脾;胃经 功效: 祛风除湿;通窃止痛;消肿排脓 主治: 感冒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鼻塞;鼻渊;湿胜久泻;妇女白带;痈疽疮疡;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用药禁忌: 1.阴虚血热者忌服。 2.《本草经疏》:呕吐因于火者禁用。漏下赤白阴虚火炽血热所致者勿用。痈疽已溃,宜渐减去。
Ⅷ 白芷的美容功效与作用禁忌 白芷祛斑吗泡水喝有什么
斑点的分黄褐斑,晒斑,妊辰斑,这个是需要根据你的斑点是那种才能帮你解决
Ⅸ 白芷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白芷以根入药,有祛病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炎、牙痛。赤白带下、痛疖肿毒等症,亦可作香料。
注意:阴虚血热者忌服。
(9)白芷禁忌扩展阅读: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小鼠灌胃白芷或杭白芷煎剂(lg相当生药lg)4g/kg,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部的炎症(P<0.01)。
2、解热镇痛作用:用蛋白胨皮下注射于大白兔背部造成的高热动物模型,1g白芷或杭白芷煎剂15g/kg,有明显的解热作用。
小鼠灌胃白芷或杭白芷煎剂8g/kg,对腹腔注射1%醋酸(0.l/kg)所致的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作用与氨基比林8mg/kg类似,P<0.001。
小白鼠热板法试验,给药前痛阈在30分钟以内者,灌胃给于白芷或杭白芷8g/kg,给药后60分钟,白芷及抗白芷对痛阈值明显提高,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01和0.01。
3、解痉作用:本品所含的佛手柑内酯、花椒毒素、异欧前胡素乙对兔回肠具有明显的解痉作用。异欧前胡素还能增加兔子宫的收缩力和蚯蚓肌的紧张性。东莨菪素对雌激素或氯化钡所致在体或离体大鼠子宫痉挛有解痉作用,其ED50为0.09mg/kg。
4、对心血管的作用:本品所含的异欧前胡素和印度榅桲素对猫有降血压的作用,50mg/kg降低动脉压50%,作用维持时间为1.5小时。异欧前胡素与N-乙烯吡咯烷酮的共聚物可使猫动脉压降低的时间延长5-10倍。还能降低离体蛙心的收缩力。
Ⅹ 中药白芷有什么功效
性味: 味辛;性温 归经: 归肺;脾;胃经 功效: 祛风除湿;通窃止痛;消肿排脓 主治: 感冒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鼻塞;鼻渊;湿胜久泻;妇女白带;痈疽疮疡;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用药禁忌: 1.阴虚血热者忌服。 2.《本草经疏》:呕吐因于火者禁用。漏下赤白阴虚火炽血热所致者勿用。痈疽已溃,宜渐减去。 功效分类: 解表药;祛风药 各家论述: 1.李杲:白芷,疗风通用,其气芳香,能通九窍,表汗不可缺也。 2.王好古:白芷同辛夷、细辛用治鼻病,入内托散用长肌肉,则入阳明可知矣。 3.《纲目》:白芷,色白味辛,行手阳明;性温气厚,行足阳明;芳香上达,入手太阴肺经。如头、目、眉、齿诸病,三经之风热也;如漏、带、痈疽诸病,三经之湿热也;风热者辛以散之,湿热者温以除之。为阳明主药,故又能治血病、胎病,而排脓生肌止痛。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大肠风秘,小便出血,妇人血风眩运,翻胃吐食;解砒毒,蛇伤,刀箭金疮。 4.《本草经疏》:白芷,味辛气温无毒,其香气烈,亦芳草也。入手足阳明、足太阴,走气分,亦走血分,升多于降,阳也。性善祛风,能蚀脓,故主妇人漏下赤白。辛以散之,温以和之,香气入脾,故主血闭阴肿,寒热,头风侵目泪出。辛香散结而入血止痛,故长肌肤。芬芳而辛,故能润泽。辛香温散,故疗风邪久泻,风能胜湿也。香入脾,所以止呕吐。疗两胁风痛,头眩目痒,祛风之效也。 5.《本草汇言》:白芷,上行头目,下抵肠胃,中达肢体,遍通肌肤以至毛窍,而利泄邪气。如头风头痛,目眩目昏;如四肢麻痛,脚弱痿痹;如疮溃糜烂,排脓长肉;如两目作障,痛痒赤涩;如女人血闭,阴肿漏带;如小儿痘疮,行浆作痒,白芷皆能治之。第性味辛散,如头痛、麻痹、眼目、漏带、痈疡诸症,不因于风湿寒邪,而因于阴虚气弱及阴虚火炽者,俱禁用之。 6.《本草经百种录》:凡驱风之药,未有不枯耗精液者,白芷极香,能驱风燥湿,其质又极滑润,能和利血脉,而不枯耗,用之则有利无害者也。盖古人用药,既知药性之所长,又度药性之所短,而后相人之气血,病之标木,参合研求,以定取舍,故能有显效而无隐害,此学者之所殚心也。 7.《本草求真》:白芷,气温力厚,通窍行表,为足阳明经祛风散湿主药。故能治阳明一切头面诸疾,如头目昏痛,眉棱骨痛,暨牙龈骨痛,面黑瘢疵者是也。且其风热乘肺,上烁于脑,渗为渊涕;移于大肠,变为血崩血闭,肠风痔瘘痈疽;风与湿热,发于皮肤,变为疮疡燥痒;皆能温散解托,而使腠理之风悉去,留结之痈肿潜消,诚祛风上达,散湿火要剂也。 8.《本草正义》:白芷,气味辛温,芳香特甚,最能燥湿。《本经》所谓长肌肤而润泽颜色者,以温养为义,初非谓通治外疡,可以生肌长肉;乃《大明本草》竟以治乳痈、发背、瘰疬、痔瘘、疮痍、疥癣,谓为破宿血,生新血,排脓止痛云云。洁古亦谓治头面皮肤风痹燥痒。濒湖且谓色白味辛,性温气厚,阳明主药,痈疽为阳明湿热,湿热者温以除之,故排脓生肌止痛。颐谓辛温上升之品,可治寒湿,必不可治湿热,而溃疡为病,湿热者十之九而有余,寒湿者十之一而不及,胡可以统治痈疡,抱薪救火。《日华子》排脓止痛一句,实是无中生有,大乖医药原理。且洁古所谓皮肤燥痒者,明是火燥湿热,又安得投此辛燥之药。濒湖所谓湿热者温以除之一句,如何说得过去。总之诸公于疡科理法,未能体会,人云亦云。寇宗奭《衍义》谓治带下,肠有败脓,淋露不已,腥秽殊甚,脐腹冷痛,皆由败脓血所致,须此排脓,云云。颐谓此症,是带下之一,寒湿瘀垢,互结不通,脐腹冷痛四字,是其寒结确症,故宜用温升而兼泄瘀固涩为治,虽曰败脓,决非溃疡排泄之可以等视,何得妄为比附,竟认作排脓要药,则实热诸疡,必益张其焰而痛不可言。颐治疡廿余年,煎剂中惟湿盛无火之症,间或用之,余则不敢妄试。若消肿敷药之如意金黄散中有此,则取其辛以散结耳。大明又谓去面po疵瘢,固即《本经》面脂之义,然又以为治目赤胬肉,则风火升腾之炽甚者,而亦以温辛升之。濒湖谓治鼻渊,盖鼻渊一症,本有风寒、风热及肺热郁蒸三者之别。风寒郁其肺气,而鼻塞多涕,则白芷升阳可也,若风热鼻渊浊涕,及肺热而黄脓腥臭之鼻渊,胡可一概而论。又谓治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则皆阳明热炽上攻为痛,古法偶用白芷,本以加入清泄剂中,以引经为义,而乃列为专条,等于主要之君药,岂非大谬耶!白芷辛温,芳香燥烈,疏风散寒,上行头目清窍,亦能燥湿升阳,外达肌肤,内提清气,功用正与川芎、藁本近似。《本经》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皆其清阳下陷,寒湿伤于中下之症,温升燥湿始为合宜。若阴虚不摄,或湿热浸淫,而为此诸症,非可概治。头风目泪,亦惟阳气素虚,而风寒风热乘之者,庶能合辙,如阳盛而袭风热,已难概用,亦有阴虚肝木上乘,疏泄太过,而迎风泪流者,更非所宜。长肌肤,作面脂,皆与藁本同。《别录》疗风邪,即以风寒外侵言之。久渴,仲醇谓当作久泻,甚是。燥湿升清,振动阳明之气,固治久泻之良剂,必非渴症所宜。且古今各家,皆未闻以此疗渴也。其治呕吐者,胃阳不振,食入反出者宜之,而胃火炽盛,冲激逆上,不可悮用。胁满乃木郁土中,过抑少阳之气,不得条达者宜之,而肝胆火炎,qi撑横逆者,又在所禁。治风痛头眩,亦惟阳和之气,不司布护,而外风袭之者,始为合辙。《百一选方》都梁丸,是为阳虚风眩之实验,若阴虚气火上浮而为风眩,则又不可同日语矣。 9.《本经》: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头风)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 10.《别录》:疗风邪久渴(久渴或疑作久泻),呕吐,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 11.《药性论》:治心腹血刺痛,除风邪,主女人血崩及呕逆,明目、止泪出,疗妇人沥血、腰腹痛;能蚀脓。 12.《日华子本草》:治目赤胬肉,及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瘰疬、肠风、痔瘘,排脓,疮痍、疥癣,止痛生肌,去面po疵瘢。 13.《滇南本草》:祛皮肤游走之风,止胃冷腹痛寒痛,周身寒湿疼痛。 考证: 出自1.《本经》。 2.《别录》:白芷,生河东川谷下泽。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3.《本草图经》:白芷,根长尺余,粗细不等,枝干去地五寸已上。春生叶相对婆娑,紫色,阔三指许,花白微黄,入伏后结子,立秋后苗枯。二月、八月采根,暴干。以黄泽者为佳。 4.《植物名实图考》:白芷,滇南生者,肥茎绿缕,颇似茴香,抱茎生枝,长尺有咫,对叶密挤,锯齿槎枒,龈龉翅起,涩纹深刻,梢开五瓣白花,黄蕊外涌,千百为簇,间以绿苞,根肥白如大拇指,香味尤窜。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小鼠灌胃白芷或杭白芷煎剂(lg相当生药lg)4g/kg,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部的炎症(P<0.01)。 2.解热镇痛作用:用蛋白胨皮下注射于大白兔背部造成的高热动物模型,1g白芷或杭白芷煎剂15g/kg,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小鼠灌胃白芷或杭白芷煎剂8g/kg,对腹腔注射1%醋酸(0.l/kg)所致的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作用与氨基比林8mg/kg类似,P<0.001。小白鼠热板法试验,给药前痛阈在30分钟以内者,灌胃给于白芷或杭白芷8g/kg,给药后60分钟,白芷及抗白芷对痛阈值明显提高,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01和0.01。 3.解痉作用:本品所含的佛手柑内酯、花椒毒素、异欧前胡素乙对兔回肠具有明显的解痉作用。异欧前胡素还能增加兔子宫的收缩力和蚯蚓肌的紧张性。东莨菪素对雌激素或氯化钡所致在体或离体大鼠子宫痉挛有解痉作用,其ED50为0.09mg/kg。 4.对心血管的作用:本品所含的异欧前胡素和印度榅桲素对猫有降血压的作用,50mg/kg降低动脉压50%,作用维持时间为1.5小时。异欧前胡素与N-乙烯吡咯烷酮的共聚物可使猫动脉压降低的时间延长5-10倍。还能降低离体蛙心的收缩力。 5.抗菌作用:白芷煎剂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人型结核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本品所含的氧前胡素体外试验对11种菌株有抗菌作用;欧前胡素亦有抗菌作用花椒毒素;对人型结核杆菌H37RV的MIC为100mcg/ml。水浸剂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等致病真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6.光敏作用:本品所含的香柑内酯、花椒毒素、异欧前胡素乙等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为光活性物质,当它们进入机体后,一旦受到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则可使受照射处皮肤发生日光性皮炎,发生红肿、色素增加、素皮增厚等。光敏活性以花椒毒素为最强,香柑内酯次之,异欧前胡素乙较弱。光敏活性物质可用来治疗白癜风。异欧前胡素为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成分,临床用红斑量测定证明有效。 7.抗癌作用:异欧前胡素和自当归素具有对Hela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异欧前胡素的ED50 100μg/ml。 8.抗辐射作用:白芷甲醇提取物1g/kg于X线照射前5分钟腹腔注射,对小鼠皮肤损害有防护作用。 9.其他作用:小量白芷毒对动物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迷走神经及脊髓都有兴奋作用,能使血压上升,脉搏变慢,呼吸加深,并能引起流涎呕吐,大景使用能引起强直性间歇性痉挛,继以全身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