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墨西哥毒品战争
扩展阅读
大家都买股票会涨 2025-09-11 05:04:36

墨西哥毒品战争

发布时间: 2021-09-09 23:45:41

1. 毒品对墨西哥正常的发展造成了哪些方面的危害

关于墨西哥的毒品经济,你需要了解的十个事实

7、墨西哥国内吸毒率并不高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2014年末墨西哥国内长期吸毒人口约为470万,吸毒人口比例为3%。相比之下,美国吸毒人口约3500万,吸毒人口比例接近10%。可见,与其邻居、世界上最大的毒品消耗国美国相比,墨西哥国内的毒品滥用情况并不算太糟。

但由于墨西哥在世界毒品产业链上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角色,墨西哥国内民众接触到毒品的机会也比以往多了很多。自上世纪80年代墨西哥贩毒集团开始大规模崛起以来,该国国内的吸毒率一直有小幅上升趋势。

在“9·11”袭击发生后的一段时间,美国加紧了海关把控,这使得毒品运输过程中的滞留情况时有发生。分销贩遇此情况一般会选择就近减价销售,这也使得墨美边境地区的吸毒率高于非边境地区。

8、除了美国以外,墨西哥毒枭正在向全球市场渗透

尽管北美包括加拿大在内仍然是墨西哥贩毒集团赖以生存的最主要市场,但同样增长迅速的欧洲吸毒人口正在成为大西洋对岸墨西哥毒贩心中的新蓝海。美联社称,比起美国的吸毒者,欧洲的瘾君子们通常出手更大方,“不在乎以两倍价格购买可卡因”。

非政府组织“犯罪洞察力”2015年初出具的一份报告显示,古兹曼旗下的锡那罗亚集团是墨西哥贩毒组织中开拓欧洲市场的先锋。而西班牙基于语言和文化优势则成为了墨西哥毒枭走私毒品到欧洲的第一站。“除此以外,西班牙海关的执法力度一般来说也比英国和法国要更宽松。”报告同时指出,从2012年开始,墨西哥贩毒黑帮集团开始和意大利的黑帮展开合作,企图将意大利南部诸港口发展成除西班牙以外的第二大欧洲毒品转运中枢。

2015年9月有报道称,亚太毒品市场近年也开始出现墨西哥毒贩的身影,原因在于这里的利润率甚至高过欧洲。

9、贩毒集团不仅仅是倒运毒品那么简单

古兹曼旗下的锡那罗亚集团得名于其传统势力范围墨西哥锡那罗亚州。出生在这里的历史学家埃恩斯索指出,这里目前仍然是墨西哥最贫穷的区域之一。在这里,政府没有给民众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于是在一些市镇,锡那罗亚集团取代了政府,接管了社区的治理,形成独立王国。

美国国防部的评估显示,与政府对峙的贩毒集团已经控制了超过10万的兵力。相比之下,墨西哥政府军也不过13万人左右,其中还包括很大一部分文职人员。除此之外,在武器装备上,毒贩也不逊军警。2007、2008两年中,墨西哥警方从贩毒集团缴获1.7万支突击步枪,2200枚手榴弹、导弹和火箭弹,50支狙击步枪,其中90%来自美国。

贩毒集团还十分擅长展开舆论宣传,这使得很多墨西哥国内民众、尤其是那些依赖于毒品经济谋生的民众选择在毒品战争中站在毒枭大佬这一边。除了传统的宣传渠道诸如户外广告和墙壁涂鸦等,毒枭们甚至还学会了在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网络上博取年轻一代网民的支持。

香车、名表、奢侈华服、天价好酒、重型武器……这些在网络上刷屏的穷奢极欲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引诱了那些物质条件欠佳的年轻人,促使他们成为贩毒集团的一员。

10、毒品泛滥衍生出了相当多样的亚文化

在普通墨西哥民众的眼里,大毒枭古兹曼更像是一个主导流行文化的公众人物。在首都墨西哥城的市场里,古兹曼的衬衫成了热销爆款;印着他头像的T恤、帽子随处可见;甚至还有一款以他越狱为主题的手机游戏。

在古兹曼统治的锡那罗亚州,“毒品文化”最为发达。这里衍生出一种结合当地传统音乐形式“科里多”的新兴音乐流派:“毒品科里多”。这种音乐通常写出将贩毒集团犯罪故事浪漫化的歌词,认为大毒枭是现代“罗宾汉”式的存在。

同样是在锡那罗亚,一种供奉“侠盗马维德”的类宗教信仰持续盛行。当地的毒枭和毒贩子们将“侠盗马维德”视为自己的上帝。在当地传统文化中,马维德是“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一个神话人物。

2. 为什么墨西哥毒品泛滥成灾

1、美国毒品消费需求大,对于剿毒难以根除的现实,墨西哥人都指出,美墨边境的毒品利益诱惑是最重要的诱因。

2、“警匪一家亲”难根治,对于目前政府对毒品交易的姿态,墨西哥摄影记者约瑟·图瓦尔形象地说:“只要你拿出50比索(约30元人民币),警察才不管你做什么交易呢!”在他看来,墨西哥的禁毒不力,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警匪混战”加剧动荡,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哥伦比亚贩毒集团遭到沉重打击后,墨西哥的贩毒集团才开始壮大。而贩毒集团的迅速壮大,与墨西哥政权和非法商人“紧密关系”的传统相关。早在二战结束时,墨西哥毒贩与政权的关系就得到了巩固,双方基本形成了庇护的“客户关系”。

4、把毒品看做“享受生活”,对于墨西哥的“毒品文化”,约瑟·图瓦尔深有体会地表示:“可以这么说,墨西哥几乎所有成年人都吸过毒,只不过是程度深浅不同而已。”在他看来,墨西哥人天生乐观豁达,对人生没有什么合理规划,都把饮酒或吸毒当做享受生活的一种表现。

(2)墨西哥毒品战争扩展阅读:

在墨西哥,贩毒团伙拥有的人数和武器装备,都丝毫不逊色于政府军,某种程度上甚至具有恐怖组织的性质。对此,美国国防部认为,墨西哥两个最大毒枭拥有超过10万武装成员,这些人已成为墨西哥政府军的强大对手——政府军的人数为13万人,其危险等级甚至超过了阿富汗与伊拉克。

西尔维娅·朗默曾为美国空军的特别调查小组工作8年。她表示,墨西哥境内贩毒集团的犯罪手法和规模,已经超过一般意义上的犯罪组织,具有恐怖组织的一些特征:“这些贩毒组织正在有规模地学习恐怖组织的战术、武器技术以及活动步骤。

这三项标准也被称为TTPs,包括武装袭击、绑架、暗杀、心理胁迫等手段。虽然如此,墨西哥的贩毒组织还够不上恐怖组织的标准,因为他们没有政治目的,没有宗教信仰驱使,他们完全是受利益驱使。”

没在墨西哥生活过的人很难想象,这里的贩毒势力究竟有多么强大。当前,墨西哥贩毒团伙的暴力冲突事件几乎天天发生。

9月,墨西哥一名市民华莱士说出了贩毒势力对普通市民的影响:“我们不敢开车、打的,不敢一个人上街,要时刻牵着小孩的手。”他的哥哥在墨西哥城遭绑架,一个月后,家人接到赎金通知。又过了几个月,警方告知家属,他哥哥已被绑架者杀害。“

他们把我哥哥的尸体拖到浴室,然后去超市买了一把电锯。回到住所后,他们把我哥哥锯了,装进一只黑口袋里。”华莱士说。有数据显示,墨西哥全国可耕地的30%被各贩毒集团完全操控。通常情况下,每隔几天墨西哥媒体就会刊登贩毒势力相互火拼、暗杀军警和官员的消息

受害群体中最大的是儿童。自2006年以来,墨西哥有近1000名儿童在这场“毒品战争”中死亡,孤儿数量急剧增加。

3. 墨西哥毒品战争的对抗

10万毒贩对抗政府军警“下任总统可能是毒枭”据美国《华盛顿时报》报道,美国国防部认为,墨西哥两个最大毒枭联合起来拥有超过10万步兵,这些士兵已经成为墨西哥政府军的强大对手,甚至威胁到墨西哥现在的政权。在武器装备上,毒贩也不逊军警。美军一份报告指出,如果墨西哥的“反毒战争”再持续25年,墨西哥政府将不堪重负而彻底崩溃,如此墨西哥就可能成为像阿富汗那样的不稳定国家。意识到墨西哥的毒品问题危及自身之后,美国只能选择加入这场“准反恐战争”。自从小布什政府支持卡尔德龙进行全国性的“反毒战争”以来,美国支援墨西哥反毒的花费已超过10亿美元。在政府和毒枭进行的“毒品战争”中,53%的墨西哥人作为受访者认为毒枭会赢。墨西哥经济部长鲁伊斯担忧地说,如果这场“毒品战争”打不赢,“墨西哥下任总统将是毒枭”。

4. 为什么说“毒品战争”打不赢墨西哥下任总统将会是毒枭

墨西哥贩毒集团猖獗,最近的袭击迫使墨西哥安全部队释放了奥维迪奥·古斯曼,他是被逮捕的贩毒头目乔奎恩·古兹曼的儿子。墨西哥前总统比森特·福克斯·克萨达,在10月22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毒品合法化是打击贩毒集团的最佳方法。

事实上,如果你想根除毒品走私,你必须首先根除贫困。毕竟,由于贫困,绝大多数民族不得不走贩毒的道路。墨西哥政府不能保证普通人的生活。这场战争注定要失败。第二个原因是政府腐败。贩毒贸易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必须是运输。如果他们不能运输,毒品贸易将会在没有攻击的情况下被打破。这么多年来,贩毒集团仍然猖獗。主要原因是腐败地方政府的庇护。这些腐败的部门也是贩毒集团运作的重要单位。从战争一开始,它就选择了错误的方向,注定要失败。

5. 在国际社会恶行累累,臭名昭著的墨西哥毒枭,都做过哪些灭绝人性的事情

墨西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售毒国家,混乱可想而知,枪杀市长、杀人、分尸、抛尸、乱杀平民等等,所有行为都残忍而且令人无法接受。

例如,自墨西哥毒品战争以来,就有数十位市长遇袭。墨西哥埃尔纳兰霍市市长遭枪杀身亡,他也成为墨西哥1个月内第3名命丧枪口的市长。墨西哥北部圣路易斯波托西州埃尔纳兰霍市市长遭蒙面歹徒枪杀身亡,他也成为墨西哥1个月内第3名命丧枪口的市长。除此之外,塔毛利帕斯市市长被枪杀,其女儿也身负重伤;而在邻近圣地亚哥的新莱昂市,人们发现市长遇害。

墨西哥毒贩如此猖獗,这些都只是九牛一毛,还有更多残忍的事件未被发现。毒品本就是不该存在的,它使人丧失人性,所以,墨西哥毒贩更是非人类的存在,他们做的事更是惨绝人寰。如果局势再照当前这样恶化下去的话,总有一天所有的警察都会彻底消失,从而占领国家的将是无边无际的毒枭。

6. 墨西哥军警为何会就地处决毒贩俘虏呢

在8月24日周一,墨西哥《环球报》(El Universal)披露了一则军警法外处决嫌犯的视频。这引起了墨西哥社会以及舆论的关注。总统洛佩斯·奥夫拉多尔事后表态强调这是政府所不允许的行为,呼吁对此事进行调查。

军警与毒贩之间的较量就是你死我活,在这种情况下,军警不可避敏采取过激行为。墨西哥本身已经废除了死刑制度,法外处决虽然引起争议,然而这种情况却几大震慑了帮派分子。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提供,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

7. 墨西哥毒品的详细情况

二战后由于北部邻国美国对毒品的需求激增,毒品走私在墨西哥兴盛起来,贩毒集团逐渐形成,并掌控着不同的贩毒路线。再加上墨西哥国内,司法和警察部门腐败严重,与贩毒集团狼狈为奸。墨西哥贩毒集团因此不断坐大。

而今,墨西哥贩毒集团不仅控制了拉美毒品市场,并将其势力扩展到包括美国在内的47个国家。墨西哥成为仅次于阿富汗(金新月)和缅甸(金三角)的世界第三大鸦片来源地。面对墨西哥愈演愈烈的贩毒形势,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称,“墨西哥已经越来越像20年前的哥伦比亚。”

2006年年底,卡尔德龙当选墨西哥总统,将打击贩毒集团和有组织犯罪列为新政府首要任务。在其就职后的1个多月时间里,卡尔德龙在多个州同时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联合扫毒行动。但墨西哥富可敌国的贩毒集团也展开了针对高级官员、议员和警官的暗杀行动。墨西哥媒体将此称为“毒品战争”。

经过6年较量,这场“战争”仍未分胜负:“毒品战争”并未消灭贩毒势力,相反涉毒暴力事件有增无减,贩毒组织依旧嚣张。墨西哥主要贩毒组织:海湾、锡那罗亚、家族以及塞塔集团实力强大、装备精良,总体实力甚至可以和墨西哥军队抗衡。

墨西哥贩毒组织以杀人不眨眼而臭名昭著。在过去6年中,5万多人死于涉毒暴力事件,超过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死亡人数总和。贩毒组织成员残忍杀害敌对势力成员、警察、军人、政府官员甚至无辜百姓。近年来,墨西哥贩毒组织越发凶残和嚣张,比如将对手斩首并将尸体悬挂在立交桥上示众。

暴力跟着毒品走

的确,毒品交易背后的高额利润是贩毒势力斩不尽杀不绝的根本原因。

有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毒品消费国,瘾君子超过3500万,美国市场上七成的毒品来自墨西哥。每年毒品贸易给墨西哥毒贩带来400亿美元利润。

讽刺的是,墨西哥毒贩子用贩毒赚来的钱从美国购买军火充实自己的军火库。据美联社报道,墨西哥毒贩手中的武器95%来自美国,武器订单为美国创造了大约500万个就业岗位。墨西哥驻美大使估计,每天从美国流入墨西哥的枪支在2000支左右。

有毒品的地方就有暴力。墨西哥是南美毒品进入美国的主要通道。各路贩毒组织为争夺地盘和贩毒路线时常发生流血冲突。只要美国这个毒品市场存在,墨西哥的毒品产业链就不会消失,流血事件就不会停止。用美国联邦调查局官员戴维·克斯伯森的话说就是“暴力跟着毒品走”。

政府军和警察的高压打击只导致了贩毒集团的重新洗牌,势力并未减弱。在军队和警察的围追堵截下,贩毒组织变得越发凶残、贩毒手段翻新,并和缉毒军队警察打起了游击战。

首都墨西哥城曾是贩毒势力的老巢,在政府清缴贩毒势力后,贩毒团伙逃离墨西哥城,北上在墨美边境安营扎寨,此后逐渐形成了势不可挡的贩毒集团。近年来墨西哥政府加大北部的缉毒力度,再加上美国的配合,贩毒组织在北部边境的生存空间受到打压。贩毒势力于是南下寻找新的“毒品乐园”。墨西哥第二大城市蒙特雷和南部旅游胜地阿卡普尔科成为贩毒组织的“新家”。这两座城市都曾是没有贩毒势力的世外桃源,但自从贩毒团伙到来后,当地治安状况就一落千丈。白天繁华的街头会发生枪战,尸体堆在路旁,行人会突然被流弹击中。

吓走了游客和外国投资者

虽然美国毒品市场和军火制造商导致和助长了墨西哥毒品战争。但最终为毒品暴力买单的还是墨西哥人。毒品暴力不但使墨西哥国家形象受损,还吓走了游客和外国投资者。

旅游业是墨西哥第三大支柱产业,占GDP总量近10%,也是继石油出口和侨汇之后的第三大外汇来源,但墨西哥私企经济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治安问题给墨西哥经济造成的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其中旅游业受影响最为严重。

棕榈树、海滩、阳光,军车呼啸而过、荷枪实弹的军人巡视四周……这已不是美国大片中的场景,而是墨西哥旅游胜地的景象。2012年5月,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世界旅游胜地排行榜上,墨西哥已掉到第12名。墨西哥曾在2004和2005年稳居排行榜第7位,此后名次逐年下滑,直到今年被排除在世界10大旅游胜地之外。

2012年2月8日美国国务院对美国公民发出旅行警告,要求避免前往墨西哥14个州全部或部分地区。这是2006年墨西哥发动毒品战争以来,美国发布范围最广的墨西哥旅行禁令。来墨西哥旅游的外国人80%是美国人,太平洋沿岸的阿卡普尔科市,曾是美国大学生的度假胜地,如今美丽的海滩上只能看到稀稀落落的本地游客。

毒品、暴力、屠杀也扰乱了墨西哥人正常的生活。暴力事件甚至改变了墨西哥人的传统习惯。一项调查显示,多数墨西哥人情愿假期呆在家里看电视也不愿到海滩晒太阳。61%的受访者说自己晚上不出门;30%的人说由于担心遭遇贩毒组织,开车不再走州道和国道;22%的人说自己不参加公共活动,比如音乐会或体育比赛。曾有一个墨西哥人感慨地对记者说:“因为生活中充满暴力、谋杀和欺诈,人们变得越来越猜疑。不相信陌生人的话,因为担心是个陷阱,自己也不敢讲真话,害怕招来麻烦。”

毒品暴力也改变了城市。墨西哥北部边境因为邻近美国,经济曾一度繁荣,大批美国公司来此投资建厂。然而随着贩毒势力的到来,这个地区成为墨西哥最为危险的地方。甚至出现了“鬼城”华雷斯。华雷斯北部比邻美国,曾经工厂林立,商业繁荣。黑帮贩毒势力到来后,向商家收取高额保护费,城市里绑架和纵火案时常发生。动荡让华雷斯人人自危,近几年已有十几万人逃离华雷斯。夜晚居民不敢外出,商店早早打烊,再加上随处可见的空置房屋,华雷斯因此被称作“鬼城”。

同时,暴力浪潮也让墨西哥的新闻业变成了危险行业。整个二战期间共有68名记者丧生;巴尔干战争时35名记者丧生;而在墨西哥,这个表面上看去非常和平的国家,过去10年就有70多名记者遇害。4月底,在韦拉克鲁斯州又有4名记者遇害。

暴力改变了新闻的采写方式。许多新闻来源都因为害怕而不敢提供线索。墨西哥一家记者组织的创始人玛塞拉·图拉蒂采访时也变得倍加小心:“我尽量不单独去现场,非去不可的话,我会时常报告自己的位置。我不和出租车司机或陌生人交谈,也从不说我是记者,从不通过手机传输新闻稿件。现在让人害怕不是你在文章中写了不该写的东西,而是会有人因为你写的东西而遇害,或者你自己因此而被害。”

缉毒行动竟致数万人死亡

可以说,现任总统卡尔德龙实施近6年的缉毒行动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军队和联邦警察从贩毒势力手中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和毒品、抓获重要贩毒头目、清肃警察队伍中的内鬼,贩毒活动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然而这场被称为“毒品战争”的缉毒行动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在军队和联邦警察的猛烈攻势下,贩毒集团采取了疯狂的报复行动。2008年和2011年,墨西哥先后两位内政部长死于非命,两人生前均致力于缉毒和打击有组织犯罪,事故发生后,墨西哥媒体纷纷猜测这两起事件可能与该国贩毒集团有关。

这场耗资巨大,死伤无数的毒品战争不论在墨西哥国内还是在国际社会都备受争议。导致数万人死亡的缉毒行动使人质疑,这种缉毒方式是否就是最佳选择?打击贩毒势力是否要以牺牲数万人生命为代价?

墨西哥“贩毒教父”米盖尔·安格罗·菲利克斯·加拉多曾在狱中写道:“战胜贫困才是灭毒最好的方法……我们需要重建村庄和农场,让墨西哥人能自给自足;我们需要建立工厂,并实行低利率政策,以鼓励墨西哥人饲养牲畜;此外,还要建立更多学校;我们还可以用提供工作消除暴力……不能只有镇压,而没有医疗保障、公路和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墨西哥贩毒组织近年来开始招募未成年人,甚至儿童。加入贩毒组织的墨西哥青少年主要来自贫困家庭。对于穷孩子来说,没有机会接受良好教育也就没有希望找到像样的工作,贩毒是挣钱又快又容易的工作。在墨美边境地区一种歌唱贩毒头目“丰功伟绩”和奢侈生活的民歌广为传唱,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美国的流行音乐。有鉴于此,或许“贩毒教父”的建议自有他的一番道理。

8. 墨西哥同毒品战争在什么时候

08年5月吧

9. 墨西哥毒贩虐杀为什么没国际社会关注

生前曾多次遭袭 为救女儿只身赴难
毒贩猖獗的墨西哥日前再度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该国前女市长玛丽亚·桑托斯·戈罗斯蒂塔被贩毒集团残忍杀害,并抛尸路边。戈罗斯蒂塔在墨西哥国内是一位传奇人物,她曾勇敢揭露墨西哥贩毒集团的种种罪行,也因此多次遭到枪击,但都幸免于难,但最终仍未能逃出毒贩魔爪。此事在墨西哥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很多墨西哥人称赞她是英雄,但有人却表示,墨西哥的毒品犯罪已经很难根治,只有将毒品合法化才是唯一出路。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1月28日报道,在墨西哥,戈罗斯蒂塔是家喻户晓的反毒品英雄。她出生于1976年,曾在墨西哥西南部城市莫雷利亚的一所大学攻读医学。2008年,她作为革命制度党候选人当选米却肯州蒂基切奥市市长。蒂基切奥市与墨西哥其他许多地方一样,非法贩毒活动极其猖獗,那里主要是贩毒集团“米却肯州家族”的地盘,这个团伙以恐怖谋杀和斩首而臭名昭著。戈罗斯蒂塔上任后,并不畏惧“米却肯州家族”,敢于与该贩毒集团斗争。她要求本市的联邦警察严厉打击毒品买卖,并多次在公众场合表示:“很多人包括儿童、妇女每天出卖他们的灵魂,被贩毒集团利用,只为了能带回家一个面包。这是不能容忍的。”戈罗斯蒂塔大胆的言行招致毒贩的嫉恨。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8日报道称,戈罗斯蒂塔之前曾多次遇险。2009年10月,她与丈夫一道遭到一伙武装分子袭击,稍后,她被送到莫雷利亚医院急救,虽然大难不死,但丈夫却不幸丧生。3个月后,她被另一伙蒙面武装分子击中三枪。虽然又一次大难不死,却落下了很多后遗症。《墨西哥城市日报》披露说,除此之外,至少还有2起针对她的暗杀阴谋。虽然多次被毒贩威胁,但勇敢的女市长并没有屈服。为揭露贩毒集团的暴行,她公开展示了自己腹、背和腋下的伤痕,她说:“我想向你们展现我的伤口,我对此不感到羞愧……我是一名坚强和正直的女性,尽管受伤,但仍然站立着。”
2011年,戈罗斯蒂塔卸任市长,尽管如此,贩毒集团也没有放过她。今年11月12日,她驾车送小女儿去莫雷利亚市的学校上学,不料半路上遭到一伙武装分子伏击,这伙人在众目睽睽之下把她拽下车,并开始殴打她。目击者说,她恳求匪徒别伤害女儿,然后进入绑匪的汽车,将女儿留在路上。5天后,戈罗斯蒂塔的尸体在一条公路边被找到,从尸体来看,她死前遭到过拷打。
年仅36岁的戈罗斯蒂塔遭残忍杀害震惊了世界,多家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直到目前为止,墨西哥警方仍然未能将凶手绳之以法。美国《纽约邮报》11月27日评论称,墨西哥的部分地区已经成了“三不管”地带,贩毒集团横行。不仅如此,连政府官员也朝不保夕,自2006年以来,该国已有20多名市长遭到谋杀。英国《每日邮报》也评论说,墨西哥政府宣称,他们正在赢得反毒品战争的胜利,但很少有人相信这一说法。随着死亡人数的不断上升,公众对这场反毒品战争的支持度也在下滑。大量无辜的受害者死于贩毒团伙火并之中,墨西哥的政客们面临着严峻挑战。面对多方质疑,11月27日,墨西哥当选总统恩里克·培尼亚·涅托在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时发誓,他上任后将“竭尽全力”打击本国毒品犯罪。
据《环球时报》
本版使用《环球时报》稿件,未经《环球时报》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
■相关
墨公共安全部长否认收毒枭黑钱
称传言抹黑政府扫毒努力
据新华社电 墨西哥公共安全部28日否认部长赫纳罗·加西亚·卢纳涉嫌收取毒枭贿赂的报道,称那一传言旨在抹黑政府扫毒努力。
墨西哥《改革报》当天早些时候在头版刊登毒枭埃德加·巴尔德斯·比利亚雷亚尔举报信,指认卢纳2002年起多次接受贩毒集团贿赂,公共安全部一些高层私吞扫毒时查获的物品。
公共安全部发言人何塞·拉蒙·萨利纳斯随后回应,比利亚雷亚尔的说法旨在抹黑政府扫毒努力,同时寻求在监狱获得优待。
比利亚雷亚尔为墨西哥裔美国人,因肤色白净,绰号“芭比”,据信关联墨西哥主要贩毒集团“贝尔特兰莱瓦”,涉嫌杀人罪,2010年8月在墨西哥落网,现关押在一座高警戒监狱,等待被引渡回美国。
墨西哥官方统计显示,2006年至今,墨西哥与毒品相关的暴力致死大约6万人。现任总统费利佩·卡尔德龙动用军队扫毒,抓获或击毙20多名遭通缉的毒枭。
卡尔德龙2000年获得约翰·肯尼迪政治学院硕士学位,2006年就任总统,任内致力于打击墨西哥涉毒犯罪,定于12月1日卸任。
当选总统恩里克·培尼亚·涅托定于下月宣誓就职。他先前表态,打算撤销公共安全部,把相应职责转交内政部。

10. 为什么墨西哥的毒贩能那么猖狂

墨西哥的经济繁荣与毒品战争看似荒谬地在这个国家共存着,互不干扰。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个国家并存着两种不同的经济体系、社会结构甚至生活模式。
除了一个治理良好的外向开放的墨西哥(它与北美自贸区乃至世界经济体系和谐地共存互补)外,还有一个法制尊严荡然无存、灰色经济甚至黑色经济主宰人们生活的墨西哥。这两种社会结构都已经深深扎根在仙人掌之国的领土之内,并形成了一种基于彼此分离的平衡状态。毒品战争走向僵局,在一定意义上表明卡尔德隆恢复社会统一的努力与能力之间存在着差距。即便没有毒品战争,游击队的活跃和每年50万人规模的非法越境也足以佐证这个国家根深蒂固的社会分裂。
是什么造成了墨西哥社会的撕裂?墨西哥赖以成功的现代化模式可谓功过参差。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下,墨西哥实现了制造业的辉煌,顺利地与美加等国实现了产业接续,但是这个国家的现代化是在对最贫穷人群毫不客气地剥夺下完成的。
……
30多年的封闭在墨西哥创造了一个国中之国。没有希望的、对国家丧失信心的和被排除在现代化进程之外的社会阶层,很自然地摆脱了法制框架的约束。在市场经济体制外的灰色和黑色地带,成功有了一种新的定义。毒枭们、游击队员、偷渡者,形形色色的法制外“能人”引导了这个阶层的价值取向。毒品经济,成为社会抗议运动的一个恶的副产品,也形成了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和符号。
今天的墨西哥毒枭们不但建立了军队,而且建立了信仰。“贩毒教父”米盖尔·安格罗·菲利克斯·加拉多在宣扬毒品价值时不忘“教诲”政府,“我们必须牢记,不能只有镇压,而没有医疗保障、公路和安全。”圣马维德——毒枭们的守护神,已经成为墨西哥这个天主教国度里可以和绝望之人的守护者圣犹达·达德一样受膜拜的圣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