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温州动车组事故
扩展阅读
股票是应该买涨还是买跌 2025-09-10 05:25:36

温州动车组事故

发布时间: 2021-09-11 17:10:24

㈠ 温州动车事故梗概

2011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运行至甬温线上海铁路局管内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双屿路段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此次事故确认共有六节车厢脱轨,即D301次列车第1至4位,D3115次列车第15、16位。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19371.65万元。

㈡ 温州动车事故最后是什么结果

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原副总工程师兼运输局原局长张曙光等54名事故责任人员受到严肃处理。

2011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此次事故已确认共有六节车厢脱轨,即D301次列车第1至4位,D3115次列车第15、16位。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19371.65万元。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

㈢ 温州动车事故的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因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

2011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

此次事故已确认共有六节车厢脱轨,即D301次列车第1至4位,D3115次列车第15、16位。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19371.65万元。

(3)温州动车组事故扩展阅读

事故责任人处理:

2011年12月25日,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发布调查报告称,这是一起责任事故,建议对54名相关责任人员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其中包括王峰。

报告中认为,在事故抢险救援中,王峰处置不当,为平整、清理场地,在救援现场组织挖坑,并将D301次列车车头及零散部件放入坑中,准备就地掩埋,后被有关领导同志制止未予实施。该行为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对此负有责任,建议给予记过处分。

㈣ 想知道: 温州市 动车出事点 在哪

参考答案;

时间:2011.07.23 20:30
地点:温州方向双屿路段下岙路 ·
双岙村-公交车站
途经公交车:113路环线

望采纳~~

㈤ 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分析会结果是什么原因

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7.23动车追尾事故?毫无疑问,这类事故往往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为,在我国的铁路系统设计上,实行的标准往往十分严格,而设计理念也往往从“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思想出发的。可以说,如果严格按照规定预案操作,正确使用各项技术设备,动车组是一种十分安全的交通设施。下面,我们尽可能地还原一下现场,看看如果按照设计规定,7月23日的晚上会是什么样子—— 前车(D3115)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雷电因素,导致车辆停电后停车无论是雷击铁轨造成故障,还是路段上突然有车停驶,在调度部门的屏幕上,都应该立刻出现刺眼的“红光带”,调度中心可以立刻指挥后车停止运行。显然,这层安全策略没有起作用。 接下来,即便是雷击停车,前车司机还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停车地点及目前概况向调度中心报告,无论是用列车自带的通讯系统或“对讲机”,甚至网友戏谑的“手机”,都可以起到警示作用。显然,这层安全策略也没有起作用。 是的,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在D3115停下来之后,不知是前车人员的责任,还是调度中心的责任,导致后车没有及时收到这一消息。而此时,同样晚点的D301次,正在以极高速度向前车驶来。 并未收到任何警示的后车(D301次)正常行驶目前来看,前车D3115是CRH1型,后车D301是CRH2型。这两个型号的车用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CTCS-2列车控制设备。 所谓CTCS-2列车控制系统,设计之初就是用来做“制动”的。列车在CTCS-2下,会被自动监控速度,一但速度过高,造成本车与前车的距离低于“离前车紧急制动的安全距离”,列车将被自动减速。按理说,当前车突然停驶后,后车的自动控制系统将自动报警,并立刻停止运行。显然,这层安全策略没有起作用。除非后车司机将自动控制系统关闭(这个可能性很小),那么自动控制系统没有运行的最大可能性是:前车停止后并未将信息传递给后车,导致自动控制系统错误判断,进而影响到了司机的判断。(亦不排除后车自动控制系统出现重大故障)在铁道部门的技术规范中,一旦出现信号系统失灵(甚至是信号已经报警),后车绝对不敢强制向前运行,因为此类前科已经数不胜数,这已经是铁道部门写死的强制规范,后车司机毫无理由触犯。所以,本次事故并不是“信号故障”导致的。据说,D301的运行时速为180公里,这样的速度就可以说明:列车收到的是“绿灯”,并且给予列车的行驶速度权限极高。 目前来看,当时的信号系统畅通无阻,D301上得到的一切信息,都一如往常。除了前边停了一趟列车这个事实外。追尾撞击据现场人士称,D301次司机潘一恒已经牺牲,胸口被闸把穿透,在最危险的时刻果断的采取了紧急制动措施。 目前来看,由于明显的人为责任和未知的技术原因,安全策略被一层层消失于无形,最终才导致了7.23动车追尾事故。 结语: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就大量安装列车自动停车装置。现在是2011年,我们的动车,竟然追尾了。如果最终调查确实像胶济铁路事故那样,是“人为因素”,这样一而再的“血的教训”究竟有何作用?

㈥ 今天动车组在温州出事了吗

是的,
至今日凌晨1时30分许,已确认该事故造成18人遇难、100多人受伤,消防等有关部门和附近居民正连夜在现场抢救
昨晚20时50分,在杭州-深圳沿海铁路温州双屿段,北京南至福州的D301次动车与杭州至福州的D3115次动车追尾,D301次第1-4节车厢脱轨、D3115次第15-16节车厢脱轨,其中4节车厢坠落20多米高的高架桥(上图)。截至今日凌晨1时30分许,已确认该事故造成18人遇难、100多人受伤,消防等有关部门和附近居民正连夜在现场抢救(下图)。铁道部部长盛光祖紧急赶到现场指挥,事故原因目前正在调查,有消息称可能是D3115次遭雷击后失去动力,临时停车,导致后续的D301次追尾。沿海铁路是中国“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的一部分,铁道部网站称沿海铁路浙江段的运行时速可达250公里,按国际惯例已属于高速铁路。新华社 图

早报记者 沈靓 顾文剑 仇锋平

实习生 朱凌青

昨日20时50分,杭深线永嘉至温州南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D301次列车第1至4节车厢脱轨,D3115次列车第15、16节车厢脱轨。其中4节掉下二三十米高的高架桥。铁路部门及地方有关单位已紧急组织救援。

据悉,D3115次动车为杭州发往福州,杭州发车时间为16时36分,全程约为740公里。每节车厢定员约百人。D301次动车则由北京南发往福州,北京发车时间为7点50分,到达福州为21点26分。

截至今晨1时30分,据当地媒体报道,事故已造成18人遇难,100多人受伤。另有网友发微博称,她和一些乘客从车厢爬出来后,已经自行离开了。

追尾事故发生后,铁道部部长盛光祖等人赶往现场指挥救援。

事故现场“情况严重”

事发后,据正在现场的海峡之声记者刘洪涛介绍,撞车现场惨不忍睹,侧翻到桥下的三节车厢已经是粉碎性破坏,他本人乘坐的第四节列车厢横跨在高架桥和地面之间。21时30左右,浙江温州急救中心救护车辆赶往事发地并将受伤人员陆续搬上救护车。从现场情况来看,伤亡人员不在少数,有的伤员已经不能动弹,其中一名40多岁的女伤员躺在地上呼吸微弱,旁边的旅客给她按压胸腔,随后被救护人员运上救护车。

㈦ 温州动车事故的原因是什么

事故可能的原因简单分析:1.两车组之一人为.2.调度失职.3调度程序漏洞

1.如果排除前车人为制造祸端的可能(仅仅是可能,追尾对前车驾驶机组危险不大)后,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应该是列车调度事故或者是调度程序方面的漏洞.

2 调度程序方面的漏洞可能性不大.列车调度程序多年来的执行应该是有一整套完善和成熟的机制,即使是动车组或者高铁的运行也一定是在此基础上改进的.这次事故跟车组的运行状态无关,因为车组不是在运行中的脱轨或其它事故.所以最大的可能是调度事故.

3雷击可能造成列车失去动力,这个应该是可以检查列车运行的状态数据来证实是否属于事实.这一点很重要.这是判断失事是前或后车故意或调度失误的基础之一.

4.无论是动车或者高铁,在调度中心应该有其运行状态.雷击造成失去动力或者信号系统失效,调度中心都是清楚的,至少一点是可以确认的,就是该车已经失去正常状态,并且应该有报警信号警示值班人员,即使是没有任何状态信号反馈回中心.所以在此情况下,应该调度后续车辆全部停运,因为后续车辆没有失去联系.即使本车或后续车辆失去与调度中心的联系,只要本身控制系统没有问题,只需要制动后简单等待调度即可,这也应该是最简单的调度程序.这次事故主要原因跟雷击失去动力或者信号系统失灵关系不大,也跟什么车型应该无关.虽然雷击失去动力或者信号断链是诱发事故的原因之一.

简单地思考了一下,可以确认此次事故是人为.至于是故意还是失职,看后续调查结果.

如果是故意,水就太深了.如果是失职掩盖下的故意..........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28/84/84/6_1.html

㈧ 温州动车事故的原因是什么呀

事故发生的原因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所属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中管理混乱,通信信号集团公司作为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履行职责不力,致使为甬温线温州南站提供的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

铁道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致使其上道使用。雷击导致列控中心设备和轨道电路发生故障,错误地控制信号显示,使行车处于不安全状态。

上海铁路局相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设备故障发生后,未认真正确地履行职责,故障处置工作不得力,未能起到可能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作用。

(8)温州动车组事故扩展阅读

对于相关责任人员是否涉嫌犯罪问题,司法机关正在依法独立开展调查:

会议决定,责成铁道部和铁道部部长盛光祖分别向国务院作出深刻检查。

会议决定,责成国务院国资委对通信信号集团公司、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及下属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依法进行整顿,重新组建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列控所。

会议要求,铁道部、相关铁路运输企业和设备研发生产企业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按照调查组针对事故暴露问题提出的整改意见,结合前一段铁路安全大检查的情况,进一步做好整改工作,切实加强安全质量管理,全面提高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建设、运营安全管理水平。

㈨ 温州动车组事故是人为阴谋还是交通事故

先说说这些反常的现象:
(1) D3115为前行车,为何在20:31分发生“车厢内旅客按紧急制动”?造成停车,造成接触网停电?8分钟后发生后车追尾。这个神秘的旅客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这么办?他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
(2)调度中心提示后车,前车还在区间,注意运行!!这个指令太模糊了·为什么不要求停车刹车?当时距撞车还有7分钟,如果刹车,完全可以做到人员无伤啊
(3)根据资料:“时速200公里的动车,55秒可以急刹停车”。我们有19分05秒的时间!我们的动车人员最该干的是: 1、通知D301动车,通讯出现故障了,2手机通知总部,总部联系D301! 3、乘警或工作人员立刻下车,带上可燃物品跑向D301方向,每隔200米的距离燃起明火,晃动旗子等。警示301动车停车!他们这么办了吗?没有。他们能告诉大家为什么没有这么办。是什么原因没有这么办。或者是什么势力阻止他们这么办。
(4) 说因雷击导致D3115动力缺失,也就是说线路没电了。那请问为什么在同一路线同一路段,D301依然动力强劲?(5)你说D301黑匣子找到了正在调查,那请问D3115停车才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你调查D301有什么用?
(6).你如果说D3115没有责任,那请问D3115停车这么久,它不知道后面会有列车会开过来?如果D3115知道后面会有列车开过来,那请问为什么没有人通知调度让D301马上停车避险?
(7)如果调度知道D3115停车,那请问调度是干什么吃的?
(8).如果调度不知道D3115停车,那请问就没有别的部门知道D3115停车吗?
(9).D3115列车长是谁?他应该最清楚当时的情况!为什么停车他最清楚?为什么停车之后没有与最近的调度联系?不知道怎么联系调度,那为什么没有通知上级做紧急避险?莫非司机和列车长……心里有鬼,?还不露几次面

(10)为何后车没有自动停车?从事故现场可以看出,D301次列车是在高速行驶的状态下追尾前车的。这说明事发时D301次列车的ATP(列车自动保护系统)和LKJ(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在前方有车的情况下一直显示绿灯。”
据介绍,目前国内的动车组列车都有紧急制动装置。动车组通常采用“自动闭塞法”行车,列车与列车之间有自动闭塞区间,区间距离在10公里以上。如果前方列车停在线路上,后方列车会收到提示减速(黄色)的信号,如果没减速,列车会自动进入红色信号区间,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启动,列车会自动停车。而此次事故中,D301次列车并没停。为什么?是301次列车司机误打操作。还是有人故意给301发送了错误的数据?(11)按照列车时刻表显示,D301次到达台州的时间为19:00,发车时间为19:02;D3115次到达台州的时间为19:12,发车时间为 19:13。也就是说,在台州至温州南段,应该是D301次列车在前,D3115次列车在后。但现实情况却截然相反。专家表示,即使D301晚点,为保证其他列车准点到达,D3115次跑到了前面,说明列车收到了调度室发出的信号,同时,调度室也应该能清楚看到两车在线路上的状态

㈩ 温州动车事故真相

事故经过
编辑
2011年7月23日19时30分左右,雷击温州南站沿线铁路牵引供电接触网或附近大地,通过大地的阻性耦合或空间感性耦合在信号电缆上产生浪涌电压,在多次雷击浪涌电压和直流电流共同作用下,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采集驱动单元采集电路电源回路中的保险管F2(以下简称列控中心保险管F2,额定值250伏、5安培)熔断。熔断前温州南站列控中心管辖区间的轨道无车占用,因温州南站列控中心设备的严重缺陷,导致后续时段实际有车占用时,列控中心设备仍按照熔断前无车占用状态进行控制输出,致使温州南站列控中心设备控制的区间信号机错误升级保持绿灯状态。
撞车地点
雷击还造成轨道电路与列控中心信号传输的CAN总线阻抗下降,使5829AG轨道电路与列控中心的通信出现故障,造成5829AG轨道电路发码异常,在无码、检测码、绿黄码间无规律变化,在温州南站计算机联锁终端显示永嘉站至温州南站下行线三接近(以下简称下行三接近,即5829AG区段)“红光带”。
19时39分,温州南站车站值班员臧凯看到“红光带”故障后,立即通过电话向上海铁路局调度所列车调度员张华汇报了“红光带”故障情况,并通知电务、工务人员检查维修。瓯海信号工区温州南站电务应急值守人员滕安赐接到故障通知后,于19时40分赶到行车室,确认设备故障属实后,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运统—46)上登记,并立即向杭州电务段安全生产指挥中心进行了汇报。
19时45分左右,滕安赐进入机械室,发现6号移频柜有数个轨道电路出现报警红灯。
19时55分左右,接到通知的温州电务车间工程师陈旭军、车间党支部书记王晓、预备工班长丁良余3人到达温州南站机械室,陈旭军问滕安赐:“登记好了没有?”滕安赐说:“好了。”陈旭军要求滕安赐担任驻站联络,随即与王晓、丁良余进入机械室检查,发现移频柜内轨道电路大面积出现报警红灯(经调查,共15个轨道电路发送器、3个接收器及1个衰耗器指示灯出现报警红灯),陈旭军即用1个备用发送器及1个无故障的主备发送器中的备用发送器替代S1LQG及5829AG两个主备发送器均亮红灯的轨道电路的备用发送器,采用单套设备先行恢复。
20时15分左右,陈旭军通过询问在行车室内的滕安赐,得知“红光带”已消除,即叫滕安赐准备销记。滕安赐正准备销记,此时5829AG“红光带”再次出现,王晓立即通知滕安赐不要销记。陈旭军将5829AG发送器取下重新安装,工作灯点绿灯。随后,杭州电务段调度沈华庚来电话让陈旭军检查一下其他设备。陈旭军来到微机房,发现列控中心轨道电路接口单元右侧最后两块通信板工作指示灯亮红灯,便取下这两块板,同时取下右侧第三块的备用板插在第二块板位置,此时其工作指示灯仍亮红灯。陈旭军立即(20时34分左右)向DMIS(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工区询问了可能的原因后,便回到机械室取下三个工作灯亮红灯的接收器。此时列控中心轨道电路接口单元右侧第二块通信板工作指示灯亮绿灯,陈旭军随即将拆下来的两块通信板恢复到两个空位置上,然后通信板工作指示灯亮绿灯。陈旭军在微机室继续观察。

当地民众自发救援 (5张)

至事故发生时,杭州电务段瓯海工区电务人员未对温州南站至瓯海站上行线和永嘉站至温州南站下行线故障处理情况进行销记。
20时03分,温州南站线路工区工长袁建军在接到关于下行三接近“红光带”的通知后,带领6名职工打开杭深线下行584公里300米处的护网通道门并上道检查。20时30分,经工务检查人员检查确认工务设备正常后,温州南工务工区驻站联络员孔繁荣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运统—46)上进行了销记:“温州南~瓯海间上行线,永嘉~温州南下行线经工务人员徒步检查,工务设备良好,交付使用。”
19时51分,D3115次列车进永嘉站3道停车(正点应当19时47分到,晚点4分),正常办理客运业务。
19时54分,张华发现调度所调度集中终端(CTC)显示与现场实际状态不一致(温州南站下行三接近在温州南站计算机连锁终端显示“红光带”,但调度所CTC没有显示“红光带”),即按规定布置永嘉站、温州南站、瓯海站将分散自律控制模式转为非常站控模式。
20时09分,上海铁路局调度所助理调度员杨向明通知D3115次列车司机何枥:“温州南站下行三接近有"红光带",通过信号没办法开放,有可能机车信号接收白灯,停车后转目视行车模式继续行车。”司机又向张华进行了确认。
出事动车的车票
20时12分,D301次列车永嘉站1道停车等信号(正点应当19时36分通过,晚点36分)。
永嘉站至温州南站共15.563公里,其中永嘉站至5829AG长11.9公里,5829AG长750米,5829AG至温州南站长2.913公里。
20时14分58秒,D3115次列车从永嘉站开车。
20时17分01秒,张华通知D3115次列车司机:“在区间遇红灯即转为目视行车模式后以低于20公里/小时速度前进。”
20时21分22秒,D3115次列车运行到583公里834米处(车头所在位置,下同)。因5829AG轨道电路故障,触发列车超速防护系统自动制动功能,列车制动滑行,于20时21分46秒停于584公里115米处。
20时21分46秒至20时28分49秒,因轨道电路发码异常,D3115次列车司机三次转目视行车模式起车没有成功。
20时22分22秒至20时27分57秒,D3115次列车司机6次呼叫列车调度员、温州南站值班员3次呼叫D3115次列车司机,均未成功(经调查,20时17分至20时24分,张华在D3115次列车发出之后至D301次列车发出之前,确认了沿线其他车站设备情况,再次确认了温州南站设备情况,了解了上行D3212次列车运行情况,接发了8趟列车)。
20时24分25秒,在永嘉站到温州南站间自动闭塞行车方式未改变、永嘉站信号正常、符合自动闭塞区间列车追踪放行条件的情况下,张华按规定命令D301次列车从永嘉站出发,驶向温州南站。
20时26分12秒,张华问臧凯D3115次列车运行情况,臧凯回答说:“D3115次列车走到三接近区段了,但联系不上D3115次列车司机,再继续联系。”
20时27分57秒,臧凯呼叫D3115次列车司机并通话,司机报告:“已行至距温州南站两个闭塞分区前面的区段,因机车综合无线通信设备没有信号,跟列车调度员一直联系不上,加之轨道电路信号异常跳变,转目视行车模式不成功,将再次向列车调度员联系报告。”臧凯回答:“知道了。”20时28分42秒通话结束。
20时28分43秒至28分51秒、28分54秒至29分02秒,D3115次列车司机两次呼叫列车调度员不成功。
20时29分26秒,在停留7分40秒后,D3115次列车成功转为目视行车模式启动运行。
动车运行列表
20时29分32秒,D301次列车运行到582公里497米处,温州南站技教员幺晓强呼叫D301次列车司机并通话:“动车301你注意运行,区间有车啊,区间有3115啊,你现在注意运行啊,好不好啊?现在设备(通话未完即中断)。”
此时,D301次列车进入轨道电路发生故障的5829AG轨道区段(经调查确认,司机采取了紧急制动措施)。20时30分05秒,D301次列车在583公里831米处以99公里/小时的速度与以16公里/小时速度前行的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D3115次列车第15、16位车辆脱轨,D301次列车第1至5位车辆脱轨(其中第2、3位车辆坠落瓯江特大桥下,第4位车辆悬空,第1位车辆除走行部之外车头及车体散落桥下;第1位车辆走行部压在D3115次列车第16位车辆前半部,第5位车辆部分压在D3115次列车第16位车辆后半部),动车组车辆报废7辆、大破2辆、中破5辆、轻微小破15辆,事故路段接触网塌网损坏、中断上下行线行车32小时35分,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