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邵雍读什么
邵雍读什么
邵雍读音如下:
邵雍 shào yōng
② 跪求《邵雍传》翻译!!!!
邵雍、字尧夫、祖先是范阳人。
邵雍年少的时侯,自称有雄才大志的人,慷慨激扬的要求取功名。凡是书籍他都要去认真的去读。开始为学就是艰苦而勤奋的。严冬不生炉子,酷夏不打扇子,几年夜里不上床睡觉。在苦读中他叹息道:“ 过去的古人们,为求学尚好访友拜师的,而我却没有去过四方。”所以,他就越过黄河、汾河、徒涉江淮、汉江平原。考察了齐、鲁、宋、郑遗址,用了好长时间。然后幡然归来感叹的说道:“道理就在这里了!”从此再没有出去跑过。
当时李挺之为共城县令,听说邵雍好学,曾经亲自造访他的家。问邵雍说:“孩子,你知道万物中的道理和性质、性命的学说吗?”邵雍回答道:“如果我有幸的话,愿意接受先生的传授教育。”邵雍就这样拜李挺之为师,学习了《河图》、《洛书》,伏羲氏八卦六十四图像。
邵雍初到洛阳的时候,非常贫寒,所居住的房屋四面用草删子挂着挡风避雨。邵雍打柴为生,烧火做饭赡养自己侍奉自己的父母。虽然总是很穷苦,什么也没有,但他很安然自得其乐的样子是周围的人所不能理解。到了他母亲去世的时候,他按照礼数安葬了母亲。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贤人退居洛中,敬重邵雍的儒雅高深的学问,为了能经常一起交游,就集资为邵雍置办了接近都市的宅院。邵雍依据时节耕种收获,衣食自足。
春秋农闲时节,常出入城乡游历、风雨天常不出门,出去就乘着小车,随意所行。当官的人家听到他那独特熟悉的车音,争相欢迎等候,连小孩子和老夫人和那些仆人、衙役们都会高兴的说“我家先生来到了。”不再直呼他姓名的。
司马光像对待兄弟一样对待邵雍。他们二人的纯正品行为四周乡里所仰慕。父亲训斥儿子,哥哥教育弟弟都会说:“你要是不好恐怕司马端明、邵雍先生知道的。”官员、读书的人到洛阳,有的不去官府,必到邵雍处拜望。邵雍与人交谈,喜欢说人家的长处而不谈人家的缺陷。有向他问教的他总尽力的解答,从不用教训的口气说话。待人不分贵贱和年纪大小,一样诚恳的接待。所以,贤良的人喜欢他的德行,不贤良的人也佩服他的感化力。一时间洛阳人才特盛行,忠厚之风传遍天下。
熙宁年间推行新法,官吏都无法推行,有的辞官而去。邵雍先生的门生、老朋友居住在州县的,都留下书信来拜访邵雍,邵雍说:“现在正是贤人应该尽力的时候,新法固然严厉,然而你们执行的时候能放宽一点,那么百姓就得到一点好处。辞官有什么好处呢?”
嘉佑年间皇帝下诏书寻找隐士,留守王拱辰推荐邵雍应诏。封他做监主簿,又推举隐士,做颍州团练推官,邵雍再三推辞不得已而接受官职,可是他又称身体有病不去上任。熙宁十年,邵雍去世,享年六十七岁,
③ 邵雍怎么读
读作shào yōng。
邵雍,字尧夫,谥康节,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十六岁,随父徙卫州共城,居城西北苏门山,刻苦为学。出游河、汾、淮、汉,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宋史》评价:雍高明英迈,迥出千古,而坦夷浑厚,不见圭角,是以清而不激,和而不流,人与交久,益尊信之。河南程颢初侍其父识雍,论议终日,退而叹曰:“尧夫,内圣外王之学也。”
④ 邵雍怎么读
shao(第四声)yong(第一声)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北宋哲学家。字尧夫,谥康节,先为范阳人,后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后人称他为百源先生。屡授官不赴。后居洛阳,与司马光等人从游甚密。根据《易经》关于八卦形成的解释,掺杂道教思想,虚构一宇宙构造图式和学说体系,成为他的象数之学也叫先天学。传说他的卜术很准。
仁宗皇佑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为生。嘉佑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为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佑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佑中赐谥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为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为第二十一卷。
⑤ "邵雍"怎么念
shao(第四声)yong(第一声)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北宋哲学家。字尧夫,谥康节,先为范阳人,后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后人称他为百源先生。屡授官不赴。后居洛阳,与司马光等人从游甚密。根据《易经》关于八卦形成的解释,掺杂道教思想,虚构一宇宙构造图式和学说体系,成为他的象数之学也叫先天学。传说他的卜术很准。
仁宗皇佑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为生。嘉佑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为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佑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佑中赐谥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为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为第二十一卷。
⑥ 邵雍读音是什么
邵雍
(北宋哲学家)
编辑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1]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2]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3]
⑦ 邵雍和邵康节是什么关系
邵雍就是邵康节。宋哲宗元祐中赐邵雍谥“康节”。
邵雍(1011年12月25日—1077年7月27日),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
邵雍患病垂危期间,司马光、张载、程颢、程颐这些知名人士早晚在他跟前守候照料,将死去时,大家在外厅共同商议他的丧葬事宜,邵雍都可以听到那些商议的话语,就召唤他儿子邵伯温到跟前交代说:“诸君欲葬我近城的地方,应当从于先祖的坟地,一切从简。”
熙宁十年(1077年)七月五日,邵雍去世,终年六十七岁,宋神宗追赠他秘书省著作郎。元祐时又赐予他谥号康节。
(7)邵雍怎么读扩展阅读:
邵雍是两宋理学奠基人之一,在理学的创立阶段,邵雍和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宋史·道学一》的排列次序为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朱熹也把邵雍同周、张、二程和司马光并称为道学的“六先生”。
邵雍的哲学思想受到《列子》、《庄子》的影响,在吸收道家易与汉代《易》学思想成分的基础上,形成了对《周易》的独到理解,其所作《皇极经世书》的基本精神是质诸天道而本于人事。
邵雍编制宇宙年谱的目的在于经世,其对道的概念的形而上理解超越了以往历代儒家,对于宋代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⑧ 邵雍是什么人
邵雍(1011年~1077年),北宋哲学家、易学家,有内圣外王之誉。字尧夫,谥号康节,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人称百源先生。少有志,读书苏门山百源上。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中,先后被召授官,皆不赴。创“先天学”,以为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成。著有《观物篇》、《先天图》、《伊川击壤集》和《皇极经世》等。
⑨ 邵字怎么读
一、邵字只有一个读音,拼音是shào,是第四声。
二、基本字义
邵shào
1、古地名,在今中国山西省垣曲县。
2、姓。
三、邵字的结构是左右结构,偏旁部首是阝,总笔画是7画。
四、邵字的笔顺是横折钩、撇、竖、横折、横、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9)邵雍怎么读扩展阅读
相关组词解析
1、深邵
[shēn shào]
高深。邵,“邵”的讹字。
2、懿邵
[yì shào]
美好;高尚。邵,通“劭”。
3、邵父
[shào fù]
对秦人邵平的尊称。
4、邵平店
[shào píng diàn]
位于西安市灞桥区东部,因秦东陵侯邵平在此居住,所以取名邵平店。
5、年高德邵
[nián gāo dé shào]
邵:美好。年纪大,品德好。
⑩ 为什么作者一说邵康,一说邵雍
宋,邵康节 梅花诗的出处 北宋的一代鸿儒邵雍的《梅花诗》 《梅花诗》又名《邵雍谶语》、《梅花易数之梅花诗》,是北宋时期易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