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仿星器

仿星器

发布时间: 2021-09-14 05:14:31

㈠ 传说中的人造太阳什么时候能实现技术上还有哪些不足

从这个高大上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一项很高精尖的科技,不是轻易就能完成的。实际上,从1955年钱三强提出这个计划的原型到现在,六十多多年过去了,我们依然还在探索的路上。有一些关键的难题,依旧还等着我们解决。


当然,托卡马克也未必就是可控核聚变反应的唯一解。条条大道通罗马,也许未来的某一天,就会有新的装置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即使是在现在,科学家也不止有这一个方案。目前来说,还有一种仿星器装置,虽然还不像托卡马克这么被寄予厚望,但也不能排除它未来逆袭的可能。

总之,人类对于新能源的探索已经刻不容缓。早日实现清洁能源的全面利用,就可以早一天拯救地球于水火之中,也是人类自救的重要一步。

㈡ 谁能介绍一下仿星器,跟托卡马克有啥区别

托卡马克(Tokamak)是一种利用磁约束来实现受控核聚变的环性容器。它的名字 Tokamak 来源于环形(toroidal)、真空室(kamera)、磁(magnit)、线圈(kotushka)。最初是由位于苏联莫斯科的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阿齐莫维齐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发明的。

㈢ 中澳合研发出的仿星器是什么

仿星器(stellarator)(英文名为stellarator):

主要用来受控核聚变研究,是个巨大的电磁室。

仿星器的内部,蓝光的电浆,具有规律性。

仿星器对等离子体的约束主要借助了外导体的电流等产生的磁场。

仿星器装置的最大优点是能够连续稳定运行。

4月12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与中国南华大学的代表在堪培拉签署谅解备忘录。

㈣ 核聚变到底有多难为什么中学生都能造,科学家却50年造不出

10月9日,吉尼斯世界纪录网站发布了一个公告,来自美国田纳西州,现年15岁的杰克逊·奥斯瓦尔特,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制造出核聚变反应堆的个人(制造出核聚变堆时离13岁还有几天,审核了2年)!

我们恭喜他,但请勿盲目崇拜,毕竟这距离真正的核聚变还有一光年距离!

㈤ 请简单介绍一下反场箍缩磁约束,与仿星器,托卡马克有什么区别

三者设计的试验目的就不一样。
反场箍缩主要是实现短脉冲式的箍缩等离子体试验,一般就是20ms的感觉,这个当然跟可控核聚变的实现基本没关系。它主要是研究高温等离子体的一些现象。优点应该是实验成本相对低廉。

仿星器位型是三者中最复杂的,目前最大的最复杂的是德国的蓝宝石仿星器吧,其次是日本的。缺点是这个要求从加工到操作都非常惊喜,运用多种磁场约束。优点就是这个是高端玩家的配置,可以更多操作空间。中国目前还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打算建造。这是大家比较看好的一个装置。

托克马克,这是中国的研究主流,也是世界的主流。主要特点是位型简单,但是性价比很高。既能达到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放电时间,可以达到几十分钟之久。也能达到极高的温度。都是各方面参数的世界纪录保持者。世界上最大的在建核聚变实验堆就是托克马克位型的。中国这方面的试验研究还是落后于日美等国几十年。

㈥ 托卡马克是什么东西

托卡马克(Tokamak)是一种利用磁约束来实现受控核聚变的环性容器。它的名字 Tokamak 来源于环形(toroidal)、真空室(kamera)、磁(magnit)、线圈(kotushka)。最初是由位于苏联莫斯科的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阿齐莫维齐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发明的。
托卡马克的中央是一个环形的真空室,外面缠绕着线圈。在通电的时候托卡马克的内部会产生巨大的螺旋型磁场,将其中的等离子体加热到很高的温度,以达到核聚变的目的。

相比其他方式的受控核聚变,托卡马克拥有不少优势。1968年8月在苏联新西伯利亚召开的第三届等离子体物理和受控核聚变研究国际会议上,阿齐莫维齐宣布在苏联的T-3托卡马克上实现了电子温度 1 keV,质子温度 0.5 keV,nτ=10的18次方m-3.s,这是受控核聚变研究的重大突破,在国际上掀起了一股托卡马克的热潮,各国相继建造或改建了一批大型托卡马克装置。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由仿星器-C改建成的 ST Tokamak,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奥尔马克(Ormark),法国冯克奈-奥-罗兹研究所的 TFR Tokamak,英国卡拉姆实验室的克利奥(Cleo),西德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 Pulsator Tokamak。

㈦ 中国人造太阳温度这么高,炉子不会融化吗

这个还真不是几句话就能说得清的,下面只是简单的聊几句~~
首先,借用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钟武律的话说:“在地球上,没有任何材料可以把1亿度高温的等离子体给直接包裹起来”。
不过这个问题还是难不倒人类的科学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英、美、苏等国科学家前赴后继,快箍缩、磁镜、仿星器等不同的技术路线此消彼长。竞争延续到了1960年代,最终苏联莫斯科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阿齐莫维齐等人发明了一种叫“托卡马克”的装置(它是一种利用强磁场来约束和控制核聚变物质的环形容器。它的名字TOKAMAK即是俄语“环形”、“真空”、“磁”、“线圈”几个词组合而成)。
重点~~TOKAMAK是一种形如面包(多纳)圈的环流器,依靠等离子体电流和环形线圈产生的强磁场,将极高温等离子状态的聚变物质约束在环形容器里,以此来实现聚变反应。
最后~“托卡马克”方案一经提出就异军突起,且效果惊人,这让国际聚变界的重点研究方向随之转向了它。不过当然了,由于“托卡马克”所涉及的学科非常多,算是一个庞杂的系统性工程,所以关于它的研究,世界各国(尤其是那些处在科技前沿的国家)依然还在持续当中~~

㈧ 仿星器和托卡马克有什么区别

我国的east在进度上是领先全球的,表现在数据上(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1亿度,目标已经达到),最重要的是east是相对完整的运行点火(含偏滤器等特殊部件),不存在以后改变整体框架结构加装部件,只存在结构优化和材料更新。

下面细说一下仿星器和托卡马克的区别。

1、外观:

仿星器:截面不规则形,整体扭曲环状,等离子体更多被引导为环向运动。

2、优势:

仿星器:磁约束安全性相对高(未加装情况下),较易形成等离子约束体。

托卡马克:与偏滤器等特殊部件好结合(排热、控制杂质和排除氦灰等功能),且未来升级优化难度小。

3、缺陷:

仿星器:偏滤器等特殊部件后续加装难度大,磁约束难度还没最终体现。

托卡马克:磁约束难度大,对堆体工艺制造难度要高,还有一个就是不带电的中子辐射问题。

综上,目前我国的east整体进度超过德国的仿星器很多,已经解决仿星器还没有出现和发生的问题,就目前来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还是需要每种路子都要尝试,综合评判发展侧重!

个人认为,托卡马克在能保障磁约束在可控安全程度下,未来可预见的科技时间里,是可控聚变能源商用的较优选择,仿星器还需观察一下再做评判。

㈨ 核聚变是什么原理,它可以让人类立刻飞出银河系

核聚变技术分成两类,一类是核聚变武器,比如氢弹!另一类是可控核聚变,比如当前如火如荼正在开展的ITER,国家点火装置等!当然能让人类飞出银河系的核聚变发动机也有两类,一类是非可控暴力型,而另一类是可控核聚变!那么它们都是这么将飞船推进的呢?

而这仅仅考虑直线距离,而飞船在银河系中由于银心引力,走的会是一条双曲线的轨道,因此它所经过的距离将元超2.4万光年,甚至3万光年!

因此核聚变飞船能出银河系仅仅只能停留在理论计算……

㈩ 仿星器和托卡马克有什么区别

托卡马克(Tokamak)是一种利用磁约束来实现受控核聚变的环性容器。它的名字 Tokamak 来源于环形(toroidal)、真空室(kamera)、磁(magnit)、线圈(kotushka)。最初是由位于苏联莫斯科的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阿齐莫维齐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发明的。反场箍缩主要是实现短脉冲式的箍缩等离子体试验,一般就是20ms的感觉,这个当然跟可控核聚变的实现基本没关系。它主要是研究高温等离子体的一些现象。优点应该是实验成本相对低廉,仿星器位型是三者中最复杂的,目前最大的最复杂的是德国的蓝宝石仿星器吧,其次是日本的。缺点是这个要求从加工到操作都非常惊喜,运用多种磁场约束。优点就是这个是高端玩家的配置,可以更多操作空间。中国目前还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打算建造。这是大家比较看好的一个装置。托克马克,这是中国的研究主流,也是世界的主流。主要特点是位型简单,但是性价比很高。既能达到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放电时间,可以达到几十分钟之久。也能达到极高的温度。都是各方面参数的世界纪录保持者。世界上最大的在建核聚变实验堆就是托克马克位型的。中国这方面的试验研究还是落后于日美等国几十年。全球最大的仿星器——直径16米的德国“螺旋石7-X(W7-X)”已经建设完成,预计将在本月投入运行。“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美国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所研究员盖茨如此形容这台庞然大物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