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27年的八七会议选举出以谁为首的临时中央政治局
瞿秋白。
会议选举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委员为苏兆征、向忠发、瞿秋白、罗亦农、顾顺章、王荷波、李维汉、彭湃、任弼时;
候补委员为邓中夏、周恩来、毛泽东、彭公达、张太雷、张国焘、李立三。会后,临时中央政治局选举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为政治局常委。由瞿秋白主持中央工作。
(1)王荷波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毛泽东发言时强调“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关于军事工作,毛泽东尖锐地指出:“从前我们骂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他着重强调:“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这是一个对中国革命有着极其重要意义的论断。这个论断是从大革命失败的血的教训中取得的,它指出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实际上提出了以军事斗争作为党的工作重心的问题。他建议“此次会议应重视此问题,新政治局常委要更加坚强起来注意此问题”。
2. 王小波是怎么死的
王小波是病逝的。王小波(1952-1997),中国当代学者、作家。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等。1952年5月13日,王小波出生于北京。他先后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工人。
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1980年王小波与李银河结婚,同年发表处女作《地久天长》。1984年赴美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求学,2年后获得硕士学位。在美留学期间,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1988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
1992年9月辞去教职,做自由撰稿人。他的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入围1997年戛纳国际电影节。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年仅45岁。
(2)王荷波扩展阅读:
王小波的《白银时代》、《黑铁时代》, 这些反乌托邦小说都凸显出作家对国人生存状态的关怀。张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以及人的自然本性的人本主义思想。人权意识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反乌托邦小说所揭示的正是“个人”的危机。无论《白银时代》, 还是《黑铁时代》,主流群体中的每个人都已失去了一个个体的地位, 处于一种被奴役的地位。
人性在这个特殊的时代中遭遇前所未有的抑制,这是极权, 是那种被置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造成的。王小波以这个文革这个特殊的时代为突破口揭示出了 民族传统文化中存在的荒谬的生存体验, 作者对这段荒唐历史进行了反思与批判。
其作品中的理性与知识的现实意义。理性不仅是王小波思想以及人生哲学的核心,也是他的性格特点。他本是个欣赏逻辑学、数学、科学的人,终身追求着理性与知识。这 可以从《有关“错误的故事”》、《科学与邪道》、《科学的美好》、《对待知识的态度》等杂文了解到王小波的思想观点。
王小波把文革时期作为其作品的时代背景,这与他崇拜理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文化以道德为宗旨,从道德价值的角度来剖析世界。这种看法当然有着它先进性的一方面,然而这种看法 认为是片面的,而且是有害的
3. 中共北方局是个什么性质的行政机关
中共北方局历史上共设立过三次,非行政机关,性质上是负责某一地区的党的工作,相当于现在的党委。历史上的中共北方局:
一、1924年12月7日,中共中央、青年团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联席会上,决定成立“常设性”、“享有全权”的中共中央北方局,李大钊任书记、谭平山为副书记。北方局负责直隶、山西、山东、河南、内蒙古、满洲等地党的工作。1925年初即撤销。
二、1927年八七会议后,中央临时政治局决定设立中共中央北方局、南方局;并派王荷波、蔡和森赴北方局,张太雷赴南方局工作。9月初,中央北方局在北京成立,书记王荷波,秘书长蔡和森,委员有彭述之、张昆弟、刘国庄、杨善南。负责领导顺直、山东、满洲、山西及内蒙古的党组织。9月下旬,北方局从北京迁驻天津。10月18日王荷波在北京被捕,不久牺牲。由蔡和森主持北方局工作。11月11日,中央决定撤销北方局。
三、1930年8月,由顺直省委改组而重建北方局。书记贺昌,组织部长阮啸仙,宣传部长余泽鸿,秘书长陈复,军委书记张兆丰。1933年3月孔原任书记。1935年5月高文华任书记。1936年4月,刘少奇任书记,彭真任组织部长,陈伯达任宣传部长,林枫任秘书长。抗日战争时期,杨尚昆、彭德怀、邓小平先后任书记,领导华北敌后抗战、根据地建设及敌占区党的组织。1945年8月20日,改称晋冀鲁豫中央局。
4. 中共三大正式决定了什么
中共三大确定以国民革命运动为党的中心工作,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式实现国共合作,解决了中国革命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推进了中国革命的进程,这是中共三大的重大历史功绩。
在中国无产阶级力量还相当薄弱的当时,中共三大正式确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有力推动党和革命力量迅速壮大,成为党建设群众性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新起点。
党对国共合作的态度的几个转折
中共一大时,我们党对国共合作持一种排斥的态度。中共一大之后,党逐渐认识到当前的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必须寻找同盟者,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与国民党实行合作。
1922年7月中下旬,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党的统一战线思想——民主的联合战线的思想,这属于党外合作的形式,共产党与国民党平起平坐,这是第二个阶段。
到了第三阶段,中国共产党考虑从联合战线转到党内合作。中共三大决定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从而将中国共产党的工作推向一个崭新的进程。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中共三大:党史上首开统战工作先河
5.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有哪些
1、陈独秀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陈庆同,陈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
2、李大钊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3、博古
博古(1907年5月14日-1946年4月8日),原名秦邦宪,乳名长林,字则民,江苏无锡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卓越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博古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和社会活动家。领导创办了《解放日报》。
4、瞿秋白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1935年6月18日),本名双,后改瞿爽、瞿霜,字秋白,生于江苏常州。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5、何叔衡
何叔衡(1876年-1935年2月24日),字玉衡,号琥璜,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一个农民家庭,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6. 想知道: 南京市 王荷波纪念馆 在哪
地址:南京市浦口区行知教育基地
门票:免费开放
纪念馆建筑和展陈面积近千平方米,共展出200幅照片、20则故事、40件实物,其中许多照片和实物属首次向社会公开。纪念馆的电子翻书系统容纳了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文物图集,参观者还可观看廉政影视、聆听廉政歌曲。
7. 电影《忠诚与背叛》中的何梦兰和徐云天,历史上有这两个人吗,还是杜撰出来的
徐云天是杜撰出来的,但何梦兰是有历史原型的,其角色原型是当年筹备成立中国监察委员会的核心人物。
《忠诚与背叛》通过真实可感的故事、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谱写了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成立、十名监察委员忠于职守、为党履职的光辉篇章,着力塑造了中央监察委员会第一任主席王荷波、副主席杨匏安的英雄形象,热情讴歌了老一辈党的纪检干部威武不屈、刚正不阿、忠于革命、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剧情简介——
一九二七年四月,中华大地腥风血雨,背叛革命的蒋介石勾结帝国主义势力,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无辜民众。面对困境,登报脱党者有之,投敌变节者有之,腐化堕落者有之,已经发展到五万九千多人的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面临严峻考验,建立一个中央一级的监察机构监督党员、纯洁组织已成当务之急。
时任全国铁路总工会书记的王荷波和中共广东区监察委员会委员杨匏安以五大代表的名义向党的第五次代表大会提出议案,排除各种困难和干扰,终于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前身)。
(7)王荷波扩展阅读:
《忠诚与背叛》(原名:铸剑1927)是由张玉中执导,王晖、刘之冰、徐箭、张曦文等主演的历史类电影。
该片主要讲述是一九二七年四月,背叛革命的蒋介石勾结帝国主义势力,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无辜民众。面对困境, 王荷波和杨匏安以代表的名义向党的第五次代表大会提出议案,排除各种困难和干扰,终于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故事。
角色简介——
1、王荷波
中共中央局委员、全国铁路工会总书记,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带领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因叛徒出卖起义失败。在领导人决定筹建监督机构时候,四处奔波,并在中共五大成为监督委员,在新战场不幸被捕壮烈牺牲。
2、杨匏安
中共驻国民党党团副书记,在蒋介石发动政变后,公开呼吁惩治杀人凶手,罢免蒋介石的职务。积极筹建监督委员会,并成为中共广东区监察委员会委员。1931年惨遭杀害。
3、何梦兰
徐云天的未婚妻,在徐云天背叛革命后奉命锄奸狙击徐云天。
8. 四大代表分别是谁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陈潭秋、张太雷、周恩来、彭述之、李立三、罗章龙等20人(其中有表决权者14人),代表全国994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了大会。
大会选举了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瞿秋白、蔡和森、张国焘、彭述之、李大钊、谭平山、李维汉、项英9人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邓培、王荷波、张太雷、罗章龙、朱锦堂5人为候补委员。会后,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彭述之、蔡和森、瞿秋白5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闸北淞沪铁路旁横浜桥附近东宝兴路254弄28支弄8号的一栋石库门住宅内举行。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任弼时、彭湃、陈乔年等20人代表当时全国994名党员参加大会。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会议。大会选举了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项英、瞿秋白、彭述之、谭平山、李维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毛泽东因受马林路线牵连,被维经斯基排挤,没有参加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