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柴静事件”是指什么事情
“柴静事件”是指2010年7月13日15时多,一条名为《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柴静今日再次被检察院带走!》的帖子出现网上,发帖人ID为“吴静儿1”,IP地址显示为山东德州。
帖子先介绍了柴静的个人简历,又回顾了去年柴静被网友诬陷“受贿”的事情,提到“去年9月,因传出柴静受贿某纺织企业一百万元被检察院带走调查后,柴静在博客上辟谣称没有这样的事情”。
事件发展:
2003年4月,央视《新闻调查》出镜记者同时也是第一个“零距离”报道“非典”的记者;同年,非典肆虐。她深入到一,七次与非典病人面对面,参加了《北京“非典”狙击战》的拍摄,成为最早冒死深入非典第一线采访的记者之一。
2014年,有媒体爆料称央视著名记者、主持人柴静已从央视低调离职,她本人未对离职一事进行回应。据柴静前同事邱启明接受采访时透露,柴静自2013年7月《看见》停播就有辞职意向,目前已经离开央视。
『贰』 柴静事件始末是什么
2010年7月13日15时多,一条名为《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柴静今日再次被检察院带走!》的帖子出现网上,发帖人ID为“吴静儿1”,IP地址显示为山东德州。帖子先介绍了柴静的个人简历,又回顾了去年柴静被网友诬陷“受贿”的事情。
提到“去年9月,因传出柴静受贿某纺织企业一百万元被检察院带走调查后,柴静在博客上辟谣称没有这样的事情”。此时,突然话锋一转,又写道:“其实去年发生这个事情以后,检察院与台长很重视这个事情,当时为了保住央视良好的口碑,迫使柴静在博客做出辟谣的。
那天柴静到底有没有被检察院带走,其实是带走了进行了询问了下。检察院对这件事情一直很重视,他们一直在寻找证据,而今日14点20分左右,柴静再次被检察院带走,带走时现场只有5位工作人员,台长告诉我们不能泄露出去。”
此帖发出后,7月14日20时半,柴静更新了她的新浪博客,发布了博文《节目回应:认识有多深,呈现才有多深》,向大家介绍她上一期节目采访周立波当中的一些心得和感受。两相对比,真假已辨。
(2)柴静的博客扩展阅读:
2009年9月19日中午,网上曾出现过一条《央视著名主持人柴静涉嫌受贿今日被捕》的帖子,发帖人ID为“wujingerl”。帖子称重庆纺织业某黑厂的受审人高某曾花100万元贿赂柴静,通过她在央视做了广告,而且高某还交出一份他与柴静的合作合同。
并称柴静于当天中午12点37分被检察院带走审问。9月20日晚,柴静在其新浪博客上发表博文《主持人辟谣》。文中说:“作为‘央视著名支持人’,我辟个谣。”澄清文寥寥数语,柴静的态度非常豁达,没有把此事太当回事,也没有再多说什么。
就在事情平息时,发帖人突然又跳了出来,表面“向柴静道歉”,实际上借机自我炒作。原来,这位发帖人网名“吴静儿”,原名吴志博,所在地为山东德州,发“柴静受贿”帖的时候用的ID是“wujinger1”。
“吴静儿”在道歉帖中自称,柴静是他的偶像,炒作“受贿门”的动机是为了让网友都认识柴静,为了炒作此事,他还公布了自己的邮箱和手机等信息。
结果经过查证“吴静儿1”的IP地址也来自山东德州,早前的网名就是“wujinger1”,不过近期把名字稍微改了一下。此人曾发过多条针对柴静的帖子,内容多是无中生有的臆造。
『叁』 找一遍别人写的关于柴静的文章,题目大意是柴静为什么惹争议,好像是一篇腾讯博客,我在问题补充
董路博客原文如下:(不过本人算是标准柴迷,力挺柴姑娘!哈哈,希望你也喜欢柴静。)
在铁杆粉丝眼里,柴静是女神,在文学青年眼里,柴静是林徽因,在新闻系学生眼里,柴静是人生偶像,在饭局上老男人眼里,柴静是小妹妹,在采访对象眼里,柴静是CCTV大牌主持人……
在《看见》所有被柴静访问的人中,惟一让柴静表情、心绪直至阵脚全面凌乱的只有一个人——李阳,对于柴静而言,那次采访一如拿破仑的滑铁卢,即便有后期精心的补救掩饰,播出的节目也无法改变柴静在李阳面前惨败的事实……为什么?为什么那一天,镜头前沙发上的柴静瞬间失去了此前以及此后一贯的从容与淡定?
我尝试分析一下:李阳是人精,智力、阅历、表达均非同一般,更重要的一点,作为文化商人,他是理性的——除了打老婆的时候,理性是其内心的本质,疯狂不过是其谋生的样子,当因家暴被万人唾骂的李阳依然坚定地走进CCTV演播室的时候,足以证明着此人内心的强大和有备而来。
但显然,柴静和其身边的团队对形势的判断出现了偏差,直白说就是轻敌了,盖因过往太多主导一切的辉煌战绩形成了某种一切尽在掌握的优势心理惯性,他们以为李阳是来承认错误甚至接受审判的。
或许柴静已经做好了类似这样的准备:采访中起身为李阳递上一张面巾纸让其擦去悔恨的泪水,并且轻轻地拍拍他的肩头,用耳语般轻柔的语调对他说:“It doesn't matter,做错了,改了就还是Good comrade……”
呵呵,事实上,那天柴静没有当场哭出来,也算是坚强了。别忘了,李阳走遍中国教授英语的时候有一句震天动地的口号:“我——爱——丢——脸!”
之所以用不少的笔墨回顾柴静对李阳的那次采访,是为了找寻神话人物的弱点,人都有弱点,掩藏弱点是造神者最惯用的伎俩,也是缺乏独立思考的受众最容易忽略的,如果你足够客观必须先把柴静还原为一个“人”,然后再去理顺她是如何变成“神”的。李阳曾轻轻撕去了女神的面纱,只不过他是负面人物,站在道德的最低点上。人们更多地议论着李阳的诡辩,而遗忘了柴静的窘迫。
所以柴静是根本应付不了《谢天谢地你来啦》这样即兴表演节目的,在李阳的眼里没有对CCTV招牌的敬畏,更没有对一个后辈主持人的敬畏,他不是讨好媒体的明星艺人,也不是祈求怜悯的弱势群体,论口才的功夫,论忽悠的功夫,李阳都可以做柴静的导师。你知道表演是需要对手配合的,偏偏李阳不解风情。
“总的来说,电视是虚假的艺术。”我不反对柴静在镜头前面努力地去“演”,只不过当无数人拥趸将柴静的表演视为真实的时候,再对比其头上顶着的“新闻”两个字,就很是错乱了。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一直口口声声追求着新闻真实、客观,也让很多受众坚信其在追求着新闻真实、客观,而其实际作为和实际效果却不断
偏离而去甚至背道而驰,这难道不比传统意义上的“《新闻联播》”更害人吗?
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存方式,对柴静影响最大的两个环境,一个是CCTV的招牌;一个是老男人的饭局,前者给了她居高临下、尽情施展的舞台,后者给了她汲取营养、备受呵护的温床。在CCTV前后左后忙碌的那支全力打造其品牌的团队面前,柴静是所谓惟一的核心人物;在接踵而来推杯换盏、口若悬河的饭局上那群老男人面前,柴静只是一个负责斟酒撑场的邻家小妹。
CCTV需要的是工具,一个能把节目做出影响力和收视率的工具;老男人需要的是代言,一个能把自己的想法通过某种形式更广泛传播出去的代言,于是,柴静不得不首先成为一个工具,继而还必须肩负起一个代言的责任。
放眼世界,除了好莱坞巨星,最受世人推崇的女性的两大杰出代表人物,一个是睿智的奥普拉,一个是博爱的戴安娜,直发示人,略施粉黛的柴静的偶像绝对不是其每每接受采访屡屡提及的安娜卡列尼娜,CCTV和老男人也不允许其成为太过虚无晦涩的安娜卡列尼娜,必须奔着奥普拉和戴安娜的路子走下去——在中国,睿智的女人不少,但往往缺少博爱,博爱的女人很多,但常常缺少睿智……于是,留给柴静追求的目标变得格外清晰起来。
问题是,柴静不是奥普拉,也不是戴安娜,她惟一的出路只有——演。其实,演是很难的一件事,真论表演的天赋,不说别人,我都可以当柴姑娘的老师。但先天不足,可以后天补,柴静笃定是一个执着且勤奋的女子,何况,饭局上的老男人是倾力相助的“编剧”, CCTV的团队是鼎力烘托的“导演”,一幕幕睿智+博爱的大戏,终于看见了——演播室里的柴静,有点奥普拉的影子,只是因主客观条件所限,不能像奥普拉那般犀利,于是,退而求其次突出情绪——反打镜头中做出的一个又一个丰富中透着呆板的表情动作,以“一二三四,二二三四”的节奏,引领者观众的喜怒哀乐;外景地里的柴静,有点戴安娜的影子,走进由面容沧桑的老人和脸蛋发红的孩子中间,嘘寒问暖,牵手拥抱,同悲同喜,同呼吸共命运,就差喊一句:“我代表D和政府来看望大家了,乡亲们受苦了!”
所以,有人说,柴静像雷锋,雷锋不论帮助了多少人,人记住的都只是“雷锋”,柴静不论采访了多少人,人们记住的都只有“柴静”;两者惟一的区别就在于:当年雷锋做好事的时候,身边有摄影师,如今柴静做新闻的时候,身边有摄像师。
柴静曾经面对的那些重大的新闻以及重大的新闻人物,一个一个被人们淡忘了,人们只看见了柴静,从某种层面上说,你没法不看见她——因为镜头里到处都是她,她是永远的主角,一个被量身打造的主角,新闻和新闻人物都不过是配角。
我愿意相信夜深人静的时候,柴静也能清晰意识到镜头里的那个“柴静”并不是真实的自己,她是一个工具,一个代言,她享受着工具使用者以及代言委托者给自己制造的名利荣耀,当然,她也不得不承受着——承受着以表演修饰的方式,违背新闻规律乃至新闻理想的一份莫大苦恼……
身不由己,柴静无法放弃CCTV的圣殿,也无法放弃老男人的饭局,当镁光灯打开,摄像机开启,身后是团队成员期待的眼神,酒桌上是老男人恩师般的寄望,电视机前是无数粉丝崇拜的目光,她只有继续演下去,甚至不是为了自己……
所以柴静隔一段时间就会自行消失,或者在博客上写一些自我的文字,我想,那是她在拼命找回自己。
柴静无疑是“成功者”,甚至是标准的个人奋斗的成功者,历经不少的艰难,也花费了很多的精力,用心了,也付出了。但即便如此,我还希望新闻学院的老师不要把柴静当做典型教材,新闻系的学生也不要把柴静当做职业目标,她的成长环境有其特殊性,她的新闻呈现有其特殊性,她是被至少两股力量合力推动的,她是非典型新闻人,她无法复制。
关于柴静表演式的新闻采访方式到底是否符合新闻专业的要求,其实,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说得直白一点,在我看来,柴静做新闻和于丹做新闻之间,只少了一本《论语》。
人一辈子要做到三件事:一,知道该做什么;二,知道该怎么做;三,知道什么时候该停下来。柴静知道了自己要做新闻,知道了表演着做新闻,这两点铸就了她迄今为止的成功,现在,或许该是她思考什么时候该停下来的时候了。把端着的架子放下,让表情肢体放松,不再刻意去展示什么,我想,人会更开心一些吧。
我一向主张:“你想拥有什么,你就去追求什么。”如果柴静原本想拥有的就是今天,那我祝贺她;然后,我想告诉那些也想拥有柴静今天的新闻系的孩子们,对不起,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不论你怎么追求,你十有八九都无法拥有柴静的今天。要不,你现在就对着镜子,看看5分钟之内能不能做出类似倾听、微笑、皱眉、抱胸等30种以上的不同表情和肢体,且看着不像是做鬼脸或者多动症。
说实话,我写这篇东西至少犹豫了三天。我知道此文一出,一定会有人说这样的陈词滥调——1,你羡慕嫉妒恨,2,你男人欺负女人。呵呵,随便吧。我做过十几年的记者,也做了十几年的主持人,我对新闻怀揣一颗敬畏之心,更重要的是,我反对一切造神运动,我期望年轻人不要盲目崇拜,要相信自己,要独立思考,要走上真正属于自己的一条生活道路。
“采访是一种抵达”——这是柴静玄乎其玄的表达,顺着这种说法,我以为人生才是最终的一种抵达,而迷失自己的人,不论抵达哪里,都不是心灵的归宿。至少,摇曳风中,不那么安稳。所以,看见一切的前提,只有先——看见自己。
【后记】我这个人不仅平庸,而且中庸,即使参与争论也尽量坚持“骂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话说七分,遵从内心去表达,以最大的善意,当然有时为了追求客观,为了给更多年轻人看待人和事提供一些参考的视角,说出的话难免会得罪人。好在我人微言轻,没那么大影响力,不会给一个组织、一个圈子带去太大的冲击。其实,若能对哪怕一个年轻人有点帮助,足矣。
『肆』 柴静事件是什么事件
柴静事件
2010年7月13日15时多,一条名为《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柴静今日再次被检察院带走!》的帖子出现网上,该帖子迅速流传于网络让柴静再一次陷入“捏造门”,经过调查及同事同行证实,柴静事件完全是网友“吴静儿”一手造出来的,而这位诬陷柴静的发帖网友,与2009年在网上捏造“柴静受贿”假消息的是同一个人。
事件回放
2010年7月13日15时多,一条名为《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柴静今日再次被检察院带走!》的帖子出现网上,发帖人ID为“吴静儿1”,IP地址显示为山东德州。
帖子先介绍了柴静的个人简历,又回顾了去年柴静被网友诬陷“受贿”的事情,提到“去年9月,因传出柴静受贿某纺织企业一百万元被检察院带走调查后,柴静在博客上辟谣称没有这样的事情”。
此时,突然话锋一转,又写道:“其实去年发生这个事情以后,检察院与台长很重视这个事情,当时为了保住央视良好的口碑,迫使柴静在博客做出辟谣的,然而,那天柴静到底有没有被检察院带走,其实是带走了进行了询问了下。
检察院对这件事情一直很重视,他们一直在寻找证据,而今日14点20分左右,柴静再次被检察院带走,带走时现场只有5位工作人员,台长告诉我们不能泄露出去。”
此帖发出后,7月14日20时半,柴静更新了她的新浪博客,发布了博文《节目回应:认识有多深,呈现才有多深》,向大家介绍她上一期节目采访周立波当中的一些心得和感受。两相对比,真假已辨。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柴静捏造门
『伍』 柴静有新浪微博吗
最近微博上有一篇对柴静小姐的详细报道,中立有态度,你可以搜一搜。
『陆』 柴静私人博客 网易博客 柴静的博客 中央电视台柴静博客
柴静没有私人博客,都是官方博客,她经常会在凌晨左右发表日志,通常是写社会民生问题,发表频率很高.
她在新浪.网易.腾讯都有博客,你自已在http://blog.you.com/上搜柴静就能找到了.
在我心目中,他是中国第一女记者,呵呵,修养很高,社会责任感很强,是个很伟大的人,现在这样的人很少了....
『柒』 柴静的新浪微博是什么
她没开微博,Twitter也没有。。
『捌』 央视记者柴静的新浪微博,腾讯微薄是多少谢谢。
这是柴静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19548027,她从无微博。博客前两天有更新,可以解答你的问题。
『玖』 如何进入柴静的博客
进入自己的博客 关注柴静 就可以了
『拾』 关于柴静的正面评论
http://www.hu.com/question/19971902?utm_campaign=aladin-ct&utm_medium=organic&utm_source=
①06年,我去唐山采访抗震30年,一个受访者跟我说的:
记者们都是用人脸朝前不用人脸朝后得人,求采访时,一口一个大妈,一口一个阿姨,只要采访完,顿时神情就不一样了,再不联系,想看看采访的稿子打电话都没有人搭理了,甚至有记者拿了我们家的照片说扫描一下,然后就再要不回来了。
只有一个人不一样,那就是央视的柴静记者
她几年前采访过,以后每到唐山就会给我发个短信息或者打个电话,特别感动。
你说其他记者忙,能比人家柴静还忙么?
②柴静有名的采访很多,特别打动我的是网瘾少年的那一期,觉得记者就应该这样。
心理医生杨永信开的一个戒网瘾中心,用电击治疗的方法治疗网瘾少年。这个事件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关注,舆论几乎一致谴责杨永信。
在这期节目快结束后,柴静对这些家长和孩子做了一个调查。柴静在博客里说,做这个调查的起因是杨永信希望她“给大家讲两句”。
1.如果是一个聪明的记者,他一定知道节目之后公众的舆论的偏向,说些大而无当的、批判戒网中信的话效果最好。
不管出于怎样的目的,用电击的方式对待这些尚未成年的孩子,都未有些过激,更何况,他们只是一时找不到生活的方向,迷恋于网络,并没有生理上的精神类疾病……
2.如果是一个保守的记者,他会做出一个似是而非的评价: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许多家长为了戒除孩子的网瘾,带他们在戒网瘾中心接受治疗和训练,关于一些治疗方法是否妥当,我们希望家长和院方能够进一步沟通,让孩子早日走出网瘾的阴霾
3.如果是一个优越感很强、还自以为很理性的记者,他可能会自以为是的下道德批判书:
当然,电击治疗看起来很残忍,但是,我更希望看到的是这些失足少年可以走出深渊,无论如何,不顾社会的责任和父母的期待,每天沉迷于网络,都是辜负自己生命的行为
或者
在这里,我看到的是一个失去人性的炼狱,我看到的是院长借治疗之名对孩子进行法西斯式的迫害,我看到的是孩子们痛苦无助的表情,我看到是家长们都失去了理智和对孩子人格最基本的尊重
而柴静是这样做的,下文摘自她的博客:
课堂结束的时候,杨医生拿支话筒笑眯眯看着我。
“请柴老师给我们说两句”
我想走,但是掌声已经起来了,而且听上去永远不会停止。
立刻就有两位家长一左一右上来要搀扶我了。
最后那段现场的提问,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拍摄的。
我向家长们提问:
“因为以前过于忙自己的事情而不顾及孩子的请举一下手!”
“因为夫妻之间的关系不好而发泄在孩子身上的请举一下手!”
“在以往有过不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在言语当中刺伤孩子的这样的行为经常有的,请举一下手!”
“认为孩子是属于自己的,所以可以随意支配的,请举一下手!”
我转身向孩子。
“认为自己曾经因为跟父母的关系而受到伤害,并且比较严重的,请举一下手!”
“曾经在家庭当中遇到过暴力的,请举一下手!”
“认为自己在家庭当中非常孤独的,请举一下手!”
“……”
“有过自杀念头的,请举一下手!”
“认为出现在自己身上的网瘾跟家庭当中存在的问题有关的,请举一下手!”
你可以在电视上看到那些每个问题后丛林的一样的手臂。
在所有的回答结束之后,杨医生再出声之前,中间有一段小小的沉默,在这个课堂上很少被听见的沉默。
我之前一直保持在对戒网瘾中心愤怒的状态下,是柴静的这段话让我恢复了冷静,让我去思考原因,而不是简单地批判。让我离开非黑即白的强盗式思维,更剥离偏见的去看看事情的全貌。
这就是我喜欢柴静的原因,还有,也因为她是我很佩服的两个老男人,老六和王晓峰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