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其重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刘邓大军 在主要方针指引下,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率4个纵队(后称刘邓大军) 1947年6月30日夜,从鲁西南强渡黄河; 7月10日,攻克郓城、定陶,收复曹县,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55师(欠1个旅)及援兵第153旅,随后,挥师东进。 14日夜,歼灭国民党援军整编第70、第32师共4个旅于六营集地区,并将整编第66师(欠第199旅)包围于羊山集。 19日,国民党军统帅蒋介石仓皇从西安、山东、汉口等地抽调8个整编师又两个旅再次驰援。 22日,刘邓大军于万福河以北诱歼自金乡北援的第199旅;随后,乘国民党援军尚未赶到之机。 28日歼灭固守羊山集的整编第66师主力。鲁西南战役中,刘邓大军歼灭国民党军4个整编师(军)部、9个半旅,共6万余人,打乱了国民党军战略部署,揭开了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 破坏追堵计划 鲁西南战役后,蒋介石纠集14万人的兵力,企图合击刘邓大军,以堵住南线中央被打开的缺口。刘、邓为执行中共中央制定的进击中原的任务,毅然结束休整,在已转入鲁西南地区的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的掩护下,于8月7日跳出国民党军的合击圈,挥师南下。11月越过陇海路,通过黄泛区,渡过沙河、汝河和淮河,于28日胜利到达大别山区(参见挺进大别山战役),并立即乘虚实施展开,使蒋介石20多个旅的“追堵”计划落空。 鄂豫皖的战略展开 9月上旬,蒋介石以23个旅的兵力,进入大别山区进行追歼。刘邓大军先后在商城、光山地区打了3仗,歼灭国民党军一部。10月初,又以主力向空虚的山南展开,先后于张家店、高山铺等地歼灭追击军1个整编师又2个旅。至11月底,刘邓大军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作战和群众工作,共歼灭国民党军3万余人,解放县城24座,建立了33个民主县政权,成立了鄂豫、皖西两个区党委和军区,完成了在鄂豫皖的战略展开。 晋冀鲁豫野战军 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谢富治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协助西北野战军击退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部的进攻,同时协助刘邓经略中原的指示。 8月22日、23日率第4、第9纵队及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又1个旅(又称陈谢集团),由晋南、豫北强渡黄河,挺进豫西。 8月底,攻克新安、渑池、洛宁等城镇,歼灭国民党军一部,迫使胡宗南部主力由陕北南撤,并调动了追击刘邓大军之国民党军一部回援。 9月2日,陈谢集团遵照中央军委指示,除留第9纵队在洛阳东南地区阻击国民党军第5兵团,并以一部开辟伏牛山北麓外,主力乘虚西进。 17日,攻占芦氏、灵宝、陕州(今陕县)等城,全歼国民党军陕东兵团,威逼潼关。当国民党军调集10个半旅于西安、潼关间加强防御,而洛阳以西第5兵团兵力分散时,陈、谢奉命以主力于26日隐蔽东返。 10月2日于铁门歼灭整编第15师师部和第64旅大部。接着,于10月下旬以一部向陕南发展,主力向伏牛山东麓宝丰、方城等县展开。 11月底,陈谢集团经3个月作战和开辟地方工作,共歼灭国民党军5万余人,解放县城36座,建立了豫陕鄂边区行政公署和39个民主县政权,建立了豫陕鄂军区和8个军分区。 华东野战军 为协同刘邓、陈谢两军创建中原解放区,并配合山东、苏北部队作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率3个纵队于9月2日由山东省寿张地区渡过黄河,会合已在鲁西南的4个纵队(后称陈粟大军)并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 7至9日在沙土集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57师(参见沙土集战役),迫使国民党军统帅部从山东和大别山区抽调4个整编师回援。 26日,陈、粟除留2个纵队继续在鲁西南钳制国民党军外,率主力越过陇海路,挺进豫皖苏,实施展开。 10月底,歼灭国民党军保安团队万余人,克城24座,恢复与扩大了豫皖苏解放区,新建了3个专署和军分区。 11月8日至17日,发起陇海路(天水至连云港)徐(州)汴(开封)段与津浦路(天津至浦口)徐蚌(埠)段破击战,共破路150余公里,歼灭国民党军及保安团队1.1万余人,威逼徐州,迫使国民党军匆忙抽调15个旅应援。
B. 挺进中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1947年8月,刘伯承、邓小平根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为夺取全国胜利,建树了不朽的功勋。
C. 挺进中原
我是姜昀辰!
D.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是: ( )
刘邓野战军挺进中原,举行鲁西南战役,揭开战略进攻序幕。由于当时还没有完全粉碎敌军重点进攻,我军在数量和装备上远远逊于敌军,就实行战略转变,这是充分估计了影响战争各方面条件后采取的大胆决策。刘伯承、邓小平采取“攻其一点,吸其来援,啃其一边,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创造了以15个旅的兵力歼国民党军4个师部9个半旅约6万人的战例,打乱了国民党军在南线的战略部署,有力配合了西北和山东野战军粉碎国党军重点进攻作战。
E. 挺进中原的目标 和意义! 急求 谢谢!!!
目的:解放军突入敌人战略纵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反攻计划
意义:此战,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这一创造性的战略决策、独特的战略进攻样式和丰富的作战经验,给毛泽东军事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
F. 三军挺进中原故事最少字
解放战争进行到1947年6月,全国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战斗力下降,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增加,机动作战兵力已超过国民党军。国统区人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形成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蒋介石政府已陷于全民包围之中。
在此形势下,中共中央毅然作出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决策。针对敌我双方战略态势,决定将战略进攻的主要方向指向既是国民党军的要害又是其薄弱环节的中原地区,并确定了“三军配合、两翼钳制”的战略部署。
G. 电影《挺进中原‘》中的方家坪是哪个地方
郑州
H. 电影挺进中原的女演员是谁
挺进中原 (1979)
导演: 张一
编剧: 汪遵熹、李林木、温昭礼
主演: 王志刚 / 王丹华 / 于力 / 周楚 / 张良
类型: 剧情 / 历史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79
I. 挺进中原是中国共产党处在劣势情况下发动的战役吗
可以这么说。
人民解放军经过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的一年作战,虽然取得了有利于已,不利于敌的变化。但总体形势还是敌强我弱。国民党军仍企图继续向山东和陕甘宁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以打击人民解放军和破坏解放区。直到我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战役结束后,蒋介石为确保中原,仍然调集了33个旅的兵力围攻大别山区的刘邓大军。由此可见,在挺进中原战役前,中❤共确实处于劣势。直到刘邓在大别山站稳了脚跟,根本形势才逐渐被扭转。
J. 挺进大别山与三路大军挺进中原的关系
挺进大别山是挺进中原三路大军中的一路(中路军),另外两路是陈谢兵团(陈赓,谢富治)左路军。陈粟兵团(陈毅,粟裕)右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