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放蛊人有什么特点。老公婆婆妈妈都会放蛊怎么办
没有被科学所证实的,。也没有科学道理,。不能轻信江湖游医的话。。。
㈡ 什么人都能放蛊吗
小说里的人
㈢ 蛊术真的能害人
蛊术确实存在,不过没有传说中那么神。
本草纲目说:造蛊的人捉一百只虫,放入一个器皿中。这一百只虫大的吃小的,最后活在器皿中的一只大虫就叫做蛊。可知蛊本来是一种专门治毒疮的药。后来才被人利用来害人。
有毒的蛊多在中国大陆南方各省养成,种类很多,有蜣蜋蛊、马蝗蛊、金蚕蛊、草蛊和挑生蛊等。放蛊的人趁他人不注意的时候,把蛊放入食物,吃了以后,就会染上蛊毒,染了蛊毒的人会染患一种慢性的病痛。以现代观点说,这是一种人为的,由许多原虫的毒引发出来的怪病。
㈣ 苗族人为什么要养蛊 他们会随便放蛊害人吗
其实他们说的蛊虫只存在于小说里面。现实生活中,苗族人养虫子,其实是为了吃。很多少数民族都会养一些虫子,做成美食。
小说里的苗族都是养蛊害人的。但这又不是真实的现实生活,靠一个虫子害人,能害谁呢?
大多数在小说里的苗族都是坏人的形象,他们运用控制蛊虫的技术来害人,多出现在恐怖的小说里面。
传说中苗族是蚩尤的子孙后代,过了这么多年,很多古代的技术已经消失很多了,所以并不存在现代人还会养蛊害人。
㈤ 可以害人的简单蛊术
诅咒术
决定要用之前,别忘了--咒术反噬!!
咒法
难易度:易
功用:当然也是属于诅咒的咒术,只是比较容易,效果也是可想而知。不过,只要对方确确实实对不起你,而你又非常憎恨他的话,在这种情况下行法是极其效果的!
做法:首先,拿一个厚纸板剪出一个人形。接着,在人形的左胸心脏部位处用红色的墨水笔画上“×”的符号。然后,将人形想象成怨敌的身体,口里默念着:“藉此诅咒缠住恶灵…”,边用手上的针猛刺“×”这个位置。注意,一面默念着也一边用针刺人形的心脏部位,不过要小心针刺到手…如果 刺到手,手流的血沾到人形的话…呵呵……
补充:这个咒术是源自西方的,他们与东方不同,他们以纸代替稻草人。
㈥ 什么是放蛊哦
㈦ 放蛊的人怕什么
放蛊的人最怕什么东西
放蛊的人最怕遇到比他厉害的人,可以自他蛊春虫
看来这位网友已经深深的背封建迷信所残害,那我就继续给你编下去吧,放过的人应该最害怕的就是,所以都是这样的吧,像林正英之类的啊。
反噬,一旦反噬,不死也会伤身
最怕人收蛊虫。
真实的苗疆巫蛊是怎么样的呢?中蛊人腹中有蛇,放蛊人被活活晒死
今天的故事从一段人类学家与怒族巫师的对话说起。
巫师说有病人来找我,我都会说你有病就去医院,你治县城里治不好就去省城里治,如果还是治不好你再来找我。
在巫医的理论当中,人之所以会生病,不仅是因为物质性会对人产生某种不良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某些精神性的邪气异灵与人相冲撞。
这种邪气,既可以是来自自然界或者超自然界的,也可以来自人为作用的,来自自然界的叫做鬼神,来自人为的叫做巫蛊。
人类学家后来在他的书中说,当晚他在V字型的怒江大峡谷中,谷底传来滔滔的江水,星辰像天花板一样压下来。
置身在这种秘境当中,身边的朋友还讲着一个又一个尸骨放骨以及巫师解骨的故事,他在那天夜里仿佛明白了这一切传说背后的真正奥秘,这位人类学家叫做邓启耀。
这场考察发生在1995年春节期间,这本书叫做《中国巫蛊考察》,邓启耀先生曾是中山大学的人类学教授,1952年是云南昆明,17岁被下放到德宏州盈江县的一个傣族寨子里去当知青。
从此以后他有40多年的时间一直与最古老的苗疆巫蛊在打交道。
到了1999年《中国巫蛊考察》得以出版,现实中的巫蛊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分享《中国巫蛊考察》当中的几则故事,一起探索。
1985年云南怒江州境内公安民警正在盘查一个队伍里有4位白族姑娘和一个外地商人。商人正要将4位白族姑娘带到内地去。姑娘们说村里人说他们是养药婆,他们在村里已经住不下去了,只好跟人到外地去闯荡。民警继续了解了这个案情,发现事情的原因原来是这样的。
当地有一户白族人家的小女儿生病了,他们就请朵兮来降生,这位朵兮下神附体以后,一口气讲出了该村有13个杀魂和养药者,并指认出病人是杀魂者某某所为,从此被指认的这13个所谓的杀魂养药者就彻底在村里无法居住了,整个村都开始躲避他们,村中的一切红白喜事都不会邀请他们参加,村民们即使要绕一倍的远路,也绝不会从他们家门口路过。甚至村民们正在吃东西,只要看见他们的身影会立刻吐掉正在吃的食物,因为村民们相信杀人者和养妖者是被黑巫术所控制的,他们想要自己活,就会对其他人下蛊杀魂,将自己的痛苦转嫁给别人,他们还相信杀魂者可以通过某些人简单的接触,就将被接触人的灵魂带走,然后就将这些灵魂藏在河边的石头下面,或者藏在深山老林的岩石中。被杀魂的人只会迅速开始生病,甚至死亡。
杀魂者都是代代相传的,多是父传子,子传孙。养药婆呢则是秘密养蛊,放蛊的人被指认为养药婆的人多是女性。传说养药婆都是一些年轻漂亮的女子专门害小孩,她们也会代代相传,一般只传女不传男。杀魂和养药者会被孤立,有时甚至被用私刑。这是1985年怒江白族的情况。
从沈从文的文章当中,我们也看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湘西也有晒草蛊的传统,也就是在苗寨中谁被认为是在养蛊以后就会被称为草蛊婆。草蛊婆先是被全村孤立起来,如果再被人发现草蛊,或者对某个小孩下蛊,全村人就会把这个草蛊婆绑起来,放在六月天的太阳下面,活生生的晒三天。而基本上没有人能撑过这三天活下来。
当地的官府对于这种晒草蛊的私行也是从来不过问,可见在整个苗家人们对下蛊的行为都是零容忍。
草蛊婆养药婆,这也成为了整个大苗疆范围内,也就是今天的三峡湖南云贵地区最恶毒的诅咒。
怒江的白族怒族等等民族和辽江其他地区有所不同,在怒江大峡谷中还有最古老的苗家巫师。
巫师他们为人正派,法力高强,据说他们能够治蛊反蛊。若是被下蛊了医院一般是查不出来也治不好的,于是这种病人就会请高明的巫师来治蛊。
但是巫师是一般不会单独前往的,因为巫师还需要证明自己巫德高尚,毕竟黑巫术与白巫术之间只有一念之隔。
中蛊人一般要先请一个卦师来给自己算卦,算出自己种的究竟是什么蛊,来自何方,然后再请巫师来对症施法,卦师巫师是相互监督的。
结束以后给病人吃半斤核桃油,加上一些激素子,病人就会翻江倒海的,又吐又泻,排出蛊虫。
在怒江的考察故事中,邓老先生还讲了一段小插曲。他说到了考察快结束的时候,他们结识了一位十分交心的怒族朋友。这一天他们在怒族朋友的家里,偶遇了一位巫师。
巫师一进门就断定他们身上已经被跟上了邪灵,而且准确的说出了邪灵的来源。原来他们是在请老巫师表演,体会仪式时,并没有真正的病人要去蛊,而被召唤来的邪灵,失去了目标就跟上了他们。
怒族朋友一听急了,让巫师赶紧为他们作法驱邪,但是巫师不愿意为外族人设立祭坛,他怒族朋友大动肝火,甚至以绝交相威胁,巫师最后才答应为他们做一次真正的驱邪仪式。
巫师用一个滴血的猪头在他们头上绕过,念诵长长的咒语,然后留下记号,带上他们悄悄的离开,从而甩掉了邪灵。
而昆明省城的人对巫蛊的恐惧也不比山寨的少,邓先生小时候他就被滚过鸡蛋。
老人们说要是有娃娃生病了,就会有一种像蝴蝶又不是蝴蝶的蛾子飞过来。
这种蛾子是一种自然界中的野生动物,这些鬼子要咬娃娃,以后娃娃的病就彻底好不了了。
吃了很多娃娃的蛊眼睛会特别的亮,非常吓人,要是在这个巫蛊形成蛾子的时候,你抓住它用火烧,娃娃的病就会好,要是抓不住那往往就危险了。
老人们还说这个东西最怕的就是大烟味和鸽子屎的味,所以昆明城中以前有很多人养鸽子,还会煮大烟,点燃到处熏让巫蛊现行。
如果蛊始终不现形就只有滚鸡蛋了。方法是这样的,拿一个新鲜的鸡蛋在蛋壳上插一根新的针,每天黄昏的时候,就给病娃娃滚一边用这个鸡蛋滚过他的全身,一边念咒语,念完以后立刻拿一碗米,把这个鸡蛋和这碗米放在病娃娃的枕头边,蛊就会来吃这个粘着娃娃腥味的蛋。
连滚3晚以后,第4天清晨一定要在天刚刚蒙蒙亮的时候,趁这个时候恰好是蛊还没有离开的,赶紧把这个鸡蛋放到瓦罐里,搅一把米和上一团乱头发盖住鸡蛋,再用一个破鞋盖住瓦口加火煮透,等蛋煮熟以后还要剥开来检查蛋白,蛋黄。如果像破布一样不成形,那就说明确实是中蛊了,然后需要再继续滚鸡蛋,第2个还是那继续滚,第3个第4个一般就会成马蜂窝的形状。第5个第6个窟窿会稍小一些,直到剥出来的鸡蛋蛋白,蛋黄都是光滑的,娃娃的病也就能好了。
邓老先生在这个故事后面还补录了一段,他说50年代他家附近的一所大学也闹过一次。最后弄的省城里派人进学校才解决了这件事。
事情经过大致是这样的,有一个班里突然连着两个女生发疯了,医生始终摸不清病因,束手无策,不久之后有传闻说这两个女生是中蛊了,而且说出蛊是从乡下被人带来的鬼蝴蝶。
一时间男生们群情激奋,各个手持长刀到处找蛊,还放言要严惩放蛊的人。事情越闹越大,校领导有点控制不住了,眼看就有人要被指认为放蛊主人了,省里紧急派人前来,后来有人发现犯病女生的床下有一只鬼蝴蝶,然后鬼蝴蝶被抓出来,已经在地板上被钉住,男生几十把长刀一起剁,最后连地板都坏了,更蹊跷的是第二天两位女生的病一下子竟然都好的跟没有事一样。
这是书中的两个故事,后期我们再继续更新其他的巫蛊。现实生活中你们听过或者遇到过类似的事件吗?可在评论区讨论。
㈧ 放蛊的湘西放蛊
湘西“放蛊”是一种古老的黑巫术?
放蛊是一种古老的黑巫术,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左传》中就有关于蛊的记载。宋人郑樵所著《通志六书》里甚至记录了制造蛊毒的方法,大意是说,将各种毒虫集中在同一器皿之中,任其互相袭击与吞食,最后存活下来的就是蛊,即毒虫之王。
历朝历代官府都针对制造蛊毒行为有非常严厉的刑律,故放蛊巫术完全处于秘密状态,历代志书史记,关于蛊毒的记录数量虽然不少,总是廖廖数语,并且语焉不详,这就使蛊婆(草鬼婆)与蛊毒变得更加诡秘。
《干州厅志》记:“苗妇能巫蛊杀人,名曰放草鬼。遇有仇怨嫌隙者放之,放于外则蛊蛇食五体,放于内则食五脏。被放之人,或痛楚难堪,或形神萧索,或风鸣于皮皋,或气胀于胸膛,皆致人于死之术也。”
传说放蛊的手法有三到四种,以手法的不同可鉴别法术的高低:伸一指放,戟二指放,骈三指四指放,后果各不相同。一二指所放的蛊,中蛊人较容易治愈,三指所放就较难治了,倘若是三指四指所放,几乎属于不治之症,中者必死无疑。
中了蛊的人在将死前一个月左右,能见到蛊婆的生魂掩着面前来送物,行话谓之“催乐”。此后如果病家不能得到有效治疗,一个月内病人定会死去。治疗中蛊的病人,轻者郎中草药或还可以奏效,重者非放蛊者本人来解才有生路可求。
对于蛊婆旧时有多种方法识别真假。按《永绥厅志·卷六》的记录,真蛊婆目如朱砂,肚腹臂背均有红绿青黄条纹,没有就是假的;真蛊婆家中没有任何蛛网蚁穴,而该妇人每天要放置一盆水在堂屋中间,趁无人之际将其所放蛊虫吐入盆中食水,否则就是假的;真蛊婆能在山里作法,或放竹篙在云为龙舞,或放斗篷在天作鸟飞,不能则是假的。所有的真蛊婆被杀之后,剖开其腹部必定有蛊虫在里面,若没有就是假的。清嘉庆之前,苗人捉到蛊婆格杀勿论,后来不知何故,不敢再杀而是卖于民间,放蛊之术得以流传。
一般说来,蛊术只在女子中相传,如某蛊妇有女三人,其中必有一女习蛊。也有传给寨中其他女子的,如有女子去蛊婆家中学习女红,被蛊婆相中,就可能暗中施法,突然在某一天毫不经意地对该女子说:“你得了!”该女子回家之后必出现病症,要想治疗此病,非得求助于蛊婆,蛊婆便以学习蛊术为交换条件,不学则病不得愈。因为一切在暗中进行,传授的仪式与咒语,外人无从得其详。
每个蛊婆都设有自己的蛊坛,藏在山涧、溪流或家中的隐蔽处,蛊婆需要非常谨慎地保护它,因为蛊坛一旦被外人发现,蛊婆自己命将不保。传说曾有蛊婆设坛在家,某天趁无人时用热水给神偶沐浴,不料被自己的小儿子看见。第二天,蛊婆上山砍柴时,孩子不知利害仿效母亲给神偶洗澡,结果因水温过高将附有蛊妇之魂的神偶烫死。再说那蛊婆在山中劳作,猛然间感到心促气短力不能支,心下明白定是蛊坛出了问题,不敢有半点延误,赶快回家沐浴更衣,收拾停当静卧床上,不过一个时辰已经气绝。
相传蛊妇放蛊中一人,可自保无病三年,中一牛,可保一年,中一树,可保三个月,如不放蛊,蛊婆自己就要生病,连续三年不将蛊放出去,蛊虫不得食就会伤害蓄蛊人。动物之中唯有狗不能放蛊,蛊婆怕狗也不吃狗肉。
通常一个不幸的女人因被猜疑而被指认为蛊婆,一堵看不见摸不着的墙隔离了她和所有的人,她就像生活在一个透明的华盖之下,不曾翻身已经碰头。日子长了她也死了心,放弃了任何讨还清名的企图。她越来越怕见到人,就像人们越来越怕见到她。她在年复一年指桑骂槐的声浪中老去,夜复一夜的哭泣让她熬红了眼睛而且见风就流泪。然而,没有多久另一个不幸的女人被指认为新的蛊婆,因为大家并没有忘记“无蛊不成寨”的说法,这是祖辈们留下来的成规。这个女人的结局也必将是穷苦而寂寞的。
女子落洞:一个女孩经过一些人生的变故进入痴迷状态,她的面色灿若桃花,眼睛亮如星辰,声音如丝竹般悦耳,身体里发出一种馨人的清香。她每天不停地抹桌擦椅洒扫厅堂,把一个原本破败的家收拾得纤尘不染。进入了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境界。按照当地的说法,这个女孩子已经把自己许给了神,她整天生活在幸福的幻想里。她的心上人是不食人间烟火却救人于水火的神,因此她不再为世俗的任何男子动心,只需小心地保护好自己的美丽娴静,等着她的神选好了吉祥的日子来迎取她。这就注定了她的一生将不再有姆妈经历过的一切生儿育女盼夫心切又妒怨煎熬的烦恼,也不会有世俗的男子想到要用自己的婚姻去解救这个被神的幻象所诱惑的女孩。固然当那个日子到来的时候,幸福中的女孩含笑而逝,但她始终不渝地保持了自己的姣好容颜,直到今天的传说与记载中......
仙娘(女巫):能言善辩的妇人,先发狂病,后成女巫,行巫不必学习,无从传授,只设一神坛,放一平斗,斗内装满谷子,插上一把剪刀。 有的什么也不用,就可正式营业。
执行巫术的方式,是在神前设一座位,行巫者坐 定,用青丝绸巾覆盖脸上。重在关亡,托亡魂说话,用半哼半唱方式,谈别人家事 长短,儿女疾病,远行人情形。谈到伤心处,谈者涕泗横溢,听者自然更嘘泣不止。 执行巫术后,已成为众人承认的神之子,女人的潜意识,因中和作用,得到解除, 因此就不会再发狂,初执行巫术时,且照例很灵,至少有些想不到的古怪情形, 说来十分巧合。
因为有事前狂态作宣传,本城人知道的多,行巫近于不得已,光顾 的老妇人必甚多,生意甚好。行巫虽可发财,本人通常倒不以所得多少关心,受神 指定为代理人,不作巫即受惩罚,设坛近于不得已。行巫既久,自然就渐渐变成职 业,使术时多做作处。
世人的好奇心,这时又转移到新近设坛的别一妇人方面去。 这巫婆若为人老实,便因此撤了坛,依然恢复她原有的职业,或作奶妈,或做小生 意,或带孩子。为人世故,就成为三姑六婆之一,利用身分,串当地有身分人家的 门子,陪老太太念经,或如《红楼梦》中与赵姨娘合作同谋马道婆之流妇女,行使 点小法术,埋在地下,放在枕边,使“仇人”吃亏。或更作媒作中,弄一点酬劳脚 步钱。小孩子多病,命大,就拜寄她作干儿子。小孩子夜惊,就为“收黑”,用个 鸡蛋,咒过一番后,黄昏时拿到街上去,一路喊小孩名字,“八宝回来了吗?”另 一个就答,“八宝回来了,”一直喊到家。到家后抱着孩子手蘸唾沫抹抹孩子头部, 事情就算办好了。行巫的本地人称为“仙娘”。
她的职务是“人鬼之间的媒介”, 她的群众是妇人和孩子。她的工作真正意义是她得到社会承认是神的代理人后,狂 病即不再发。当地妇女实为生活所困苦,感情无所归宿,将希望与梦想寄在她的法 术上,靠她得到安慰。这种人自然间或也会点小丹方,可以治小儿夜惊,膈食。用 通常眼光看来,殊不可解,用现代心理学来分析,它的产生同它在社会上的意义, 都有它必然的原因。一知半解的读书人,想破除迷信,要打倒它,否认这种“先知”, 正说明另一种人的“无知”。
沈从文先生在他的书中写道:湘西女性在三种阶段的年龄中,产生蛊婆、女巫和落洞女子--穷而年老的,易成为蛊婆,三十岁左右的,易成为巫,十六岁到二十二三岁,美丽爱好性情内向而婚姻不遂的,易落洞致死--三种女性的歇斯底里,就形成了湘西的神秘之一部分。这神秘背后隐藏了动人的悲剧,同时也隐藏了动人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