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折枝是什么意思
折枝,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故名。
扇页之类的小品花卉画,往往以简单折枝经营构图,弥觉隽雅。此外,“折枝”,也指七言律诗中对仗的颔颈二联,“折”其中“枝”而已。故折枝诗也就是对仗的七言联句。
(1)折枝扩展阅读
折枝诗又名诗钟,是韵文中一种别具风裁的传统文学。清初从福建兴起。据清代徐兆丰《风月谈余录》云,作诗钟,在确定题目之后,用线缀以铜钱,系香寸许。
下面用铜盘承接,香焚线断,钱落盘鸣,其声锵然,有如击钵催诗,作为构思时间的限制,故名诗钟。折枝为七言诗中的两句,要求对偶,如折花之枝,逞艳扬芬,故又名折枝诗。
从传世作品看,北宋·赵昌《杏花图》、北宋·赵佶《桃鸠图》、南宋·林椿《果熟来禽图》、《梅竹寒禽图》、南宋·马麟《橘绿图》等都是典型的折枝花鸟画法。
2. 文言文中“折枝”含义
.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朱熹集注:"为长者折枝,以长者之命,折草木之枝,言不难也。"一说为按摩。赵岐注:"折枝,案摩。"一说为折腰。支,通"肢"。见《文献通考.经籍考》引宋陆筠《翼孟音解》。后亦用为为长者效劳之典。 2.花卉画法之一。不画全
3. 花开堪折只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什么意思
这句话字面上的意思是:
当花开了能够折取的时候一定要摘掉它,不要等到没有花摘的时候面对空枝就后悔莫及了。
比喻:
爱情到来时一定要勇敢的去追求,一定要及时收获爱情,该出手时就出手。
这首诗出自:
唐朝时期的《金缕衣》是一首七言乐府诗,作者无名氏。
此诗是一首富有哲理性、涵义深永的小诗,它叫人们不要重视荣华富贵,而要爱惜少年时光,可以说它劝喻人们要及时摘取爱情的果实,也可以说是启示人们要及时建立功业,正因为它没有说得十分具体,反而更觉内涵丰富。
这是中唐时的一首流行歌词。据说元和时镇海节度使李锜酷爱此词,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见杜牧《杜秋娘诗》及自注)。歌词的作者已不可考。有的唐诗选本径题为杜秋娘作或李锜作,是不确切的。
全文是: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首“金缕衣”的诗,词句直白,富含人生哲理,因此久传不衰,至今还常为人吟诵和援用。可谁知道这首小诗竟改变了作者杜秋娘一生的命运,使她获取了一段绚烂多姿的“折花”岁月。
(3)折枝扩展阅读
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得读者感到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
它每个诗句似乎都在重复那单一的意思“莫负好时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美的旋律,反复咏叹强调爱惜时光,莫要错过青春年华。
从字面看,是对青春和爱情的大胆歌唱,是热情奔放的坦诚流露。然而字面背后,仍然是“爱惜时光”的主旨。因此,若作“行乐及时”的宗旨看似乎低了,作“珍惜时光”看,便摇曳多姿,耐人寻味。
《金缕衣》,起诗意单纯而不单调,有往复,有变化,一中有多,多中有一,作为独立的诗篇一摇曳多姿,更何况它在唐代是配乐演唱,因此而被广泛流唱了。
参考资料
网络—金缕衣
4. 求阶下囚(折枝)by困倚危楼txt
链接:
《阶下囚/折枝》
(推文)
——一半虐一半甜,后面真的很甜。
作者困倚危楼
那一年,段凌九岁被歹人掳走,在天绝教(魔教)遇见一俊美持鞭少年!
只一眼,段凌就对少年生出好感,可少年后来的种种打消了段凌所有痴想!
原来此人就是魔教教主的爱徒,将来最有望继承魔教的传人——陆修文!
段凌在魔教的师兄陆修文!
青梅竹马的师兄弟,岂能不同门情深?
非也非也,陆修文此人喜怒无常、生性多疑,心狠手辣……
5. 有个成语叫什么折枝
蟾宫折桂
chán gōng zhé guì
【解释】蟾宫: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
【出处】《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何?’诜对曰:‘臣鉴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结构】偏正式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比喻考试得中
【近义词】金榜题名
【反义词】名落孙山
【例句】只要吴刚老爹修桂树的玉斧砍下一枝半枝,肯赐给我们老爷,我们老爷就可以中举,名叫~。(清·曾朴《孽海花》第五回)
【英译】succeed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6.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花谢空折枝。出自何诗
这是中唐时的一首流行歌词《金缕衣》,据说元和时镇海节度使李锜酷爱此词,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见杜牧《杜秋娘诗》及自注),具体作者已不可考。
全诗为: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注释:
⑴金缕衣:缀有金线的衣服,比喻荣华富贵。
⑵须惜:珍惜。
⑶堪:可以,能够。
⑷直须:尽管。直:直接,爽快。
⑸莫待:不要等到。
译文:
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
(6)折枝扩展阅读
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一、二句式相同,都以“劝君”开始,“惜”字也两次出现,这是二句重复的因素。三、四句则构成第二次反复和咏叹,单就诗意看,与一、二句差不多,还是“莫负好时光”那个意思。
这一系列天然工妙的字与字的反复、句与句的反复、联与联的反复,使诗句琅琅上口,语语可歌。除了形式美,其情绪由徐缓的回环到热烈的动荡,又构成此诗内在的韵律,诵读起来就更使人感到回肠荡气了。
7. 折枝花赠行这首诗的翻译
摘下一支花为情人送行离开
8. 折枝的特点是什么
折枝,是一种花纹较为写实的图案格式。“折枝”,顾名思义就是折断的一枝花,上面有花头、花苞和叶子。在折枝纹样的安排处理上,要求布局匀称,穿插自如,折枝花与折枝花之间的枝梗无须相连,应保持彼此间的间断与空地。
9. 《孟子》中为长者折枝 是什么意思
“为长者折枝”通常直译为:为长者折树枝。引申义较多。后比喻为长者效劳。
1、为年老的人按摩。支,通"肢"。肢体,身体。
2、向长辈弯腰行礼。支,通"肢"。腰部。
原文选段如下: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释义:
要一个人把太山夹在胳膊下跳过北海,这人告诉人说:‘我做不到。’这是真的做不到。要一个人为老年人揉胳膊,这人告诉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愿意做,而不是做不到。大王您没有做到用道德来统一天下,不是属于把太山夹在胳膊下跳过北海的一类,而是属于为老年人揉胳膊的一类。
“尊敬自己的老人,并由此推广到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并由此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孩子。做到了这一点,整个天下便会像在自己的手掌心里运转一样容易治理了。
(9)折枝扩展阅读:
《梁惠王章句上》选自《孟子》。
《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
《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参考资料:
网络-《梁惠王上》出处
10. “为长者折枝”是什么意思
其意思为年长者折树枝,后比喻为长者效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