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汤显明
扩展阅读
股票中新股价格高好吗 2025-08-08 11:29:34
股票行情今天喜临门 2025-08-08 10:43:02
股票交易手续费最低收费 2025-08-08 10:30:33

汤显明

发布时间: 2021-10-17 04:49:39

① 香港icac权力有多大

香港廉政公署(Independent Commission Against Corruption,缩写ICAC),原称“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1974年2月17日组建,是一个与所有的政府机关相脱离的独立的反贪机构。现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廉政公署”,由专员、副专员及其他委任人员组成[1]。

廉政公署的职员并不隶属政府公务员架构,其首长廉政专员直接向政府最高首长负责,也仅仅向他负责,并依据《香港基本法》第57条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全权独立处理一切反贪工作。为有效揭发、调查和打击贪污,廉署获以下三条法例赋予特别权力,分别是《廉政公署条例》、《防止贿赂条例》及《选举(舞弊及非法行为)条例》[1]。其调查对象初期限为公务员,继而扩展至公共事业机构,进而包括所有私人机构[2]。

廉政公署成立以来,一直以执法、预防及教育等三管齐下的方法打击贪污,致力维护香港公平正义、安定繁荣,并获得香港政府及广大市民的广泛支持,也致令香港成为全球最廉洁的地方之一[

② 香港廉政公署的专业守则

●使命宣言
廉政公署致力维护本港公平正义,安定繁荣,务必与全体市民齐心协力,坚定不移,以执法、教育、预防三管齐下,肃贪倡廉。
●廉政公署人员无论何时都致力维护本署的良好声誉,并严格遵守以下的专业守则:
1.坚守诚信和公平的原则
2.尊重任何人的合法权利
3.不惧不偏,大公无私执行职务(“不偏不倚,无惧无畏”。这是廉署一直秉持的反贪理念,也是廉署得到社会认同的根本。)
⒋绝对依法行事
5.不以权位谋私(接受500元以上的礼物需由行政长官批准等等。)
6.根据实际需要严守保密原则(包括同组同事不私下互相讨论自己负责的案情,不与家人透漏任何在查案情,不透露任何在查案情给其他组的同事等等。“廉署保密,密密实实”。廉署尽全力保护举报人。30多年来,平均每年有近3000宗贪污举报,没有一名举报者因资料外泄遭骚扰或报复。如果证人安全受到威胁,廉署会调派证人保护组予以保护。“市民对廉署保密的信心,可从实名举报比例不断上升中得到印证。”汤显明底气十足地说。)
7.为自己的行为及所作的指示承担责任
8.言行一致而有礼
9.在个人及专业修养上力求至善

③ 2012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梁振英任命的廉政公署第十四任廉政专员是谁

白韫六

④ 香港廉政公署的纪律要求

香港并非“高薪养廉”,而是“零度容忍”。
谈及香港廉署队伍的高效廉洁,内地不少人会将之归因于“高薪养廉”,调研中本刊记者发现,这一说法并不确切。因为廉署职员薪水只比同级别公务员高10%左右。
更重要的是,相关资料表明,在没有任何法律和纪律要求的情况下,廉署职员中没有人投资股票,这在有80%的人投资股市的金融中心香港,多少有点不可思议。廉署对此的回答是,廉署人员在工作中经常要接触到与股价变化有关的信息,如某公司财务状况等,如果他们参与股票投资,其所拥有的这些信息可能会发生作用,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是不公平的。
廉署这种近乎苛刻的“严于律己”和不知疲倦的高效工作,使其在最近一年的公众调查中,获得了超过99%的被调查者支持。
廉政专员汤显明强调,反贪的关键不是“严惩重判”,而是做到“逢贪必被抓”。在他看来“死刑并不能阻吓贪污犯罪的发生,因为只要有高利润在,杀头的生意总会有人做;而‘逢贪必被抓’则属那种肯定赔本的买卖,不会有人做”,所以,反贪机构的关键是要做到,对腐败“零度容忍”。

⑤ 香港廉政公署第一任行政长官是谁

廉政公署 (简称 廉署 ;英语: I ndependent C ommission A gainst C orruption, ICAC )。 于1974年2月15日根据香港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条例成立。 总督特派廉政专员 : "姬达" (1974年2月15日-1978年7月3日)。

⑥ 香港廉政公署的历史

廉政公署(简称廉署;英语:Independent Commission Against Corruption,ICAC)是香港一个专门打击贪污的独立执法机构,香港回归中国前称为“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成立于1974年2月14日,当时由于香港的政府部门贪污问题严重,警队情况犹为严重,因此才有廉政公署的出现。

简介

香港廉政公署是根据《廉政公署条例》于1974年2月15日成立的。它独立于香港政府的架构,廉政专员则直接向行政长官负责。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廉署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全权独立处理一切反贪污的工作。廉政公署由三个部门组成:执行处,防止贪污处和社区关系处,这三个部门的工作分别是调查,预防和教育,三管齐下对抗贪污。具体来讲,执行处是廉署的调查部门,负责接受,审阅和调查有关贪污的指控。其资料主要源自市民向廉政公署所作的举报。当执行处接到举报后就会把资料分类并立即立案调查;第二大部门是防止贪污处,它的工作性质类似大陆检察院的反贪污贿赂局,职务犯罪预防处和研究室的工作。社区关系处同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部门,它的策略是深入社区,推动各界人士采取预防贪污的措施 提倡如诚实和公平的正确价值观。它所利用的宣传教育手段是和市民面对面的接触,并且运用大众传媒和印刷传媒的手段广泛推广肃贪倡廉的信息,增加廉署工作的透明度。 上世纪60-70年代的香港,贪污现象可谓是光天化日比比皆是,连消防队在救火时都要视接受的财物多少而定。今天的香港已经是个高度发达的法制社会,几乎是不存在企图以权谋私者的得逞的灰色地带。这一切都与廉署的反贪力度密不可分,同时还可以说明,廉署现有的运作机制是十分有效的,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的。

背景

香港警队早年曾经有一个反贪污小组,鉴于警队贪污严重,如果对某人作出调查,有机会会连调查员自己也被揪出来,因此它的效力实际上只有很少。而事实上,不少警员亦因为各种原因而被逼对贪污妥协,加入行贿和受贿的行列。

葛柏案为廉政公署成立的导火线。1973年,总警司葛柏被发现拥有的财富多达四百三十多万港元,怀疑是从贪污得来。律政司要求葛柏在一星期内解释其财富来源,否则就会拘捕他。然而在这段期间,葛柏竟轻易逃离香港到英国,使积聚已久的民怨爆发,连大学生也参与、发起“反贪污、捉葛柏”的大游行,要求政府缉捕葛柏归案。为平息民愤,当时的港督麦理浩爵士委任高级副按察司百里渠爵士成立调查委员会,彻查葛柏逃脱原因及检讨当时的反贪污工作。高级副按察司百里渠爵士在调查葛柏潜逃事件后表示,政府需要一个独立的反贪污部门,才能有能力打击贪污。1973年10月的立法局会议上,政府采纳了委员会的建议,于1974年2月成立廉政公署,廉政公署成立后更即时接手调查葛柏案,全力缉捕这名曾红极一时的总警司归案。

廉政公署成立时,民众本来对廉署没有任何期望,事关过去政府有关反贪污的行动都以失败终结。但这次成立廉政公署,由于直接向港督负责,因此在行动上得到不少方便,以致很快就在民间建立声誉及威信。但初期对于警队的调查,由于牵连甚广,使警队内人心惶惶,最终引起警员的不满,因此当时廉署人员常与警员发生冲突。及后宣布在1977年以前所曾经贪污而未经检控的政府公务员可获得特赦,冲突才得以平息。

多年以来,廉政公署致力打击贪污,使香港成为全球最廉洁的城市之一。廉政公署亦致力与其他国家及地区的执法机关共同打击跨境贪污罪案,成绩斐然。一些国家的反贪污部门也以ICAC作为英文简称,如韩国、澳洲、毛里求斯等。香港回归中国后,廉政专员更成为了香港特别行政区主要官员之一,需要由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提名,报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任命。

重大案件

1、佳宁案
2、海外信托银行事件
3、26座公屋贪污案
4、廉署克星林炳昌、艾勤贤
5、2003年冼锦华高级警司案

于2002年,一名前毒品调查科高级警司冼锦华接受妓女提供免费性服务,涉及贪污成份,遭廉署高调拘控,引发警廉冲突,前警务处长曾荫培公开指责廉署做法不当。警方对廉署发布该案案情的手法公开表示不满,结果惊动特首董建华介入调停,立法会更传召两部门首长出席会议解释。最后冼被裁定公职人员行为失当罪成,判监两年,锒铛入狱。 于2000年9月,前立法会议员程介南以权谋私,涉及贪污罪恶,结果被廉政公署拘控,判监18个月,锒铛入狱。

历任专员

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廉政专员
姬达 (1974年2月15日-1978年7月3日)
陆鼎堂 (1978年7月4日-1980年11月10日)
卫理钦 (1980年11月11日-1984年12月31日)
班乃信 (1985年1月1日-1988年2月28日)
谢法新 (1988年2月29日-1991年11月30日)
欧亮贤 (1991年12月1日-1992年11月28日)
施百伟 (1993年2月22日-1996年1月21日)
梁文建 (1996年1月22日-1997年3月31日)(首位华人任这职位)
任关佩英(1997年4月1日-1997年6月30日)(首位女性华人任这职位)

香港廉政公署廉政专员
任关佩英(1997年7月1日-1999年7月11日)
黎年 (1999年7月15日-2002年6月30日)
李少光 (2002年7月1日-2003年8月4日)
黄鸿超 (2003年8月25日-2006年10月30日)
罗范椒芬(2006年10月31日—2007年6月30日)
汤显明 (2007年7月1日—)

总部大楼

一直以来,廉政公署各部门的办公室分散于不同的楼宇内。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香港政府在2005年通过拨款,在北角兴建廉政公署总部大楼,大楼落成后,廉政公署所有部门都会迁往这座大楼内,预料工程会在2007年下旬完成。

义工组织

在1997年廉政公署成立了义工组织名为廉政之友(ICAC Club)。

⑦ 拔萃男书院的著名校友

孙中山:中华民国国父,(1883年9月入学,短暂就读)
施炳光(Andrew Zimmern)︰清廷驻朝鲜钦差协理
罗旭和(Robert Kotewall):香港第一位华人官守太平绅士、香港实业家
胡兴德:香港政府视学官
苏耀祖︰前运输署署长、前市政总署署长、前文康广播司
杨启彦:前库务司、前运输司、前九广铁路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
梁展文:前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常任秘书长、屋宇署署长
鲍文(H. T. Barma):前运输司
郭惠阶:前工务司
田北俊: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前立法会议员(新界东),前自由党主席
罗智光: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常任秘书长
梁宝荣: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主任
陈维安:教育局副局长
汤显明:廉政专员
范鸿龄:前行政会议成员、前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主席、前中信泰富董事总经理(中六至中七就读)
叶维义:行政会议成员、惠理基金创办人之一、新昌营造集团执行主席
何志平:前民政事务局局长、前香港中文大学外科(眼科)讲座教授 施玉麒(George Zimmern):资深大律师、圣约翰座堂牧师、拔萃男书院第六任校长
谭雅士︰香港早期律师、立法局非官守议员、裁判司、保良局主席、港大校董
关祖尧:香港著名法官,御用大律师、前行政局首席议员
施文(Archibald Zimmern)︰香港最高法院原讼庭按察司
张奥伟:香港资深大律师,前香港大律师公会主席、前立法局议员、前行政局议员
简悦强:香港资深大律师,东亚银行前主席、前立法局及行政局首席议员
列显伦(Henry Litton):终审法院非常任法官
彭键基:香港高等法院原讼庭法官、前选举管理委员会主席
罗正威(Robert G. Kotewall):香港资深大律师
冯华健:香港资深大律师、前律政专员、前广播事务管理局主席。
何猷广:美国执业律师、何东爵士曾孙
翟绍唐:香港资深大律师、投诉警方独立监察委员会(警监会)主席
莫树联:香港资深大律师、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委员
邓尔邦:香港大律师、前平等机会委员会主席 陈启明(George Tyson):香港华商总会主席,香港大有银行总裁(20世纪初)
侯维廉(William Howard):登巴洋行及和记黄埔总裁(20世纪初)
黄靖猷:香港金城银行总经理(20世纪初)
施灿光(Adolph Zimmern)︰又名施遇文,香港联合交易所前主席
黄金福:香港九龙仓总经理(20世纪初)
施玉荣(Francis Zimmern)︰香港联合交易所前主席
林建名:商人,丽新集团董事
张宇人:立法会议员(饮食界)、自由党副主席
田北辰:前九铁公司主席,制衣商人、新民党副主席
何柱国:商人,星岛新闻集团主席
洪丕正:渣打银行(香港)行政总裁
霍建宁: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何定国:香港富豪何英杰后代;加拿大温哥华华人企业家
方志伟:香港总商会总裁,前保安局副局长
许浩明:前港交所副主席及董事学会主席
王守业:大新金融集团主席
许坤华:香港企业家,十友控股创办人之一
李卓民:前甘泉航空主席 陈荣捷:著名哲学家
陈培勋: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著名音乐家
郭慎墀(James Lowcock):拔萃男书院第七任校长、香港业余田径总会副赞助人、香港学界体育联会永远名誉会长
谭尚渭:前香港公开大学校长
卢景文:香港演艺学院校长、香港理工学院副院长、香港艺术中心教授,被誉为“香港歌剧之父”
黄兆杰:香港大学中文系教授
冯以浤: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校史编纂者
黎泽伦:拔萃男书院第八任校长、香港科技大学创始者之一暨荣誉院士、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委员、圣公宗(香港)小学监理委员会执行委员、廉政公署顾问委员
夏永豪:圣保罗书院第10任校长、前立法局议员
张明瑞:加拿大麦基尔大学荣誉教授、有“世界人工细胞之父”之称,因研究“人工血液”而获得加拿大勋章(Order of Canada)
郑耀宗:香港大学前任校长
廖柏伟:香港中文大学前副校长
张灼祥:现任拔萃男书院校长(第九任),作家
钟庭耀:香港大学民意研究部主任
崔康常:恒生管理学院校长
黎文狄(Eric Wilfred Ryder):台湾著名电视/广告导演,作曲人,香港商壹传媒动画有限公司 美术总监, 意念关连有限公司 总裁,数位内容学院 业师 / 顾问
许子滨:岭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陈庆恩:音乐家,香港大学音乐系主任
陈双幸: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副教授
陈炜舜:文史研究者,台湾佛光大学文学系副教授
梁伟贤:前香港中文大学新闻及传播学院教授
陈衍昌 : 英国伯明翰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 莫礼士(Rev. Basil Moraes)︰筲箕湾圣马可学校牧师
佘氏(Rev. Guy Shea)︰圣约翰大教堂牧师
奇勒里(Rev. Denman Crary),旺角基督显现堂牧师
汤显森︰圣约瑟堂主任牧师
范晋豪︰圣多马堂主任牧师 关景良︰孙中山学友、养和医院创办人
李树芬:著名外科医生、同盟会员,曾任中华民国卫生部长兼临时总统府医事顾问、香港中华医学会会长、香港养和医院董事长兼院长
余潮光:香港早期知名执业医师
李心平: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现任院长
黎青龙: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教授
李登伟: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教授 修斐(Frederick Southey):建筑师,九广铁路港段及毕架山隧道设计师
冼佐之(George A.V. Hall):香港早期知名设计建筑师
叶葆定:知名工程师,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董事会名誉主席、学院名誉教授
谭天放:工程师,香港公开大学荣誉大学院士、香港工业总会主席,中环广场设计者 许威廉(William Hill):运动员,曾参加1964年东京奥运会
余锦基:商人,前公益金执行委员会主席,前香港足球总会主席
高威林:香港田径总会主席
蓝三(Roy Lamsam):板球运动员,“香港女飞鱼”伍劭斌之弟
邓汉升:田径运动员,男子110米栏及400米栏香港纪录保持者,首位获得玫瑰碗最佳男运动员的转校生(1994-95年转校入拔萃).
陈俊乐:足球运动员,英格兰冠军联赛球队彼德堡青年军成员 沈鉴治:经济学家、导演,前《信报》总编辑
陈达维:记者,编辑,评论员,前《南华早报》外事组及中国组编辑主任,在促成中英香港问题谈判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刘家杰:香港著名英语教师,前香港无线电视新闻报道员,现移民加拿大多伦多
尊子:著名政治漫画家
廖忠平:头条日报采访主任,前香港无线及亚洲电视著名粤语新闻主播、港铁公司公关及东方日报社长
李臻 :香港now新闻台首席主播
黄永 :香港商业电台策划总监及商业一台台长,原名黄伯康
吕秉权:香港有线新闻中国组记者
泰山:原名曾匡民,商业电台DJ
方东升:香港无线新闻助理采访主任兼主播
苏敬恒:前香港无线新闻港闻组,中国组高级记者,现转职香港电台
吕荣淳:前香港有线新闻主播
彭超慈:香港无线新闻记者
Dr. Tim:原名张惠贤,商台《杏林茶》节目主持
李国能(唱片骑师):前香港新城电台DJ,现任潮音乐A & R Manager
陶俊民:前香港无线新闻财经主播,现为有线新闻财经组高级记者 林子祥:歌手、演员
邓梓峰:电视节目司仪
罗启锐:著名导演及编剧,作品包括《岁月神偷》、《七小福》和《秋天的童话》等
王贤志:电视节目司仪,现从商。
林慕德:作曲家
杜汶泽:原名吴卓彰,演员
何秉舜:香港著名音乐制作人,青山大乐队keyboard手,何韵诗哥哥
李传韵:小提琴家
伍乐城:香港著名音乐监制,作曲人
于逸尧:作曲人、编曲人
Vivek Mahbubani︰栋笃笑艺人
文峰:美国好莱坞亚裔男演员
李霖恩:无线电视男艺员
黄家正:2009年第46届金马奖获最佳纪录片、最佳剪辑及最佳音效的电影《音乐人生》中的主题人物
陈宇琛:无线电视男艺员
胡鸿钧:超级巨声2亚军
黄庆尧 : 亚洲星光大道2第6名、最佳舞台魅力大奖得主
雷柏熹:音乐监制、作曲人、编曲人
刘健:青年作家、十二万分之七的心事作者
梁靖琛:青年作家、十二万分之七的心事作者
黄桦: 著名补习家

⑧ 香港鱼蛋是什么 香港鱼蛋的饮食文化介绍

鱼蛋(食肆通常简写作鱼旦)是香港常见的小吃,由鱼肉制成,即是鱼丸。现时鱼蛋流行于福建、台湾、香港、澳门、广东、广西等地,是小吃店、火锅店必备食材。

鱼蛋在香港很普遍,根据2002年的一个统计,香港人每日吃掉55公吨,即是约375万粒鱼蛋。这相等于每年超过13亿粒鱼蛋,每名香港人每年平均吃了196粒鱼蛋。

鱼蛋因注重选料和制作工艺而名闻遐迩。多以鲜黄鱼、马鲛鱼、鳗鱼、小参鲨为主料。而深沪水丸选用鳗鱼、马加鱼、嘉腊鱼、敏鱼和五香肉等,剁碎捣烂,与地瓜粉一起搅合千捶而成,形状有圆形、块状、鱼形各种,坚韧雪白,质地柔软,剁碎鱼肉,加适量姜汁、食盐、味精,捣成鱼泥,调进薯粉,搅匀后挤成小圆球,入沸汤煮熟。其色如瓷,富有弹性,脆而不腻,为街头常见小吃。

香港鱼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种则经过油炸处理,所以表面呈金黄色,前者常用作粉面配料,而後者则常见於香港的小食店。制作鱼蛋的鱼肉大多来自较为廉价鱼类,例如鲨鱼和九棍鱼等,为降低材料成本,有店家还会拌入面粉。香港的小食店通常会提供原味与辣味两款鱼蛋选择,原味的鱼蛋会泡在清汤中加热,而辣味鱼蛋则泡在咖哩汁或沙爹汁中加热,吃时常伴以甜酱、海鲜酱或辣椒酱。香港的小食店通常把鱼蛋用竹签串起数粒出售,也有用纸杯盛装,而每串或每杯的鱼蛋数量则视店家而定。第一类是香港著名的街头熟食,始于1950年代的流动小贩。这种鱼蛋用油炸过,外层金黄色,由较便宜的鲨鱼肉制作,通常用竹签串起数粒出售。小食档中每串售价5至7港元或1港元一粒不等,价格视乎食档所在地点。有部分小食档专售鱼蛋,类似西方的热狗档。吃时常伴以辣椒酱或甜酱。

前廉政公署专员汤显明更代表廉署,把香港的鱼蛋作为中国大陆高官送礼後的回礼,足见鱼蛋在香港人心中的地位。

⑨ 汤显明的超额宴请事件

在香港,近期有报章接连爆出,前廉政专员汤显明,不当使用公帑的负面新闻。行政长官梁振英5月2日宣布,将成立独立检讨委员会跟进事件,并检讨送礼外访制度。
梁振英:“独立检讨委员会向我负责,将于四个月内向我提交报告,除了法律上需要另行处理外,委员会报告将会公开。”“廉洁奉公是香港的核心价值,香港多年来一直被肯定为廉洁社会,特区政府对这个得来不易的称誉极为珍惜。”
另外, 梁振英表示, 包括贪污问题谘询委员会主席周松岗在内的四名委员会成员,都熟悉廉署的制度和运作, 相信他们可以在短期内提交改善_廉署送礼外访等规管制度的建议。
而廉政公署也发表声明,表示会提供资料全面配合委员会的工作。
至于会否惩处汤显明,梁振英表示,廉署已接到了有关投诉。
前廉政专员汤显明被指于10年11月及12月在君悦酒店两次宴请到访的内地官员,平均每人消费额过千,超过廉政公署常规晚饭上限人均450港元的规定;而根据立法会的文件显示,汤显明在任五年,花费400万公帑,出访34次,并花费了近22万元送礼,送礼对象大部分是内地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