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宁南山
扩展阅读
股票行情今天喜临门 2025-08-08 10:43:02
股票交易手续费最低收费 2025-08-08 10:30:33
长高集团股票行情百度 2025-08-08 10:29:55

宁南山

发布时间: 2021-10-17 08:56:42

㈠ 谢公屐的介绍

《宋书》卷六十七《谢灵运列传》
灵运因父祖之资,生业甚厚。奴僮既众,义故门生数百,凿山浚湖,功役无已。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千重,莫不备尽。登蹑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从者数百人。临海太守王琇惊骇,谓为山贼,徐知是灵运乃安。又要琇更进,琇不肯,灵运赠琇诗曰:“邦君难地崄,旅客易山行。”在会稽亦多徒众,惊动县邑。太守孟顗事佛精恳,而为灵运所轻,尝谓顗曰:“得道应须慧业文人,生天当在灵运前,成佛必在灵运后。”顗深恨此言。

㈡ 宁南山 中国人均gdp何时能超日本

这难度很高啊.
目前日本的人均大概在3万9到4万美元,中国大陆才8千不到,算起来人家是我们的5倍.

㈢ 宁南山:中国哪些产业和世界制造强国差距最大

答案比较长,所以给出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2bf01f0102xbz2.html

㈣ 谢灵运开创了什么诗

谢灵运(385年——433年),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朝宋诗人。以文辞名世,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

㈤ 江浙沪有没有一些比较小众,但是好玩的地方

位置:浙江舟山岱山
推荐理由:东沙是中国的古老渔镇,也是舟山群岛历史上的著名渔港,向以渔、盐著称。它位于舟山市岱山岛西北端,座落于大海湾东角──故史称“东沙角”。百年古镇东沙角,虽然已淡去了昔日的繁华。但浓郁古朴的渔家风土人情依然吸引着外来游客,让人们驻足留恋。朝着老街往里走,悠悠的古巷,古色古香的民宅,留着旧商号印迹的店铺,还有渔厂、盐坨、货栈等触目皆是,古朴典雅。整个镇区纵街横巷,井然有序,房屋建筑布局严谨、结构牢固,带有浓浓的“海味”。据说电视剧《千山暮雪》还在这儿取过景哦!
食宿推荐:到东沙,吃海鲜是不能错过的。岱山鱼的种类数不胜数。有老渔民说,捕了一辈子鱼,叫不上名的还有很多呢。据说,龙头鱼煮豆腐汤,可是岱山人的家常菜哦!
周边: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中国书雕城。

位置:衢州江山大陈乡
推荐理由:江山市大陈乡位于市境“下路乡”(县城以北),系该市最北面的一个“门户”乡,系古徽州汪氏搬迁至此的聚居地。大陈古村落古建筑依山造势,鳞次栉比,楼台亭阁,搭配有致,绝大部分为清代建筑。所有古建筑秉承徽派建筑艺术特色,灰瓦白墙,花窗雕板,屋脊如龙,墙头似马。建筑风格恢宏大气,内部构件细巧精美,充分体现了徽派建筑匠人高超的工艺才能和审美层次。大陈最为典型的古建筑当数汪氏宗祠。汪氏宗祠内石础石磉硕大无朋,石柱石阶细结光滑,石雕木雕工艺精湛,牛腿雀替镏金错彩,更加檐牙高啄,脊瓦如鳞,犹如琼楼玉宇降落山村野处,令人叹为观止。
食宿推荐:大陈麻糍、大陈长春面。
周边:石灰石天然溶洞龙嘴洞。

位置:浙江宁波北仑
推荐理由:北仑区现有山林38万亩,植被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在推进“森林北仑”建设过程中,北仑区大力兴建森林步道,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形成了集山林美景、野趣、生态、健身于一体的森林步道100余公里。在建设过程中,按照“少花钱、少破坏、原生态”的原则,即尽量利用原有登山道路,因地、因景而设,并形成环状贯通。通过对特色山林景观的适宜开发,使其有效地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服务,并发挥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健身、林业生产于一体的综合型城市后花园功能。
目前,白峰镇虾蜡龙潭森林步道、日头山森林步道;霞浦街道上傅村里外峰岭;春晓镇东盘山森林步道;柴桥街道云雩山森林步道;大碶街道八大坑森林步道、笑天龙森林步道、孝子岭古道、太白山森林步道、茅岭古道;戚家山街道老鹰山森林步道;小港街道依山村至茅洋寺森林步道;新碶凤凰山森林步道等共15条森林步道,形成了纵连横合的百余公里森林步道网络。
食宿推荐:北仑港是紧靠宁波市区的深水港,因此到北仑百公里森林徒步,在宁波市内选择各类美食及住宿都是非常方便的。
周边:除了宁波市内的例如老外滩、天一阁这样的知名景区,北仑区境内本身也有不少精彩却同样免费的去处,例如佛国珍宝——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宝塔涌现之处的阿育王古寺、深谷之中的灵峰寺、依山傍水的洋沙山滨海度假区、中国港口博物馆等都非常值得游览。

位置:绍兴·嵊州市崇仁镇
推荐理由:李白曾经写道:“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这里的“剡溪”,就是流经嵊州的曹娥江干流。崇仁古镇原名“杏花村”,现常被人呼作“剡溪人家”。崇仁,一座美丽幽静的江南古镇。它至今仍保留着庞大的古建筑群,虽然历经千年但风貌依旧。古建筑连片成群,具有宋朝遗风、明清特色。群内庙宇、祠堂、古戏台、民居、牌坊、药铺、店房、桥梁、池塘、水井一应俱全。以玉山公祠为中心,保存完整的老台门就有100余座,台门之间用跨街楼钩连,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体现了先人“分户合族、聚只一家”的遗风。走进古镇,踏上有点硌脚的卵石路,就是踏进陈旧的沧桑,步入泛黄的卷帙。崇仁古镇的原汁原味,最能体现一个字,那就是“真”。此外,嵊州,还是越剧的发源地。越剧创始人之一马潮水,“越剧皇后”筱丹桂、“金嗓子”傅全香的师父裘光贤,围棋国手马晓春及其开蒙业师董樟根等等,都是崇仁地方人。
食宿推荐:西青豆腐皮、越乡榨面、崇仁炖鸭、雷竹笋、桂岩雾尖茶。
周边:嵊州城隍庙、崇仁古镇、玉山公祠。

位置:浙江丽水松阳
推荐理由:丽水市松阳县三都乡多为山间梯田,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乡,地势较高,崇山峻岭。这里的古民居多采用红泥做墙,形成了红墙青瓦的建筑风格。特别是夕阳西下时,景观更为美丽。山间有一条保存完好的古道,被评为国家级户外徒步线。这条古道全路程基本都以古道串连。路途中遍布古村、古庙,植被完好,瀑布、果林、溪流散落其间。徒步线路总里程近40公里,高低点相对落差达600多米。
食宿推荐:三都乡政府有一家公社食堂,主营高山蔬菜、野味、土鸡、牛肉等。地道的山野农家菜,非常适合徒步后疲劳的人填饱肚子。
周边:松阳古村落是浙江省三大古村落群之一,也是浙江最有代表性的古村落群,其他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村落有50多个,界首、石仓、靖居、杨家堂、横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质。在三都乡境内集中分布有世界公认的天然珍稀树种——南方红豆杉。

位置:上海松江
推荐理由:这里是4500年前的历史遗迹,是上海移民文化的见证,更是“上海之根”的溯源终点站。随着今年1月份富林湖蓄水完成,正在建设中的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在富林湖上呈现出房屋“漂浮”在水中的梦幻美景。穿过一潭烟波浩渺的池水,扶着观光台栏杆拾级而下,走进水下展厅,领略4000 年前的人类文明;在当年康熙下江南时乘船的码头登上一叶轻舟,马相伯纪念馆、陆机放鹤桥、云间书院等尽收眼底。
食宿推荐:与广富林遗址公园一条路之隔的即是上海松江大学城的华东政法校区。华政松江校区的建筑在松江七校中独具风格,统一的玫红外墙、欧式的路灯、静肃的钟楼,这些都延续了其长宁校区的风采。漫步校园,犹如行走在欧洲小镇。校区对外免费开放。
周边:现在,松江双层巴士已开通,巴士起点站在地铁9号线佘山站,从这里出发的是“观光一线”,沿线站点分布为:佘山地铁站-上海欢乐谷-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辰山植物园-东佘山公园-西佘山公园-月湖雕塑公园,线路主推松江地区的景点。车票采取一票制,20元/人,一天之内14个站点任意上下,全程29公里。乘坐双层观光巴士还可以享受景点门票优惠,如辰山植物园,原价40元,在车上买只需要20元;月湖雕塑公园,原价120元,优惠票价只需要80元。

位置:上海崇明
推荐理由:西沙湿地公园将一片完整的自然湿地保留下来,用最简单质朴的方式导览。周而复始的潮汐现象是西沙湿地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这里因此形成了丰富的地形地貌,吸引了大量的鸟类,使其成为许多候鸟重要的越冬栖息地。西沙湿地也被认为是观潮和欣赏日落的绝佳之处,在这片5400亩的湿地区域里,管理方建起了总长度6800米的木栈道,步行其上,两边芦苇丛、旱柳、落羽杉等错落分布,形成了有层次的湿地景观。
食宿推荐:西沙湿地周边就是崇明最大的内陆湖明珠湖,游客在此能体验摸鱼钓蟹的乐趣,还能品尝鲜美可口的全鱼宴,崇明特产的老毛蟹和老白酒也值得品尝。
周边:崇明岛上有众多的历史名胜和人文景观,包括华东地区最大的平原人工森林——东平国家森林公园、芦苇成群的东滩湿地、面向浩瀚江水的瀛洲公园,还有金鳌山、寿安寺、孔庙、唐一岑墓、明潭、郑成功血战清兵的古战场等遗址等。

位置:上海青浦
推荐理由:在位于上海青浦区崧泽村的上海崧泽博物馆内,人们可以看到150余件远古文物,包括“上海第一人”“上海第一村”“上海第一房”“上海第一井” “上海第一稻”等等。众多的第一,佐证了崧泽遗址是上海远古文化的发源地,因此被誉为“上海之源”。博物馆就建立在当年遗址发掘现场之上,造型犹如古老村落的缩影,以小桥、流水、村落和庭院组合将现代与历史定格。走进展厅,人们在两面墙壁上可直接看到崧泽遗址的考古土层:散落的陶片、贝壳镶嵌其中,讲述着一个真实的过去。
食宿推荐:博物馆所在的赵巷镇有一处奥特莱斯品牌直销广场,内部有不少时尚美食。青浦区淀山湖及周边河湖盛产河鱼、河虾、河蟹等水产,还有闻名在外的茭白、菱角、水芹等水生植物。
周边:在青浦,一定要看看碧澄如镜的淀山湖,再到古镇朱家角逛一逛原汁原味的明清街市,感受水乡之美。

㈥ 想用5天时间去徒步,新人,求前辈指点下合适的路线。十分感谢

??哪里

㈦ RCEP经过8年谈判得以签署,其现实意义是什么

RCEP,中文全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与2020年11月15日正式签署。这场谈判2012年有东盟十国发起,后面加上了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计15国,经历了28轮的复杂谈判,最终完成签署。很多小伙伴,对此协定的签署还有很多疑虑,就有小编为大家梳理RCEP签署后带来的深远意义。

三、人才、资本技术的向东转移。

RCEP协定签署落地执行,对于中国而言,主要的贸易伙伴可能进一步向东盟和中日韩之间转移。其中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都属于发达国家,东盟很多国家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RCEP签署后,将会给发展中国家,以及欠发达国家经贸发展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对于不从事外贸业务的小伙伴而言,RCEP签署后,可能最直观的感受就应该会是进口商品的大幅降价了,这对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是最实惠的好消息了。

㈧ 占田制与均田制 有什么的区别与联系

1.北朝的均田制

北朝继五胡十六国而产生。五胡十六国时代,政权更迭频繁,根本就没有什么像样的土地制度;北魏初期,拓跋族刚刚入主中原之始,实行“分土定居”政策;至北魏孝文帝时,始行均田制。

均田制的产生,是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而带来的。拓跋氏以北方异族而入主中原,随之而来的就是如何处理十六国时期混乱不堪的土地制度的问题。但是,拓跋部落本来处于氏族经济中,他们习惯的也就是一种在不大的范围内所实行的较为“平均”的经济制度。在北魏统治初期,拓跋族“分土定居”之时,推行的土地制度就是从这种习惯中产生的,带有很大公有制的残余。而当时汉族地区的土地制度,仍是承袭魏晋时的大土地所有制,由此而产生了一些社会矛盾。到了孝文帝统治时期,随着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大土地所有制越来越不利于北魏的统治,握有强大实权的政府便决定对土地政策作一个重大调整;在进行这个调整时,他们就免不了会以他们的习惯为基础。于是,北魏政府作为改革土地制度的均田制就产生了。

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政府颁布了《均田令》,正式开始推行均田制这一土地制度。
“朕承乾在位,十有五年。每览先王之典,经纶百氏,储蓄既积,黎元永安。爰暨季叶,斯道陵替,富强者兼并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余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谨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还授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1)

均田制的主要内容:
一、十五岁以上的成年男子授给露田(没有种树的田称露田,实即荒田)四十亩,妇女二十亩。为了休耕,可根据具体情况,加倍或加两倍授给。露田不准随便买卖,身死及年满六十岁时要归还官府。同时,每户授给桑田二十亩,作为世业,传之子孙。在不宜种桑的地方,男子给麻田十亩,妇女五亩。此外,新定居的还有少量的宅田。
二、拥有奴婢和耕牛的人,可以额外获得土地。奴婢受田的办法同一般农民相同。耕牛每头受露田三十亩,每户最多只限四头。
三、在人多地少的地方,允许农民迁徙,但不难逃避赋役。在人少地多的地方不得随便迁徙。

在颁布均田令的同一年,孝文帝还制定了新的租调制,废除了魏初实行的“九品混通”的租调制度,与均田制相配合地部分减轻了农民的沉重负担。

均田制颁布后,北魏均田制,虽对豪强没有彻底的打击,保全了他们的利益;但对均田令的执行,比较认真的。太和十四年十二月“诏依准丘井之式,遣使与州郡,宣行条制,隐口漏丁,即听附实。若朋附豪势,陵抑孤弱,罪有常刑。”(2)可知在均田制推行四五年后,还在连续不断地检括隐口漏丁,强制贯彻。

大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的中原,却实行起了带有浓厚小农经济成分的均田制。这无疑给中国封建社会的原有发展道路打了个大岔子,它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首先,它恢复了黄河流域自魏晋以来深受破坏的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它降低了随着大土地所有制而产生的贫富差距,缓和了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它充实了自耕小农阶层,使政府控制了一大批编户齐民,大大充实了兵源、赋税;它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大豪强地主的实力,进一步强大了皇权;在它的基础上实行的府兵制,成了北朝兵制的基础。

均田制在北魏实施之后,不久便被破坏。均田制侵犯了大地主贵族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反对。北魏官僚掠夺民田,远在宣武帝初年已有发生。“景明初……(杨播)授安西将军华州刺史,至州借民田,为御史王基所劾,削除官爵。”(3)不过那时还有国法制裁,官僚不敢明目张胆地公开抢夺而已。降及“孝昌已后,天下淆乱,法令不恒,或宽或猛。” 朝廷大员们,也与民争田。如“永安初,华州民史底,与司徒杨椿讼田,长史以下,以椿势贵,皆言椿直,欲以田给椿。”(4)这样,北魏的均田制便渐渐崩溃了。

但是,中原地区后来的几个王朝,又不断地把均田制在同一地点加以推行。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代和初唐都施行了均田制。北齐河清三年(公元564年)定均田令,制度与北魏差别不大;北周则是“后周太祖作相,创制六官……凡人口十以上,宅五亩……口五以下,宅三亩。”(5)

2.南朝的大土地所有制

南朝继魏晋而产生。我国南方地区在汉代及汉代以前是比较落后的;东吴时代,割据江东,南方封建土地制度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永嘉乱后,北方世家大族多南逃,南北门阀竞相兼并土地,逐渐形成了以田庄经济为主要形式的大土地所有制;而自耕小农经济则继续破产。

永嘉乱前,江南土著地主集团已经占有了大量土地;东晋时期,大量北方士族举族南迁,他们离开了家乡,失去了原有的大量土地,因此一到江南就大量“求田问舍”,以从北方带来的大量劳动力为基础,以侨姓大族的政治势力为后盾,在江南重新建立田庄。到了南朝时期,土地兼并之风更盛,甚至连以往由国家所有的山林川泽,这时也遭到豪强大族的圈占。谢灵运“凿山浚湖,功役无己,寻山陟岭,必造幽峻,……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从者数百人,临海太守王琇惊骇,谓为山贼。”(6)豪强大族对土地的占有程度,由此可见一斑。而且,南朝佛教兴盛,寺院势力强大,也趁机大量占有土地。
在世家大族大量圈占土地的同时,南朝政府的以占田制为代表的土地政策也对大土地所有者多方纵容扶持。

西晋废屯田制,实行占田制;东晋沿袭了占田制,但是对占田制做了一些更有利于大土地所有制发展的调整。占田制与均田制不同,它明确规定了“各以贵贱占田”,也就是说,各个层次的大小地主所占田地规模是不同的。“在占田制下大地产的发展、特权的鲜明存在,是为政策所保护的。”(7)

到了南朝初期,占田制再次得到了充实与发展。刘宋孝武帝大明(457—464)初年,颁布实施了“占山格”。“占山格”是宗室刘子尚提出,经尚书左丞羊希主持修改,刘宋政府正式颁行的一项土地管理法规。这项法规把山林池泽的占有也作了数量和等级上的规定,使等级占田制内容更趋完备。南朝后期,政府对大土地所有制的态度也基本上是默认。

3.隋唐时期的均田制

隋文帝继位初年,首先废除苛敛,接着就整顿均田制。隋初的均田制是按照北齐的授田亩数来授予的,基本上继承了北朝的均田制。

隋初的均田制实行得较为成功,均田户大量增多,国家编户人数激增,府兵兵源进一步扩大,王权加强,史称“隋氏之盛,实由于斯”(8)。

唐王朝在取得均田制较为巩固的关中和河东后,迅速的统一了全国。隋末农民战争造成了大量无主的荒田、无业的游民,也冲击了占有大量土地的世家大族;全国统一以后,既有了可供均田的土地,也有了大量可供均田的无地贫民,推行均田制的阻力是比较小的。所以,唐王朝在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三月,颁布了均田令和租庸调法。

唐代均田制的主要内容是:
其一,对百姓授田的规定。十八岁以上的中男和丁男,每人受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老男、残疾受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受口分田三十亩;这些人如果为户主,每人受永业田二十亩,口分田三十亩。杂户受田如百姓。工商业者、官户受田减百姓之半。道士、和尚给田三十亩,尼姑、女冠给田二十亩。此外,一般妇女、部曲、奴婢都不受田。
其二,对贵族官僚受田的规定。贵族官僚受永业田明显得比普通百姓要多;此外,各级官僚和官府,还分别领有多少不等的职分田和公廨田,这两种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
其三,对土地买卖的规定。禁止永业田买卖;但贵族官僚的永业田和赐田,百姓迁移和无力丧葬的,准许出卖永业田。

唐代租庸调制的内容是:丁男每年向国家交纳粟二石,称作租;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作调。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每天输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称作庸,也叫“输庸代役”。官僚贵族享有蠲免租庸调的特权。租庸调剥削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前提的,均田制规定每个成丁的农民都受田一百亩,因此国家征收租庸调就只问丁身,不问财产。

与北魏均田制相比较,隋唐所颁布的均田制均田的程度已经大大减弱了。北魏时均田制规定,奴婢受田,一依平民;隋炀帝起到唐代,官私奴婢、部曲、客女,都不受田。丁男受田,丁妻不受田。但是,它毕竟是一种带有国家强制性的小农土地制度,虽然不能完全直至世家大族和当时勋臣贵戚的兼并土地,但对豪富的兼并土地多少还是起着一定作用的。如唐太宗贞观初,泽州刺史长孙顺德以“前刺史张永贵、赵士达并占境内膏腴之田数十顷,顺德并劾而追夺,分给贫户”。(9)均田制度的实施,对唐初生产的恢复起着重大的作用。正是由于均田制的施行,编户齐民数量大大增多,社会生产力不断增长,为大唐盛世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但是到了盛唐时期,这种情况渐渐地改变了。唐高宗“永徽中,禁买卖永业、口分田”(10),可是到了武后、唐中宗时期,土地买卖,更加盛行。玄宗虽在开元二十三年下诏重申“天下百姓口分、永业天,频有处分,不许买卖、典帖”(11),禁令虽严,效果却甚微。土地的兼并,在盛唐时期已经达到惊人的程度,所谓“开元之季,天宝以来,法令弛坏,兼并之弊,有逾于汉成、哀之间。” (12)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经过安史之乱,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更是被破坏殆尽。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唐德宗采纳杨炎的建议,颁行两税法,均田制正式废除。

4.谈谈“南朝化”与“北朝主流论”

从南北朝到隋唐初期,北方主要实行均田制,南方则先实行大土地所有制,后实行均田制;但是,南北方最终还是回到了大土地所有制上去。唐长孺先生把这种现象归结于“南朝化”,由此得出了南朝是魏晋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而北朝却走了一条弯路的结论;他的学生牟发松先生又对此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

但是,南朝政治、经济、社会的混乱,却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同样的制度,在北朝就比在南朝运行得更好”,袁刚先生一语道破天机。南朝时期虽然制度符合中国封建社会自身发展的趋势,但是日渐衰败的帝国体制、日渐腐朽的官僚阶层,却让这些制度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优秀的制度,如果没有一个优秀的体制去维持它的施行,那么它就会失去它的价值。大土地所有制是这样,南朝的大部分制度也是这样。“南朝化论”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正确的;但是南朝不能也不可能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其实,南朝制度在唐代的继续实行,一方面是唐代对中国长期以来固有制度的继承;另一方面是制度的灵魂在体制的躯壳内“借尸还魂”了。

㈨ 魏得风骨而晋得风度,晋朝人只有风度吗

后世对魏晋士林的印象基本限定于“风度”与“风骨”这两个词,主流观点以为,细致区分的话,则魏得风骨而晋得风度。

自竹林七贤以降,率性、放诞、疏简、厚自奉养,逐渐占据晋朝士林风气的主流,即使西晋开国元勋中最具德望才器的羊祜,其在镇守荆州与东吴对阵的前线,也是“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之下,侍卫者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晋书》),但他在西晋开国之初就精准的预见到从甥王衍“方以盛名处大位,然败俗伤化,必此人也”(《晋书》)。

到了东晋,作为士族领袖的谢安,无论是面对桓温的强势逼宫,轻身直入桓温军营生死系于一线之时,还是面对前秦八十万大军兵临肥水之际,所展现出的也都是雍容豁如的谈笑自若。到了南朝刘宋时,谢灵运在遭受宋文帝及朝中权贵放逐之际,仍毫不敛迹,放任性情,“奴僮既众,义故门生数百,凿山浚湖,功役无已。······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从者数百人。临海太守王琇惊骇,谓为山贼”(《晋书》)。

史书上说永嘉衣冠南渡,意思是说永嘉之祸时,衣冠士族皆渡往江南避难。实际上,这里所谓的衣冠,主要指的是门阀家族及政治上的中上层士族。从《晋书》的载记上可以看出,众多中下层士族并没有选择东渡,而是选择避往辽东、幽代、凉州或周游中原、安卧乡里。其时,辽东慕容氏及凉州张氏皆厚遇衣冠,致力招揽英才,而幽燕为天下诸州中雄强者,彼时战事少,故衣冠愿投之以观风云。云中、代郡及塞下为鲜卑所居,拓跋鲜卑能收用汉人,所以部分衣冠士族也愿意归之。晋元帝在建邺未称帝时,晋怀帝尚守洛阳,怀帝被俘,晋愍帝又守长安,愍帝投降匈奴汉国后,西晋才彻底灭亡,在怀帝、愍帝与匈奴汉国相攻战之时,底层士族并没有选择为西晋效力——实际也不存在这样的政治机遇,而是纷纷入仕汉国。

匈奴汉国为刘宣辅佐刘渊所建立,刘氏祖上娶大汉公主,世代自称为汉氏甥,因而冒姓刘氏。刘宣为刘渊祖叔,宣年长,两人俱历仕魏晋。刘氏皆好学,刘渊虽然久在京师洛阳成长、居处,交接门阀,但并没有染上晋人崇尚奢靡、清谈务虚的习气,刘渊之子刘聪也在洛阳生活很长时间,同样没有学习晋人的尚清谈习气,以刘氏父子的聪明才度,如果用心研思清谈之技,也定然会赢得晋人嗟叹。刘氏虽是匈奴人,但却始终传承汉朝风气,重视儒学,子弟皆爱经史,能文能书,并不追随晋人的风尚。

㈩ 真有名叫"天姆"的山吗

有,是天姥 天姥山 天姥横天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这首名诗歌颂了天姥山的横空气势。天姥山是新是一邑之主山。在县东南围30公里,由拨云尖、细尖、大尖等群山组成。属道教第16和60福地,层峰叠嶂,千态万状,苍然天表。 会墅岭 扼天姥山北道口,旧有鸟道可攀,今有盘山公路盘旋而上。岭上台地气候凉爽。过会墅岭行5公里,能望见天姥主峰拨云尖,因山顶常萦绕白云,故名。登山回望,群山为小,北有芭蕉、斑竹两大山(即大尖、细尖)遥遥相对,南至王会、牛牯、万年诸山蜿蜒俯伏,西南有莲花峰拜倒脚下。山上有姥姥岩、天姥鹰、天姥馍蹲牛岩、鸡笼岩等。 天姥山不仅得名来自‘王母’,而且以高雅文化名山著称。晋朝前为人迹罕至的莽地区,南朝谢灵运“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风光绮丽的天姥山,正处于此通道险要地段,名声大振。谢灵运诗曰:“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高高入云霓,还期那可寻?”南朝宋元嘉间朝廷闻天姥美名,遣名画师楷模山状于白团扇上。唐李白、杜甫等追慕前贤高情,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壮游》等千古绝唱,遂使天姥山成为人们无限向往的神奇仙景。1993、94和99年,三次国际唐代文学和唐诗研究会在新昌召开,海内外130多家报刊杂志都报道了新昌天姥山胜景,在国内外有着较高的声誉和地位。 天姥山——姥姥岩 天姥馍 古驿道 驿道由会稽来,从嵊州黄泥桥入新昌境,也新昌城旧东门到天台县界,新昌古驿道全长90里。目前横贯斑竹的长街,会墅岭的石阶路,天姥寺至冷水坑的山路,仍保存驿疲乏的原貌。驿道上残存的小石佛铺、关岭铺,还可看出驿铺旧貌。驿道经桃源穿越天姥,天达关岭头一段全长35公里。这条路,早先为进朝诗人谢灵运开拓,故又称“谢公道”。这条古驿道上有许多流传千古的遗迹,如刘阮遇仙的桃源洞、司马悔桥等,现在,和这条古驿道大致平行的是104国道。 桃源仙境 桃源东濒沃洲,南倚天姥,是著名“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地段。相传此外为汉时剡入刘晨、阮肇入于姥山采药遇仙涉足之遗迹。如采药径、仙人洞、棋盘石、惆怅溪等。而逆溪布上的班竹村口的司马悔桥又是唐代隐士司能上能下承祯悔悟出山之外。由此而构成娟秀迷离的桃源山水。南朝时,谢灵运出仕永嘉,伐木开径,写下了大量的山水诗,成为古代山水诗的鼻祖。后历代众多诗慕名前来,留下了诸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千古绝唱。 迎仙桥 天姥山下古驿道 班竹古驿道 桃源 天姥泉 天姥柏 天姥盆境 万马竞渡 万马渡地处新昌县儒岙镇,离县城40公里。位于两山夹峡峙之谷。有一条大溪,涧中尽是些圆滚滚、光溜溜的石头。重量不等,近百公斤至几万公斤。色泽不同,金黄色、红棕色、,以青白色为多。数以万计的巨古成群结队,浩浩荡荡,从山岗自上而下,蜿蜒二、三公里。每逢下雨天,站在山巅远眺,只见山洪奔泻,冲击巨石,白浪飞溅,哗哗作响,声若千军呐喊,形如万马奔腾,气势磅礴,巍巍壮观。这里的环境也十分幽雅,青山绿水,小桥出一幅秀美的山水画。远望天姥群山,连绵起伏,红枫翠竹,疏疏密密。在那万树丛中,竟冒出一巨岩,孤峰挺立,峰尖上偏又顶着万斤巨石,酷似鸟的嘴巴,称“鸟嘴岩”,村民又呼之“风动岩”,因为大风吹过,那巨石也也摇动,欲从半天中尺下来,看起来险乎乎的。胆大者却可攀援至峰顶,用力推石,那石居然也能晃动。但怪的是,千百年来,经历过多少狂风暴雨,那“鸟嘴岩”却始终屹立于高山之巅,有惊无险。万马渡还有朝板岩等石景。 一座小石桥下,有一块天然平整的大石块,块石上雕凿有三个红漆隶书大字:“万马渡”。每个字大如团背,刚劲有力,乃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十一月福建莆田人吴献辰所题,三年后镌刻于此。在阳光照耀下,那三个大字闪闪发亮,独占风光。游客到此,争相在题字石上摄影留念。 天姥龙潭 从儒岙镇寂元庙油竹坑自然村进去,行二三里。两岸危崖壁立,林木森森。溪涧怪石累累,瀑潭相叠。瀑多而奇,有虎哮瀑、龙吟瀑、含羞瀑、跨马瀑、五级瀑……潭多而怪,有畚箕潭、米筛潭、元宝潭、四角潭、大龙潭……两个潭更奇特,一是“哒粥潭”,因为瀑急潭深,水花往上扑溅,酷似一锅刚煮开的粥直冒热气。另一个是“跌落水”,那瀑泉从高达30多米的削壁上陡然而泻。经过千百年的冲刷,山涧顽石有的成了农家皿:捣臼、木勺、面杖、磨盘……有的酷似动物:狮、虎、猫、狗……龙潭坑一带,诸如吊兰、鱼鳖草等。上龙潭坑,最好选择在大雨过后的第二天。那山涧之水,穿过累累顽石,汹涌而泻,恰似万马奔腾一般,其势壮观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