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得阁的渊源
一得阁开山鼻祖谢崧岱,讳征炽,正名(学名)崧岱,字祏(shi)生,湖南湘乡人。谢崧岱祖父谢兴宗,是清朝道光壬午科进士,先后做过浙江萧山、绍云、义乌、金华等县知县。谢崧岱父亲谢宝鏐,是清咸丰庚申科进士,曾作户部主事,后转员外郎。谢户部生有四个儿子,谢崧岱为长子。据谢氏家谱《谢氏大宗族谱》记载,谢松岱于清朝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十月初五生。清朝咸丰十年(1860年),12岁的谢崧岱从湖南前往北京,后选送太学,即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他曾官授国子监典簿、正七品文林郎,相当于现今的高校办公室文案工作。自幼聪明好学、潜心学问的谢崧岱和表兄及四川好友刘博万(字炳灵)、饶仪庭(字登逵)、彭葆初(字廷弼)等四人认真研究制墨的方法。“将数年所历试者详其原委”的制墨过程总结成“取烟第一,研烟第二,和胶第三,去渣第四,收瓶第五,入盒第六,入麝第七,成条第八”的“制墨八法”。光绪十年(1884年)谢崧岱写成《南学制墨札记》,谢崧岱的兄弟谢崧梁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写成《今文房四谱》。制墨首先要从取烟开始,经研烟、和胶、去渣、收瓶、入盒、入麝,最后成条。多道的工艺,繁琐的过程,谢崧岱看在眼里,想在心头。他坚定的认为“块而砚,砚而盒,盒而汁,古今递变亦其势”。按现今的话说,就是从墨块演变到墨汁,这肯定是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从宋、元、明的《墨经》、《墨谱》、《墨史》、《墨法集要》到晚清谢松岱的《南学制墨札记》、《今文房四谱》,都是我们的先人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谢崧岱在国子监饱读圣人之书,身受研墨之苦,与同学好友认真钻研制墨之理,探索变革之路。经过“屡试屡误,屡误屡悟,渐知收瓶入盒之法遂无忽浅忽深之弊”,终于研制出了墨汁,成为墨汁制作、生产的第一人。
作为官宦书香之后,谢崧岱承继父业顺理成章,但他另辟蹊径,由殷殷学子潜心研究墨汁的初衷兴趣爱好,终于变成了弃学经商的理性选择。由墨锭、墨汁的产品创新到专业生产的铺设,由店面的确定到市场产品的推介,他已在研学、著书、经商之间游刃有余、逍遥自得。墨汁试制成功后,谢崧岱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开办了墨汁店。墨汁店堂前书写了一副藏头楹联:“一艺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书”,表露了店主人独创墨汁的自豪情怀与不忘前辈的自谦心理。墨汁店坐落在东琉璃厂中部北侧,二层小楼,前有游廊,东靠东北园胡同,西依双鱼胡同,与其他商店互不衔接,两个胡同像个轿杠挑着墨汁店,很有“阁”载文苑的意思,颇具文墨通商的风水。谢崧岱取楹联头字,称谓此店为“一得阁”,以表心迹。坐落北京琉璃厂的一得阁,王公贵族、文人雅士无不关顾,名人显赫、宿儒贤达流连忘返,一时成为琉璃厂必去的一景。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谢崧岱亲自题写匾牌“一得阁”高悬店堂。太学儒生出身的谢崧岱,在这匾额上显示出其深厚的书法功底。其字凝重而不刻意、至美而不失古朴,特别是“阁”的写法独具匠心。一个“阁”字容纳了“行”、“草”、“楷”三类型体之书法,“门”字删繁就简毫无矫揉造作,“各”字行草结合更是立意标新。黑底金字的“一得阁”匾牌既彰显了坊主的儒雅风采,也暗喻了谢崧岱墨里淘金的良苦用心。
一得阁一不拜佛,二不拜财神,每逢年、节或收徒拜师之时,上香敬贡,先拜墨圣,再拜掌柜。一得阁的三个墨圣第一位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据宋朝赵彦卫撰《云麓漫钞》中引苏东坡诗“书窗拾轻煤,佛帐扫余馥,辛勤破千夜,收此一寸金。”说的就是扫灯烟制墨。谢崧岱说是从他那里得到取烟的方法。另一位是宋代的制墨名家、《墨经》的作者晁季一,谢崧岱说是从他那里得到和胶的启发。第三位是明代的沈继孙,他编著的《墨法集要》是历史上第一部制墨的工艺书。这部书保存了古法制墨的21幅插图,谢崧岱称这部书“集墨家大成,为造墨家空前绝后之书”。而谢崧岱的功绩是使文化荟萃的琉璃厂文化街出现了前店后厂的首创墨汁第一家
.
谢崧岱门下弟子徐洁滨,是河北省深县人氏,此人头脑灵活经营有方,为扩大生产开设了墨汁制造厂(现厂址:北京宣武区南街新华街25号)他沿用了人工古法制作墨汁,先后在文人云翠的地方天津市和郑州市开设了分店,在上海和西安市联合办专营代销店。生产的墨汁有两大类[油烟]类的品种有:云头艳墨汁、兰烟墨汁、亮光墨汁、桐烟墨汁、大单童和双童墨汁、油烟墨汁等。[松烟]类的品种有:阿胶松烟、五老松烟、小松烟等。油烟墨汁是书画家们用的佳品,[松烟]是书写小楷字和工笔绘画的佳品。它的配方比例按照季节气候进行调整,以适合四季的气候变换。
书画是离不开印泥的,一得阁生产的八宝印泥是历史传统的产品。不但有稀有珍贵的物质,还需要百年的蓖麻油进行调制,经过阳光晒和冬天的自然冷冻,使之一年四季适用,其特点:颜色纯正、印鉴清晰、不怕日晒、不怕火烤、不怕水浸、久存不干、气味清香,无论那个国家有中国的书画,就有一得阁的八宝印泥和一得阁的墨汁,所以此产品是驰名中外。
2. 一得阁的介绍
一得阁是北京市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以生产墨汁而闻名与耳,产品有墨迹光亮、浓淡五色、书写流利、浓度适中、香味浓厚、写后易干、适宜揭裱、耐水性强、永不退色、沉淀性小、不激纸、四季适用、有古墨之特点等。
3. 学书法的,如何选择墨汁哪种“一得阁”是真的
刚开学习始可以选择价格便宜一点的,一块多钱一瓶的墨汁就可以了,也不用讲究什么牌子。等到进行正式创作的时候可以选一些名牌墨汁,比如一得阁、中华等等。一得阁的种类比较多,常用的就是黑色盒子装的500ml和250ml的。辨别的时候可以看色泽,闻气味,真的一得阁气味芳香,无异味,墨色发亮。
4. 谁的“一得阁”!
! 作者:黔墨 中国书协的“一得阁”?! 上周,在微博上看到一则消息,经过对事件的分析和看大家的微博评论,在下整理出来,但没有结果。因为结果对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结果。 新闻是由孟繁韶发布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专用墨试墨会在甘肃瓜州举行,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连辑,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开笔。PS:中国书法家协会专用墨"中国书法墨汁"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与一得阁共同研制开发,仅面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使用。” 孟繁韶是谁?他是每日传播集团董事长、中国国家天文出版人、一得阁董事长。上面的新闻不会假的。 但问题是是针对他的文字和逻辑,很多人表示了不解。 如下(比较火辣): 一、呵呵,墨汁也分三六九等,猪脑子才会想出的营销手段。会员不过区区万把人,非会员人数无法估量,只让会员使用,非会员的生意不做了?会员里面滥竽充数的大有人在,写的不好,用手摸墨汁都是枉然。 二、标上几个字就专用了,不是会员就不能用了,会员用其它墨不行?!这涉嫌消费歧视和商业欺诈。能给个说法不? 三、仅面向会员使用,哈哈。我看如果非会员用了他们能怎么着?我看会员们如果不使用,他们又能怎么着?哈哈,仅面向,这词儿。。。 还有很多,不列举了。 孟董事长也分别对一些网友问题作了回答: 韩国,日本的“一得阁”?
如下: 一、哈哈,韩国专用,日本专用,我们早就推出了。 二、这个产品由中国书法杂志社与中国书法协会销售,一得阁负责研发与生产,敬请关注最近的中国书法杂志。 三、不懂请勿妄加评论,至于专用墨的研发那是我们的事情,如果不懂尊重,不懂礼数,请回去重新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一得阁负责研发与生产,产品由中国书法杂志社与中国书法协会销售。 大家的问题:如何销售?比普通一得阁贵不?会员有没有优惠?要不要出示会员证?出示中国美协会员证中不?不是会员能不能用?用了又咋整?还有木有计划研发与生产“中国书协理事用墨”?“中国书协副主席用墨”?“中国书协评委用墨”?“中国书协雅集用墨”?“中国书协展览参赛用墨”?等等。 我在此仅作为围观者。
5. 墨汁”一得阁”的历史
关于这个公司历史详解如下:
北京一得阁始建于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以墨汁名扬于天下,产品遍布神州大地及海外。一得阁座落在北京琉璃厂古文化街,宣武区南新华街25号。创始人谢松岱自家乡湖南湘乡到北京就读国子监,典簿敕授七品文林郎。因深感研墨不便,经“屡试屡误、屡误屡悟”终于研制出可以与墨锭媲美的墨汁,开店销售获得使用者的好评,并亲自手书“一得阁”牌匾,店名是以楹联“一艺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书”冠首取之。解放前在天津、郑州开设分店,并在上海和西安开办了专营代销店。
“一得阁”成立于1865年,现已有143年历史,2004年企业改制为“北京一得阁墨业有限责任公司”。
6. 一得阁墨汁怎么希释
北京一得阁墨汁,有三种。云头艳,高浓,中浓。
一般人认为墨汁放点水酒稀释了,这是不对的
一得阁墨汁比较浓,稀释时最好用热水稀释,并且一边添水最好一边磨开,这样墨汁会很均匀,写起字来很顺
注意:千万不要方太多水,要不然会很稀,导致难挂墨。
7. 一得阁的创始人
谢崧岱(1849~1898) 湘乡人 ,曾获任国子监典籍。治学之余,悉心研究古人论墨之书,经数年研制,创造出即用墨汁。 其父谢宝璆,曾佐左宗棠幕府。其兄谢崧梁,著有《今文房四宝》。中国传统书法与墨有着密切的关系。魏晋时期出现了用漆烟、松烟制作的“墨丸”,后来逐步发展为墨锭。传说,谢崧岱进京赶考不幸落第,深感研墨太费时间,耽误答卷。他当时想,如果能制出一种墨直接用于书写,既省时又省力。于是经过多次试验,他终于选用油烟,再加上其他辅料,制成了可以与墨锭相媲美的墨汁。墨汁研制成功后,谢崧岱就在京师城南一带开设了一间制造墨汁的作坊(自产自销,生意很是兴隆。
谢崧岱亲自书写对联赞美墨汁:“一艺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书。”店名“一得阁”,就取自这一对联的首字。谢崧岱亲自书写匾额“一得阁”。这块匾额至今保存完好,仍挂在北京琉璃厂东街。谢崧岱去世后将店铺传给了弟子徐洁滨。徐洁滨是河北省深县人,头脑灵活、善于经营。在他的掌管下,“一得阁”的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徐洁滨不仅开设了墨汁制造厂,还在天津、上海、西安、郑州等文人云集的大城市先后开设分店,使“一得阁”声誉日盛,买卖更加兴旺。“一得阁”生产的墨汁有两大类:“油烟”类和“松烟”类。“油烟”类的品种有云头艳墨汁、兰烟墨汁、亮光墨汁、桐烟墨汁等,“松烟”类的品种有阿胶松烟、五老松烟、小松烟等。墨汁质量较高,受到了书画家的广泛欢迎。书写作画往往离不开印泥。“一得阁”生产的八宝印泥驰名中外,不但采用上等朱砂、天然红宝石、珊瑚、珍珠等珍贵材料,还用百年的蓖麻油进行调制,特点是颜色纯正、印鉴清晰、不怕日晒、不怕火烤、不怕水浸、久存不干、气味清香。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雨后,1956年,“一得阁”实现公私合营,组建了一得阁墨汁厂。2004年,一得阁墨汁厂改制为“北京一得阁墨业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被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如今,“一得阁”拥有一得阁墨汁店和艺苑楼文房四宝商店,不仅销售墨汁、印泥、印台、墨锭等产品,还经营毛笔、砚台、纸张、字画、古玩等。“一得阁”生产的墨汁主要有中华牌墨汁、一得阁牌墨汁。墨汁具有独特的配方和生产工艺,实用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极高。我国著名书法家启功曾为“一得阁”题词:砚池旋转万千磨,终朝碗里费几多。墨汁制从一得阁,书林谁不颂先河。
8. 一得阁墨汁与曹素功墨汁有何不同
1、性质不同:曹素功墨是安徽省歙县的地方传统手工艺。一得阁墨汁则不是。
2、生产时间不同:北京一得阁以生产墨汁而闻名与耳,距今已有100多年的生产历史。曹素功墨绵延300余年。
3、原材料不同:一得阁墨汁是采用四川高色素炭黑、骨胶、冰片、麝香、苯酚为原材料,运用传统工艺精细加工而成。曹素功墨则不是。
(8)一得阁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书写完作品后要放置24小时晾干,让墨固定下来,以免托裱时跑墨。
2、冬季凝冻是传统墨汁的特性,所以应在高于10℃的室内存放。如果凝冻,可以用温水浸泡瓶身即可融化,质量如初。
3、千万别将墨汁沾在衣服上,否则很难彻底清洗干净。
4、墨汁虽然使用方便,而浓谈却是固定的(墨汁厂生产墨汁的时候就已经调好了),书写的时候墨汁太浓,拉不开笔、容易滞涩,墨汁太淡,笔一上纸就洇墨,总之浓淡不合适的话都会影响到书写。因此墨汁浓了就要加水,淡了就应用墨研研,使墨浓淡适宜,才能写出好字来。
9. 一得阁与曹素功哪个好
曹素功主要生产墨块,一得阁主要生产墨汁。都是大品牌,都可以用。当然用惯哪个刚换另一个大多需要适应一段时间。比如适应一下含胶比例,兑水比例等。
建议用细梳子或牙签梳理一下笔毛。小心梳理!
10. 一得阁的简介
北京“一得阁”以生产墨汁而闻名与耳,距今已有100多年的生产历史。
清朝同治年间,湖南一个姓谢名松岱的文人进京赶考,名落孙山,深感研墨太费时间,耽误答卷。他当时想,如果能制出一种墨汁直接用于书写,既省时又省力,不就可以“一艺足供天下用”吗?于是经过多次试验,他终于选用油烟,再加上其他辅料,制成了同墨块效果相同墨汁。一经上市,便受到文人墨客的欢迎。同治四年,谢松岱在北京琉璃厂44号开设了第一家生产经营墨汁的店铺,店铺名称叫“一得阁”,并亲手书写牌匾,悬挂于门前。这便是“一得阁”墨汁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