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陈云龙的个人履历
1926年11月,陈云龙同志参加了方志敏和中共弋阳县支部领导的漆工镇农民暴动并加入了暴动后成立的农民自卫军。
土地革命初期,
1927年12月,陈云龙同志参加了由方志敏领导的弋阳、横峰地区武装起义(弋横暴动),武装起义胜利后,成立了土地革命军,陈云龙同志任通讯员。
1928年05月,土地革命军改名为工农革命军第二军第二师第十四团一营一连,陈云龙同志任副排长。
1929年04月,部队改编为江西红军独立团,陈云龙同志任排长,参加了赣东北红区的一至四次反“围剿”战斗。
1930年08月,赣东北红军整编,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陈云龙同志任连长。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战斗,陈云龙同志在战斗中英勇顽强,多次负伤。
中央红军长征时,陈云龙同志因伤被留在根据地,在闽西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曾担任中队长、大队长等职务。
西安事变后,国共合作抗日,中国共产党在江南的各支游击队合编为新四军,陈云龙同志在新四军军部任侦察参谋。
自1940年起,陈云龙同志蒙冤受屈五年,险被误杀,从此将名字由陈贺龙改为陈云龙。但他对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忠贞不渝,随部队转战长江南北、华中地区,与敌人面对面的厮杀,多次负伤,浴血奋战。
解放战争时期,
陈云龙同志先后担任警卫大队长、团参谋长、旅参谋长,英勇善战,屡建战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
建国后,
先后担任第十三步校教育长,
27军副军长,
南京军区后勤部运输部部长。
1955年,陈云龙同志被授予大校军衔,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67年离职休养。
1993年1月4日在安徽合肥逝世,陈云龙同志去世后在他的骨灰中发现七粒弹片和子弹头。
⑵ 陈云林的简介
陈云林简历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
1941年12月生,辽宁黑山人。196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7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化学系。历任齐齐哈尔市榆村屯化工厂技术员、主任、党支部副书记、党委委员、革委会副主任、厂党委副书记、副厂长、厂长,1981年起任齐齐哈尔市计委主任、市委常委。1983年任齐齐哈尔市长、市委副书记。1984年调往哈尔滨,历任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1987年起任黑龙江省副省长、省委副书记。1993年1月在黑龙江省人大第八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黑龙江省副省长,同年5月在中共黑龙江省委第七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七届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1994年1月辞去副省长职务。同年起任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1997年1月任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
是中共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
爱好读书、体育运动,对中国古典文学、历史、中外经济方面的著作以及一些历史人物的传记都感兴趣。
⑶ 中国农业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一、陈云林,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196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曾任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1961.09——1966.09,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化学系农药专业学习。
二、钮茂生,男,满族,1939年10月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农田水利系。曾任河北省省长,原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
三、任洪斌,男,汉族,1963年4月23日出生于辽宁省,籍贯吉林双辽,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7月参加工作,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农机系农机专业毕业,大学本科学历,博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四、石元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我国著名土壤学家。1949年毕业于武昌文华中学,当年考入清华大学农学院,后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1953年毕业于该校农学系,1956年土壤农业化学系研究生毕业。曾于1985年担任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1987—1995年任校长。 现为两院院士,《中国农学通报》主编。
五、吴常信,1935年11月15日出生于浙江嵊县,动物遗传育种学家、畜牧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年吴常信从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陈云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钮茂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任洪斌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石元春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吴常信
⑷ 陈云林的个人履历
1958——1961就读于抚顺二中;
1961.09——1966.09,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化学系农药专业学习(其间:1965.11—1966.05 在河北省定兴县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工作);
1966.09——1968.09,留校待分配;
1968.09——1974.08,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榆村屯化工厂技术员、车间主任、党支部副书记、党委委员;
1974.08——1978.04,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榆树屯化工厂革委会副主任、厂党委副书记、副厂长;
1978.04——1981.07,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榆树屯化工厂厂长、党委副书记;
1981.07——1983.04,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委常委、市计划委员会主任;
1983.04——1985.0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委副书记、市长(其间:1982.09—1983.07中央党校培训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1985.03——1987.05,黑龙江省委副书记;
1987.05——1988.06,黑龙江省委副书记、副省长、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
1988.06——1994.01,黑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省编制委员会主任;
1994.01——1996.11,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
1996.11——2008.03,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2008.03——2008.06,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十一届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
2008.06——2013.04,十一届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第二届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2008年3月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2008年6月当选海协会会长,同时卸任国台办主任职务)。
中共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
⑸ 央视国际时讯主持人资料
http://space.tv.cctv.com/podcast/guojishixun 这是国际时讯的主页
http://blog.cctv.com/html/90/825290.html 这是主持人柴璐的空间
柴璐 柴璐(1977-),女,陕西西安人,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女主持人,海外中心记者,主要研究公共管理。主持《海峡两岸》节目。曾担任《中国新闻》记者。2008年11月初,赴台采访陈江会谈险遭台独分子包围。现担任CCTV——新闻频道改版后的《国际时讯》栏目主播。
个人博客:http://blog.cctv.com/chailu
作者单位:柴璐(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北京,100859)
学习经历: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播音专业 文学学士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专业 公共管理学硕士
工作经历:中央电视台<<中国报道>> 实习记者 中央电视台<<海峡两岸>> 记者 、主持人
最喜欢的事:看书
最喜欢的花:荷花
最喜欢的动物:马
最向往的职业:作家、摄影师
希望做一个:生活在童话世界里的人
1岁时刚刚学会了走路,就跑去厨房,在爸爸身后踮着脚,悄悄伸手去够灶台上的一个锅,大概是好奇使然吧,结果一锅沸粥灌进了棉袄,手臂上落下了一道伤疤,妈妈心疼地抱着我哭,三天三夜没有睡觉,可能当时是疼的,但这一切感觉都并没有存进我的记忆,所有的痛苦都没有记忆,我只能靠大人们的描述去想象自己当时的壮观。但懂事起,我知道我右臂的伤是我护身的武器,可以去吓唬想欺负我的小男生。那时的我,却并不知道,这道伤毁灭了我人生的第一个梦想。
3岁,第一次站上舞台背诗,表情丰富、手舞足蹈,赢得了一口袋的糖豆;
6岁,第一次参加诗歌朗诵比赛,骄傲地背下30多页的长诗,却因为时间实在太长引得评判哈欠连天而大笔一挥得了亚军;
10岁半,第一次参加全市“古城知识竞赛”,却在临上场的最后一刻惨遭淘汰,一个人站在大雪纷飞的楼 顶流泪,在心底摸索到“坚强”两个字支撑自己微笑着重回舞台,捧得竞猜奖;
15岁,第一次听到自己的声音从校园喇叭里放出来,合着音乐在尘土飞扬的操场流淌,夕阳西下,立刻沉 醉成一幅剪影,全然忘记晚自习的铃声;
17岁,第一次参加北广面试,第一次知道自己先天斜颈,作出此生第一个冒险选择:为坚持梦想埋单——用一个外科手术和一年的生命;
18岁,以全国专业最高分90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
19岁,第一次电影配音,扮演<<简爱>>里的女主角,捧着小说连读三遍依然泪流满面,发誓要做一个有尊严、有骨气、有知识的女子;
21岁,第一次以其和同学们合作创作的<<百年恩来>>获得齐越诗朗诵大赛一等奖;第一次以实习记者的身份采访,大受震撼,改变人生方向;
22岁到今天,选择了一条路,没有拐过弯,没有停过脚,无论晴天还是雨季,无论泥泞还是平地,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一直走着,一走就是8年,一直走到你们面前。
[编辑本段]相关焦点
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昨晚在台北京华酒店设宴,欢迎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及其率领的海协会协商代表团一行。随团到台湾的央视女主播柴璐在酒店门外采访时,遭到门口抗议的“台独”暴民认出并包围。柴璐临危不乱,表情镇定,快步离开。
柴璐要离开,“台独”暴民却不放过她,把她和她的助理(穿白衣者)团团围住,助理用身体保护柴璐,紧紧抱着她。而警方也增派人员急忙护花。在警方全力保护下,柴璐和助理安全坐上警车离去。
“台独”暴民还在门外制造多次冲突,不但包围央视女主播,还袭击了一名落单的台湾警员。
⑹ 陈云的作者简介
大卫·M·贝奇曼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副教授。他1975年获斯沃思莫学院学士学位,1977年、1984年分获斯坦福大学硕士、博士学位。他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研究中心博士后,并担任斯坦福大学美国与东北亚国际政治论坛研究员、政治学副教授。
⑺ 陈云的简介
米棉之战,那是建国初期,为解决国民党(已经离开大陆)残留下来的通货膨胀,投机倒把猖狂的问题的一次经济战。陈云(1995年去世)作为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政务院副总理(多次参与国家经济政治领域的大事件),当机立断,与周恩来等国家首要,及时调度物资到物价最不稳定的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坚定打击投机者,缓和物价,维护了国家的安全。至于个人简介,网络一下,陈云,不多说。国家和党的重要领导,无产阶级----省略号。
⑻ 陈云英的简历
◇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2000年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2000年美国特殊儿童研究协会国际委员会中国代表
◇1998年起 任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
◇1998年以来,被香港教育学院聘为首席讲师
◇1997年北京大学心理系研究生兼职导师
◇1997年 任香港教育学院课程评审委员
◇1997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评为正研究员
◇1996年 国际全纳性教育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
◇1994年 与北京师范大学张厚粲教授联合培养特殊儿童心理测量研究生
◇1994年以来,任《中国特殊教育》杂志主编
◇1993年 当选全国政协第八届委员,1998年连任第九届委员
◇1991年 当选全国第七届青年联合会常委,1995年连任第八届常委
◇1990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评为副研究员
◇1988年以来,任职特殊教育研究室主任
◇1987年回中国,1988年创建特殊教育研究室,任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1986年 下半年美国华盛顿市阿灵顿教育局局长助理
◇1986年上半年美国柴斯纳(Chestnut Lodge School) 寄宿学校校长助理 美国最有名的用弗洛伊德的方法进行心理辅导的实验学校
◇1984-87年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博士研究生,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1983-84年美国宾州爱丁保罗大学,硕士研究生,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1981-83年 台湾宜兰地区兰阳青年杂志主编(兼职)
◇1977-83年 台湾宜兰省立高级商业学校教师
◇1976-77年 台湾宜兰市南安国民中学教师
◇1975-76年 台湾高雄市瑞丰国民中学教师
◇1971-75年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获文学士及教育学士双学位
⑼ 四野十虎将是谁有他们的简历吗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之一。其麾下战将如云,在开国1600多位将军中,原属四野的有519人,其中元帅2人,大将3人,上将18人,中将57人,少将439人。而其中的十大虎将更是彪柄千古:
宁折不弯的军人——大将黄克诚(1902-1986)湖南省永兴县人,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国民革命军任营政治指导员、团政治教官。参加了北伐战争和湘南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游击队党代表,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五团党代表、团长,第二路游击队司令,红三军第四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代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卫生部部长,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长征。黄克诚在军队中长期做政治工作,基本要诀就是自身的模范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政治委员,八路军第二纵队、第四纵队政治委员,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三师师长、政治委员,苏北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共苏北区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西满军区副政治委员、司令员,中共西满分局人理书记,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中共冀察热辽分局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中共天津市委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湖南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委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纪委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二书记。
当先大将——大将肖劲光(1903-1989)湖南省长沙人,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党卓越的 海军军政领导人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赴苏联学习。192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回国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六师党代表。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赴苏联入列宁格勒军政学院学习军事。1930年回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闽粤赣军区参谋长兼政治部主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政治委员,建黎泰警备区司令员兼红十一军政治委员,闽赣军区司令员兼红七军团政治委员,红三军团参谋长,中共陕甘宁省委军事部部长兼红二十九军军长,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1933年任建(宁)黎(川)泰(宁)警备区司令员兼红11军政委,闽赣省委委员、闽赣军区司令员、政委兼红7军团军团长、政委。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主任,陕甘宁留守兵团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任军委总参谋部参谋长, 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主任、政委,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员、政委。1940年09月任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常委。1941年05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1942年09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南满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十二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1946年底-1947年初,连续指挥部队四保临江,打退了国民党军4次进犯。1948年参与指挥辽沈战役的长春围困战,成功使曾泽生将军率部起义,郑洞国将军放下抵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军区司令员,东北边防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啃过洋面包的参谋长——上将刘亚楼(1910年—1965年),原名刘振东,福建省武平县厢店乡湘洋村人。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闽西游击队排长,红四军随营学校学员班长,红十二军连长、营长兼营政治委员,红四军第三纵队八支队政治委员,第十二师三十五团政治委员,第十一师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委员,第一师师长,陕甘支队第二纵队副司令员,红一军团第二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一九三九年赴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一九四五年回国。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东北军区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十四兵团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兼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国防科委副主任。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
旋风司令———上将韩先楚(1913年2月 - 1986年10月),男,湖北省红安县(原黄安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首任军长,原中央军委常委,福州军区原司令员,兰州军区原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34年11月中旬,红25军在河南罗山县朱堂店突破敌人阻拦,当晚从信阳以南越过平汉铁路,进入豫鄂交界的桐柏、枣阳一带,实现了战略转移初步目标。红25军被逼在独树镇打了一场恶仗。独树镇战斗,让他一战成名。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0月,韩先楚又参与指挥了新开岭战役。战役前夕,由于发现敌兵力增加,第4纵队部分领导对打与不打一时决心难下。这时,韩先楚率纵队第10师从200里外日夜兼程赶回,力主下达战役决心。1947年1月-2月间,韩先楚和政委彭嘉庆等率4纵向敌守备重点宽甸、桓仁、凤城、赛马集地区及安(东)沈(阳)铁路两侧实行远程奔袭,作战50多次,拔掉敌据点40多个,歼敌6000余人。1947年东北夏季攻势中,韩先楚指挥五个团攻克梅河口,歼敌重建的第184师,打通了东北民主联军的南北联系。
建国后,1949年4月韩先楚出任12兵团副司令员,率部解放武汉。湘赣战役后,他又率部解放了长沙,建立湖南军区并任副司令员。1950年4月16日19时30分,一代名将韩先楚置个人生死和军事荣誉于度外,在没有海空军配合的情况下,冒着丧师琼州海峡的极大风险亲率40军,43军四个师三万关东子弟乘坐400多艘风帆船从雷州半岛灯楼角起渡,跨海进击海南岛!
最耀眼的将星———上将邓华(Deng Hua, 1910年—1980年),湖南省郴县(现郴州市北湖区)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工农革命军第七师政治部组织干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一师三十三团宣传中队长、连党代表,第三纵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十二军教导队政治委员,三十六师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一师三团政治委员,第二师政治部主任,第一师、第二师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五团政治处主任、副团长、团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平西支队司令员,八路军第四纵队政治委员,挺进第十一纵队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二旅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保安副司令员兼沈阳市卫戍司令员,辽西军区、辽吉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四十四军军长,第十五兵团司令员。
建国后,历任广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第十三兵团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第十三兵团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
主力军军长——上将李天佑(1914年1月8日—1970年9月27日),广西临桂人 。1928年入桂军当兵。192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曾任中共中央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34年荣获三等红星奖章,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9月,李天佑率全团参加歼灭日军板垣师团1000人的平型关战斗。1938年,任第343旅副旅长,参加正太路的多次战斗,消灭日军数百人,缴获战马数百匹和200支步枪。1928年3月,代理343旅旅长,率部转战于吕梁山区,参加开辟晋西南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6月,指挥2个纵队另1个师和配属5个炮兵营攻打四平,歼敌1万多人,攻占城区五分之三。战后,总结出一套攻坚战术,在东北各部队推广。1948年5月,指挥3个纵队和4个炮兵团再次攻打四平国民党守军,歼敌近2万人。1948年9月,率部参加辽沈战役,歼敌近3万人。1949年1月,在平津战役中,李天佑担任解放天津西线指挥员,指挥38军、39军,全歼天津国民党军13万人。是役后,担任第13兵团副司令,率部南下参加渡(长)江、解放湖北等战役,为全国解放立下赫赫功勋。
打铁自身硬——上将梁兴初(1912—1985),男,江西吉安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将军衔。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115师教五旅旅长,新四军独立旅旅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十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军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曾任海南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党内,曾任中共四川省委、成都军区党委第二书记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红军时期,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连政治委员、营长、团长。在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中,英勇顽强,机智灵活,身先士卒,与敌拚搏,荣获红四军三级奖章。在两万五千里长征中,担任红军第一任骑兵侦察连连长,多次出色地完成重要的侦察和战斗任务,晋升为二团团长。到达陕北后,参加了直罗镇战斗和东征、西征作战。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115师教五旅旅长,新四军独立旅旅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十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军长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曾任海南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共四川省委、成都军区党委第二书记等职 。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5年10月5日在北京病逝。
塔山司令——中将吴克华(1913—1987),江西省弋阳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军第一团排长,军政治部特务连连长,军部特务大队大队长,红七军团第二十师六十团营长,少先队中央总队部参谋长,红五军团第十三师三十七团团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副司令员,第二支队司令员,第五旅旅长,山东军区第五师师长,胶东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司令员,辽东军区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一军军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五兵团副司令员,华南军区参谋长,海南军区司令员,济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铁道兵司令员,成都军区、乌鲁木齐军区、广州军区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战争骄子——少将钟伟(1915—1984),湖南平江人,1928年参加革命活动,1929年加入共青团,1930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十五军团第七十八师政治部主任;1936年10月任第七十三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东征、西征战役;抗日战争时期担任新四军第三师第十旅二十八团团长、第十旅副旅长等职,率部参加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三师第十旅旅长,第二纵队第五师师长、东北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九军军长,率部参加解放东北和进军中南的多次重要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广西军区参谋长,中南军区编练司令部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司令部参谋长,北京军区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和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剿匪司令——少将贺晋年(1910.10~2003.05),男,陕西省安定(今子长)县贺家湾人,陕北红军创建人之一,原军委装甲兵副司令员(正大军区职待遇)。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他是陕北红军创建人之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陕甘游击队骑兵大队副大队长、一支队政委、总指挥部参谋长、总指挥,中国工农红军团长、师长、军长等职,率部参加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斗争,开辟和巩固陕北革命根据地,迎接中央红军的到来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团长、旅长兼分区司令员,率部参加了固守黄河防线、反国民党顽固派磨擦滋扰的斗争和大生产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合江军区司令员、纵队司令员,兵团副司令员兼军长、江西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赣西南军区司令员等职。他创建了我军第一支骑兵纵队和第十一纵队,率部参加了东北夏季攻势、冬季攻势和辽沈、平津、解放江南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同时兼任防空、卫戍、装甲兵部队司令员和中朝联合铁道运输指挥部司令员,为东北军区部队的正规化建设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建立了功勋。他1957年任装甲兵副司令员,主持了我国第一代主战坦克装甲车辆的研制工作,为建设人民装甲兵做出了重要贡献。
贺晋年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在党的第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⑽ 陈云简介
米棉之战,那是建国初期,为解决国民党(已经离开大陆)残留下来的通货膨胀,投机倒把猖狂的问题的一次经济战。陈云(1995年去世)作为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政务院副总理(多次参与国家经济政治领域的大事件),当机立断,与周恩来等国家首要,及时调度物资到物价最不稳定的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坚定打击投机者,缓和物价,维护了国家的安全。至于个人简介,网络一下,陈云,不多说。国家和党的重要领导,无产阶级----省略号。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