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是自身免疫性肝炎吗_肝功能异常
唐佳音你好:
根据你提供的病情资料,考虑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可能性较大,这其中又有自身免疫性肝炎、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及重叠综合症等,你的病情似乎像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你最好进一步查自身免疫性抗体及免疫球蛋白等,将有助于诊断。
祝你早日康复!
⑵ 什么是免疫性肝炎
意见建议:你好,免疫性肝炎比较少见,多与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相伴。是近年来新确定的疾病之一,免疫性肝炎是一种病因不明以高球蛋白血症及有多种自身抗体和汇管区呈碎屑样坏死为特征的肝脏炎症性病变。免疫性肝炎是由于自身免疫所引起的一组慢性肝炎综合征,由于其表现与病毒性肝炎极为相似,常与病毒性肝炎混淆,但两者的治疗迥然不同。
⑶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什么病危险吗怎么治疗谢谢医生
病情分析:
你好,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炎症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不同程度的血清转氨酶升高、高γ-球蛋白血症、自身抗体阳性。
指导意见:
组织学特征为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的界面性肝炎,严重病例可快速进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
⑷ 自身免疫性肝炎分哪几种类型
一提到肝炎,大家会想到甲肝、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其实肝炎的诱导因素不仅仅是病毒,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也会导致肝炎的产生。那么,呢?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肝脏的一种肝脏的特殊炎性反应,以血清内存在自身抗体、高γ-球蛋白血症及碎屑样肝脏组织坏死为特征的慢性活动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中ⅱ、ⅲ型较少见,如下: 一、ⅰ型(经典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女性多见,有抗核抗体及抗平滑肌抗体(抗肌动蛋白)。 二、ⅱ型则以儿童多见,以存在抗肝、肾微粒体1型抗原的抗体为特征。 三、ⅲ型以存在抗肝脏可溶性抗原的抗体为特征。 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女性病人多见,女男之比为4:1,此外,青少年期是发病高峰期,女性绝经期为另一小高峰。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有时出现黄疸、发热和右上腹疼痛,有些患者表现为轻度的肝功能异常,但也有些表现为严重的肝功能异常。 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来说,由于重症患者不经治疗10年死亡率为90%,因此需要积极的进行治疗,济南中医肝病医院引进的超氧自体血激活疗法,是目前治疗肝炎有效率最高的疗法,该疗法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而且针对性强,快速识别清除患者体内的肝炎病毒,防止难治性肝炎发生及肝炎病毒不会变异、不会产生耐药性。避免了传统肝炎治疗,久治不愈、反反复复、变异耐药等难题,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另外,治疗肝炎肝病的同时,在日常辅助济南中医肝病医院独家研制的现代中医“七十六辨扶正还原疗法”从七十六个方面辨证分析,全面认识肝病的发病机制,进而有针对性的辨证施治,在治疗的同时避免了肝病的二次损伤。与西医有效结合,实现了固本还原,防止肝病再次复发。
⑸ 怎么才知道是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炎症性疾病。
AIH是一种病因不明以高球蛋白血症和有多种自身抗体及汇管区呈碎屑样坏死为特征的肝脏炎症性病变。(组织学特征为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的界面性肝炎。)
其临床特征为:①,不同程度的血清转氨酶升高。②,高γ-球蛋白血症。③,自身抗体阳性。为诊断要点。
诊断鉴别:
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AIH在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多见于中年女性,以乏力、黄疸、皮肤瘙痒为主要表现,肝功能检查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明显增高,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可增高,免疫球蛋白以IgM增高为突出。血清抗线粒体抗体M2为疾病特异性抗体,病理上出现胆管上皮损伤炎症、胆管消失及汇管区肉芽肿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2,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以肝内、外胆道系统广泛炎症和纤维化为显著特点,多见于中青年男性,常伴溃疡性结肠炎。84%的患者ANCA阳性,但不具特异性。(ANCA是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是血管炎患者的自身抗体,是诊断血管炎的一种特异性指标。)胆管造影可见肝内外胆管狭窄与扩张相间而呈串珠状改变,诊断需除外肿瘤、结石、手术、外伤等继发原因,病变仅累及肝内小胆管时诊断需靠组织学检查,典型改变为纤维性胆管炎。
3,急、慢性病毒性肝炎——也可发生高球蛋白血症和出现循环自身抗体, 但抗体滴度较低并且持续时间短暂, 检测血清病毒抗原及抗体,对鉴别很有帮助。
4,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饮酒史,多以血清IgA水平升高为主,虽可出现ANA(抗核抗体)和SMA(抗平滑肌抗体)阳性,但一般滴度较低,且很少出现抗LKM-1(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LKM-1是Ⅱ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血清学标志!)和pANCA(抗粒细胞抗体)阳性。
5,药物性肝损害——多有服用特殊药物史,停药后肝脏异常可完全消失,一般不会发展为慢性肝炎,病理组织学检查出现小叶或腺泡区带的坏死、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单纯性淤胆、肉芽肿型肝炎、肝细胞脂肪变等能提示药物性肝损害。但须注意有些药物可诱发自身免疫反应,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与AIH极为相似,鉴别需依靠病理学以及停药后的病情缓解或恢复等。
——以上一己之见、仅供参考、不做为临床建议。巨鹿县医院赵志骞 回答
⑹ 自身免疫性肝炎很难看好吗.
自身免疫性肝炎治疗是很困难,但是,你是不是自身免疫性肝炎要检查相关的自身抗体,还有其它一些化验指标,必要时还要做肝穿刺,综合多方面资料才能诊断,是要很谨慎的,不可以随便说是就是,因为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与乙肝有原则的区别。如果考虑你有没有这个病,建议你做相关检查再作结论,如果确实是自身免疫性肝炎,那就要用激素长期治疗,但激素长期治疗付作用很多,所以诊断要非常谨慎,千万不可随便诊断随便用药。
⑺ 自身免疫性肝炎
你好,自身免疫性肝炎治疗(1)一般治疗:活动期要求卧床休息,避免重体力活动,戒烟酒,多食用富含维生素饮食.,忌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2)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口服强的松和硫唑嘌呤.
⑻ 自身免疫性肝炎究竟是什么
自身免疫性肝炎究竟是什么呢?他跟其它肝炎又有何不同呢?是否自身免疫性肝炎比其它肝炎难以治愈?一切的答案可以在下面得以揭晓! 自身免疫性肝炎比较少见,多与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相伴,是近年来新确定的疾病之一。该病在欧美国家有较高的发病率,如美国该病占慢性肝病的10%~15%,中国目前对于该病的报道也日渐增多,有必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于自身免疫所引起的一组慢性肝炎综合征,由于其表现与病毒性肝炎极为相似,常与病毒性肝炎混淆,但两者的治疗迥然不同。 自身免疫性肝炎多呈缓慢发病,约占70%,少数可呈急性发病,约占30%。病人常表现为乏力、黄疸、肝脾肿大、皮肤瘙痒和体重下降不明显等症状。病情发展至肝硬化后,可出现腹水、肝性脑病、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自身免疫性肝炎病人还常伴有肝外系统免疫性疾病,最常见为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实验室检查以γ球蛋白升高最为显著,以igg为主,一般为正常值的2倍以上。 肝功能检测血清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均可升高,血清白蛋白、胆固醇酯降低,反映了自身免疫性肝炎以肝细胞损害为主的特征。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抑制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治疗指征主要根据炎症活动程度,而非肝功能受损程度。如若病人出现症状明显,病情进展快或γ球蛋白≥正常值的2倍,以及谷草转氨酶≥正常值5倍、谷丙转氨酶≥正常值10倍等情况时,可考虑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经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65%的病人可获得临床、生化和组织学缓解。有肝硬化和无肝硬化病人10年生存率分别为89%和90%,因此,有必要严格规范用药。
⑼ 自身免疫性肝炎会传染吗
自身免疫性肝炎比较少见,多与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相伴。是近年来新确定的疾病之一,该病在欧美国家有 较高的发病率,如美国该病占慢性肝病的10%~15%,我国目前对于 该病的报道也日渐增多,有必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于自身免疫所引起的一组慢性肝炎综合征, 由于其表现与病毒性肝炎极为相似,常与病毒性肝炎混淆,但两者的 治疗迥然不同。 自身免疫性肝炎最早于1950年提出,由于本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存在某些相似的临床表现和自身抗体,最初被称为“狼疮样肝炎”。 以后发现本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在临床表现和自身抗体上有明显 差别。最近,国际会议将“自身免疫性肝病”和“自身免疫性慢性活 动性肝炎”统称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并取消了病程6个月以上的 限制,确定本病为非病毒感染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病为遗传倾向疾病,具备易患基因的人群可在环境、药物、感 染等因素激发下起病。病人由于免疫调控功能缺陷,导致机体对自身 肝细胞抗原产生反应,表现为以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和肝细胞表 面特异性抗原与自身抗体结合而产生的免疫反应,并以后者为主。 本病临床特征为女性多见,呈慢性活动性肝炎表现。检查可见高 球蛋白血症和肝脏相关自身抗体出现,病理切片改变则表现为肝细胞 呈片状坏死和桥状坏死,多有浆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本 病的诊断需排除其他类似表现的肝病,尤应排除病毒感染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多呈缓慢发病,约占70%,少数可呈急性发病, 约占30%。病人常表现为乏力、黄疸、肝脾肿大、皮肤瘙痒和体重下 降不明显等症状。病情发展至肝硬化后,可出现腹水、肝性脑病、食 管静脉曲张出血。自身免疫性肝炎病人还常伴有肝外系统免疫性疾病, 最常见为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实验室检查以γ球蛋白升高最 为显著,以igg为主,一般为正常值的2倍以上。肝功能检测血清胆红 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均可升高,血清白蛋白、 胆固醇酯降低,反映了自身免疫性肝炎以肝细胞损害为主的特征。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抑制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治 疗指征主要根据炎症活动程度,而非肝功能受损程度。如若病人出现 症状明显,病情进展快或γ球蛋白≥正常值的2倍,以及谷草转氨酶 ≥正常值5倍、谷丙转氨酶≥正常值10倍等情况时,可考虑使用皮质 类固醇治疗。经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65%的病人可获得临床、生 化和组织学缓解。有肝硬化和无肝硬化病人10年生存率分别为89%和 90%,因此,有必要严格规范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