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东亚峰会
扩展阅读
买股票是不是一直持有 2025-07-16 06:41:30
卖儿鬻女 2025-07-16 06:36:44
股票价值与股票价格对等 2025-07-16 06:20:05

东亚峰会

发布时间: 2021-10-31 13:00:39

㈠ 东亚峰会为什么有美国、俄罗斯

东亚峰会(East Asia Summit ,EAS)参加者,包括13个成员国即该区域13个国家(东盟十国及中日韩)和5个观察员即5个域外国家(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印度),还有潜在的成员国蒙古、东帝汶和潜在的观察员即巴基斯坦、欧盟。东盟轮值主席国为该会议的主办者。

㈡ 东亚峰会的未来参加者

参加者包括成员国(本区域的)和观察员(域外的)。 东帝汶
五年来一直是东盟的候选国家,推测东盟新的成员自然也会加入东亚峰会。
蒙古
蒙古国被马来西亚提议成为正式成员。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被马来西亚提议成为正式成员,日本也支持。
孟加拉国
孟加拉国由日本支持
巴布亚新几内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被澳大利亚提议成为成员。
另外,欧盟显示渴望拥有成为观察员身份。

㈢ 第六届东亚峰会于2011年11月19日在印尼巴厘岛圆满闭幕。本次东亚峰会在战略与战术层次上均取得了不俗成果

(1)人与人,国家间,若只有竞争,没有合作,则必然会两败俱伤,阻碍发展;对个人来讲,合作可增长知识,增进感情,促进发展,对国家来讲,合作有利于优势互补,促进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2)首先认识到竞争与合作相互统一,不可分割,其次在学习生活中既竞争有合作,在竞争中寻求合作,通过合作来提高竞争力。(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㈣ 东亚峰会是什么

东亚峰会的初衷是为了推进东亚区域合作,最终建立东亚共同体。按最初设想,峰会的成员就是东亚13国,并逐渐以峰会形式取代10+3。因为峰会与10+3两者是有区别的。东盟把10+3称为“东盟+3”,这种结构是以东盟为东道主,邀请中、日、韩3国作为客人与会,地点限于东盟成员国内,主办者为东盟成员,时间安排在东盟每年举行的领导人会议期间。迄今为止,一直是如此操办的。而东亚峰会按最初的倡议,各国以平等的身份与会,无主客之分,东盟国家也不再以一个整体出现,会议由东亚各国轮流主办,地点不局限于东盟之内。时间也不一定安排在东盟年会期间。但这一倡议引起了东盟的忧虑,东亚峰会取代东盟+3,不但东盟的名字没有了,而且东盟对东亚合作的主导权也旁落了,今后东亚合作必将被大国所主导。因而,倡议提出后的一段时间里,一直没有被东盟所接受。

但后来东盟成功地改造了原先的倡议,把东亚峰会的主办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不但时间、地点仍按10+3模式做,连与会者的资格也要由东盟来审定。东盟将选择与其战略利益和发展机遇最密切的国家入会,而不受地域的限制。

日本首先提出扩大成员的倡议,要求允许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两个位于大洋洲的发达国家参与峰会。而澳新两国早就想加入10+3进程,以求分享东亚合作的红利。但在马哈蒂尔执政时期,被其视为“不是亚洲人,而是欧洲人”的澳、新入门无望。马哈蒂尔离任后,东盟出于“大国平衡”的战略以及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考虑,最终同意澳、新与会,但同时要求把亚洲大国印度请入会场。印度近几年提出“东向战略”,积极向东盟靠拢,并于2003年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TAC),成为继中国之后第二个承认该条约的非东盟国家,并且还与东盟签署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印度意在借重东亚挺军“亚洲大陆”,进而走向“世界大陆”。加入峰会,是其长远战略的一个标志性阶段。东盟则看好印度的经济发展潜力,把印度与中国看成亚洲经济的“双引擎”。

东亚峰会成员扩大消息传出后,俄罗斯、蒙古与巴基斯坦也提出申请,要求成为峰会的“创始成员”,欧盟也要求作为观察员列席会议。只有美国在一旁冷淡观察。美国一贯反对东亚撇开自己另立圈子,认为东亚区域化、集团化会损害其在该地区的利益。但澳、新拿到“入场券”后,美国也松了一口气,觉得峰会中已有足够多的盟友,通过它们足以传达美国的声音,因而从反对转为旁观。

崭新平台意义深远

东亚峰会的初衷是推进东亚共同体的建设,马来西亚一度曾表示要在会上通过《东亚共同体宣言》。但印、澳、新加入后,情况变得复杂起来,各方对峰会的议题和运作方式意见各异,即使东盟内部想法也不一致。

新加坡希望峰会能讨论更广泛的议题,包括政治信任、峰会本身的制度建设及大量与自己和东盟利益密切相关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如反恐、马六甲海峡航道安全、打击跨国犯罪等等。泰国、马来西亚希望把重点放在区域经济合作上。日本要求峰会讨论建立包括16国在内的“扩大型”东亚共同体,并主张将“民主、自由、人权”作为共同体的价值观,其背后的动机是藉此主导东亚共同体进程。印度提出,峰会应当务实不务虚,要讨论实质性的合作问题,澳、新也持同样观点。这三张新面孔入会代价不菲,当然希望能多讨论一些与其实际利益相关的内容。这些分歧一度使首届峰会要通过的《吉隆坡宣言》的起草工作陷于僵局,直到峰会举行前夕,各方仍未达成一致。

但最新消息表明,首届东亚峰会的主要议题不是东亚共同体,而是与东亚及相关地区和全球事务有关的“战略问题”。会议将主要讨论国际恐怖主义、能源、传染性疾病防控、减灾、扶贫等,即以非传统安全问题为主。日本传媒对峰会不讨论东亚共同体建设表示吃惊,显然日本的意图落空了。

首届峰会的政治象征意义已超过了其议题的重要性。《纽约时报》评论说,东亚峰会的召开,意味着“亚洲人重新发现亚洲”的时代开始了,“中国和印度的迅速崛起,整个亚洲的崛起,俄罗斯的相对没落,美国影响力在这个地区所面临的挑战……�这些都反映出冷战结束以来全球最重要的变化”。

在笔者看来,东亚峰会的诞生除了标志着亚洲正在崛起之外,还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第一,它创造了一种区域合作新模式。

东亚峰会的成员来自3个不同地区,16个成员不是基于区域的一致性,而是基于战略利益的共同性走到了一起,从而打破了区域合作的地域限制。这样一种区域合作模式在全球系首创。其实,对于区域合作组织来说,其稳定性不在于各成员在地域上的一致性,而在于利益上的共同性。

第二,它构筑了区域合作新平台。

东亚峰会虽与10+3有密切关系,但决非10+3的“升级版”,不会取代10+3。两者的成员不同,功能不同,目标也不尽一致。10+3成员限制在东亚地区主权国家之内,没有接纳区外成员的打算,而东亚峰会是开放的,下次会上将接纳俄罗斯,也许还有其他符合东盟条例的国家。所以它是区域合作的一个新平台。

第三,它强化了南北合作的性质,扩大了合作空间与潜力。

在10+3中,只有日本一个发达国家,而澳、新两国都是发达经济体,它们加入东亚峰会,增加了成员的“北方”浓度,强化了南北合作的性质。而从经济理论上说,预期的收益会更大。峰会16个成员人口近30亿,占世界一半,GDP总值超过8万亿美元,占全球22%,外汇储备远远超过欧元区,经济互补性突出,有极大的合作潜力和空间。

第四,它缓和了东亚与美国的关系。

由于历史原因,美国与东亚有密切的关系,在东亚有巨大的政治、军事、安全和经济利益。在美国眼中,东亚合作已成为与朝核问题、台湾问题相并列的东亚三大关注点之一。美国对马哈蒂尔1990年提出的“东亚经济集团”构想表示了愤怒,对日本提议的“亚洲货币基金”也持反对态度。美国自认为“用鲜血和财富”保护了东亚的安全与繁荣,但东亚向美国输出的却是巨额贸易赤字,心态难以平衡。因此排斥美国的任何东亚机制,都会受到美国的反对。东亚峰会最初的遭遇也是如此。但由于澳、新的加入,美国已转变态度。澳大利亚自认为能起到沟通美国与东亚对话的桥梁作用。不管怎样,现在美国的怨气已过去。通过东亚峰会这个平台,美国与东亚的关系有望缓和,这对东亚合作进程有利。

应当认识到,东亚合作没有必要排斥美国。美国是东亚一个挥之不去的影子,东亚的任何实质性事务都绕不过美国。与其将美国看成是东亚合作的消极因素,不如打消疑虑,欢迎美国加入东亚合作行列,敦促其增加对东亚的投资、贸易和技术转让。

东亚峰会、10+3、APEC都是亚太地区的区域合作机制,它们各有各的核心和主导力量,谁也架空不了谁。对于亚太区域合作来说,多一种机制比少一种机制要好。

㈤ 今年的东盟峰会是第几届东盟峰会召开时间一般是几月

今年4月举行的柬埔寨金边东盟峰会是第20届。
东盟峰会每年召开2次,通常上半年在4、5月召开,下半年在11月召开。下半年那次同时召开10+1、10+3、东亚峰会等,因此更受关注。

㈥ 什么是组织亚洲都有哪些国际组织

一、什么是组织:从广义上说,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从狭义上说,组织就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如党团组织、工会组织、企业、军事组织等等。狭义的组织专门指人群而言,运用于社会管理之中。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组织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编制起来的社会集团,组织不仅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基本单元,而且可以说是社会的基础。
二、亚洲组织目前有6个:
1、亚洲合作对话
2、东南亚国协
3、南亚地区合作协会
4、波斯湾合作理事会
5、东亚峰会
6、国际专业管理亚太年会。

㈦ 东亚峰会的成立背景

东亚峰会是东盟倡议召开的、涵盖“10+3”之外国家的首脑会议。“东亚峰会”的构想可以追溯到1990年12月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乌拉圭回合谈判破裂。时任马来西亚总理的马哈蒂尔提出了建立包括东盟和中、日、韩在内的“东亚经济共同体”构想,但终因内外阻力胎死腹中。随着全球和地区经济自由化带来的竞争日益激烈,东盟1995年在第五次首脑会议发表的宣言中强调,东盟国家要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加强合作,努力加速东南亚一体化进程。会议还决定,每年举行一次非正式首脑会议,并欢迎其他亚洲国家的首脑参加。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给东亚各国造成了灾难性的损失,但也激发了各国推进地区合作的强烈愿望.同年底,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聚首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10+3”合作机制正式启动。
2001年,由参加“10+3”会议的东亚13国26位专家组成的“东亚展望小组”提出了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报告,为东亚地区合作勾勒出发展蓝图。
2004年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的第八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各国领导人决定,2005年在吉隆坡召开首届东亚峰会。
2005年4月,东盟十国在菲律宾宿务举行外长会议,就东亚峰会的日程、形式和参与国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一致赞同东盟应在东亚峰会中发挥核心和主要驱动作用。
7月,在万象举行的第38届东盟外长会议建议:东亚峰会定期在东盟成员国举行,由东盟轮值主席国主办。 东亚峰会是与东盟峰会同期举行的年会,由东盟轮值主席国主办,峰会的模式由东盟和东亚峰会其他所有参加国共同审议。东亚峰会是一个开放的、包容的、透明的和具有前瞻性的论坛;东盟在东亚峰会及东亚合作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东盟组织提出的参加东亚峰会的三个基本条件是:应是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已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与东盟组织有实质性的政治和经济关系。

㈧ 什么叫G20G20大会有哪些内容

20国集团(G20)是一个环保论坛,于1999年9月25日由八国集团(G8)的财长在华盛顿宣布成立,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12个重要经济体组成。宗旨是为推动已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按照以往惯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列席该组织的会议。20国集团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该集团的GDP占全球经济的90%,贸易额占全球的80%,因此已取代G8成为全球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2016年9月4日至5日G20领导人峰会将在中国杭州举办。2016年G20首次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2016年2月27日在上海开幕,这是中国接任2016年G20主席国后召开的首个高级别会议。

㈨ 亚峰会议26国是哪几个的

东亚峰会是与东盟峰会同期举行的年会,由东盟轮值主席国主办,峰会的模式由东盟和东亚峰会其他所有参加国共同审议。东亚峰会是一个开放的、包容的、透明的和具有前瞻性的论坛;东盟在东亚峰会及东亚合作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首届东亚峰会于2005年12月14日在吉隆坡举行
东盟组织提出的参加东亚峰会的三个基本条件是:应是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已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与东盟组织有实质性的政治和经济关系。
东亚峰会作为东亚地区一个新的合作形式,致力于推动东亚一体化进程、实现东亚共同体目标。峰会为年度领导人会议机制,由当年的东盟轮值主席国主办,峰会议题由所有参与国共同审议。2011年11月,东亚峰会有18个参与国,即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和俄罗斯8国,因此峰会也被称为“10+8”峰会

㈩ 东亚峰会有哪几个国家

东亚峰会的国家有东亚的华韩日三国,北亚东欧的俄国,东南亚国家联盟和大洋洲国家,荒谬绝伦的是还有美国佬!这个名不符实而东亚峰会,简直就是无稽之谈!如果说俄罗斯侵占了东北亚而大洋洲可以作为东亚外延伸,那么美国如何算东亚?难道东亚人这么愚蠢无能而不能建立好管理好东亚峰会必须要美国人么?